一、仙鹤草、决明子治疗美尼尔氏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乐智勇[1](2012)在《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1相关的文献研究高脂血症是当今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导致机体代谢失去平衡,有关的物质大量积累,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血清TC、TG的浓度较高,HDL-C的浓度较低。目前有较多的中药及复方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泽泻汤是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经典验方,该药方由泽泻、白术两位中药材配伍组成,泽泻的作用重在利水下行、祛湿功效,可以使已停之饮从小便而去;白术的作用则重在健脾制水功效,可以使水湿既化而不复聚。该方最早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后来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实际上是对泽泻汤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用药作用目的及机理基本相同。并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证明该方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但是目前对泽泻汤降血脂机理方面的研究文献不多,且作用机理没有得到较好地阐明,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普遍认为泽泻汤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有,泽泻汤能影响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或者是泽泻汤能干预机体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同时泽泻汤的降血脂作用还可能与其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性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一些中药降血脂的作用机理还可能与药物能对机体的肝,脾、肾的保护作用有关,调节这些器官功能的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有关。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泽泻汤的进行作用机制也处在探索的阶段。对肝脏中调节胆固醇合成的基因以及影响影响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的关键酶等(如Hmgcr、Srebf2、Fasn、Cyp7a1等)的研究,是目前降血脂药物机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调节高脂血症的关键基因进行研究可能是从根本上阐明药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方法。对泽泻汤降血脂作用的机理的阐明一方面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寻找及开发新型降血脂药物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2实验部分2.1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目的:通过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初步探讨泽泻汤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小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泽泻汤水提取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用泽泻汤水提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4w,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行为及生活状况。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SOD、 MDA、ALT、AST等生化指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取部分肝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其余的脏器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结果:给药4w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显着降低,HDL-C、SOD显着升高,ALT、AST也显着降低。结论:中药泽泻汤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其降血脂作用机理可能是对肝、肾、脾等脏器的保护,调节机体代谢平衡,以及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小氧化应激性等。2.2泽泻汤的LC-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目的:通过建立泽泻汤水提取物的LC-MS/MS指纹图谱,标准化泽泻汤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为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C-MS/MS联用技术,以实验一中使用的泽泻汤水提取物为样本,建立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泽泻汤指纹图谱方便、可行,能有效地对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进行控制,标准化了泽泻汤的各成分,对研究泽泻汤降血脂作用以及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2.3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目的:通过对泽泻汤进行拆方与组方研究泽泻汤的降血脂作用,探讨泽泻汤降血脂作用的机理。方法:对泽泻汤进行拆分,先分别制备泽泻,白术,以及复方泽泻汤的水提取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小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泽泻汤水提取物组、泽泻水提取物组、白术水提取物组。用泽泻汤水提取物、泽泻水提取物、白术水提取物连续给药4w,观察小鼠的行为及生活状况。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SOD、MDA、ALT、AST等生化指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取部分肝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各组织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研究复方泽泻汤水提取物、单一的泽泻水提取物、白术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影响,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泽泻汤等对调血脂的关键基因(Hmgcr、Srebf2、Fasn、Cyp7a1)表达的影响。结果:泽泻汤水提取物组仍然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泽泻水提取物组也有较弱的降血脂作用,而白术水提物组基本没有降血脂作用。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Hmgcr、Srebf2、Fasn的表达有较显着地抑制作用,而对Cyp7a1的表达无显着作用。结论:泽泻汤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与泽泻和白术的配伍协同作用有关,其降血脂作用机理还与泽泻汤能调节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基因表达有关,泽泻汤通过抑制Hmgcr、Srebf2、Fasn的表达,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TC、TG等生化指标,其到降血脂的作用。
姜妤杰[2](2012)在《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梅尼埃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作时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同时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及耳胀满感的一类疾病,在患病率居外周眩晕的首位,发病呈间歇期,该病的病程长,常呈反复发作的趋势,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听力下降会愈来愈严重。近年研究表明,梅尼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手术疗效不确切并且风险较大,难以普遍应用开展,药物多为急性发作期对症应用,并且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使用。针灸治疗眩晕这一病症自古有之,现代临床报导应用针灸治疗梅尼埃病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也越来越多,针灸材料简便易得、针灸治疗副作用较小、疗效确切等特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目前有必要开展梅尼埃病的针灸治疗与研究,寻找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郑氏开窍聪耳方是郑魁山老先生家传的一组针灸穴位及操作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等一系列病位在内耳的疾病;梅尼埃病主要症状为眩晕,但是同时还会出现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这些与耳相关的症状,且现代病理研究表明其病位在内耳,通过临床观察探索郑氏开窍聪耳方在治疗梅尼埃病中对四大症状——眩晕、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的改善情况,有助于我们寻找更为全面、有效的钊灸治疗方案。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应用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的针灸治疗方法对中医证型为痰浊中阻型的梅尼埃病的影响,寻求针灸治疗中对梅尼埃病治疗切实可行和更加高效的治疗方式,并进一步拓展郑氏开窍聪耳方的治疗范围。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筛选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浊中阻型的梅尼埃病患者,按简单随机法1:1分为治疗组(以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的针刺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2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分为每天的记录以及每个疗程后的记录,共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七天)、治疗后进行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以及四联症模拟视觉评分(VAS),并记录下患者症状消失在疗程中的第几天,并运用SPSS18.0对评分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治疗前后变量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及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内DHI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DHI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及治疗两个疗程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DH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比较两组间DHI评分改善分值情况,治疗一个疗程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联征的模拟视觉评分(VAS)治疗前后比较3.1眩晕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组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症状的VAS评分改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耳堵塞感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组内治疗前后耳堵塞感症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耳堵塞感症状VAS评分改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耳鸣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组内治疗前后耳鸣症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耳鸣症状的VAS评分改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听力下降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听力下降症状的VAS评分改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痊愈患者的四联征好转天数的比较比较两组间痊愈患者在四联症好转天数的差异发现,眩晕好转天数、听力下降情况的好转天数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堵塞感好转天数及耳鸣好转天数两组间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疗效确切,本研究中患者依从性较好,无病例脱落,未发现不良反应。并且方法安全性良好: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治疗痰浊中阻型的梅尼埃病可缩短治疗疗程;并且在改善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
刘志刚[3](2010)在《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模式的大柴胡汤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研究模式。(2)依据该模式,通过大柴胡汤方证文献研究,初步明确该方应用指征、药物剂量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在导师已经提出观点及近年来中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研究模式。(2)以网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及图书馆馆藏为文献来源。网上数据库检索范围为1979年至2009年的期刊文献(部分期刊回溯至创刊)。还收集各类专着及日本汉方杂志中有关大柴胡汤医案及论述。利用MS Excel建立医案数据库。数据库字段包括医案来源、作者、组成、药物剂量、相似度、病名(中医、西医)、疾病类别、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和体征、舌苔及脉象等内容。采用SPSS 13.0, SPSS Clementine 8.1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及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等方法。结果:(1)体质、疾病之间及它们与证候的形成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体质能够明显影响疾病的类型,而疾病对体质的形成及变化也存在显着作用。体质和疾病均是证候形成关键因素,决定着证候产生,类型及其转归。疾病和体质是证候的构成要素。应当对方剂、主治疾病及体质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体质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方证的内涵。(2)本研究共收集医案717例,经筛选后共入选医案557例。通过分析,主要总结了大柴胡汤方证以下特点:大柴胡汤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及胆管疾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胃及食管疾病,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该方主治疾病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及感染性疾病。通过ArrowSmith闭合式文本挖掘方法研究发现大柴胡汤主治疾病可能与精神及其他应激、炎症及免疫反应、动力障碍、前列腺素和组胺有关。大柴胡汤方证体质:形体特征:体格发育较好,比较壮实,但不一定肥胖。肌肉丰满,比较坚紧。肤色偏黑,皮肤较干燥,脸色一般较佳。颈部粗短,上腹角偏宽,头围、肩宽、胸围较大。心理特征:性格外向,但情绪易激动、易生烦恼,且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多见。机能特点:肝机能和胃肠机能弱。神疲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食后上腹胀,便秘倾向,小便黄而短。腹诊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腹及胸胁部,以紧张、抵抗及压痛为特征。其判断要点为:如患者的形体特点、机能特征及腹诊符合大柴胡汤体质特点,即可以诊断为大柴胡汤体质。如心理特征也符合,则可以认为是典型的大柴胡汤体质。大柴胡汤方证临床表现:总结了大柴胡汤方证总体表现,消化及非消化系统表现的区别与联系,并总结了大柴胡汤方证在不同疾病类别中的临床表现模式。在消化系统中,大柴胡汤方证总体表现为舌红、呕吐、口苦、恶心、腹痛、腹胀、胁痛、便秘等。很多患者还表现为嗳气、肩痛、头痛、失眠、头晕等。还有个别患者表现为乏力、神疲、便溏等。而在非消化系统疾病中,临床表现模式更加多样。总体表现为头痛、失眠、头晕、烦躁、苔黄或苔薄黄、舌红、便秘等。患者仍然会出现包括胁痛在内的症状群,如胁痛、肢冷、便秘、头晕、尿黄、目眩;胁痛、肩痛、腹胀、胸闷、暖气;胁痛、面红、返酸。少部分患者也会出现纳差、神疲、乏力等表现。大柴胡汤加味药物的配伍规律及应用指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加味药物归为以下几类:1、行气、消食、利胆、止痛药;2、活血、清热、泻下药;3、行气、化痰、清热药;4、行气、泻下药;5、清热解毒药;6、补气药等。非消化系统加味药物归为以下几类:1、活血药;2、平肝、化痰药;3、清热燥湿、攻下药;4、清气分热药;5、清热解毒、化痰药等等。大柴胡汤剂量应用规律,应用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大柴胡汤剂量可以归为4类。一是方中药物比例基本一致,方中各味药物剂量在10克左右,当以口苦、脉弦等为主时应用;二是以大黄为主,可达20g左右。当阳明热结较重,出现发热、舌红,而又以腹痛、苔黄、便秘为主要表现时用之;三是以芍药为主,可达30g左右。以上腹痛为主时,重用芍药缓急止痛;四是以柴胡为主,可达24g左右。以胸胁苦满为主时则重用柴胡以和解少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的大柴胡汤经验性的临床判断标准为:1、患者符合大柴胡汤体质,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大体符合总体临床表现者;2、患者符合大柴胡汤体质,符合总体临床表现,虽不符合主治疾病谱者;3、虽不符合大柴胡汤体质,但符合主治疾病,且符合典型临床表现者。在提出经验性诊断标准后,我们利用基于临床医案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探讨了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另外,还对大柴胡汤组成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方剂结构、剂型、煎服法,主治疾病间的关系等作简单讨论。结论:(1)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模式基本涵盖了中医方证的构成要素,能够比较全面反应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特点。本研究也从文献研究角度证明该研究模式是可行的。(2)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患者为大柴胡汤体质或典型的大柴胡汤体质,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且临床表现符合该方临床表现特征时。可以认为是大柴胡汤典型方证。疾病急性期,可以用大柴胡汤控制病情恶化、缓解症状;疾病慢性期,可以用该方调理体质,预防疾病进展或复发;2、患者为大柴胡汤体质或典型的大柴胡汤体质,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认为是大柴胡汤方证。可以用该方调理体质,预防疾病进展或复发;3、患者不是大柴胡汤体质,但符合大柴胡汤主治疾病,且临床表现典型时。可以在疾病急性期应用大柴胡汤,如症状缓解,应换用他方调理。如无效,应尽快调整治疗;4、患者非大柴胡汤体质,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即便属于该方主治疾病范围,也当忌用大柴胡汤。
高艳秋[4](2009)在《补中益气汤方证相应性研究》文中提出补中益气汤是金元着名医家李杲所创,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八味药物组成。主治饮食劳倦、脾胃虚弱、气虚发热、清阳下陷诸证,具有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本文收集整理1990年~2008年补中益气汤现代临床验案217例,对验案中症状体征、药物使用频率及用量、加味药物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采用黄金分割为分割点、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以获得方证间的相应关系。频次统计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的核心脉症为纳差、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淡白、苔薄白、脉细;主要脉症为气短懒言、腰腹部以下坠胀感、便溏、眩晕,故本方病机以脾胃气虚为主,兼以气虚下陷。原方八味药物亦均入选为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中补气药的剂量明显高于解表升阳药物,说明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健脾为主,兼以升举阳气。通过对第1类群和第4类群分析,二者核心脉症以全身症状表现为主,提示本方病机以脾胃气虚为主;主要脉症稍有变化,均为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故第1类群和第4类群的药物剂量上亦有相应变化。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补中益气汤的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之间的置信度均超过61.8%,可见本方的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具有关联性。通过对补中益气汤方证关系的探讨,使本方方证间内在稳定的相应关系更加清晰、客观、准确,为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奠定基础。
苟兴[5](2009)在《中药决明核型、抗氧化酶谱及营养成分分析》文中认为决明子,又名草决明、假绿豆,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决明(Cassia tora L)或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植株都可入药,一般是以种子为主。一年生,为小品种药材,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定的食药两用的药品之一,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降血压等功能。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高血脂、高血压、通便、明目、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肠胃湿热型粉刺等多方面有显着疗效。除此之外,它也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原料。现已开发出许多保健饮料、食品,如决明子苦瓜保健饮料、决明子山楂叶保健软糖、决明子营养保健冰淇淋、决明子保健果冻、决明子酸豆奶和决明子保健啤酒等,同时研制成功了决明子果酒、决明子饮料和太极保健枕等决明子系列产品。本文针对目前关于钝叶决明染色体核型的研究报道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进一步研究确认和分析了钝叶决明的核型;针对其食药两用性以及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很少系统研究其抗氧化酶系统和其营养价值,还研究了温室和田间栽培钝叶决明植株各部(根、茎、叶)中主要抗氧化酶(SOD、POD、CAT)酶谱、以及其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为钝叶决明的食用性和保健品开发利用奠定生物化学理论基础。1钝叶决明的核型分析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及核型分析技术,对钝叶决明(Cassiaobtusifolia L)染色体数目、核型、体积等的研究表明,钝叶决明根尖细胞为2n=24的形态清晰的丝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4=24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8M2+6M1+6S,属于“1B”型。全染色体总长为54.17μm,长臂总长31.49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13%。染色体总体积53.17μm3。这与前人2n=22的点状小染色体和2n=26的报道不同。2田间和温室栽培决明植株各部的抗氧化酶谱比较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法对室内和温室栽培的钝叶决明幼苗的根、茎和叶进行了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电泳分析。2.1温室内和田间的根和茎的SOD酶谱表现出7条酶谱区带,分别是A2~A8;温室和田间的叶都有8条酶谱区带,其中有7条谱带是根、茎和叶共有的谱带。在叶中有1条(A1)谱带是特异的。无论是温室还是田间栽培的钝叶决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都比相应栽培条件下根和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高。而温室和田间的根茎叶相比较,田间的根茎叶出现的谱带比相应的温室中的根茎叶谱带活性稍高。2.2温室内根和茎都有12条POD酶谱区带,叶有3条较明显的酶谱区带。其中叶的3条即A7、A9和A10谱带是根、茎和叶共有的谱带。而田间的根茎叶谱带相对于温室中,活性普遍较弱。田间的根与温室中根有相同条数的谱带,而田间茎比温室中要少A1和A2两条谱带,叶的谱带条数基本相同。温室和田间根中出现的酶谱带较多,而且谱带的颜色较深。可以判断出钝叶决明幼苗的根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活性较高,温室中茎出现的酶带比田间的要深,可以判断出钝叶决明茎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活性高,而且温室中的茎的活性比田间的要高,而且温室茎中还有两条(A1和A2)是特异诱导产生的酶带。温室和田间叶中出现的酶谱带较少,活性较弱,说明钝叶决明叶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POD)的活性低,远低于茎/叶中POD的活性。2.3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田间,其根、茎、叶中都有两条完全相同的谱带(A5和A6)。钝叶决明幼苗的根中有三条特异的谱带A1、A2和A4,而茎和叶中是没有的;根和茎中的A3带是叶中没有的。总的来说,温室根、茎和叶与田间的相应部位的带相差不大,只是田间茎和叶所表达出来的活性要比温室稍高些,而温室根的活性稍高于田间根的活性。上述钝叶决明的抗氧化酶谱分析表明,钝叶决明具有较丰富的抗氧化酶,谱带数多、活性较强;这些抗氧化酶在植株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明显的时空表达差异;其中的有些同工酶形式能受到环境因素的诱导。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这些酶的详细表达机制以及钝叶决明植株各部的药用和食用保健研发等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3决明子的营养成分分析3.1决明子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经凯氏定氮法测得决明子的粗蛋白含量为19.09%。;经HPLC分析表明,决明子水解液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4.969%;其中必需氨基酸为5.331%(色氨酸例外);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为2.014%。它们共占水解液中总氨基酸的49.068%;氨基酸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丝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并随此顺序依次降低。合计含量达6.94%(干重),占总氨基酸的46%。决明子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66%;其中必需氨基酸为0.103%(色氨酸例外);半必需氨基酸含量(精氨酸和组氨酸)为0.032%。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达到50.75%;主要以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为高,其合计含量达0.202%,占总游离氨基酸的76%。决明子中各种氨基酸均能检测到,种类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通过对以上的数据的分析和与几种常见食物作比较,说明决明子的蛋白含量丰富,同时它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为35.61%与被看着是理想的参考蛋白质的蛋清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40%很接近,根据蛋白质质量评定的“木桶法则”—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与人体所需的比例越趋于一致就越有利于人体吸收,表明决明子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价值要高于一般的蔬菜。3.2决明子的脂肪及脂肪酸营养分析索氏抽提法测定表明,决明子油脂含量为4.97%(干重);其油脂含量与常见蔬菜相比较高。其饱合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20.145%,不饱和脂肪酸为74.069%,其中油酸:33.295%,亚油酸:40.033%,α-亚麻酸:0.941%。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3.3决明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据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得决明子中淀粉含量为27.03%,还原糖含量为3.57%,总糖含量为30.6%。测定粗纤维含量为6.72%决明子的总糖含量与小麦、玉米面、黄豆等相比较低,高于马铃薯、蚕豆、甘薯,属于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的食品。3.4决明子的矿物质含量分析决明子中铁、锌、钙、硒、磷的含量分别为14.70mg/kg、11.51 mg/kg、99.93 mg/kg和890.5 mg/kg。决明子中钙含量比油菜、圆白菜、冬瓜、青椒、茄子、黄瓜、苦瓜、蘑菇都低,与西红柿相当,稍高于土豆;决明子中铁、锌、硒的含量都显着高于油菜、圆白菜、冬瓜、青椒、茄子、黄瓜、苦瓜、西红柿、土豆、但都低于蘑菇。同时决明子中磷的含量也很高。可见,决明中的铁、锌、硒、磷的含量相比一般的蔬菜高,是富铁、锌、硒、磷的食品,其在补充人体这几种矿物元素方面具较高的价值。综上几方面说明决明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外,还是一种符合当代大众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因此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这种健康资源,为人类战胜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吕晓峰[6](2009)在《不同栽培条件对决明产量、农艺性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决明子(Semen Cassiae)为小品种药材,在我国资源丰富,决明以成熟种子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定的食药同源的物质之一,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营养素及多种功能因子,对许多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高血脂,高血压,通便,明目.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肠胃湿热型粉刺等多方面有显着疗效。另外它也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食品原料。决明子经烘烤后有浓郁的咖啡香气,具独特的风味,且其乳化性和加工性都较好,因此可将其制成各种形式的保健食品,现已开发出许多保健饮料、食品,如决明子苦瓜保健饮料、决明子山楂叶保健软糖、决明子营养保健冰淇淋、决明子保健果冻、决明子酸豆奶和决明子保健啤酒等,同时研制成功了决明子果酒、决明子饮料和太极保健枕等决明子系列产品,对于预防治疗近视、失眠、各类高血压均有显着的疗效和保健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据统计,收载于《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含有决明子处方的中成药达80余种。目前决明的资源主要是人工栽培品,除了生产药材外,改良土壤也是目的之一。其适应性强,资源发展潜力很大,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不同部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其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的测定,探索适合重庆地区的、经济合理的决明最佳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条件对决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植株产量逐渐增大,而当密度再增大时,产量开始下降。决明的最适栽培密度为8247.30株/亩,约为8248株/亩,所对应的产量为264.63kg/亩。通过对不同的栽培密度所统计的农艺性状值进行分析得知,各密度间决明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着。每株平均结荚数与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每亩总结荚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子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由5000株增至8000株时,总结荚数增加23.25%,子粒重下降5.43%;密度由8000株增至11000株时,总结荚数增加4.42%,子粒重下降12.81%。后者总结荚数增加比例小于子粒重下降的比例,不能弥补由于增加株数而引起子粒重下降所损失的重量,这与模拟的方程y=-66.082+8.02×10-2x—4.8622×10-6x2.相符合。大田、温室条件的栽培对决明的农艺性状有显着影响。在平均株高、每株平均结荚数、第一分支平均长度、第一分支平均结荚数、主茎平均结荚数、荚果子粒数方面大田决明要高于温室决明。在荚果平均长度、剥壳后平均荚重、荚果平均重量及千粒重等方面温室决明要高于大田决明。2.不同栽培条件下决明植株不同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不同栽培密度的决明各部位的SOD、POD、CAT活性差异不明显,但决明各部位之间的SOD、POD、CAT活性的差异极显着。不同部位间,SOD比较中,根的活性最高,叶次之,花第三,茎最低。POD比较中,大田的根的活性最高,茎与叶次之,且较接近,花最低;温室的茎的活性较最高,花次之,根第三,叶最低。CAT比较中,大田的叶的活性最高,根次之,花第三,茎的最低,温室的叶的最高,茎次之,花第三,根最低。大田的根的SOD、POD、CAT活性、叶的POD、CAT活性、花的CAT活性均高于温室,其余的均小于温室。大田栽培的决明各部位的SOD、POD、CAT活性和温室栽培的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3.不同栽培条件下决明子的主要有效成分蒽醌含量比较不同栽培密度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着。但同一密度下温室所栽培的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分别达0.756%和0.936%)均高于大田所栽培的决明(分别约0.5795%和0.7585%)。综上所述,虽然温室条件下决明的籽粒大,蒽醌含量较高,但是由于其农艺性状发生显着变化,造成产量极低,所以在现有温室条件下不适宜种植决明。
徐琳[7](2009)在《宫丽鸿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初探》文中指出目的: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为现代临床常见的疾病,发作的年龄常不限是年轻人或中老年人,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病常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晕厥或中风,甚至危及生命。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耳源性眩晕如美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脑源性眩晕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颅内血管性疾病;其它原因的眩晕如贫血、头部外伤后眩晕、颈椎病等。宫丽鸿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十余年,潜心医学,勤于研求医理,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擅于治疗内科杂病,对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不寐、郁证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胸痹等及中医急症方面的治疗都有其独到之处。宫老师立足于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中紧扣整体调节,遵古不泥,精察病机,立方用药,力求精专、全面,用药以求直达病所。宫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集众家之长,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临床中针对眩晕病证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宫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结论:宫老师认为风、痰、虚、瘀是眩晕的病理产物,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眩晕病机的关键。年轻人多痰浊,老年人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因此,在治疗眩晕中主要强调虚补实泻,调整阴阳,使脏腑功能正常,宫教授认为治疗眩晕原则上以调肝为主,初期肝风初起时以平肝熄风,选用熄风和阳的药物,菊花、勾藤、决明子、丹皮等;中重度时以熄风潜阳,滋养肝肾加熄风药物,配合养肝柔肝,牡蛎、龙骨、鳖甲等,故临证时应以五脏从肝、脾、肾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治疗眩晕。
郭威[8](2008)在《决明子鉴别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决明子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的物质之一,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Cassia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明目、抑菌等功效。对于决明子的鉴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仅以大黄酚、大黄素作为理化鉴别指标,无法体现决明子中其他蒽醌、蒽醌苷、萘并吡喃酮类等药效成分的存在,因此仅以大黄酚、大黄素作为决明子的鉴别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决明子的药用成分及质量优劣。为此,有必要建立能较为全面反映决明子中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关系的鉴别方法。基于多维多息指纹图谱可以较为全面控制中药质量的理论,本课题拟建立一种能较全面地反映决明子中理化成分和药效信息的“全指纹图谱系”,以此用于决明子的鉴别。本课题以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为指导,按决明子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极性不同,分别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分别采用薄层色谱-光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能体现两个有效部位不同药效信息的指纹图谱,同时用HPLC法测定了氯仿提取物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与现行的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有关决明子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相比,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决明子药材化学成分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为合理控制其质量提供参考。课题研究分以下三部分内容:一.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决明子的甲醇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进行鉴别。经TLC分离后,从氯仿提取物中得到5个分离良好的斑点,其中3个斑点与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的比移值及荧光颜色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决明子中氯仿提取物的TLC鉴别方法不但能准确地鉴别决明子氯仿提取物中的三种游离蒽醌类成分,还反映了决明子中其他两种脂溶性成分的存在。对甲醇提取物进行TLC分离后,得到8个分离良好、颜色不同的斑点,并以紫外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进一步表征了各斑点的光谱特征,初步证实了决明子甲醇提取物中含有蒽醌苷类和萘并吡喃酮类成分。二.建立了决明子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在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过程中,采用大孔树脂去除样品中的糖类等大分子水溶性杂质,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在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7个共有峰,采用SPSS软件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处理数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直观地反映出了14批不同产地及批次的决明子之间极性较大成分的差异。三.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方法将决明子药材酸水解后用氯仿提取,建立了该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以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对照品,进行了三种成分的含量测定。14批不同产地及批次的决明子药材含量测定结果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用于分析决明子药材的脂溶性成分,可以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其质量。多维指纹图谱的优势在于采用多种分析仪器联用的模式来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全指纹图谱系”则是根据每一类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合理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制定相应的指纹图谱,以求全面反映中药质量信息。本文采用薄层色谱-光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决明子甲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为决明子多维多息指纹图谱和“全指纹图谱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为决明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崔桂梅[9](2008)在《天麻镇眩颗粒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对AQP-1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特发性内耳疾病,以发作性眩晕、耳聋和耳鸣为临床特征。发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因此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迄今很难治愈。目前认为,大部分梅尼埃病患者依靠药物治疗,约有1/3的人在药物治疗失败后求助外科手术治疗。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存在术后复发、深度耳聋、面神经瘫痪和颅内并发症等风险。陈宝田教授经过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个经验方一天麻镇眩颗粒,在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陈教授经过临床实践加上名贵中药天麻,使该药使用更加广泛。目前中药市场上治疗梅尼埃病的中成药甚少,因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正是梅尼埃病患者和市场所急需的,一旦天麻镇眩颗粒开发成功,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水通道蛋白是一种单纯转运水分子的跨膜转运蛋白,在其辅助下水分子可实现快速的跨膜转运。在目前的研究中水通道蛋白1(AQP-1)已经发现是水通道蛋白家族成员中在内耳表达最为丰富的一个。我们研究AQP-1的目的有二:一、为天麻镇眩颗粒治疗梅尼埃病找到可靠的理论根据;二、探索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第一部分实验部分第一章天麻镇眩颗粒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天麻镇眩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采用天麻镇眩颗粒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潜伏期和时间的影响,研究受试药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天麻镇眩颗粒可显着减少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自发活动次数(P<0.01),缩短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入睡潜伏期(P<0.01),延长中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P<0.05)小鼠睡眠时间。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具有显着的镇静、催眠作用.第二章天麻镇眩颗粒利尿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天麻镇眩颗粒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称重法研究受试药对小鼠的利尿作用;采用代谢笼法研究受试药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天麻镇眩颗粒中剂量、高剂量可显着使小鼠尿量增加(中剂量P<0.01;高剂量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天麻镇眩颗粒中剂量可使大鼠尿量显着增加(P<0.01)。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具有显着的利尿作用。第三章天麻镇眩颗粒镇吐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天麻镇眩颗粒的镇吐作用。方法采用硫酸铜和顺铂致家鸽呕吐的模型,观察受试药的镇吐作用。结果天麻镇眩颗粒中、高剂量能延长硫酸铜所致家鸽呕吐潜伏期(P<0.05),同时中剂量能延长顺铂致鸽子呕吐模型的呕吐潜伏期(P<0.05),并能减少硫酸铜所致鸽子模型中、高剂量的呕吐次数(P<0.05,P<0.01)和顺铂所致家鸽中剂量的呕吐次数(P<0.01)。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具有镇吐作用。第四章天麻镇眩颗粒对豚鼠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目的探索天麻镇眩颗粒对膜迷路积水豚鼠脑干诱发电位各指标的影响。方法所有豚鼠给药方式均为灌胃。天麻镇眩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给予天麻镇眩颗粒;阳性对照组给予晕复静片;空白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日一次,共2周。最后一次给药后每只豚鼠做脑干诱发电位,记录Ⅰ波、Ⅲ波和Ⅴ波的潜伏期,以Ⅲ波的反应阈测定豚鼠的听阈值。结果波Ⅰ:服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高剂量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显着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无显着改变(P>0.05);波Ⅲ:服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潜伏期显着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而阳性对照组无显着改变(P>0.05);波Ⅴ:服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显着缩短,且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无显着改变(P>0.05);豚鼠听阈值:服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豚鼠阈值显着下降,且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P<0.05)。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可以使豚鼠脑干诱发电位波Ⅰ、波Ⅲ、波Ⅴ潜伏期显着缩短,并且可以使豚鼠听力得以改善。第五章天麻镇眩颗粒对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豚鼠的影响目的讨论天麻镇眩颗粒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切片的影响。方法做完脑干诱发电位后,立即开始耳蜗冰冻切片的制作。每组动物耳蜗切片中随机抽取1张,在200×视野下观察豚鼠耳蜗的积水情况,均选取耳蜗第三回作为分析点。将耳蜗切片分为无积水、轻度积水、中度积水和重度积水四种程度,最后将各组积水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服用天麻镇眩颗粒后六组豚鼠积水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9,P=0.00),其中空白对照组积水程度最重,假手术组积水程度最轻,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及高剂量组积水程度均减轻。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可以使膜迷路积水豚鼠的积水程度显着改善。第六章天麻镇眩颗粒对膜迷路积水豚鼠AQP-1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天麻镇眩颗粒对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AQ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膜迷路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44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天麻镇眩颗粒高剂量组,天麻镇眩颗粒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给予天麻镇眩颗粒灌胃(高剂量组每次6.89g/kg、低剂量组每次3.49g/kg);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共2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立即开始耳蜗冰冻切片的制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染色术检测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AQP-1的表达情况。DAB染色以光学显微镜下出现棕色颗粒沉淀为阳性。每组应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Tool(Version2.0)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对染色面积进行量化比较,计算第三转阳性面积与该转螺旋韧带的面积比作为比较值。结果假手术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AQP-1的表达没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AQP-1的表达显着上调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可以使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AQP-1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内淋巴囊内积水的吸收。第二部分临床部分目的观察天麻镇眩颗粒治疗梅尼埃病患者三大主要症状的改善程度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耳鼻咽喉科学》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眩晕的诊断标准。患者来源于南方医院中医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的门诊和病房、广州陆军总院耳鼻喉科门诊和病房,河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和病房,性别不限,年龄在18岁—70岁,共62例,随机分为天麻镇眩颗粒组(简称观察组)和晕复静治疗组(简称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x2=0.258,P=0.611)、年龄(t=0.0.272,P=0.736)、病程(t=0.103,P=0.812)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两组在入组时均做纯音测听,并计算0.25KHz、0.5KHz、1KHz、2KHz、4KHz听阈平均值,两组听阈平均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t=0.221,P=0.241)。观察组给予天麻镇眩颗粒每天45g,分三次口服;对照组以晕复静片,每次2片(每片含量为0.1g),一日三次。疗程均为2周。一个疗程不愈或复发者可再次按疗程服用。2周后对两组近期疗效及眩晕、耳鸣2个主要症状改善程度进行比较;6个月后对每个患者进行听力(纯音测听)测定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2周后:眩晕症状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202,P=0.028);耳鸣改善程度观察和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Z=1.607,P=0.096);按照中医眩晕的疗效标准,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两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着差异(Z=2.506,P=0.012)。6个月后:听阈值改善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F=7.160,P=0.010)。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在近期疗效、眩晕症状程度及听力改善上优于晕复静,但是在改善耳鸣症状上两者疗效相当,因此,天麻镇眩颗粒有开发价值。
侯长军,张平平,霍丹群[10](2007)在《决明子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决明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作为保健食品等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为决明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有关决明子研究的文献,了解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与结论决明子在降血脂、降压、保肝、抑菌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在治疗高血脂、高血压、便秘、口腔溃疡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还可用一些保健食品和饮料的生产。
二、仙鹤草、决明子治疗美尼尔氏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仙鹤草、决明子治疗美尼尔氏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相关的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高脂血症用药 |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研究 |
1.3 泽泻汤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 |
1.4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1.5 泽泻汤的化学成分 |
2 实验部分 |
2.1 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结果 |
2.1.4 讨论 |
2.2 泽泻汤的LC-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 |
2.2.1 实验材料 |
2.2.1.1 分析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3 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结果 |
2.3.4 讨论 |
3 展望 |
4 结语 |
4.1 结论及创新点 |
4.2 启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病的认识 |
一、现代医学对于梅尼埃病的病因、病理的研究及其进展 |
二、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病的治疗研究 |
第二节 中医对梅尼埃病的认识 |
一、中医对梅尼埃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中医对梅尼埃病治疗的研究 |
第三节 小结及展望 |
第二章 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人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三节 实施方法 |
一、病例筛选及分组 |
二、治疗方法 |
三、疗效评定标准 |
四、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一般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
二、小结 |
第二节 治疗结果 |
一、治疗后DHI评分的疗效分析 |
二、治疗后四联症VAS量表的疗效分析 |
三、痊愈患者的四联征情况的疗效分析 |
第三节 结果讨论 |
一、结论 |
二、组方依据及方义 |
三、针刺方法的讨论 |
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五、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模式的大柴胡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的方证研究模式 |
1 贯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原则是中医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
1.1 "病证结合"是现代中医临床实际的需求 |
1.2 "方证相应"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
2 方证研究源流及现状 |
2.1 方证相应的概念 |
2.1.1 方证相应的不同提法 |
2.1.2 方证相应概念的内涵 |
2.2 方证相应的源流 |
2.3 方证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3.1 方证的病机概念 |
2.3.2 方证的证据概念 |
3. 构建"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方证研究模式 |
3.1 研究思路 |
3.1.1 以体质、主治疾病谱为要素重新构建"证"的研究内容 |
3.1.2 体质 |
3.1.3 主治疾病谱 |
3.1.4 小结 |
3.2 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方证研究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3.2.1 研究内容 |
3.2.2 研究方法 |
3.3.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方证研究模式的诊断及治疗特征 |
3.3.1 诊断 |
3.3.2 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现状 |
1 大柴胡汤源流 |
2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现状 |
2.1 关于大柴胡汤方剂组成 |
2.1.1 大柴胡汤中必有大黄 |
2.1.2 大柴胡汤中必无大黄 |
2.1.3 大黄可有可无说 |
2.2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病机定位 |
2.2.1 少阳阳明合病 |
2.2.2 少阳病 |
2.2.3 阳明病 |
2.2.4 三阳合病 |
2.2.5 太阴病 |
2.2.6 少阴病 |
2.2.7 矛盾说 |
2.3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临床特征 |
2.3.1 对于《伤寒杂病论》条文的总结 |
2.3.2 大柴胡汤方剂主治 |
2.3.3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 |
3 大柴胡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3.1 大柴胡汤药理作用 |
3.1.1 消化系统 |
3.1.2 心血管系统 |
3.1.3 调节代谢作用 |
3.1.4 免疫调节作用 |
3.1.5 血液系统 |
3.1.6 内分泌系统 |
3.1.7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
3.1.8 抗炎作用 |
3.1.9 抗病原体 |
3.1.10 抗过敏作用 |
3.2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 |
3.2.1 传染病 |
3.2.2 呼吸系统疾病 |
3.2.3 循环系统疾病 |
3.2.4 消化系统疾病 |
3.2.5 泌尿系统疾病 |
3.2.6 生殖系统疾病 |
3.2.7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3.2.8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
3.2.9 神经系统疾病 |
3.2.10 骨科疾病 |
3.2.11 妇产科疾病 |
3.2.12 皮肤病 |
3.2.13 五官科疾病 |
3.2.14 精神疾病 |
3.2.15 发热性疾病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大柴胡汤方证研究 |
1 大柴胡汤方证特点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数据库建立 |
1.1.3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大柴胡汤方证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及大柴胡汤证形成时间 |
1.2.3 大柴胡汤病位、病机、病性 |
1.2.4 大柴胡汤方证主要内容 |
1.2.5 大柴胡汤药物配伍 |
2 大柴胡汤剂量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药物剂量分析 |
2.3 小结 |
3 讨论 |
3.1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病机 |
3.2 关于大柴胡汤方证 |
3.2.1 关于大柴胡汤 |
3.2.2 主治疾病谱 |
3.2.3 体质 |
3.2.4 临床表现特点 |
3.2.5 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 |
3.2.6 大柴胡汤应用流程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柴胡汤方证机制探索 |
附录2 大柴胡汤方证诊断标准研究方法探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补中益气汤方证相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1. 方源 |
2. 方解 |
3. 后世医家的阐述与发展 |
4. 使用禁忌 |
第二章 组成药物分析 |
1.黄芪 |
2.炙甘草 |
3.人参 |
4.白术 |
5.当归 |
6.陈皮 |
7.升麻 |
8.柴胡 |
第三章 研究目的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 研究方法 |
1.1 频次统计 |
1.2 黄金分割法 |
1.3 聚类分析 |
1.4 关联规则分析 |
2. 技术路线 |
2.1 资料来源 |
2.2 检索策略 |
2.3 纳入标准 |
2.4 调研表 |
2.5 脉症归类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年龄分布 |
1.2 性别 |
1.3 病因和病程 |
1.3.1 病因 |
1.3.2 病程 |
1.4 中医诊断 |
1.5 西医诊断 |
2 补中益气汤核心脉症 |
2.1 症状体征 |
2.2 舌象 |
2.2.1 舌质 |
2.2.2 舌苔 |
2.3 脉象统计 |
2.4 核心脉症 |
3. 补中益气汤核心药物 |
3.1 补中益气汤原方用药频次统计 |
3.2 补中益气汤核心药物配伍关系 |
4. 补中益气汤药物用量分析 |
5. 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
5.1 第1类群药量与脉症关系 |
5.2 第4类群药量与脉症关系 |
5.3 第1类群与第4类群药量与脉症比较 |
6.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
7. 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在补中益气汤方证中的应用 |
8. 加味药物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中药决明核型、抗氧化酶谱及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钝叶决明的植物学特征 |
1.2 钝叶决明的栽培 |
1.3 钝叶决明的药理应用 |
1.3.1 降压作用 |
1.3.2 降脂作用 |
1.3.3 保肝作用 |
1.3.4 明目作用 |
1.3.5 免疫作用 |
1.3.6 抑菌作用 |
1.3.7 泻下作用 |
1.3.8 毒副作用 |
1.3.9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1.3.10 利尿作用 |
1.3.11 抗肿瘤作用 |
1.3.12 减肥作用 |
1.3.13 抗诱变作用 |
1.3.14 抑制cAMP磷酸二脂酶作用 |
1.4 决明子的临床应用 |
1.4.1 高脂血症 |
1.4.2 高血压 |
1.4.3 中老年便秘 |
1.4.4 口腔溃疡 |
1.4.5 用于明目及眼科抗菌消肿 |
1.4.6 治疗初期乳痈 |
1.4.7 治疗肠胃湿热型粉刺 |
1.4.8 治疗美尼尔氏病 |
1.4.9 用于代替术前灌肠 |
1.4.10 预防褥疮 |
1.4.11 预防胃镜插管术中恶心呕吐 |
1.5 决明的细胞学研究 |
1.6 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
1.7 决明子的有效化学成分 |
第2章 钝叶决明核型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3 结果及分析 |
2.3.1 染色体数目 |
2.3.2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及核型分析 |
2.3.3 染色体体积 |
第3章 决明植株抗氧化同工酶谱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钝叶决明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
3.3.2 钝叶决明幼苗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
3.3.3 钝叶决明幼苗过氧化氢酶(CAT)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决明子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决明子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 |
4.3.2 决明子油脂及脂肪酸组成 |
4.3.3 决明子的还原糖、总糖、淀粉及粗纤维含量 |
第5章 决明子矿物含量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钙元素测定方法 |
5.2.2 锌元素测定方法(材料处理及方法同钙元素测定) |
5.2.3 硒元素测定方法 |
5.2.4 铁元素测定方法(邻菲啰啉比色法) |
5.2.5 磷元素测定的材料和方法(钼蓝比色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决明核型分析 |
6.2 决明植株抗氧化酶同工酶差异 |
6.3 决明子的营养成分 |
6.3.1 决明子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 |
6.3.2 决明子的脂肪及脂肪酸营养分析 |
6.3.3 决明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 |
6.4 决明子的矿物质含量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6)不同栽培条件对决明产量、农艺性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本草考证 |
1.2 基源植物 |
1.3 资源与分布 |
1.4 植物形态特征 |
1.5 生态特性 |
1.6 决明子的化学成分 |
1.7 生理生化研究 |
1.8 决明的药理作用 |
1.9 决明的炮制研究 |
1.10 临床应用 |
1.11 综合利用 |
1.12 决明的栽培技术 |
1.13 病虫害及其防治 |
1.14 决明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
1.15 讨论与展望 |
2 引言 |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地点及土壤类型 |
3.1.3 主要试剂 |
3.1.4 主要仪器 |
3.2 试验设计 |
3.2.1 决明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 |
3.2.2 决明根、茎、叶、花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 |
3.2.3 决明主要有效成分(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 |
3.3 试验方法 |
3.3.1 决明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 |
3.3.2 决明根、茎、叶、花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 |
3.3.3 决明主要有效成分(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 |
3.4 农艺性状指标测定及统计方法 |
3.4.1 测定及统计分析指标 |
3.4.2 数据分析与统计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栽培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4.1.1 不同栽培密度下决明的产量分析 |
4.1.2 不同栽培密度对决明农艺性状的影响 |
4.1.3 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 不同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决明的根、茎、叶、花抗氧化酶活性对比 |
4.2.1 不同密度决明的根、茎、叶、花抗氧化酶活性对比 |
4.2.2 大田、温室条件决明的根、茎、叶、花抗氧化酶活性对比 |
4.3 不同栽培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
4.3.1 不同栽培密度对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
4.3.2 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
5 讨论 |
5.1 栽培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5.1.1 栽培密度对决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5.1.2 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5.2 栽培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根、茎、叶、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2.1 不同栽培密度对决明的根、茎、叶、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2.2 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的根、茎、叶、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3 栽培密度及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
5.3.1 不同栽培密度对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
5.3.2 大田、温室条件对决明的游离蒽醌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和参与的课题 |
(7)宫丽鸿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辨证分型论治 |
二.专方验方治疗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
四.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正文 |
一、病名沿革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施治 |
四、治疗原则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决明子鉴别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述 |
1.1 前言 |
1.2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
1.3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 |
2 中药决明子的概述 |
2.1 中医药论述及资源分布 |
2.2 化学成分 |
2.2.1 蒽醌类成分 |
2.2.2 萘并吡喃酮类成分 |
2.2.3 其它 |
2.3 药理作用 |
2.3.1 降血脂作用 |
2.3.2 降压作用 |
2.3.3 保肝作用 |
2.3.4 泻下作用 |
2.3.5 抑菌作用 |
2.3.6 其它 |
2.4 临床应用 |
2.4.1 高脂血症 |
2.4.2 高血压 |
2.4.3 明目及眼科抗菌消肿 |
2.4.4 便秘 |
2.4.5 其它 |
2.5 决明子的鉴别 |
2.6 决明子的含量测定 |
2.6.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6.2 薄层扫描法 |
2.6.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7 总结 |
第二章 决明子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1 仪器及试药 |
2 决明子氯仿提取物的薄层色谱方法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薄层色谱实验方法 |
2.4 方法学考察 |
2.4.1 专属性 |
2.4.2 稳定性实验 |
2.4.2 最低检测限实验 |
2.4.3 耐用性实验 |
3. 决明子药材甲醇提取物的薄层色谱方法 |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 决明子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3.3 薄层色谱实验条件 |
3.4 方法学考察 |
3.4.1 稳定性实验 |
3.4.2 最低检测限实验 |
3.4.3 耐用性实验 |
4 结果 |
4.1 决明子氯仿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
4.1.1 决明子氯仿提取物薄层色谱图的识别 |
4.1.2 不同产地决明子氯仿提取物薄层色谱图的分析 |
4.2 决明子甲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
4.2.1 决明子甲醇提取部位薄层色谱图的识别 |
4.2.2 不同产地决明子甲醇提取物薄层色谱图的分析 |
5. 甲醇提取物TLC分离结果的光谱特征 |
5.1 紫外光谱的测定 |
5.2 荧光光谱的测定 |
5.3 甲醇提取物中各斑点的紫外及荧光光谱特征 |
6 讨论 |
第三章 决明子药材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
2.2 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的确定 |
2.2.1 树脂类型对吸附的影响 |
2.2.2 上样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2.2.3 树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
2.2.4 洗脱溶剂种类的考察 |
2.2.5 洗脱溶剂用量的考察 |
2.2.6 大孔树脂处理效果的重复验证实验 |
2.3 决明子甲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2.3.1 色谱条件 |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3 方法专属性 |
2.3.4 测量值的重复性 |
2.3.5 重复性 |
2.3.6 稳定性 |
2.3.7 决明子甲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2.3.8 决明子甲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特征峰的在线光谱 |
2.4 数据处理 |
2.4.1 聚类分析 |
2.4.2 相似度计算 |
3 讨论 |
第四章 决明子药材氯仿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几种蒽醌苷元的含量测定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
2.4.1 线性关系的考察 |
2.4.2 稳定性实验 |
2.4.3 加样回收率试验及重复性 |
2.4.4 定量限 |
2.4.5 不同批次决明子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 |
2.5 指纹图谱方法学验证 |
2.5.1 指纹图谱测量值的重复性 |
2.5.2 实验方法的重复性 |
2.5.3 稳定性实验 |
2.5.4 决明子药材氯仿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
2.6 数据处理 |
2.6.1 聚类分析 |
2.6.2 相似度计算 |
3 讨论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天麻镇眩颗粒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对AQP-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天麻镇眩颗粒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天麻镇眩颗粒利尿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天麻镇眩颗粒镇吐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天麻镇眩颗粒对豚鼠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天麻镇眩颗粒对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豚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天麻镇眩颗粒对膜迷路积水豚鼠AQP-1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10)决明子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
2 临床应用 |
2.1 治疗高脂血症 |
2.2 治疗高血压 |
2.3 治疗便秘 |
2.4 治疗口腔溃疡 |
2.5 用于明目及眼科抗菌消肿: |
2.6 治疗初期乳痈 |
2.7 治疗肠胃湿热型粉刺 |
2.8 治疗美尼尔氏病 |
2.9 用于代替术前灌肠 |
2.10 预防褥疮 |
2.11 预防胃镜插管术中恶心呕吐 |
3 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
4 结语 |
四、仙鹤草、决明子治疗美尼尔氏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D]. 乐智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1)
- [2]郑氏开窍聪耳方为主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D]. 姜妤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基于“方剂—体质—主治疾病谱”模式的大柴胡汤方证研究[D]. 刘志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2)
- [4]补中益气汤方证相应性研究[D]. 高艳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5]中药决明核型、抗氧化酶谱及营养成分分析[D]. 苟兴. 西南大学, 2009(10)
- [6]不同栽培条件对决明产量、农艺性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 吕晓峰. 西南大学, 2009(10)
- [7]宫丽鸿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初探[D]. 徐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S1)
- [8]决明子鉴别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D]. 郭威. 山东大学, 2008(01)
- [9]天麻镇眩颗粒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对AQP-1表达的影响[D]. 崔桂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08(12)
- [10]决明子的应用研究进展[J]. 侯长军,张平平,霍丹群. 海峡药学,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