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神经再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神经,轴突,损伤,激酶,小鼠,蛋白,视网膜。
视神经再生论文文献综述
黄蓉,邢怡桥,李敏[1](2019)在《视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损伤后将无法再生,继而引起进一步视力损害。根据目前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再生的基础研究,视神经损伤后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提高RGCs内在的再生潜力,改善生长抑制环境,优化RGCs神经再生,而诱导再生轴突靶向延伸是理想的促进视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方式。本文查阅国内外最新实验性视神经再生研究类文献,从调控眼内炎症因子、提供合适外源性神秘生长因子、激活RGCs再生潜能、阻断抑制性轴突再生信号传导、给予适当的再生刺激信号、改善抑制性细胞外微环境等方面阐述促进视神经再生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早日实现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向临床应用转化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王嘉星[2](2018)在《BXD小鼠视神经再生的基因背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BXD重组近交系小鼠研究基因遗传背景对小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钳夹视神经的方法造成小鼠的视神经损伤。为研究视神经再生,我们构建了以腺相关病毒2(AAV2)为载体的含有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靶向性序列的小发夹RNA(sh RNA)质粒。通过玻璃体腔注射的方式使该质粒转染至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沉默其中Pten基因的表达,再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酵母聚糖(Zymosan)以及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 AMP)造成轻度的眼内炎症反应来诱导视神经再生。我们将该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9个种系的小鼠,包括7个BXD重组近交系小鼠(BXD11,BXD29,BXD31,BXD38,BXD40,BXD75,BXD102)以及它们的亲代小鼠(C57BL/6J和DBA/2J)。在视神经损伤2周后,检查视神经内距损伤部位0.5mm和1mm处的再生轴突的数量,并测量5个最长的再生轴突沿神经走行的距离和单个最长的再生轴突所达到的最远距离。将不同小鼠的再生轴突计数数据以及长度数据分别代入Gene Network数据库中进行基因组关联分析并绘制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图谱以确定参与视神经再生性状调控的基因组位点。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顺式数量性状基因座(cis-QTL)分析以及蛋白质功能预测分析(SIFT)来筛选参与调控的QTL区域内的候选基因。同时,对已知的再生相关基因进行上述分析以确定可能对BXD重组近交系小鼠视神经再生产生影响的候选基因。结果:本实验所用的联合治疗方案在所有9个BXD小鼠中成功诱导出了视神经轴突再生,并且这种再生在各小鼠种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本研究所纳入的小鼠中,再生能力最强的为BXD29小鼠,而再生能力最弱的为BXD102小鼠。在再生轴突数量方面,BXD29小鼠约为BXD102小鼠的3-12倍(距损伤0.5mm处,BXD29:759.8±79.2个轴突,BXD102:236.1±24.4个轴突,P=0.014;距损伤1mm处,BXD29:12.6±0.6个轴突,BXD102:1±0个轴突,P=0.007;)。在再生轴突长度方面,BXD29小鼠约为BXD102小鼠的2-2.5倍(最长5根轴突,BXD29:2025.5±223.3μm,BXD102:787.2±46.5μm,P=0.014;最长1根轴突,BXD29:2386.8±162.6μm,BXD102:1107±40.6μm,P=0.014;)亲代小鼠C57BL/6J小鼠以及DBA/2J的再生反应位于子代的中游水平。我们通过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关联分析发现一处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chr11:69~70MB)参与了对视神经轴突再生数量的调控。通过对该染色体区域的进一步分析,我们筛选出了17个可能参与调控的候选基因(Wrap53,Per1,Sat2,Alox8,Hes7,Kcnab3,Mir467f,Ef4a1,Tmem102,Chd3os,Alox12b,Tmem107,Aloxe3,Cyb5d1,Tmem95,Slc2a4,Senp3)。另外,对已知的再生相关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有叁个基因最有可能参与调控BXD小鼠的视神经再生反应,分别是Fgf2,Mapk10和Rtn4。结论:视神经再生是一个多基因位点参与调控的复杂遗传性状,遗传背景上的差异可能对小鼠视神经轴突再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鼠第11号染色体69~70MB区域参与了小鼠视神经轴突再生的基因调控。可能参与调控的具体基因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姚逸正[3](2018)在《OPN/IGF-1诱导视神经再生机制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的视神经损伤后其轴突无法再生,也使其成为阻碍视觉相关功能恢复的一大重要障碍。最近有研究发现通过基因工程介导的方法阻断神经再生抑制性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促进中枢视神经再生的治疗作用,但是目前人体内较难实现对于特定组织靶基因的敲除,因而其临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希望寻找一种基于神经营养因子,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方法来促进视神经的轴突再生。基于小鼠视神经损伤研究模型,我们发现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具有增强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促再生效果。随后,我们以营养因子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为例,对OPN如何促进IGFR信号通路效应进行研究。我们旨在探究OPN促再生的作用位点,以及寻找诱导OPN作用于IGFR通路的分子靶点。方法:(1)筛选OPN和不同神经营养因子的促再生协同作用。我们通过向眼球玻璃体内注射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蛋白(IGF-1,NGF,BDNF,NT3,CNTF)或联合注射表达骨桥蛋白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与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蛋白,并于玻璃体内注射14天后在视神经根部后1-2mm位置,使用Dumont 5号镊对视神经夹持(Optic nerve crush,ONC)5秒。12天后注射视神经示踪剂CTB,2天后进行小鼠心脏灌注4%PFA后取出视神经,根据Alexa-conjugated CTB标记的轴突对视神经再生的情况进行评价;探究不同剂量IGF-1对于视神经再生的作用。(2)定位OPN促再生的作用位点。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后,结合OPN序列上功能区与结合位点的特点,我们设计并包装AAV2/2病毒分别包含叁种OPN短片段:N-端OPN片段,含有信号肽序列的C-端的OPN短片段,去除143-153aa整合素结合位点的OPN短片段。基于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采用向眼球内分别注射AAV-f OPN,AAV-n OPN/IGF-1,AAV-c OPN/IGF-1,AAV-OPN△143-153与重组蛋白r IGF-1的方法,通过比较CTB标记的轴突数量对不同OPN短片段协同IGF-1诱导视神经轴突再生的能力进行评价。(3)探究OPN对于IGF-1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我们设定空白组、IGF-1组和OPN/IGF-1组分别刺激HEK293细胞与小鼠皮层神经元,作用后裂解细胞并收集细胞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比较不同处理因素下HEK293细胞与小鼠皮层神经元上IGFR表达水平、IGFR磷酸化水平、效应分子S6磷酸化水平,用于评价IGFR信号通路的激活与Akt/m TOR通路的效应。(4)探究脂筏对OPN/IGF-1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设定空白组、IGF-1组和OPN/IGF-1叁组不同处理因素做用于HEK293细胞,并分别分离脂筏蛋白与非脂筏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IGFR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充分验证结果,我们先使用100m M M-β-CD作用于细胞溶解其脂筏中胆固醇从而破坏脂筏结构域,再用IGF-1和OPN/IGF-1分别刺激细胞,观察IGFR蛋白表达情况。为探究脂筏蛋白在OPN/IGF-1促进小鼠视神经轴突再生中的作用。我们分为两组在眼球玻璃体内注射重组蛋白OPN/IGF-1与OPN/IGF-1/M-β-CD,各个蛋白注射剂量为1ug,并按照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进行处理与分析。(5)探究整合素对OPN/IGF-1相互作用的影响。使用IGF-1、OPN、OPN/IGF-1分别作用于HEK293细胞,提取其脂筏蛋白并与IGFR受体偶联的Protein G磁珠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与IGFR受体结合的整合素β1,整合素β3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验证其脂筏结构域依赖性特点,我们使用100m M M-β-CD溶解脂筏胆固醇,观察其对于IGFR受体与整合素β1,整合素β3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于小鼠再生研究模型,分别采用重组蛋白OPN/IGF-1与OPN/IGF-1/Integrin-Ab作为处理因素,探究整合素抑制性抗体封闭整合素与其他蛋白结合的位点后对于OPN/IGF-1诱导的小鼠视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作用。(6)确认OPN/IGF-1和整合素以及脂筏蛋白的相互结合。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IGF-1、OPN、OPN/IGF-1分别作用下与IGFR结合的整合素β1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使用免疫共沉淀双向验证的策略,我们使用Caveolin-1预孵育Protein G磁珠进行免疫共沉淀,再次检测IGF-1和IGF-1/OPN分别作用下与Caveolin-1结合的I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Caveolin-1结合Protein G磁珠进行免疫共沉淀,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GF-1与OPN/IGF-1对于Caveolin-1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1)CTB标记视神经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使用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使用OPN/BDNF或OPN/IGF-1均可以显着促进视神经的轴突再生,尤其OPN/IGF-1的视神经再生效果最好,而协同使用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与OPN对损伤视神经并无明显再生作用。即使已经报道具有诱导视神经轴突再生作用的CNTF,协同OPN使用后对轴突再生效果无增强的作用(2)通过STRING数据库对OPN蛋白分析显示,OPN结构上存在RGD整合素结合位点,可以与多种整合素家族成员发生相互作用;并且Signal P分析结果显示,OPN的1-16aa序列为信号肽区域;含有不同OPN功能区的AAV病毒与r IGF-1作用于小鼠模型中结果显示,N端OPN仍可以促进视神经轴突再生,而缺失整合结合位点的OPN短片段对于视神经再生的作用被明显抑制,从而说明OPN序列中整合素结合位点对于OPN/IGF-1增强视神经轴突的再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HEK293细胞上与小鼠皮层神经元上对于IGFR信号通路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IGF-1与其受体IGFR作用后能够使得IGFR磷酸化并激活IGFR信号通路,并诱导效应分子S6发生磷酸化;OPN作用下增强了IGF-1对于IGFR磷酸化水平,从而更有效激活IGFR信号通路;并且OPN通过IGFR下游AKT/m TOR显着上调了S6激酶的磷酸水平。(4)使用OPN作用HEK293细胞可以显着增加脂筏上IGFR蛋白的表达;使用M-β-CD干扰脂筏结构域后,OPN对于脂筏上IGFR的调控作用被抑制;使用OPN/IGF-1作用于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可见其促进损伤视神经的轴突再生;添加M-β-CD共同作用后,OPN/IGF-1对于视神经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被明显抑制。体内体外实验充分证明OPN对于IGF-1诱导的IGFR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下游效应作用具有脂筏结构依赖性。(5)使用IGFR抗体结合的磁珠进行免疫共沉淀,相比于单一使用IGF-1,OPN/IGF-1联合作用增强了IGFR与整合素β1,整合素β3结合效率;使用M-β-CD共同作用后,OPN促进IGFR与整合素β1,整合素β3的结合作用被明显抑制;小鼠体内实验中使用整合素抑制性抗体后OPN/IGF-1对于视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被明显抑制。(6)使用IGFR抗体预孵育的磁珠进行免疫共沉淀,在IGF-1激活IGFR信号通路作用下使用OPN后,OPN促进整合素β1以及Caveolin-1与IGFR的结合;使用Caveolin-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双向验证,结果同样显示OPN促进了IGFR与Caveolin-1蛋白的结合;通过对Caveolin-1磷酸化蛋白的检测,显示IGF-1作用下可激活IGFR可以诱导Caveolin-1发生磷酸化,而添加OPN作用后,可以进一步增强Caveolin-1蛋白磷酸化的效果。结论:OPN能够增强神经营养因子IGF-1促进视神经再生。其作用机制是通过OPN结合整合素并促进其转运至细胞脂筏结构域与IGF-1激活的IGFR受体结合并诱导IGFR发生磷酸化,同时募集磷酸化Caveolin-1结合至IGFR上形成Integrin/IGFR/Caveolin-1复合物,从而更加有效地激活IGFR信号通路并通过下游AKT/m TOR信号轴发挥促进中枢视神经再生的作用。OPN/IGF-1联合治疗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促进中枢视神经再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20)
王梦迪,崔极哲[4](2018)在《mTOR信号通路在视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轴突再生能力差,在神经元损伤后可形成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视神经是CNS中的一部分,发生损伤(如创伤、缺血或退行性疾病),则同样不能再生。目前理论认为:成熟神经元受损轴突再生失败主要在于CNS组织和神经元中的生长抑制分子的调控以及损伤后生长反应激活不足。增加细胞内在关键生长促进因素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2]),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3]),或睫状神经营(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艳芬,叶晓阳,陈晓帆,张伟[5](2018)在《白细胞介素17A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实验证明在角膜损伤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7A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角膜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进一步验证白细胞介素17A对视神经损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构建白细胞介素17A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V-IL-17A-GFP),构建白细胞介素17A表达载体,包装并纯化腺病毒,以绿色荧光蛋白空载体包装的腺病毒为对照组(AV-GFP对照组);用病毒感染PC12细胞并通过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表达效率,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病毒注射到小鼠玻璃体内,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视神经中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构建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检测受损视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AV-GFP对照组相比,ELISA检测发现AV-IL-17A-GFP组中白细胞介素17A在PC12细胞中高度表达;(2)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白细胞介素17A在小鼠视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中有效表达,AV-IL-17A-GFP组中再生的视神经纤维数量显着多于对照组,且长度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3)结果说明,白细胞介素17A腺病毒载体可在小鼠视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中表达,并且能够促进受损视神经的再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周洁,黄映湘[6](2018)在《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动物实验性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和缺血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来源于IL-6因子家族的一种抗炎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是由Tomida于1984年研究鼠骨髓样白血病M1细胞时发现的,其能诱导白血病细胞株M1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对鼠骨髓样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作用。LIF受体(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为LIF特异性受体,广泛分布于细胞膜表面,以膜结合和可溶的两种形式存在。LIF与LIFR以相对低亲和力(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丁慧芳[7](2017)在《PKC/NF-κB在大鼠晶状体损伤后促进视神经再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将变得极其困难。临床上大多数创伤性视神经疾病、退行性视觉通路疾病或缺血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将承受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更严重的会导致视力完全丧失,因此关于视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对于患者视力的提高及生活自信心的增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视神经的起始部是视网膜处的视盘,而视网膜的视盘处汇集了大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s,RGCs)的轴突。在高等动物中,视网膜视觉输出的相关细胞只有RGCs,所以关于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探讨对视网膜的再生修复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关于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方向主要关注于如何在视神经损伤后保留更多的RGCs、如何使保留的RGCs轴突延长、如何恢复视觉靶点之间的联系和功能叁个方面。晶状体损伤如何促进受损视神经的再生是当今科研范畴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从调节各个细胞内信号通路、清除再生抑制因子、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单独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讨,从不同方面都证明了大鼠视神经损伤伴晶状体损伤可以在一定水平上促进视神经的再生。本课题组对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Müller细胞、Nogo-AmRNA及Nogo-A的表达,巨噬细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锌指蛋白核转录因子4(Kruppel-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KLF4)、白血病抑制因子(1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实验研究中,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了不同的方式探索了视神经晶状体联合损伤促进受损视神经的再生修复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为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策略的制定、治疗药物的选用、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次通过对视神经损伤伴晶状体损伤PKC活性与NF-κBp65蛋白表达量的研究,对晶状体损伤后促进视神经再生的机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目的通过对单纯视神经钳夹损伤及视神经钳夹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大鼠视网膜中PKC活性与NF-κBp65蛋白表达量的研究,初步探讨视神经损伤伴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证实晶状体损伤可通过对PKC与NF-κBp65表达的调节来发挥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方法清洁健康Wistar成年大鼠60只,雌雄不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6只(即A组),假手术组18只(仅暴露而不损伤视神经组,即B组),视神经钳夹损伤组18只(即C组),视神经钳夹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组18只(即D组)。A组于正常饲养7d后麻醉过量处死大鼠6只,B组、C组、D组于术后7d、14d、21d分别麻醉处死大鼠各6只。各组每个时间点取2只大鼠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后RGCs进行观察并计数,2只应用氚标记的二丁酸佛波醇脂(([3H]PDBu))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视网膜PKC的活性变化,2只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荧光金标记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组及B组大鼠视网膜铺片中荧光金标记的RGCs,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RGCs的形态学特征具有特异性,呈金黄色,形状大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清晰,大小不一,部分细胞突起清晰可见,A组及B组RGCs分布在各个时间点比较稳定。而C、D组视网膜铺片,随着钳夹损伤时间的增加,RGCs的分布逐渐稀疏,RGCs的形状缩小变圆,荧光着色增强,突起肿胀或消失。损伤后7d、14d、21d同一时间点C、D组与B组RGCs计数及标识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间点,D组RGCs计数高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两组RGCs计数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各组PKC活化水平之间相互比较A组及B组PKC活化水平基本稳定,C组及D组视网膜在伤后7d、14d、及21d均可见PKC的活性增加,PKC的活性在视神经钳夹伤后7d后显着增加,并在视神经钳夹伤后14d达到高点,在21d在仍维持较高水平。B组暴露视神经后7d、14d、及21d的PKC活性与A组PKC的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视神经钳夹伤后7d、14d、21d与B组同一时间点PKC的活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D组神经钳夹伤后PKC的活性高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量之间相互比较A组、B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视网膜视神经钳夹伤后可见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增加,在视神经钳夹伤后14d后达到高点后开始下降。在相同时间点C、D两组相互比较,C组神经钳夹伤后的NF-κB p65蛋白表达量高于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随着视神经钳夹损伤后时间的延长,RGCs计数不断下降,PKC活化水平及NF-κBp65磷酸化水平不断增高至最高点后开始下降。2.视神经钳夹损伤后,晶状体损伤可以上调PKC活化水平,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量。3.视神经损伤后,PKC及NF-κB可能参与了晶状体损伤保护神经节细胞的机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徐召溪[8](2017)在《调节PKC/NF-κB/SOCS3信号通路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损伤是颅脑损伤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视觉功能障碍,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视神经直接损伤,常见于颜面部穿通伤,尤其是眼眶骨折碎片直接刺伤视神经。这种损伤直接导致视神经撕裂,甚至完全离断,损伤严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视神经间接损伤临床相对更常见,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间接视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5%~5%,即使采用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果常导致视觉功能不可逆性损害。这与视神经病理生理特征有关。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一段轴突所组成。RGCs位于视网膜最内层——神经节细胞层,是视网膜内唯一向脑内投射的一类神经元。从胚胎发生学角度看,视网膜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一部分。因此,视神经虽然名义上属于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但其本质上却是CNS 一部分,属于CNS白质。尽管包括视神经在内的成年哺乳动物CNS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已经得到了证实,CNS再生的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CNS损伤后自发的再生能力有限,不足以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研究表明CNS胶质微环境是阻碍CNS再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胶质微环境抑制CNS再生的分子机制,对修复视神经损伤或其它CNS损伤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成年哺乳动物中CNS髓鞘中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Omgp)以及胶质瘢痕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phate proteoglycans,CSPGs)是抑制 CNS 再生的重要分子。Nogo、MAG 和 Omgp有一个共同受体,即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R)。NgR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链蛋白,缺乏细胞内结构域,不能直接将细胞外信号传导至细胞内。因此,NgR必须与其它跨膜分子形成复合受体后才能将细胞外信号传导至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p75是NgR重要辅助受体。这些分子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最终均会激活RhoA/ROCK最后共同通路,活化的ROCK通过激活LIM激酶抑制Cofilin蛋白,导致生长锥萎缩,抑制轴突生长。这是CNS胶质微环境中上述分子抑制CNS再生的共同信号通路。因为p75缺乏GDP/GTP交换因子结构域,不能直接激活RhoA,需要其他分子介导。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就是介导p75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抑制成年哺乳动物CNS轴突生长的重要分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σ(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σ,PTP-σ)是CSPGs抑制轴突生长的受体,而CSPGs亦需要激活PKC。因此,PKC是Nogo-A、MAG、Omgp和CSPGs等分子抑制CNS再生的重要调节分子。然而,在成年哺乳动物CNS再生过程中,PKC是否是RhoA上游分子,文献报道不一致。有研究发现大鼠出生后7 d小脑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中,抑制PKC可抑制RhoA活性。而另有研究发现在大鼠出生后7 d小脑神经元体外培养实验中,抑制PKC并不影响RhoA活性。这提示PKC作用的下游信号分子在不同的神经元中可能不一样。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包括外伤、炎症、缺氧等,视网膜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er kapper B,NF-κB)和 PKC 表达均明显增加,抑制 PKC 或NF-κB的表达,均能够明显减少RGC凋亡数量。NF-κB是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炎症、癌症、神经元变性、糖尿病、中风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在静息的细胞中,NF-κB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细胞外信号刺激后,激活NF-κB使游离的NF-κB迅速移位到细胞核,与特异性κB序列结合,诱导相关基因转录,这一过程受PKC调节。PKC激活NF-κB在许多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激活B细胞受体,活化磷脂酶C,通过PKC激活NF-κB,促进基因转录,是B细胞发挥功能所必须的;应用脂肪酸合成抑制剂通过PKC抑制NF-κB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另外,激活NF-κB并转移至细胞核与DNA 结合在细胞因子途径抑制物 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表达过程中其重要作用,而且这一过程受PKC调控。而敲除SOCS3基因显着促进成年小鼠视神经再生。因此,我们推测抑制PKC可能通过抑制NF-κB,进而下调SOCS3表达,从而促进大鼠视神经再生。为此,我们拟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验证这一假设。我们的研究目标:一是应用成年大鼠体坐骨神经移植模型和荧光金逆行标记技术标记再生RGCs,探讨抑制PKC/NF-κB/SOCS3信号通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作用;二是应用大鼠RGCs体外培养技术,培养基中加入可溶性Nogo-A抑制RGCs轴突生长,阐明髓鞘抑制分子通过PKC调控NF-κB/SOCS3信号通路抑制RGCs轴突再生的机制,为研究髓鞘抑制CNS再生提供一个新思路。体内试验:抑制PKC/NF-κ B/SOCS3信号通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目的:探讨抑制PKC/NF-κ B/SOCS3信号通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模型和荧光金逆行标记技术标记再生RGCs。将61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7)、DMSO组(n=13)、G66976 组(n=13)、PDTC 组(n=9)、PBS 组(n=9)。动物干预方法:①DMSO组,造模后玻璃体内注射5μlDMSO(Go6976溶剂),每隔5天一次,直至处死大鼠;②Go6976组,造模后玻璃体内注射PKC抑制剂Go6976 5μl(浓度为5μmol/L),每隔5天一次,直至处死大鼠;③PDTC组,造模后腹腔注射1ml NF-κB p65抑制剂PDTC(浓度为20 mg/ml),每天一次,直至处死大鼠;④PBS组,造模后腹腔注射1ml PBS(PDTC溶剂),每天一次,直至处死大鼠;⑤对照组不给予任何上述试剂干预。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术后4周,每组取5只大鼠采用视网膜平铺技术计数再生RGC数量;对照组剩下12只大鼠进行视网膜PKC活性(n=4)、NF-κB p65磷酸化水平(n=4)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4),DMSO组和Go6976组进行视网膜NF-κB p65磷酸化水平(n=4)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4);PBS组和PDTC组进行视网膜SOCS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4)。另取12只正常大鼠应用PepTag非同位素PKC检测试剂盒检测视网膜PKC活性(n=4),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视网膜NF-κB p65磷酸化水平(n=4)和SOCS3蛋蛋表达水平(n=)。应应用SP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各组视网膜PKC活性、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对照组视网膜PKC活性、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5);Go6976组视网膜NF-κB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DMSO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DTC组视网膜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PBS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抑制PKC对成年大鼠再生RGCs数量的影响:对照组再生RGCs数量与DMSO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Go6976组再生RGCs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SO组(P<0.01)。③抑制NF-κB对成年大鼠RGCs再生数量的影响:PBS组再生RGCs数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DTC组再生RGCs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 PBS 组(P<0.01)。结论: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PKC活性明显增加,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SOCS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抑制PKC显着降低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同时降低SOCS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F-κB p65显着下调SOCS3表达。抑制PKC和NF-κB均显着增加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再生RGCs数量。这提示抑制PKC可能通过NF-κB介导下调SOCS3表达,从而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体外实验:PKC/NF-κB/SOCS3信号通路在Nogo-A抑制体外培养成的年大鼠RGCs轴突生长中的作用目的:探讨PKC/NF-κB/SOCS3信号通路在体外培养的大鼠RGCs轴突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D幼鼠RGCs体外培养技术,培养基中加入可溶性Nogo-A抑制RGCs轴突生长。实验分组:①正常组,分离出生后1周SD幼鼠RGCs进行体外培养;②Nogo-A组,培养基内加入可溶性Nogo-A处理;③Go6976组,培养基内加入可溶性Nogo-A,同时加入PKC抑制剂Go6976处理;④PDTC组,培养基内加入可溶性Nogo-A,同时加入NF-κB抑制剂PDTC处理;⑤SOCS3-siRNA组,培养基内加入可溶性Nogo-A,同时加入SOCS3 siRNA沉默SOCS3基因表达。每组设4个复孔。应用PepTag非同位素PKC检测试剂盒检测RGCs PKC活性,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应用βⅢ-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分析RGCs轴突生长情况,每组每孔测量50个RGCs最长的突起,取平均值。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ogo-A组PKC活性、NF-κ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5);Go6976组PKC活性、NF-κB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Nogo-A组均明显降低(P<0.05);PDTC组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Nogo-A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PKC活性与Nogo-A无统计学差异(P>0.05);SOCS3-siRNA组SOCS3蛋白表达水平较Nogo-A组明显降低(P<0.01),但是PKC活性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与Nogo-A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o6976+PDTC组PKC活性、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与Go6976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DTC+SOCS3-siRNA组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与PDT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KC活性与Nogo-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Nogo-A组RGC轴突长度为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Go6976组、PDTC组和SOCS3-siRNA组RGC轴突长度均较Nogo-A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Nogo-A可明显增加体外培养大鼠RGCsPKC活性,显着增高NF-κB p65磷酸化,上调SOCS3表达;抑制PKC显着降低体外培养RGC中NF-κBp65磷酸化水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F-κB显着下调体外培养RGC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KC、NF-κB和SOCS3均能够促进体外培养RGCs轴突生长。这提示Nogo-A可通过激活PKC,经NF-κB介导,上调SOCS3表达,从而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RGCs轴突生长。(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2)
孙晶晶[9](2017)在《法舒地尔对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Rho激酶(Rho kinase,ROCK)及其下游效应信号分子这一信号通路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已有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主导抑制轴突的再生和修复功能。法舒地尔,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ROCK抑制剂,通过抑制ROCK信号通路,来发挥其保护神经的作用,对冠心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慢性脑缺血等疾病的治疗都有比较满意的疗效。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证实法舒地尔对视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也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就此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杨鹏飞,王免免,闫峰宾,商艳红,刘忠虎[10](2016)在《斑马鱼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再生相关miRNAs的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构建了斑马鱼视神经损伤相关的四个小RNA cDNA文库,包括对照组(A)和视神经损伤1天(B)、视神经损伤4天(C)和视神经损伤7天(D)叁个实验组。在四个sRNA文库A、B、C、D中分别鉴定得到1 7,839,945、15,607,126、15398526和16771780条原始序列。除去低质量读数、接头序列、污染等后,四个文库中高质量读数序列分别占原始读数的98.74%、98.94%、98.94%和98.87%。另外,在高质量读数中,A、B、C、D四个文库中大于等于17nt的纯净序列读数分别占66.51%、75.37%、73.66%、72.72%。与斑马鱼miRNA成熟体序列对比,在四个文库中共鉴定到204种保守的miRNAs,在A、B、C、D库中分别被鉴定到193、199、196、199种保守的斑马鱼miRNA,对其分析,其中189种为四个文库中共有的,分别有3、1、2种仅在A、B、C中存在,在A和B、A和C、A和D、C和D之间各有1种共存,2种在A、B和C中存在,1种在A、B和D中存在,2种在A、C和D中存在。通过Mireap软件进行预测,在四个sRNA文库中共发现23种新的miRNA。其中有七种在四个文库中都有表达,四种只在对照组A中表达,叁种只在B组中表达,一种只在C组中表达,一种只在D组中表达。两种在A、C和D中表达,而其他四种miRNAs分别以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期表达。在四个文库中鉴定的成熟的miRNAs中,它们各自在文库中的表达量不同,一些miRNAs的表达量在文库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不同miRNAs的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变化从稀有miRNAs的几个计数到最丰富miRNAs的几百万读数,例如,miR-21、miR-22和miR-99呈现超过150000的高丰度表达,而miR-124、miR-129、miR-184、miR-203和miR-738的Reads仅在10000以上,miR-132、miR-15、miR-206、miR-7、and miR-92的Reads却只有几千。选择部分miRNAs用实时定量PCR做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实时定量PCR的结果和高通量测序结果趋势一致。对四个文库中表达的已知miRNAs的差异表达进行筛选,A和B两个文库中有48个miRNAs的表达出现了差异,A和C中共有47个miRNAs的表达出现了差异,A和D中共有55个miRNAs的表达出现了差异,B和C中共有43个表达差异的miRNAs,B和D中共有37个表达差异的miRNAs,C和D中共有42个表达差异的miRNAs。对照斑马鱼的参考序列,共为24种高度保守miRNAs预测匹配到了8085个靶基因。对这些预测靶基因进行了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验证了这些保守miRNAs的功能和通路与视神经再生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8-20)
视神经再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BXD重组近交系小鼠研究基因遗传背景对小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钳夹视神经的方法造成小鼠的视神经损伤。为研究视神经再生,我们构建了以腺相关病毒2(AAV2)为载体的含有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靶向性序列的小发夹RNA(sh RNA)质粒。通过玻璃体腔注射的方式使该质粒转染至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沉默其中Pten基因的表达,再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酵母聚糖(Zymosan)以及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 AMP)造成轻度的眼内炎症反应来诱导视神经再生。我们将该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9个种系的小鼠,包括7个BXD重组近交系小鼠(BXD11,BXD29,BXD31,BXD38,BXD40,BXD75,BXD102)以及它们的亲代小鼠(C57BL/6J和DBA/2J)。在视神经损伤2周后,检查视神经内距损伤部位0.5mm和1mm处的再生轴突的数量,并测量5个最长的再生轴突沿神经走行的距离和单个最长的再生轴突所达到的最远距离。将不同小鼠的再生轴突计数数据以及长度数据分别代入Gene Network数据库中进行基因组关联分析并绘制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图谱以确定参与视神经再生性状调控的基因组位点。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顺式数量性状基因座(cis-QTL)分析以及蛋白质功能预测分析(SIFT)来筛选参与调控的QTL区域内的候选基因。同时,对已知的再生相关基因进行上述分析以确定可能对BXD重组近交系小鼠视神经再生产生影响的候选基因。结果:本实验所用的联合治疗方案在所有9个BXD小鼠中成功诱导出了视神经轴突再生,并且这种再生在各小鼠种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本研究所纳入的小鼠中,再生能力最强的为BXD29小鼠,而再生能力最弱的为BXD102小鼠。在再生轴突数量方面,BXD29小鼠约为BXD102小鼠的3-12倍(距损伤0.5mm处,BXD29:759.8±79.2个轴突,BXD102:236.1±24.4个轴突,P=0.014;距损伤1mm处,BXD29:12.6±0.6个轴突,BXD102:1±0个轴突,P=0.007;)。在再生轴突长度方面,BXD29小鼠约为BXD102小鼠的2-2.5倍(最长5根轴突,BXD29:2025.5±223.3μm,BXD102:787.2±46.5μm,P=0.014;最长1根轴突,BXD29:2386.8±162.6μm,BXD102:1107±40.6μm,P=0.014;)亲代小鼠C57BL/6J小鼠以及DBA/2J的再生反应位于子代的中游水平。我们通过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关联分析发现一处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chr11:69~70MB)参与了对视神经轴突再生数量的调控。通过对该染色体区域的进一步分析,我们筛选出了17个可能参与调控的候选基因(Wrap53,Per1,Sat2,Alox8,Hes7,Kcnab3,Mir467f,Ef4a1,Tmem102,Chd3os,Alox12b,Tmem107,Aloxe3,Cyb5d1,Tmem95,Slc2a4,Senp3)。另外,对已知的再生相关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有叁个基因最有可能参与调控BXD小鼠的视神经再生反应,分别是Fgf2,Mapk10和Rtn4。结论:视神经再生是一个多基因位点参与调控的复杂遗传性状,遗传背景上的差异可能对小鼠视神经轴突再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鼠第11号染色体69~70MB区域参与了小鼠视神经轴突再生的基因调控。可能参与调控的具体基因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神经再生论文参考文献
[1].黄蓉,邢怡桥,李敏.视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9
[2].王嘉星.BXD小鼠视神经再生的基因背景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3].姚逸正.OPN/IGF-1诱导视神经再生机制的探究[D].江苏大学.2018
[4].王梦迪,崔极哲.mTOR信号通路在视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5].李艳芬,叶晓阳,陈晓帆,张伟.白细胞介素17A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6].周洁,黄映湘.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动物实验性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和缺血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7].丁慧芳.PKC/NF-κB在大鼠晶状体损伤后促进视神经再生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
[8].徐召溪.调节PKC/NF-κB/SOCS3信号通路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9].孙晶晶.法舒地尔对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7
[10].杨鹏飞,王免免,闫峰宾,商艳红,刘忠虎.斑马鱼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再生相关miRNAs的鉴定与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