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民间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间,观音,中国民间,孔子,谱系,狐仙,南海。
中国民间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娴,汪若愚[1](2019)在《基督教远东传教背景下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融摄——以《中国杂录》、《中国民间崇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基督教远东传教背景下,延承利玛窦以来本土适应政策,传教士学者对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情况进行研究,并在基督教图像传教进程中有选择性地吸收了佛、道教图像元素,以适应中国文化与解读方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像集作品包括了范世熙的《中国杂录》与禄是遒的《中国民间崇拜》,反映了基督教传教士在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关于中国佛、道教形象的研究与融摄情况,更是东西方宗教艺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2019年05期)
李志英[2](2019)在《从虫神的变化看中国民间信仰的人文性和历史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虫神是中国远古就出现的一种信仰,是中国农业虫灾猖獗的产物。虫神最初是对神秘力量神虫的崇拜,为朝廷专享的正祀。到宋以后发展出实为民族英雄崇拜的刘猛将军信仰。元以后朝廷废除蜡祭,虫神信仰变为民间信仰。清以后又成为政府承认的信仰。虫神的主神也再度发生变化,变为爱民的官员。虫神主神的变化表明,中国的信仰是有历史根据的,非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的统辖;中国信仰的轨迹有一个由神到人的过程,是对人自身力量的崇拜;中国的神灵信仰是有道德评判的。(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9年04期)
游红霞[3](2019)在《妙善传说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空间谱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妙善传说是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民俗叙事,将各个观音道场联结起来,并与南海观音信仰体系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构成了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空间谱系。空间谱系突出了信仰的整体性和互动性,确立了普陀山作为观音中心道场的地位,是信仰的秩序化表达。谱系学说是探析民间信仰问题的合理视角,避免了孤立的、无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9年02期)
唐楚涵[4](2019)在《东北民间狐仙故事结构分析及民间信仰特点——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民间自古以来流传着大量的狐仙故事,与狐崇拜有关的仪礼活动、民俗生活、民间信仰颇为丰富。以《中国民向故事集成》为样本,这些狐仙故事可以分为叁类,即狐仙报恩型、狐仙指点型和其他型。狐仙报恩型结构大体为"人狐建立情感联系",接着是"狐仙以身相许或指点该人获益",最后是"困难出现并解决困难,获幸福美满生活"。狐仙指点型结构大体为"狐仙受恩""狐仙指点该人发家获财"。其他型大体是前两种的混合呈现。这些民间故事的信仰特点表现为因果观、对幸福生活的构想及"有无""人神"互相改变的流动性。(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张海明[5](2019)在《中国民间信仰与水文化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水"的信仰与依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而人类文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催生出的民间信仰,也与水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包括对生命的信仰、对自然的信仰、对生活方式的信仰等方面,这些民间信仰始终与江河同行,与"水文化"并驾齐驱。(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谢凤娇[6](2019)在《叶祥添对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正积极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建设文化强国的方法。为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笔者拟通过分析叶祥添对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的书写,探索中美文化平等交流的方法。虽然叶祥添在其金山系列小说中书写了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但是叶祥添的书写是其个人情感与美国读者的期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金山系列小说中的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与中国传统的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根据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叶祥添改写后的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与中国传统的民间传说和信仰之间的异同,分析叶祥添如此改写的原因以及影响,从而探索叶祥添笔下的华人形象以及叶祥添的自我形象。通过分析叶祥添对中国民间传说的书写,本文发现在叶祥添笔下华人是一群像白蛇一样坚持不懈的战斗者,一群像“跃龙门的鲤鱼”一样的逐梦者,一群像织女一样拥有高超技艺的家庭利益守护者,以及一群像猫头鹰精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华人的这些形象是美国主流社会中华人消极刻板形象的对立面。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华人的形象是邪恶的、懦弱顺从的等等。因此,通过对中国民间传说的改写,叶祥添通过重塑华人在中国文化影响呈现出的正面形象的方式颠覆了美国主流社会中华人的消极刻板形象,同时强调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书写中国民间信仰,叶祥添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强调了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文化价值。另外,叶祥添笔下的中国民间信仰反映了华人重视家庭关系、追逐现实利益以及敬畏轮回报应的形象。而叶祥添则表达了他对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中国神话的肯定,以及对中国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信仰而持否定的态度。叶祥添对中国民间信仰既肯定又否定的矛盾态度反映了叶祥添身上天主教徒身份与华裔作家双重身份相互作用的形象。叶祥添对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的书写反映了他“亲善”的文化态度,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平等交流,以及华人和美国人建立深厚友谊的期待。(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方文昕[7](2019)在《中国古代童谣中的民间信仰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东汉起,人们就认为童谣乃"荧惑使之"。大部分史书记载的童谣都穿插在时事中,认为童谣是一种权力的预言或者对当政者的影射。童谣根植于民间,既有对礼俗的承载,也有对人类原始意识的反映。(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2期)
蔡明宏[8](2019)在《中国福建民间信仰在东南亚的传播力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亚与中国相毗邻,是"一带一路"的重心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辐射区。福建民间信仰在东南亚播衍弥久,在凝聚华人族群和抵御文化同化两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进入新时期,福建民间信仰又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公共外交的有益助力,其民本性、世俗性和文化性、中华性特质弥补了中华文化走入东南亚在"顶层建筑"和"落地设计"之间的短板,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中华"价值观"的传衍和中华"文化自信"的构建。运筹地缘宗教资源优势,促使福建民间信仰在推动"一带一路"周边格局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是让世界了解、接纳中华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祝平[9](2019)在《论乡村振兴中的民间信仰文化自觉——中国菇民区核心地带村落40年变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间信仰的流变与乡村社会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全无教派的宗教文化现象,内蕴着"敬畏自然""崇德敬祖""济民利国"的价值取向,一度成为乡村民众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并与国家意志相协同在总体上形塑着农耕社会的文化品格,在村落共同体联结和激发社会活力中常常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力量。面对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洪流的涤荡,乡村传统文明的物质形态已然处于濒危状态,而传统民间信仰几经沉浮却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复兴景象,与乡村政治、乡村经济交织互渗,依旧叙述着乡土的故事,传播着乡土的情感,持久维系着农耕文明的观念形态,不断为凋敝的乡村生发出文化的想象空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观,其首要在于对乡村价值的真正理解和认同,关键在于乡村社会精英的培育与再造,背后都离不开乡村文化兴盛的支撑。中国菇民区核心地带村落——X村的乡村建设实践表明,村落保护与建设是从人们对自身文化的重新认识,回归和提升农耕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乡村生活方式新样式开始的,其文化实践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村落传统信仰的复兴上,而这种源于民间生活、祖祖辈辈相承的信仰习俗恰是激发传统村落生机、涵育乡村精英再造机制、助推现代文明反哺和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1期)
张新民[10](2018)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民间社会信仰——以“天、地、君、亲、师”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思想代表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几千年来——至少在"五四"运动前——主流学者都无不认同孔子的学说,一代又一代的知识精英通过角度不同的诠释,将孔子思想转化为当下的社会文化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性成果,影响了二千五百年的中国文化。即使今天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仍可看到南方的不少农村地区,家家的堂屋里面都挂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中国民间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虫神是中国远古就出现的一种信仰,是中国农业虫灾猖獗的产物。虫神最初是对神秘力量神虫的崇拜,为朝廷专享的正祀。到宋以后发展出实为民族英雄崇拜的刘猛将军信仰。元以后朝廷废除蜡祭,虫神信仰变为民间信仰。清以后又成为政府承认的信仰。虫神的主神也再度发生变化,变为爱民的官员。虫神主神的变化表明,中国的信仰是有历史根据的,非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的统辖;中国信仰的轨迹有一个由神到人的过程,是对人自身力量的崇拜;中国的神灵信仰是有道德评判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民间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娴,汪若愚.基督教远东传教背景下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融摄——以《中国杂录》、《中国民间崇拜》为例[J].中国天主教.2019
[2].李志英.从虫神的变化看中国民间信仰的人文性和历史性[J].科学与无神论.2019
[3].游红霞.妙善传说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空间谱系[J].华中学术.2019
[4].唐楚涵.东北民间狐仙故事结构分析及民间信仰特点——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为例[J].西部学刊.2019
[5].张海明.中国民间信仰与水文化关系探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
[6].谢凤娇.叶祥添对中国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信仰的书写[D].温州大学.2019
[7].方文昕.中国古代童谣中的民间信仰因素[J].青年文学家.2019
[8].蔡明宏.中国福建民间信仰在东南亚的传播力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视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张祝平.论乡村振兴中的民间信仰文化自觉——中国菇民区核心地带村落40年变迁考察[J].学术界.2019
[10].张新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民间社会信仰——以“天、地、君、亲、师”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学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