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条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初报

荆条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初报

一、单叶蔓荆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谭焕鹏,杨德顺,孙晓慧,王连红[1](2020)在《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进行生长影响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繁殖方式、育苗时间、材料规格对苗木生长指标具有显着影响。扦插苗的苗高、地径最大,根数最多;春季育苗的苗高、地径、根数最大;材料规格≥5.0 mm(<8.0 mm)时,苗高、地径、分枝数、根数皆最大;选用≥5.0 mm(<8.0 mm)规格材料,在春季进行扦插繁殖,苗木质量最佳。

逄金强[2](2020)在《山东海岸沙地主要防风固沙树种对风和风沙流危害的耐受力及其适应机制》文中提出海岸地区年均风速高,大风或台风频发,风沙流活动和风沙危害更为严重。风沙流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还破坏生产设施和海岸景观,严重危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国家对于海岸环境的治理和植被建设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但由于目前人们对不同植物在大风和风沙流耐受能力及其生态适应机制和生理响应规律不清楚,难以筛选出适合海岸沙地种植的防风固沙树种而影响着海岸防风林建设。本文以海岸防风固沙优势树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为材料,利用野外便携式风洞和风沙洞,通过开展不同时间和强度的净风和风沙流吹袭试验及间歇净风和风沙流吹袭试验,研究两树种对大风和强风沙流吹袭的耐受力及其临界死亡特征,分析其对不同时间和强度净风和风沙流胁迫的生态适应对策和生理响应机制,探讨其抗风生理调控在其抗风中的作用,阐明其对风沙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海岸沙地防风固沙树种的筛选和培育提供理论指导。获得结果如下:(1)黑松对不同强度净风和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本研究通过利用野外便携式风洞对盆栽黑松幼株进行不同风速(6、9、12、15、18m/s)、不同风沙流强度(0、1.00、28.30、63.28、111.82、172.93g.cm-1.min-1)、不同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和50min)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下,叶片相对含水量、脂膜透性、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力(SOD、CAT、POD)的测定以揭示黑松抗风生长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低中风速净风吹袭下,黑松叶片各项抗逆生理指标变化较小,这可能与黑松针叶抗脱水力强,叶片维持较较高的含水量有关。而风沙流吹袭下引发的叶片失水,不仅能迅速促使黑松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和维持可溶性糖含量以维护细胞中水分平衡,还能快速激活抗氧化保护酶系统,通过提高保护酶活力、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其在风沙流环境中生存。(2)紫穗槐对不同强度净风和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方法同上,结果表明,在中风速净风吹袭中,风吹袭引发叶片失水从而快速激活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和加速渗透调节物积累,在紫穗槐抗风生长中起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而在风沙流吹袭中,沙粒对叶片磨蚀造成的物理伤害引起叶片失水加剧,导致生理代谢紊乱使抗氧化保护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下降。因此,紫穗槐的抗风沙流吹袭能力是有限的。(3)海岸黑松和紫穗槐对间歇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本研究通过间歇风吹袭处理(每次10 min,间隔24h,持续3d)叶片含水量、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力(SOD、CAT、POD)的测定以揭示黑松、紫穗槐抗风生长和风沙流后植物自愈修复的生理调节机理。结果表明,黑松依赖其针叶疏风和叶片油脂物质保护使其具有较强的抗脱水力,紫穗槐大而薄的叶片抗脱水能力较差。在自愈修复过程中,两树种均依据叶片内水分状况快速调节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并提高POD和CAT(紫穗槐)和SOD活力(黑松)。因此,不同树种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含量和保护酶活力维持水分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在强风吹袭后自愈修复中起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4)不同强度风沙流吹袭对黑松和紫穗槐叶表面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切取不同风沙流处理下黑松、紫穗槐叶脉两侧中部的5mmx5mm左右的组织块,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分析6m/s、12m/s和18m/s风速处理下20min和40min的叶片表皮受损状况。结果表明,随风速强度和风吹时间的增加,黑松叶片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增加,导管孔径增大;而紫穗槐叶片角质层厚度、表皮毛密度增加、叶表皮龟裂,气孔面积减小等现象。说明不同科属的两树种对风沙流胁迫表现出形态与解剖结构的适应,是其在海岸环境生存的关键。(5)海岸防风固沙树种对强风吹袭耐受阈值的比较研究利用野外便携式风洞对两种植株进行了短期、间歇、长期强净风(18m/s)和风沙流(172.93g.cm-1.min-1)吹袭后,通过测定叶片含水量、落叶率、枝形变化、叶片形态和颜色等变化,还持续观测了风后恢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短期(吹袭40min)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后两个树种在春季均恢复生长,耐受阈值很高。(2)间歇强净风和风沙流处理(吹袭10min,停24h,反复3次)中,黑松叶片抗脱水能力强,紫穗槐叶片抗脱水性较差但自愈修复力强。(3)持续(吹袭6h)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下,第二年黑松存活,紫穗槐在强风沙流吹袭后死亡。研究表明,海岸不同科属抗风树种均能耐受短期和间歇强风沙流吹袭而生存,但黑松耐受持续强风沙流吹袭的能力大于紫穗槐,因此可作为海岸近海防护林建设的首选树种。

王连红,张建梅,都玲玲,姚明志,陈甘牛,刘瑞珍,孙太元[3](2019)在《Box-Behnken设计优化蔓荆子总黄酮DES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蔓荆子总黄酮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DES类型,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测定提取物DPPH清除率。结果表明:加入原料10.28倍量的氯化胆碱和1,3-丁二醇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77℃下温浸提取3.15 h,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提取率约为1.7%、DPPH清除率高达84.76±0.23%。因此,优化后的工艺简便、稳定,可用于蔓荆子中总黄酮的提取。

沈恬安,杨德友,骆焱平,王兰英[4](2019)在《单叶蔓荆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冷浸法对单叶蔓荆子植物的种子和叶进行浸提,进一步采用生长速率法将获得的粗提物浸膏用于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单叶蔓荆子植物的种子和叶粗提物对靶标菌抑制能力不同,其中叶部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效果最好,培养后期抑菌率可达50%;种子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以及水稻稻瘟病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种子粗提物抑菌活性优于叶部粗提物,其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12.53 1,142.49 g·L-1。

梁韩枝[5](2018)在《热带海岛植物草海桐与单叶蔓荆的繁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海桐与单叶蔓荆是热带海岛植物的代表种,也是热带海岛植被恢复的重要工具种,在海岛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以草海桐的种子、叶片、根以及单叶蔓荆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提高草海桐种子萌发的方法、草海桐叶片与根的体细胞胚及其不定芽发生途径的植物再生体系和单叶蔓荆茎段扁平化诱导与不定芽发生途径的植物再生体系。为满足草海桐与单叶蔓荆的种苗需求提供基础。具体结果如下:1、最优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检测草海桐种子生活力的组合是0.4%TTC,黑暗条件下孵育3 h。自然风干15 d后的草海桐种子生活力达到90%以上。在室温条件或者4℃条件下贮藏15-90 d,草海桐的种子依然显示较高的生活力,当贮藏时间延长到180 d时,种子生活力分别显着下降。草海桐果实的外果皮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腐烂发霉,从而使得其种子萌发率很低。当去除其外果皮后,种子的萌发起始时间比未去除外果皮的萌发起始时间提前了8 d(前者的种子开始萌发时间所需28 d,后者所需36 d),萌发率也大大的提高。将去除外果皮的草海桐果实于不同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处理,在播种40 d后统计草海桐种子萌发率发现:用海水浸泡24 h的去除外果皮的种子具有最高的萌发率,而去离子水浸泡和GA3溶液浸泡的种子萌发率次之。然而,当播种时间延长到60 d后,该差异不显着。将生长60 d后的实生苗移栽到混合有黄泥与泥炭土(体积比为3:1)的土壤中,移栽30 d后实生苗的移栽成活率为80.2%。2、草海桐的叶片和根均可发生体细胞途径或不定芽器官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的外植体(叶片或根)具有不同的体细胞胚或者不定芽诱导效率。叶片在单独添加3.0 mg/L 6-酰基腺嘌呤(BA)的Murashige&Skoog(MS)培养基上培养的体细胞胚和不定芽的综合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与平均每块叶上的体细胞胚和不定芽总数量分别为98.3%与48.1。草海桐的根在单独添加1.5-2.5 mg/L噻苯隆(TDZ)的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最好的体细胞胚与不定芽诱导效果,其诱导率最高可达98.8%,体细胞胚与不定芽总数为52.7个。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草海桐叶片上的体细胞胚与不定芽均可来源于表皮细胞或者叶肉细胞,而根的体细胞胚与不定芽主要来源于紧挨表皮的薄壁细胞。在0.75 mg/L BA与0.25 mg/L NAA或者1.0 mg/L BA与0.1 mg/L NAA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可使体细胞胚与不定芽均获得较好的增殖与伸长效果,增殖系数与平均株高最高分别为2.8和3.73 cm。芽体在添加2.5-3.5 mg/L吲哚丁酸(IBA)或者1.0 mg/L IBA与1.0 mg/L NA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获得最好的生根效果,其最高生根率与生根系数分别为98.8%与23.0。将生根良好的草海桐组培苗移栽到100%河沙的基质中45 d后的成活率为82.7%。3、单叶蔓荆的不定芽发生以及茎段扁平化形态的建成可以被细胞分裂素所调节,0.1-0.5 mg/L激动素(KIN)、玉米素(ZEA)以及0.1 mg/L的BA均可在正常茎段中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然而高浓度的KIN、ZEA和BA不仅可以在正常茎段中诱导不定芽,而且还可以诱导正常的茎段形成扁平化的形态,该扁平化的茎段上面也可产生大量的不定芽。将扁平化茎段上的不定芽接种于含有1.5-2.5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可伸长3.0 cm,从而恢复成为正常的芽体。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扁平化的茎段其髓部细胞横切生长,较正常茎段的椭圆形的细胞宽0.02-0.04 mm,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其茎段呈扁平化的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倍性分析发现,扁平化的茎段的细胞倍性与正常茎段的细胞倍性无差异。将该伸长后的不定芽从母体切离后,接种于添加3.0 mg/L NAA和3.0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70.5%的芽体可诱导生根,平均生根系数为86.3。将生根良好的组培苗移栽到混合有黄泥与泥炭土(体积比为3:1)的土壤中,移栽30 d后的成活率为86.0%。

王连红,姚明志,李保进,孙晓慧,刘娟,祁树安[6](2017)在《胶东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现状及保护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单叶蔓荆作为沿海沙质海岸重要的野生植被资源之一,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集生态防护、药用和观赏于一体的优良灌木植物。目前,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单叶蔓荆资源急剧减少。文章在对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沙质海岸单叶蔓荆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单叶蔓荆现存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当前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单叶蔓荆种源保护发展的对策,旨为沿海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种源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金华,董玉祥[7](2014)在《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地处全球变化敏感地区的海岸沙地的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海岸沙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案例与技术方法,海岸沙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研究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国内外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海岸沙地利用变化未来发展的情景模拟、海岸沙地利用演变驱动机理的定量分析、海岸沙地利用的整体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海岸沙地防护林地的合理开发与布局等。

朱悦,曹昀,郑林[8](2014)在《鄱阳湖区单叶蔓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鄱阳湖区单叶蔓荆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叶蔓荆的优势在于防风固沙且易种植,在鄱阳湖滨沙地可操作性强;其劣势在于发展中的产业链不够完善与植物种群自然演替因素的双重影响;单叶蔓荆自身的药用价值和国家政策的导向又为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威胁在于鄱阳湖湖滨沙生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单叶蔓荆产业在管理恢复方面技术的欠缺。并针对其劣势、威胁提出了鄱阳湖区单叶蔓荆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庞彩菊[9](2014)在《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由于旅游开发及人为开采滨海沙地植物资源日趋减少,使滨海的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因此滨海沙地植物应该受到人类重视。我们必须对滨海沙地环境加以关注,否则,滨海沙漠化将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肾叶打碗花是生于滨海沙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滨海防风固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肾叶打碗花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研究肾叶打碗花的耐盐机制对于保护滨海沙地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其药用植物资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滨海沙地药用植物肾叶打碗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NaCl胁迫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率分别是95%、96.67%、90%、88.33%、45%、11.67%,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幼根长和幼芽长也先升高后下降,25mmol/LNaCl浓度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150mmol/LNaCl对种子萌发有显着的抑制作用。NaCl浓度大于等于100mmol/L对幼根长和幼芽长抑制较为明显。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的丙二醛和脯氨酸,以及CAT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7.0、9.4、7.2、6.4倍,SOD和POD在NaCl浓度小于等于100mmol/L时变化不大,而在NaCl浓度大于等于150mmol/L时显着降低。2.随着NaCl胁迫增加,培养的幼苗的茎长、株高、叶的干重和鲜重先升高后下降,但升高不明显。根长在NaCl浓度为25mmol/L时,其根长的值最接近对照组,在50-200mmol/L之间,盐度显着抑制了根长的生长。根/茎先下降后上升。在NaCl浓度为50mmol/L时,根/茎最低,在NaCl浓度为150mmol/L时,根/茎最高,低浓度NaCl对根的作用比茎明显,高浓度NaCl相对于茎,根的抑制作用减小。叶面积和含水量减小,在浓度为150mmol/L时下降最显着。3.随着NaCl胁迫增加,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趋势,在150mmol/LNaCl时,升高最明显。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50mmol/LNaCl。保护酶SOD、POD和CAT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5mmol/LNaCl时,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不大,在150mmol/LNaCl时,活性最大。在超过150mmol/LNaCl时,活性显着下降。说明高浓度下植物的保护酶的作用受到显着抑制。4.随着NaCl胁迫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在NaCl浓度为25mmol/L时变化不明显。在NaCl浓度大于等于100mmol/L时,含量下降均较明显。叶绿素a/b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升降不显着。幼苗叶片的暗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降幅增加,但在25mmol/LNaCl时,参数变化不明显。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上升的趋势,在25mmol/LNaCl时变化比明显,随着胁迫盐浓度和天数的增加,升幅增加。5.在幼苗胁迫10天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Na+在肾叶打碗花幼苗的根、茎和叶片中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K+含量呈下降趋势,根、茎和叶中的Na/K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植物根中分别为对照组的1.2、1.9、4.1、4.7和5.8倍,在植物茎中分别为对照组的1.0、1.2、1.4、3.2和3.7倍,在植物叶中分别为对照组的1.2、1.3、2.7、4.9和5.5倍,表明幼苗对Na+的积累显着抑制了幼苗对K+的吸收,SK、Na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表明肾叶打碗花幼苗对K+的选择运输比率先增加后下降,但25mmol/LNaCl处理下离子变化不明显。综上分析,肾叶打碗花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可以在25mmol/LNaCl时正常水平,在盐浓度高于25mmol/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会受到抑制,在50-100mol/LNaCl下,肾叶打碗花可以启动各种保护系统以适应盐度环境,而在150-200mol/LNaCl下,各项指标则反映出耐盐性显着降低,使其生长代谢显着受到抑制。

周瑞莲,杨树德,左进城,王艳芳,李其芳,胡德昌[10](2015)在《海滨沙地单叶蔓荆匍匐茎对沙埋适应的生长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是一种耐盐、耐旱固沙地被植物。依据海滨沙地自然沙埋特点对单叶蔓荆匍匐茎进行了不同厚度(半埋和全埋)和不同长度交叉沙埋处理,研究探讨了单叶蔓荆沙埋适应生长对策,为其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海滨环境修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单叶蔓荆匍匐茎基部和中部生长缓慢,顶部生长快。轻度(沙埋匍匐茎基部)和中度(沙埋匍匐茎基部和中部)半埋和全埋使匍匐茎顶部生长加速,茎长增长量较对照高出1.5到3.1倍;但重度(沙埋整个匍匐茎)半埋和全埋使匍匐茎顶部净增长量减少12%和13%。在20d沙埋中,对照整个匍匐茎各段均无不定根长出,但不同程度半埋和全埋沙埋处理下沙下匍匐茎上均长出不定根,重度半埋使不定根生长受抑;同时匍匐茎上各段茎生物量上升,枝叶生物量下降,且随着沙埋程度的增加而增减幅度提高,在重度半埋和全埋达到最大。在轻度和中度半埋和全埋下,匍匐茎上未沙埋部位枝条生长加速。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中,单叶蔓荆匍匐茎顶端是一个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部位,并与沙埋后单叶蔓荆茎延伸生长和植株能否生存密切相关。当匍匐茎顶部没被沙埋时,沙埋促进沙埋部位匍匐茎和枝叶中物质转移,加速匍匐茎顶部快速生长和物质积累以弥补沙埋带来的损伤维持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平衡。沙埋后,单叶蔓荆以茎顶端快速生长、形成不定根、枝条生长维持茎水分平衡和能量和物质代谢平衡,以快速生长摆脱沙埋影响的生长方式为其对沙埋环境的重要适应对策。因此,在海岸沙地单叶蔓荆种群管理和维护中,在强风移沙引起的重度沙埋后,及时剥离匍匐茎顶部沙子对维护单叶蔓荆种群的延续生存和扩散均有重要作用。

二、单叶蔓荆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叶蔓荆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无性繁殖操作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繁殖方式对单叶蔓荆苗木生长的影响
    3.2 育苗时间对单叶蔓荆苗木生长的影响
    3.3 材料规格对单叶蔓荆苗木生长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2)山东海岸沙地主要防风固沙树种对风和风沙流危害的耐受力及其适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山东海岸沙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2 风和风沙流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
        1.1.3 风和风沙流对海岸沙生植被的影响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净风和风沙流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风和风沙流对植物细胞稳定性的影响
        1.2.3 风和风沙流对抗氧化酶系统的调节作用
        1.2.4 风和风沙流对渗透调节物的调节作用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自然状况
    2.2 实验材料选择
    2.3 实验设计
        2.3.1 实验设计
        2.3.2 材料来源及培养
    2.4 实验处理
    2.5 生理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第3章 黑松、紫穗槐对不同强度净风、风沙流的生理响应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黑松对净风、风沙流的生理响应
        3.2.1.1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2.1.2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2.1.3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MDA含量的影响
        3.2.1.4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1.5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1.6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SOD酶活力的影响
        3.2.1.7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CAT酶活力的影响
        3.2.1.8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黑松POD酶活力的影响
        3.2.2 紫穗槐对净风、风沙流的生理响应
        3.2.2.1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2.2.2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2.2.3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MDA含量的影响
        3.2.2.4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2.5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2.6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SOD酶活力的影响
        3.2.2.7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CAT酶活力的影响
        3.2.2.8 不同风速不同时间风吹袭对紫穗槐POD酶活力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3.3.1 不同强度净风、风沙流黑松和紫穗槐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与抗风性的关系
        3.3.2 不同强度净风、风沙流黑松和紫穗槐渗透调节物与抗风性的关系
        3.3.3 不同强度净风、风沙流黑松和紫穗槐抗氧化酶系统与抗风性的关系
第4章 黑松、紫穗槐对不同强度间歇风的生理响应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4.2.2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MDA含量的变化
        4.2.3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2.4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2.5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SOD酶活力的变化
        4.2.6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CAT酶活力的变化
        4.2.7 间歇强风吹袭下黑松、紫穗槐叶片POD酶活力的变化
    4.3 讨论与结论
        4.3.1 抗膜脂过氧化在植物对缺水补偿中作用及与抗风生长关系
        4.3.2 渗透调节物在植物对缺水补偿中作用及与抗风生长关系
        4.3.3 抗氧化酶在植物对缺水补偿中作用及与抗风生长关系
第5章 不同强度风沙流吹袭对黑松和紫穗槐叶片表皮的伤害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不同风沙流处理对黑松叶表面结构的影响
        5.2.2 不同风沙流处理对紫穗槐叶表面结构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5.3.1 黑松、紫穗槐叶片表皮及气孔形态对风沙胁迫的响应
        5.3.2 黑松、紫穗槐叶片外部特征对风沙胁迫的响应
第6章 海岸防风固沙树种对强风吹袭耐受阈值的比较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两种防风植物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6.2.2 不同强度风速吹袭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
        6.2.3 不同类型强风吹袭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
    6.3 讨论与结论
        6.3.1 两种抗风植物对强风的耐受阈值与植物构型的关系
        6.3.2 两种抗风植物对强风的耐受阈值与生存策略及繁殖策略的关系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介

(3)Box-Behnken设计优化蔓荆子总黄酮DES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1.3 DES种类对蔓荆子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1.4 BBK设计优化蔓荆子总黄酮DES提取工艺
    1.5 蔓荆子DES提取液DPPH抗氧化实验研究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DES种类对蔓荆子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2 BBK优化蔓荆子总黄酮DES提取工艺
    2.3 蔓荆子DES提取液DPPH抗氧化实验研究
3 结论

(4)单叶蔓荆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样品与菌种
    1.2 单叶蔓荆子粗提物制备
    1.3 培养平板的制作
    1.4 单叶蔓荆子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
    1.5 单叶蔓荆子种子粗提物毒力方程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叶蔓荆子叶部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
    2.2 单叶蔓荆子种子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
    2.3 单叶蔓荆子种子粗提物毒力方程的建立
3 讨 论

(5)热带海岛植物草海桐与单叶蔓荆的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热带海岛及其海岛植物概述
    1.2 草海桐的概述
        1.2.1 草海桐生物学特性
        1.2.2 草海桐科以及草海桐的分布状况
        1.2.3 草海桐的用途和价值
        1.2.4 草海桐以及草海桐属植物的繁育技术研究现状
    1.3 单叶蔓荆的概述
        1.3.1 单叶蔓荆的生物学特性
        1.3.2 单叶蔓荆的分布状态
        1.3.3 单叶蔓荆的作用和价值
        1.3.4 单叶蔓荆的繁育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草海桐种子萌发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的采集
        2.1.2 草海桐果实的观察、百粒重与含水量的测定
        2.1.3 TTC法检测草海桐种子活力
        2.1.3.1 磷酸缓冲溶液与TTC溶液的配制
        2.1.3.2 TTC染色与观察
        2.1.4 种子萌发
        2.1.4.1 外果皮对草海桐种子萌发影响
        2.1.4.2 清水浸泡不同时间对草海桐种子萌发的影响
        2.1.4.3 GA3溶液或者海水浸泡对草海桐种子萌发的影响
        2.1.5 不同贮藏条件与贮藏时间对草海桐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2.1.6 室温或4℃条件下贮藏180d后对草海桐种子生活力与种子萌发的影响
        2.1.7 种苗移栽
        2.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草海桐果实的观察、千粒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2.2 草海桐种子活力的测定
        2.2.3 不同处理对种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2.2.4 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草海桐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2.2.5 室温与4℃条件下贮藏180d对草海桐种子生活力与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2.6 草海桐幼苗移栽
    2.3 讨论
第三章 草海桐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培养条件
        3.1.3 无菌体系的建立
        3.1.4 叶片不定芽与体细胞胚诱导
        3.1.5 根不定芽与体细胞胚的诱导
        3.1.6 组织结构观察
        3.1.6.1 徒手切片观察草海桐叶片体细胞胚与不定芽的发生
        3.1.6.2 石蜡切片观察草海桐根的体细胞胚与不定芽发生
        3.1.7 体细胞胚的生长发育与不定芽的增殖及伸长
        3.1.8 生根诱导
        3.1.9 炼苗与移栽
        3.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草海桐叶片上的体细胞胚和不定芽的诱导
        3.2.2 草海桐根体细胞胚和不定芽的诱导
        3.2.3 解剖学观察
        3.2.3.1 徒手切片观察草海桐叶片体细胞胚与不定芽的发生
        3.2.3.2 石蜡切片观察草海桐根体细胞胚与不定芽的发生
        3.2.5 草海桐体细胞胚的发育和不定芽的增殖及其伸长
        3.2.6 生根诱导
        3.2.7 炼苗与移栽
    3.3 讨论
第四章 单叶蔓荆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4.1.3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4.1.4 从常态芽茎段上诱导不定芽
        4.1.5 扁平化的诱导与不定芽的形成
        4.1.6 扁平化茎段上的不定芽增殖与伸长
        4.1.7 解剖学观察
        4.1.8 倍性分析
        4.1.9 生根诱导
        4.1.10 炼苗与移栽
        4.1.11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叶蔓荆于正常茎段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2.2 扁平化茎段的诱导与扁平化茎段上不定芽的形成
        4.2.3 不定芽增殖与伸长
        4.2.4 茎段的解剖学观察
        4.2.5 倍性分析
        4.2.6 生根培养
        4.2.7 炼苗与移栽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主要结果与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胶东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现状及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胶东沙质海岸单叶蔓荆发展历程
    3.2 单叶蔓荆资源分布
4 主要问题
    4.1 海岸线过度开发及污染
    4.2 科技支撑不足,优良品种匮乏
    4.3 果实市场缺乏,大大降低林农种植积极性
    4.4 管理不善,导致单叶蔓荆资源日趋减少
5 单叶蔓荆保护发展对策
    5.1 对单叶蔓荆进行全面清查,建立就地保护基地
    5.2 建立种质资源圃及品种试验园
    5.3 加大单叶蔓荆基础性研究,多用途开发单叶蔓荆资源
    5.4 设立专项资金

(7)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过程
2 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3 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3.1 大气环境效应
        3.1.1 海岸沙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
        3.1.2 海岸沙地防护林的碳汇效应
    3.2 水环境效应
    3.3 土壤环境效应
        3.3.1 土壤改良效应
        3.3.2 土壤退化效应
    3.4 生物环境效应
4 研究展望

(8)鄱阳湖区单叶蔓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鄱阳湖区单叶蔓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广袤的沙化土地是发展蔓荆产业的自然优势
        1.1.2 单叶蔓荆是防沙治沙的先锋物种
        1.1.3 单叶蔓荆生命力强且容易种植
        1.1.4 单叶蔓荆种植繁育技术成熟
        1.1.5 鄱阳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1.2 劣势
        1.2.1 群落演替影响单叶蔓荆种群的优势地位
        1.2.2 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1.3 机遇
        1.3.1 单叶蔓荆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1.3.2 国家扶持与政策导向
    1.4 威胁
        1.4.1 沙生环境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1.4.2 管理及育苗恢复技术落后
2 鄱阳湖区单叶蔓荆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
    2.1 充分发挥单叶蔓荆种群优势
    2.2 完善单叶蔓荆产业链
    2.3 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存环境
    2.4 提升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技术推广

(9)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植物盐胁迫的研究文献综述
    2.1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2.1.1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1.2 盐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1.3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
    2.2 盐胁迫的发生机理
    2.3 盐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2.3.1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2.3.2 盐胁迫对植物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3.3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4 植物耐盐特性的研究
        2.4.1 渗透作用的调节
        2.4.2 保护酶系统的调节
        2.4.3 离子区域化与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2.5 滨海植物肾叶打碗花的研究进展
        2.5.1 肾叶打碗花的生物学特征
        2.5.2 肾叶打碗花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和设计
        3.1.1 样地及试验材料
        3.1.2 材料处理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1 萌发率,幼根和幼芽长度的测定
        3.2.2 鲜重、干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3.2.3 电解质泄露(EL)的测定
        3.2.4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3.2.5 脯氨酸(Pro)含量测定
        3.2.6 抗氧化酶含量测定
        3.2.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2.8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3.2.9 植物中钠钾离子含量的测定
        3.2.10 根中 Na~+、K~+向叶运输的选择性运输比率(叶 SK,Na)
    3.3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NACL胁迫对滨海植物肾叶打碗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4.1.1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1.2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种子根长和幼芽的影响
        4.1.3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种子丙二醛(MDA)的影响
        4.1.4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种子脯氨酸的影响
        4.1.5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种子抗氧化酶的影响
    4.2 NACL胁迫对滨海植物肾叶打碗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4.2.1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茎长、根长及株高的影响
        4.2.2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根/茎的影响
        4.2.3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叶片干重和鲜重的影响
        4.2.4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4.2.5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叶面积的影响
    4.3 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3.1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电解液泄露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2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3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4 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光合特征的的影响
        4.4.1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4.2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5 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 NA~+,K~+吸收的影响
        4.5.1 NaCl 胁迫对肾叶打碗花幼苗不同器官中 Na~+含量的影响
        4.5.2 NaCl 胁迫对对肾叶打碗花幼苗不同器官中 K~+含量的影响
        4.5.3 NaCl 胁迫对对肾叶打碗花幼苗不同器官中 Na/K 含量的影响
        4.5.4 NaCl 胁迫对对肾叶打碗花幼苗不同器官中叶 SK、Na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海滨沙地单叶蔓荆匍匐茎对沙埋适应的生长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自然概况
    1.2研究方法
        1.2.1单叶蔓荆生物学特性
        1.2.2沙埋试验设计
        1.2.3标记实验材料
        1.2.4沙埋处理
        1.2.5试验观测
    1.3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匍匐茎生长动态
    2.2单叶蔓荆枝条生长动态
    2.3沙埋过程中匍匐茎上不定根生长动态
    2.4沙埋对匍匐茎各段茎、枝叶和不定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讨论与结论

四、单叶蔓荆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J]. 谭焕鹏,杨德顺,孙晓慧,王连红. 林业科技, 2020(03)
  • [2]山东海岸沙地主要防风固沙树种对风和风沙流危害的耐受力及其适应机制[D]. 逄金强. 鲁东大学, 2020(01)
  • [3]Box-Behnken设计优化蔓荆子总黄酮DES提取工艺研究[J]. 王连红,张建梅,都玲玲,姚明志,陈甘牛,刘瑞珍,孙太元. 山东林业科技, 2019(06)
  • [4]单叶蔓荆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J]. 沈恬安,杨德友,骆焱平,王兰英. 热带生物学报, 2019(03)
  • [5]热带海岛植物草海桐与单叶蔓荆的繁育技术研究[D]. 梁韩枝.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6]胶东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现状及保护对策[J]. 王连红,姚明志,李保进,孙晓慧,刘娟,祁树安.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4)
  • [7]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王金华,董玉祥. 热带地理, 2014(05)
  • [8]鄱阳湖区单叶蔓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 朱悦,曹昀,郑林. 福建林业科技, 2014(03)
  • [9]NaCl胁迫对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庞彩菊. 浙江海洋学院, 2014(07)
  • [10]海滨沙地单叶蔓荆匍匐茎对沙埋适应的生长对策[J]. 周瑞莲,杨树德,左进城,王艳芳,李其芳,胡德昌. 生态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荆条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