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食管括约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管,括约肌,贲门,弛缓,切开术,高分辨率,电针。
下食管括约肌论文文献综述
青海涛[1](2019)在《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贲门失弛缓症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1例,患病率为每10万人10例,这使其成为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1])。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固体和液体食物)、胸痛、体重减轻、烧心等,个别患者可并发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咽炎。贲门失弛缓症可以是儿童或老人,年龄呈双峰分布,大多数患者在20~40岁和60~70岁,没有地域、种族和性别差~([2-3])。该病较隐匿,出现典型症状时通常已经存在6年。吞咽困难是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症状,约98%患者发生吞咽困难。进食固体和液体食物都会发生吞咽困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4]),最终吞咽困难成为一个持续性问题。吞咽困难和惧食症(sitophobia)会导致半数以上的患者体重减轻。(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9年10期)
张奕秉,金捷,朱丽明,陈玲淑,黄志养[2](2019)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中不同时段不同体位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过程中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不同体位残余压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至201 8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记录仰卧位时上食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分别比较湿咽开始前、湿咽中和湿咽结束后,以及仰卧位和坐位的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平均值。结果湿咽开始前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平均63.5mm Hg,湿咽中平均58.6mm Hg,湿咽结束后平均53.5mm Hg;且仰卧位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高于坐位。结论体位可影响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湿咽结束后获得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数值受干扰因素影响少,可能更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唐琳,温志辉,文萍,文剑波,刘爱莲[3](2018)在《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关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2型糖尿病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病程≤10年)、第二组(10年<病程≤20年)、第叁组(病程>20年),每组20例;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方法测定各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均为糖尿病患者,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高于第二组和第叁组(P<0.05);第二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高于第叁组(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加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能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34期)
马文端[4](2018)在《研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实施健脾理气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酸反流水平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酸反流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采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疗效显着,可以有效改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酸反流水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47期)
卢艳丽[5](2018)在《改良导管球囊扩张治疗脑卒中后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导管球囊扩张治疗脑卒中后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调控机制。方法选取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9例;另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受试者9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f MRI检测常规治疗组和球囊扩张组患者吞咽唾液时皮质兴奋性变化,正常对照组于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检测,比较各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激活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恢复经口进食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吞咽唾液时,脑区激活范围大,包括两侧大脑的中央前回、后回,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同时小脑和脑干也存在部分激活,脑干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脑区激活范围和强度均明显减少。改良导管球囊扩张治疗后患者吞咽唾液时脑区激活范围明显多于治疗前,以左侧脑区为主,包括两侧大脑前部扣带回,左侧楔叶、辅助运动区、额叶、眶额皮质、岛叶、枕中回,但激活体素较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仅左侧楔前叶较治疗前有明显激活,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可激活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和皮质下吞咽活动相关的功能区,并通过离皮质通路来改善吞咽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林晗,沈含冰[6](2017)在《电针治疗对食管动力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电针治疗对不同类型食管动力障碍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及体部蠕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龙华医院接受电针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28例,根据治疗前食管测压结果分别分为LES正常组,LES异常组和体部蠕动正常组,轻度动力障碍组。电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4周。收集治疗前和疗程完成后1周内的食管测压结果。结果:治疗后,LES正常组食团内部压力升高,LES异常组LES长度显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部蠕动正常组远端波波幅、收缩持续时间、远端收缩积分均显着上升,轻度动力障碍组治疗后收缩持续时间显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部蠕动正常组吞咽异常次数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动力障碍组吞咽异常次数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ES过短的患者,电针治疗能延长其长度,并不会造成膈肌脚区域压力过大。对于体部蠕动功能较好的患者,能明显改善收缩波幅、远端收缩积分、收缩持续时间。对轻度动力障碍患者,能改善收缩持续时间,并且可以降低弱蠕动和蠕动失败的比例。(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7年33期)
林天耀,蔡柏,赵亮[7](2017)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评分、食管测压水平、24 h食管pH水平及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反酸嗳气、胃脘胀满、双胁疼痛、胸闷、食欲不振及大便不畅积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反酸、反流、烧心及胸痛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食管测压水平、24 h食管pH水平及SF-36评分均显着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31期)
沈特佳,杨丽萍[8](2017)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罕见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心理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患儿行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心理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依据心理评估,利用循证Therapeutic play模式,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做好术后疼痛护理。经内镜治疗与护理,患儿痊愈出院。(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7年09期)
张玉萍[9](2016)在《28例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8例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2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2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做好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29期)
朱丽梅,黄佳洁,任燕,李媛媛[10](2016)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的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实施POEM手术的患者予以完善术前准备、强化术中配合,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等围术期护理。结果:18例患者POEM术顺利,术后当天患者即下床行走,第2天顺利进食流质,第4天开始进食半流质,平均住院5~7 d。与术前相比,吞咽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为(10.4±1.2)mm Hg,明显低于术前的(20.6±2.1)mm Hg,平均体重比术前增加(5.6±1.9)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术是一项新开展的高难度微创手术,护士为患者实施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下食管括约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过程中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不同体位残余压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至201 8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记录仰卧位时上食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分别比较湿咽开始前、湿咽中和湿咽结束后,以及仰卧位和坐位的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平均值。结果湿咽开始前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平均63.5mm Hg,湿咽中平均58.6mm Hg,湿咽结束后平均53.5mm Hg;且仰卧位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高于坐位。结论体位可影响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湿咽结束后获得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数值受干扰因素影响少,可能更具有临床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食管括约肌论文参考文献
[1].青海涛.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
[2].张奕秉,金捷,朱丽明,陈玲淑,黄志养.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中不同时段不同体位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变化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9
[3].唐琳,温志辉,文萍,文剑波,刘爱莲.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关系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8
[4].马文端.研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卢艳丽.改良导管球囊扩张治疗脑卒中后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6].林晗,沈含冰.电针治疗对食管动力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
[7].林天耀,蔡柏,赵亮.健脾理气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酸反流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8].沈特佳,杨丽萍.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罕见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心理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7
[9].张玉萍.28例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10].朱丽梅,黄佳洁,任燕,李媛媛.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医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