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口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缺口,商业银行,敏感性,利率,风险,国债,流动性。
缺口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汤玲[1](2019)在《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基于黄冈农商行的数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逐渐深入,利率风险日益凸显,商业银行风险承压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如何计量和控制利率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地管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资产错配问题,从而导致的利率风险,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模型,以湖北省黄冈市农村商业银行近两年的财务状况为例进行实证解析。为此提出,商业银行应该构建高效的利率风险内部防范体系,营造良好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提高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9年13期)
郑肇晨[2](2017)在《国债期货用于商业银行久期缺口管理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取消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以后,我国迈入利率市场化阶段。过去贷存利率为上下限的利率走廊已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由以“量”为主模式向以“价”为主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美联储在实行多轮货币宽松后经济复苏强劲,开始实施加息和缩表的计划。这不仅会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回流美国,而且还会使资本流出市场流动性收紧,利率抬升。过去在严厉金融监管体制下,即使利率有波动,也是在很小区间内。利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率风险管理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国内外不利形势迭加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上升。国内间接融资占绝大比例的金融体系来说,利率波动变大会使商业银行利息收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依靠固定的息差维持丰厚利润的行业模式将会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具有竞争力的资产业务及更加注重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管控。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时隔十八年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再次上市。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为国内金融主体提供了新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渠道。其使用成本小,市场流动性良好,合约标准化的特点使之成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控的优良工具。但何如将其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尝试将国债期货用于久期缺口管理,从理论上在期货市场上构造一个空头头寸,使其价值变化刚好能够对冲某银行资产净值的变化。运用两者价值的反向变动来做到利率风险免疫。首先本文简要的梳理了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控的研究成果,国内在久期缺口管理上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然后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以及两种传统的管理方法。作为两种静态的管理方法,其在当下利率波动幅度大且频繁的情况下管理利率风险并没有好的效果。再这之后介绍了国内外国债期货的发展及其功能。简述了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的波折,以及当前上交所国债期货合约的介绍。最后详细分析了其套期保值的原理与运用。文章第四部分尝试将国债期货金融衍生合约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联系起来。介绍了国债期货对利率风险管理的表内调整和表外对冲的两种方式。为本文利用国债期货对冲久期缺口提出理论上基础。本文然后进行了一次案例分析,是将第四章的对冲思路在工商银行2016年美元加息背景下的具体运用。以工商银行2016年半年报为基础来制定对冲方案,然后考查其在年底美联储加息后的效果。最后一部分对全文的分析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我国当前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趋于市场化后利率风险的管理给出了点建议,希望能给相关从业者带来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闫洁琼[3](2016)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性风险会引发商业银行的其他风险,并通过“传染效应”危及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运行的安全。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从1994年至今,基本依赖静态的比率管理,流动性风险的量化管理及测算统计工作也始终处于经验性的传统管理。对比国外我国一直处于被动阶段。改进流动性管理方法科学化、制度化、战略化,仍然是现阶段努力的方向。缺口管理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是基于流动性缺口模型,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实际流量和潜在流量进行管理。管理实际流量是对现有流动性资产和稳定存款的测算,而潜在流量管理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将增加的资产和负债的预测。本文运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结合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前提下,探索了我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实践,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完成了如下工作: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测算了稳定存款,同时基于分析结果,分析了稳定存款与流动性缺口之间的关系,探索了稳定存款与贷款总额、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之间的关系,测算了工商银行一定时期的流动性缺口,预测了商业银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潜在流动性需求,最后在分析我国资产负债结构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稳定存款与流动性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受前一年稳定存款的影响,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量入为出的流动性管理现状;稳定存款总额不受同期活期存款或者是定期存款的影响,叁者之间不存在协整的关系;而基于稳定存款的流动性缺口计算方法结果与商业银行同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应的,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将潜在流动性需求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量对比,误差较小,预测方法可行,可以用于实践中对潜在流动性的预测;通过分析我国资产负债结构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如下观点:我国现阶段的流动性缺口管理须采用综合管理法,综合法就是先将大金额、期限长的现金流进行匹配,在保证大额资金缺口现象不发生的前提下,按资产组合法对剩余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在资产方面采用资金汇集法和贷款出售,在负债方面实施多元化负债,在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中加入概率调整,并且从多个角度发展稳定存款。本文的创新点是:从实际流量和潜在流量两方面进行研究,将稳定存款与流动性缺口的关系研究从理论拓展到实证,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及协整检验对稳定存款进行分析,将流动性缺口模型中的潜在流动性管理进行拓展,使用ARIMA模型对未来一定时期增加的存贷款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流动性缺口管理经验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3-20)
迟晓华[4](2015)在《基于缺口管理的利率风险最优化管理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利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将日益突出,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度量,以及如何降低利率风险也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策而普遍缺乏在利率定价机制、利率风险计量以及监控系统等利率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利率风险方面的识别、度量和管理控制利率风险就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急需加强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央行对利率的管制的放开不仅仅说明商业银行调控利率主动性的加强,也同时增加了商业银行因利率变动而引起的利率风险。而要进行利率控制,利率度量又是其基础。现阶段常见的度量方法有敏感性缺口分析法、久期分析法及在险价值法(VaR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给予银行不得不加强自身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控制。利率预测的静态的度量方法,并非一个连续的动态控制过程,因此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利率的群聚波动效应,应用ARCH-GARCH(1,,1)模型求解VaR值,进而基于VaR值的基础之上结合6家上市银行2009-2014年的净资产值对其每日能承受的最大损失做出合理假设,并在对利率的预测之下,利用最大损失与最优净资产的关系求出最优净资产,并在综合运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试图将最优控制理论运用于利率风险控制中,将控制变量设定为t时刻的资产变化率,而将状态变量设定为t时刻的负债变化率,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连续的给予利率风险控制的资产负债最优控制模型,进一步降低利率风险。对6家银行2009-2014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和实证结果对银行监管部门及投资者都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通过基于缺口管理的最优控制模型在对6家银行的资产负债在2015年前叁个季度进行最优调整后,6家上市银行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最优控制量都在逐步增加的趋向于我们的最优控制量,且第四季度在前叁个季度的调整下都回到了我们的最优的控制水平上,即第四季度的最优资产控制量与理想的资产控制量相同,且最后本文整理了2015年的第一二季度的资产变化量的实际值并与我们的预测值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虽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数值差,但本文也详细分析了出现差值的一系列原因,且差值都是在一定的波动范围之内的。这一系列的实证分析都很好的说明了我们最优控制模型的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本文对以6家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2015年每个季度的资产最优控制量做出预测,且最后第四季度的最优控制量回到理想控制量上,这充分表明建立的基于缺口的利率风险的最优控制模型及求出的最优控制量是有效而且稳定的。基于现实的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健全与商业银行自身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控制的各方面给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在求解VaR值的时候,考虑到利率的群聚波动效应,进而选择常用于解释波动程度的GARCH模型,使得GARCH模型与动态的最优控制模型相结合,动态的理论对于波动性比较大的利率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不仅预测出2015年每个季度的最优净资产变化量,而且与实际的净资产的变化量对比,更加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对隔夜拆借利率未来值进行了估计,且考虑到其与过去值的最小值的利率差不能超过VaR值,考虑全面;利率与资产负债的时间跨度均比较大,现实意义比较强本文的主要不足在于:理想净资产采用的是常数,而在实际中,当宏观经济变动时,显然理想净资产是变动的,该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扩展;最优资产变化率也是通过负债与时间点的关系利用EViews7.2的最小二乘法求得的常数,现实中也应是随着经济变动而不断变化的变量。(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1-01)
王玮,姚远[5](2015)在《国债期货在商业银行久期缺口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国债期货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国债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国债期货进行久期缺口管理。研究发现,我国国债期货价格与最便宜可交割债券价格走势高度相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国债期货价格是现货市场价格的引领者。由此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国债期货这一国际广泛运用的基础工具,有效进行久期缺口管理。(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5年04期)
彭洁[6](2014)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控制一直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自1949年便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政策下,直至1996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才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放开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期,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宣布了自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管制的淡出令利率风险逐步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最应重视的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有效性评价,四者中,又属利率风险的度量最关键,技术难度也最大,本文着重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的引言中详细归纳总结了利率风险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以及国内外对利率风险度量研究的文献。第二章中,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因素归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其中宏观因素包括我国的利率机制的非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因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利率衍生工具,以及金融对外开放带来的冲击;微观因素包括我国商业银行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内部利率风险控制的不健全,以及现阶段的技术约束。第叁章中,本文先介绍了衡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叁种主流方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久期模型和VaR模型,并加以比较分析,认为对我国商业银行适用性最强的模型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和久期模型。第四章中,首先通过16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计算了其2007年至2012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及利率敏感性系数,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大多具有正缺口,并且资金缺口的数值呈现出缓中有升的趋势,其中国有五大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波动性较大;然后,运用回归模型中的单利一元回归模型和复利指数模型,以及参数化模型中的Nelson-Siegel模型对我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国债2012年的收益率曲线进行了拟合,并选取了拟合优度最好的Nelson-Siegel模型;然后以民生银行为目标银行,运用修正久期-凸度模型和Nelson-Siegel模型拟合的国债收益率数据计算了其2012年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和凸度,以及利率变动对银行资本净值的影响,证明了修正久期-凸度模型适合运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最后,针对本文的分析和计量结果,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3-31)
沈沛龙,闫照轩[7](2011)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管理的改进方法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中国当前使用的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2009),给出关于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改进方法。改进方法使用了高质量流动资产、净流动性缺口和净流动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叁个指标,克服了传统流动性缺口管理没有充分考虑资产质量和资产流动性特征等缺点,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先对国内3家银行2006~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对国内10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金融论坛》期刊2011年03期)
高艳[8](2010)在《城镇养老保险金运行过程中的缺口管理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家对计划体制下工作过的职工的养老债务,以及高工资替代率、狭窄的养老保障面、老龄化因素等等都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巨大缺口。本文将从以上分析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金运行管理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0年12期)
张围[9](2010)在《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通过介绍国外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对我国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进行实例分析和研究,进而希望能够给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08期)
吴云飞,侯志伟,辛修擘[10](2007)在《久期缺口管理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伴随着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随时、随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风险的强度还是风险的广度都是让人很难掌握的,这就需要有关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端正对待风险的态度,更需要掌握扎实的风险管理技术,本文将主要从久期缺口的角度来阐述利率风险的管理。(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7年15期)
缺口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取消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以后,我国迈入利率市场化阶段。过去贷存利率为上下限的利率走廊已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由以“量”为主模式向以“价”为主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美联储在实行多轮货币宽松后经济复苏强劲,开始实施加息和缩表的计划。这不仅会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回流美国,而且还会使资本流出市场流动性收紧,利率抬升。过去在严厉金融监管体制下,即使利率有波动,也是在很小区间内。利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率风险管理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国内外不利形势迭加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上升。国内间接融资占绝大比例的金融体系来说,利率波动变大会使商业银行利息收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依靠固定的息差维持丰厚利润的行业模式将会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具有竞争力的资产业务及更加注重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管控。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时隔十八年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再次上市。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为国内金融主体提供了新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渠道。其使用成本小,市场流动性良好,合约标准化的特点使之成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控的优良工具。但何如将其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尝试将国债期货用于久期缺口管理,从理论上在期货市场上构造一个空头头寸,使其价值变化刚好能够对冲某银行资产净值的变化。运用两者价值的反向变动来做到利率风险免疫。首先本文简要的梳理了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控的研究成果,国内在久期缺口管理上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然后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以及两种传统的管理方法。作为两种静态的管理方法,其在当下利率波动幅度大且频繁的情况下管理利率风险并没有好的效果。再这之后介绍了国内外国债期货的发展及其功能。简述了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的波折,以及当前上交所国债期货合约的介绍。最后详细分析了其套期保值的原理与运用。文章第四部分尝试将国债期货金融衍生合约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联系起来。介绍了国债期货对利率风险管理的表内调整和表外对冲的两种方式。为本文利用国债期货对冲久期缺口提出理论上基础。本文然后进行了一次案例分析,是将第四章的对冲思路在工商银行2016年美元加息背景下的具体运用。以工商银行2016年半年报为基础来制定对冲方案,然后考查其在年底美联储加息后的效果。最后一部分对全文的分析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我国当前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趋于市场化后利率风险的管理给出了点建议,希望能给相关从业者带来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口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汤玲.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基于黄冈农商行的数据研究[J].时代金融.2019
[2].郑肇晨.国债期货用于商业银行久期缺口管理的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闫洁琼.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4].迟晓华.基于缺口管理的利率风险最优化管理模型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5
[5].王玮,姚远.国债期货在商业银行久期缺口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金融.2015
[6].彭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
[7].沈沛龙,闫照轩.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管理的改进方法及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1
[8].高艳.城镇养老保险金运行过程中的缺口管理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9].张围.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
[10].吴云飞,侯志伟,辛修擘.久期缺口管理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