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灭虫装置

直流电灭虫装置

一、使用直流电灭除害虫的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吴冰[1](2021)在《基于实例分割的杂草表型信息获取与对靶施药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

赖云波,朱兆优,张雄,王孚贵[2](2018)在《基于STC单片机的药液自动喷洒器设计》文中指出对一些蔬菜、植物的种植需要喷洒药液来除害虫。该文介绍了一种自动喷洒药液的装置的设计。以IAP15W4K58S4单片机为控制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独立按键来设置定时时间以及启动工作,数码管显示定时时间。装置工作时,单片机通过控制光耦打开继电器,水泵喷洒药液,定时时间一到,关闭继电器,水泵停止喷洒药液。

宋海潮[3](2017)在《脂溶性农药旋动射流混药器设计及其混合均匀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药原液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的,由于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大于水溶性农药,所以其防治效果优于水溶性。但脂溶性农药与水混合成乳浊液分散体系时,均需通过剧烈的机械搅拌,把油打散成为极细的油珠,然而乳浊液的油珠分散度并不高,在存放期间很容易发生油珠聚并使乳剂破裂的现象,而且很难恢复。农药在线混合通过在线控制农药的使用来减小农药对操作者的危害,降低农药对环境以及非靶标生物的污染。可是在线混药主要针对水溶性农药进行,而脂溶性农药由于和水互不相溶,在线混合的难度比较大,研究很少。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对脂溶性农药均匀混合的混药器并优化混药器结构实现混药器到喷头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旋动射流混药器结构设计研究①旋动射流混药器结构设计分析传统射流混药器对脂溶性农药在线混合存在的问题,创新的设计旋动射流混药器,采用螺旋弯曲收缩管、继旋器和在扩散管中加入固定导叶等方式,增加工作液的卷吸能力与掺混作用。旋动射流混药器主要由收缩管、分流器、扩散管、继旋器、光管、喷头和进药管组成,各组件通过螺纹连接成装配体。收缩管、分流器、扩散管和喷头是必选件,继旋器和光管是可选件。分流器中吸药口的大小、方向可根据农药的黏度、密度等改变;继旋器可根据农药的混合效果改变位置和个数。旋动射流混药器与施药喷头直接相连,能够减小混药器到喷头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对机具的污染。②CFD仿真旋动射流混药器对脂溶性农药混合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FLUENT模拟仿真药水混合均匀性,引入面积加权平均均匀性指数来判断混药器内脂溶性农药和水的混合均匀性。面积加权平均均匀性指数越接近1,混药器内药水混合越均匀。旋动射流混药器喷嘴出口面积加权平均均匀性指数γa为0.9989,截面上药液容积分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很小,整个截面上的药液分布一致。通过正交试验仿真发现,有螺旋弯曲收缩管、分流器在混合管中间位置的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最稳定,混合效果最好。螺旋弯曲收缩管能够提高旋动射流的混合器的混合强度,但提高不明显。③旋动射流混药器试验验证根据农药理化特性不同,选择菜籽油和硅油作为脂溶性农药的替代品进行试验验证,菜籽油和硅油中加入了油性荧光剂LUYOR-6100。借助MATLAB软件,分别采用混药器混合比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旋动射流混药器(F162009)经过第一个继旋器后,脂溶性农药替代品菜籽油和硅油均能够实现和水均匀混合;混药器经过第二个继旋器后,脂溶性农药替代品菜籽油和硅油仍然能够实现和水均匀混合。混药器从第一个继旋器出口到第二个继旋器出口,混药器长度增加80 mm,但混合均匀性变化不明显。(2)旋动射流混药器结构参数优化研究①旋动射流混药器单因素影响分析无继旋器的旋动射流混药器F192010,能够实现对菜籽油和硅油的均匀性混合;而无继旋器的旋动射流混药器F192014,混药器有效长度84 mm,不能够实现对脂溶性农药菜籽油的均匀性混合,农药成团絮状。随着扩散角增大,混药器有效长度减小,混药器均方根误差值增加,混合均匀性变差。分流器切向进药可以显着提高混药器的混合均匀性。增大收缩管的收缩角,混药器的均方根误差值减小,混合均匀性提高,但是提高不明显。混合管的长度对混药器混合均匀性影响很显着。减小混合管长度,混药器混合均匀性降低。②旋动射流混药器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收缩角(19°、22°和25°)、混合管长度(20 mm、12 mm和8 mm)和扩散角(10°、14°和18°)对旋动射流混药器有效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管长度对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影响最显着,其次是扩散管扩散角,没有显着影响的是收缩管收缩角;收缩管收缩角的3个水平值对混合均匀性影响好、坏的排序为25°、19°和22°;混合管长度的3个水平值对混合均匀性影响好、坏的排序为20 mm、12 mm和8 mm;扩散管扩散角的3个水平值对混合均匀性影响好、坏的排序为18°、14°和10°。旋动射流混药器Q252018在保证对脂溶性农药均匀混合的前提下,混药器有效长度最短。综上所述,经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在研究的混药器中,Q252018是有效长度最小的可以实现对脂溶性农药(菜籽油)均匀混合的旋动射流混药器。混药器的有效长度69 mm,此时收缩角α1=25°,混合管长度L0=20 mm,扩散角α2=18°,分流器采用切向进流。

郭晓敏[4](2016)在《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研究(1915-1925)》文中指出科技类期刊,即宣传科学和技术的期刊。目前,学界对“科学”与“技术”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种版本,本文所说的“科学”和“技术”分别指:“科学”即“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则为“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1)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成为两大时代主题,国人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量传播科学的期刊被创办。其中以自然科学家所创办的科技类期刊对科学的阐释与传播更为准确和恰当。这类期刊秉持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通俗的语言向民众普及科学常识,传播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磁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团结了一批科学人才,为他们发表科学思想、科研成果提供平台和机会,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为切入点,在充分运用史料的前提下,对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创刊的背景、概况、内容、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科学》、《电界》、《观象丛报》、《数理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农学杂志》等期刊的重点研究,归纳概括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的共性与个性,以期丰富五四时期科技类期刊中观研究。

黄涛[5](2005)在《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专科及高职农科专业物理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研究》文中认为物理课程作为农科专业基础课其历史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农科的高职与专科由于采用本科层次的物理教材而在教学上形成诸多矛盾,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更好地传授物理知识,让物理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更好地为农科专业服务,针对“学问中心”特点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专科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物理与生命学科的相关性出发选择了普通物理学中流体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以及相对论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在人本主义融合教育理论指导下,将物理应用知识以及反映物理素养的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在并行课程观启发下编制成独立的七个专题讲座,同时据适切性原则将物理实验教材的改革内容也纳入到新编教材之中,最后编写出在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指导下的、在语言与教学手段上都有审美取向的《农科物理》教材。

顾培荦,许勤周[6](1982)在《带风送装置静电超低量弥雾机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静电超低量喷雾是目前解决超低量喷雾小雾滴易飘失的较为理想的施药技术。国外从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研究,美国、英国、苏联和西德等国家都有专利,但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情况还未见报导。我国山西晋城、沈阳、上海、太仓等地从七十年代

二、使用直流电灭除害虫的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直流电灭除害虫的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STC单片机的药液自动喷洒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设计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电源模块
    2.2 处理器模块
    2.3 按键模块
    2.4 显示模块
    2.5 药液喷洒模块
3 软件设计
    3.1 主程序设计
    3.2 中断子程序设计
4 结束语

(3)脂溶性农药旋动射流混药器设计及其混合均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农药剂型与制剂
        1.1.2 农药分散体系
        1.1.3 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脂溶性农药优势
        1.1.4 中国施药技术现状分析
        1.1.5 农药在线混合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农药在线混合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药在线混合研究
        1.2.2 国内农药在线混合研究
    1.3 农药在线混合均匀性研究进展
    1.4 旋动射流混药探索研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1.7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旋动射流混药器结构设计及正交试验设计
    2.1 旋动射流理论分析
        2.1.1 旋度
        2.1.2 卷吸能力
        2.1.3 旋动射流运动方程
    2.2 旋动射流混药器结构设计
        2.2.1 继旋器
        2.2.2 扩散管
        2.2.3 分流器
        2.2.4 收缩管
    2.3 影响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的结构因素分析
        2.3.1 分流器位置对混合均匀性影响因素
        2.3.2 收缩管螺距对混合均匀性影响因素
    2.4 影响旋动射流混药器有效长度的因素分析
        2.4.1 收缩角对旋动射流混药器有效长度的影响因素
        2.4.2 扩散角对旋动射流混药器有效长度的影响因素
        2.4.3 混合管长度对旋动射流混药器有效长度的影响因素
    2.5 旋动射流混药器正交试验设计
        2.5.1 正交试验设计思路
        2.5.2 多因素方差分析数学模型
        2.5.3 旋动射流混药器结构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2.5.4 旋动射流混药器有效长度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2.7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旋动射流混药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3.1 混药器几何模型
        3.1.1 几何模型
        3.1.2 分析模型
    3.2 混药器网格划分
        3.2.1 四面体网格
        3.2.2 多面体网格
    3.3 旋动射流混药器物理模型
        3.3.1 标准κ-ε模型
        3.3.2 可实现(Realizable)κ-ε 模型
        3.3.3 可实现κ-ε与标准κ-ε模型主要区别
    3.4 旋动射流混药器边界条件及均匀性评判指标
    3.5 旋动射流混药器仿真结果分析
        3.5.1 模型收敛验证
        3.5.2 混药器后处理
        3.5.3 药液容积分数分布及均匀性指数
    3.6 基于仿真结果的混药器结构对混合效果影响分析
        3.6.1 收缩管螺距(因素A)对混合效果影响
        3.6.2 分流器位置(因素B)对混合效果影响
    3.7 基于仿真结果的混药器结构参数对混合效果影响的综合分析
        3.7.1 试验数据确定
        3.7.2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3.7.3 各因素单独分析比较
    3.8 本章小结
    3.9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4.1 试验系统原理
    4.2 试验系统硬件
        4.2.1 供水系统和供药系统
        4.2.2 紫光灯
        4.2.3 数据采集
        4.2.4 农药流量调节
    4.3 试验材料
        4.3.1 农药
        4.3.2 荧光剂
        4.3.3 3D打印材料
    4.4 试验系统软件
        4.4.1 采集存储软件
        4.4.2 图像处理软件
    4.5 混合图像处理原理
        4.5.1 混药器混合比η_m
        4.5.2 均方根误差RMSE
    4.6 脂溶性农药混合均匀性标定
        4.6.1 菜籽油混合均匀性标定
        4.6.2 硅油混合均匀性标定
    4.7 本章小结
    4.8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试验验证
    5.1 试验用混药器结构
        5.1.1 混药器结构设计
        5.1.2 混合试验台
    5.2 脂溶性农药(菜籽油)混合均匀性分析
        5.2.1 继旋器出口图像采集
        5.2.2 混药器混合比η_m分析
        5.2.3 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
        5.2.4 脂溶性农药(菜籽油)混合结果分析
    5.3 脂溶性农药(硅油)混合均匀性分析
        5.3.1 药(硅油)水混合过程图像采集
        5.3.2 混药器混合结果图像采集
        5.3.3 混药器混合比η_m分析
        5.3.4 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
        5.3.5 脂溶性农药(硅油)混合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5.5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单因素影响分析
    6.1 试验用混药器结构
    6.2 无继旋器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分析
        6.2.1 脂溶性农药(菜籽油)混合均匀性分析
        6.2.2 脂溶性农药(硅油)混合均匀性分析
        6.2.3 无继旋器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结果分析
    6.3 脂溶性农药流量变化对混合均匀性影响
        6.3.1 电机转速与流量值标定
        6.3.2 混药器结构
        6.3.3 混药器光管处图像采集
        6.3.4 混合均匀性分析
    6.4 旋动射流混药器单因素对混合均匀性影响
        6.4.1 扩散管扩散角对混合均匀性影响
        6.4.2 分流器切向进流对混合均匀性影响
        6.4.3 收缩管收缩角对混合均匀性影响
        6.4.4 混合管长度对混合均匀性影响
    6.5 混合均匀性影响分析
    6.6 本章小结
    6.7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旋动射流混药器混合均匀性多因素方差分析
    7.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7.1.1 试验装置
        7.1.2 试验方法
        7.1.3 试验用混药器结构
    7.2 混药器混合图像采集及处理
        7.2.1 混合效果采集原图
        7.2.2 混合图像均方根误差分析
        7.2.3 混合图像灰度值分布图
    7.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7.3.1 试验数据
        7.3.2 数据处理结果
        7.3.3 各因素单独分析比较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创新性结论
        8.1.1 主要研究工作
        8.1.2 创新性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展望
符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研究(1915-192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科学思潮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先进中国人在前人救国方案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救国方案
        二、五四前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早期科技类期刊的创办以及科技书籍翻译
        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美学生地推动
    第二节 五四时期科技类期刊广泛刊行
第二章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主要科技期刊概述
    第一节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期刊概况
    第二节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主要的科技类期刊
        一、《电界》
        二、《数理杂志》
    第三节 张相文与《地学杂志》
    第四节 任鸿隽与《科学》月刊
第三章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期刊内容
    第一节 传播科学知识,启迪唤醒民众
    第二节 刊登外文着作,介绍新成果
    第三节 告诫行业同仁,指引行业发展
    第四节 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经验的整理和研究
第四章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的特点与作用
    第一节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的特点
        一、数量多,内容涵盖广,但延续时间短
        二、使用白话文以及新式标点符号,配置插图,竖排改为横排
        三、注重交流,开设问答专栏
    第二节 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的作用
        一、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二、对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专科及高职农科专业物理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开设农科物理课程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4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2.对农科物理课程现状的调查
    2.1 课程目的与课时、生源间的矛盾
    2.2 课程内容量过大与实施教学艰难间的矛盾
    2.3 课程结构单一与内容选择间的矛盾
    2.4 理论知识与实验理论相脱节的矛盾
3.国内外物理教材与实施的文献研究
    3.1 国内近十年来的重大教材改革举措及农科教材发展方向
    3.2 国内非物理专业的物理教材优点借鉴
    3.3 国外部分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3.4 国内外物理课程实施带来的启发
4.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及农科物理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4.1 传统农科物理教材是“学问中心课程”的延续
    4.2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及产生的历史条件与核心论点
    4.3 在融合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课程内容
    4.4 在并行课程观指导下设计课程结构
    4.5 用适切性原则指导物理实验改革
    4.6 审美教育对教学手段和语言的新要求
    4.7 课程目标定位与总体设计原则
5.对《农科物理》教材内容与结构改革的基本设计
    5.1 总体目标及实现路径
    5.2 融合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材内容选择
        5.2.1 从农科专业需求出发的物理知识点选择
        5.2.1.1 从几种专业教材中分析统计农科与物理的相关成分
        5.2.1.2 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纵观生命学科的发展与物理的联系
        5.2.1.3 从普通物理角度寻求物理知识的现代化
        5.2.2 情意教育内容的选择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5.2.2.1 相关人文材料及前沿应用是主要拓展方向
        5.2.2.2 电子教案的编写能促进情意教育的实现
        5.2.2.3 简化的文字描述符合审美教育的走向
    5.3 并行课程观指导下的理论知识结构
        5.3.1 三类课程在教材中的贯穿体现
        5.3.2 专题讲座是体现并行课程观的最佳形式
    5.4 从适切性原则出发的实验内容选择与编排
    5.5 教材特点综述
6.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综述
    6.2 对知识点掌握的定性比较
    6.3 农业专家评论概述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农科物理》的文字教材(含理论与实验两部分)
        第一部分 物理知识专题
        序言
        专题一 液体表面性质与土壤水
        专题二 静电场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专题三 从光的衍射到大分子的结构
        专题四 激光与生物技术
        专题五 显微镜技术中的物理知识
        专题六 浅说辐射与核农学
        专题七 浅说相对论
        第二部分 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基本理论与要求
        实验一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二 模拟静电场
        实验三 牛顿环
        实验四 分光镜
        实验五 衍射光栅
        实验六 观察偏振光
        实验七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八 简易恒温自动控制
        实验九 自制简易干涉片
    附录三: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表
    附录四:专家意见表
    附录五:专题大纲及要求

四、使用直流电灭除害虫的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实例分割的杂草表型信息获取与对靶施药系统研制[D]. 吴冰.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STC单片机的药液自动喷洒器设计[J]. 赖云波,朱兆优,张雄,王孚贵. 电子质量, 2018(08)
  • [3]脂溶性农药旋动射流混药器设计及其混合均匀性研究[D]. 宋海潮. 南京林业大学, 2017(02)
  • [4]五四时期京、沪地区科技类期刊研究(1915-1925)[D]. 郭晓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专科及高职农科专业物理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研究[D]. 黄涛. 西南师范大学, 2005(04)
  • [6]带风送装置静电超低量弥雾机的初步研究[J]. 顾培荦,许勤周. 热带作物研究, 1982(04)

标签:;  ;  

直流电灭虫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