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疆琳王林静(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841000)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探讨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方法:自设问卷对我院2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被调查的200人中,80人发生过针刺伤。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及废物处理程序,建立并监督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
【关键词】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83-0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血、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其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流行率也在上升[2]。临床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为了保障职业安全,保持健康的护理人力资源,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探讨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意义非常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3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不同科室在岗临床护士200名,年龄18-40岁,调查她们在过去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原因、频率、是否被污染针头所刺伤、针刺伤后的处理、有无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针刺伤的操作环节等相关问题,共发出针刺伤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是100%。
2结果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被调查的200人中,80人发生过针刺伤。
3职业防护
3.1补充适当编制以减轻临床护士职业和心理方面压力,护理工作琐碎繁多,基于不同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因人而异,它的内涵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本身,还有保持病人心理、社会的完满状态,它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打针、发药、还有疾病观察、巡回病房、健康教育、文件书写等,而且不同的科室,其工作任务、形式及护理的复杂性也不同,调查结果显示针刺伤的发生与工作量有一定相关,由此可提示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及人力资源,实事求是的进行调查,给予适当的补充,减轻临床护士职业和心理方面压力,保障职业安全。
3.2加强职业的防护培训,强化防护意识,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途径,临床护士又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极大。医院感染控制又常常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关注很少。因此医院应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临床护士一些不安全行为,如回套针帽、分离针头等,使她们在工作中作好职业防护。
3.3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加强管理。提供防剌破和防渗透的针器收容器,护士应安全及时处理使用过的裸露针头,减少污染针头裸露的时间,处理污染针头时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不要将手指伸人容器内,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患者注射、输液、拔针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
3.4规范操作行为,培养护士心理素质,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保证职业安全。
3.5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职能部门定期收集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环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3.6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一旦发生针刺伤时应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血液,伤后48小时内报告上级,72小时内做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可疑暴露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随访跟踪6个月。
4讨论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这与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欠缺、人员紧张、医疗废品处理途径和方法不规范,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到位有关。我们在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及废物处理程序,建立并监督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7.
[2]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2007,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