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汉字;变形;教师;学生
汉字的许多部首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变形现象,为什么变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字形更美观,二是为了书写更简便。
第一,有些字会因为有部首做“头”,而省略相应的笔画,同理有些字有部首做底,会省略相应笔画。
“善”,羊言为善;“喜”,吉言为喜。“善”、“喜”下面是“言”的变形。“善”字,“言”上面有“羊”顶在上面做头,所以“言”上一点省略,“言”除点外,又连续三横,这样会使上下结构的“善”字形过长,所以再把“言”上面两横分别变为两点,这样就缩短了字形。“喜”字下面的“言”也同样变形。
“昏”,日氐为昏,氐,低也,日低为昏。“昏”字,下有“日”做底,故省略“氐”下的一点,变形为“氏”。
第二,有些笔画重叠部分,为简洁美观起见就会合并
“亲”,辛木为亲,“辛”下面的“十”与“木”的“十”重叠,所以合并,显得简洁美观。
“新”,辛析为新,简洁美观地合并而成“新”。
“枭”,鸟在木上,“鸟”下一横和“木”之一横合并。
“彖”,上部“彑”的下面有一横,下部“豕”的上面有一横,组合后就合并成一横了。
“差”羊左为差,“羊”底下和“左”上面的“”重合,组合后就进行了合并。
第三,有些部首,会出现倒过来或者反过来的情况
“育”,子月为育,“月”(其实是肉,后面“月”的部首解析里头有讲解)上面的部首,是“子”颠倒过来的形状,就是倒“子”(“弃”上部也是倒“子”)。
“毓”右上部首也是一个倒“子”,“毓”字的本义是母亲在生孩子,看“毓”的结构,左边部首表示“一个母亲,头上戴着花环(因为生小孩繁衍后代,使人类生生不息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头戴花环表示伟大光荣)”,右边部首,上面一个倒“子”,因为小孩在娘肚子里头,总是头朝下,小孩出生一般都是头先出来,所以“子”要倒过来,下面的“川”是“水”,表示母亲生小孩时流下的一些羊水、血水。
“页”的字形就像一只鸟(繁体“頁”),本义是鸟头,“头”的繁体字为“頭”,“頁”倒过来(把下面的两点移上去)即“首”。
“步”,上面是“止”,下面是反过来的“止”。“止”是脚印的象形,“步”就是左右两只脚印,左右两脚迈开的前后距离就是一“步”。
“虐”,上面是“虍”(虎字头),下面是反过来的“彐”,“彐”,就是“手”或“爪”,“虐”的本义就是虎反爪。
“雋”(现在多写“隽”)字,下面是俯卧的“弓”,上“隹”下“弓”,义为鸟肉味美。用弓弹打鸟,正是鸟肉味美的缘故。
“曼”,上面是“冒”,下面是“又”,字形叠加显得太长,于是把“冒”下面的“目”横过来。“又”是手,“冒”是目上蒙着东西。“曼”的本义是用手把蒙着眼睛的东西拉开。同理的还有“蔑”,上面是“苜”,下面是“戍”,“苜”字下面的“目”横过来。
第四,有些字,某些笔画会根据整体字形结构的需要而发生变形或移位
“美”“盖”等字“羊”的一竖下面均不出头;“告”字“牛”的一竖下面也不出头;“羞”、“着”、“羌”、“羚”等字“羊”的一竖变为一撇。
“热”、“熟”、“煮”等字下面的“火”变形为“灬”。
“炙”、“祭”上面是斜着的“月”(肉)。
“向”、“奥”外面的半包围形状是“宀”的初形。
“冖”,是“冂”jiong(如:“网”、“同”)的变形,覆盖的形状。
“歲”(繁体的岁),步戌为歲,“步”字上下拆开,把“步”下面的反“止”移到“戌”的里面。
“局”,尺口为局,把“尺”字下面一捺变成一个半包围形状。
“存”,才子为存,“在”,才土为在,“存”、“在”的左上部是“才”的变形。“必”,八戈为必,“戈”的一横变形为撇,斜钩变形为弯钩。
“武”,止戈为武,“戈”的一撇移到横的上头改作短横。
“成”,戊丁为成,“丁”变形为横折钩。
“所”,户斤为所,“户”上一点变成一撇。
“夋”,允夊sui为夋,“允”字下面的“儿”变成了“八”。
“乱”、“乳”等字右边是“乙”,根据结构需要变形为“乚”。
“尚”,八向为尚,根据字形需要,“向”上一撇变形为一竖,“八”倒过来为“丷”。
“希”,爻巾为希,为使字形美观“爻”下面一个交叉变形为“”。
“平”,八亏为平,“八”放在“亏”字的两横中间变形为两点,“亏”字下面的竖折折钩变形为一竖,并把上面两横连起来。
“敖”,出放为敖,“敖”的左上角的“出”变形为两横一竖,左下角的“方”上一点因为有“出”作头故省略。
第五,根据整体结构的需要,有些部首在字中的位子会有所调整
“雜”(繁体“杂”),左上角是“衣”的变形,雜,从衣从集,根据结构需要,把“集”的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最终定型为“雜”。
“强”(強),弘虫为强,上弘下虫,“虫”把“厶”顶到上面,“强”整体成左右结构的字。
“寡”,宀颁(頒)为寡,“颁”,表示分授田地房屋等资产,所以有“少”的意思,“寡”就是稀少。左右结构的“頒”,在“寡”当中变形为上“頁”下“分”的上下结构,“頁”下的两点与“分”上的“八”重叠合并。
“勞”、“螢”、“瑩”、“滎”(劳、萤、莹、荥的繁体),等字的上部均从“炎”,上下结构的“炎”在上头会使整体字形过长,根据字的总体结构需要,就把“炎”变成左右结构。
第六,像“扌”、“讠”、“辶”等现代简化字的一些部首,应该是与“手”、“言”、“走”等字的草书字形相似而简化创造出来的:
“手”的草书字形就像“扌”。
“言”的草书字形就像“讠”。
“走”的草书字形就像“辶”。
第七,常见偏旁的变形
“月”,大部分乃“肉”的变形。
“忄”、“”,乃“心”的变形。
“王”作偏旁是“玉”的变形。
“阝”,左耳朵,乃“阜”的变形;右包耳,乃”邑”的变形。
“攵”、“彐”、“”、“又”、“爫”、“攴”均为“手”的变形。
“罒”,乃“网”的变形。
“礻”,乃“示”的变形。
“衤”,乃“衣”的变形。
“氵”,乃“川”的变形。
第八,变形(简化)不彻底的两个部首,存在繁简共存现象
豸——犭,部分“豸”简化成“犭”,如“貓”简化成“猫”,而“豹、貍、豺、貂、貔、貅”等字仍旧从“豸”。
爿——丬,部分“爿”简化成“丬”,“爿”就是“木”字从中间剖开的左半部,本义是柴片,“妆、状、壮、将”等字部首已经简化为“丬”,但“牀、奘、戕、斨、牁、牂”等字部首仍用“爿”。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横山中学32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