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语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素,组合,词性,语法,音节,现代汉语,词缀。
动语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黎黎[1](2018)在《汉语商品名称中的派生式构词:否定性词缀、类词缀和动语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见的否定性词缀或类词缀"非""无""零"等近年来常出现在商品名称中表示商品属性,诸如"零添加""纯天然""无公害""免检"等。汉语中构成复合词的动词性语素也可以表示否定,诸如"防""抗""免""脱""除""止""去"等,它们在商品名称中表示商品属性,构成新词的方式是派生法而非复合法。传统的复合词"抗洪"为"抗"和"洪"的复合,而商品名称中的"抗过敏"则是否定性动语素"抗"发生派生,"抗"的功能类似于否定性词缀,出现在固定的语体中,经由同一类型的仿译词大量出现将外语的词法模式引入。(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02期)
胡兰[2](2017)在《现代汉语动语素项构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构词研究中,通常将语素视为一个整体单位。不过,若语素为多义语素,这种宏观研究就难以揭示不同义项下的语素的构词差异。基于此,本文将语素构词研究细化到语素项层面。本文以筛选确定的17个动语素项为研究对象,从语法组合、语义组合和词义生成模式叁大方面研究这些动语素项的构词特征、构词能力、组合特点和生成模式,研究结论丰富了现代汉语构词理论,也为汉语信息处理尤其是词处理提供了基础。首先,筛选和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语法及语义信息标注。本文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附录表八“汉字构词能力分析”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底本,确定17个动语素项为研究对象,其构成的547个复合词为研究语料。此外,调整非目标语素项的素义,并对部分非目标语素项的语法类别进行标注。同时,结合语义并根据相关原则,将复合词归入到相应的目标动语素项的构词范围内。其次,考察目标动语素项与非目标语素项的语法组合情况。目标动语素项(v)可以与名(n)、动(v')、形(a)、副(f)、代(d)这5种语法类别的非目标语素项组合,共形成8种语法构词模式:v+n、n+v、v+v'、v'+v、v+a、a+v、d+v、f+v。通过对各构词模式的考察,一方面,得到了目标动语素项与非目标语素项构词的强势组合模式,即动动组合(v+v'和v'+v);若考虑构词位置,结论如下:(1)v居左时,“v+n”为强势组合模式;(2)v居右时,“v'+v”为强势组合模式。另一方面阐明了语素项的语法类别与复合词词类之间的关系。当同一语法类别的语素项组合,所构复合词的词性与语素项词性一致;当不同语法类别的语素项组合时,多数复合词的词性与构词的某一语素项的词性保持一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复合词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素项的语法构词模式两个角度进行双向分析,得到了各语素项组合模式所涉及的复合词结构以及不同的复合词结构对语素项语法构词模式的选择情况。再次,考察目标动语素项与非目标语素项的语义组合情况。动语素项与名、动、形非目标语素项的语义组合为主要考察对象。基于前贤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动、名、形语素项进行了语义分类。其中目标动语素项,涉及[动作]类、[活动]类、[状态]类和[生理现象]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这各类目标动语素项对名、动、形非目标语素项的语义选择机制,得到57种语义组合模式。同时,从质和量的角度分析了某义类下的各目标动语素项与以上叁类非目标语素项的组合差异。研究发现,与v'组合时,v与同一语义类的v'优先组合;与n组合时,[动作]类v与[非生物]类n优先组合,[活动]类v与[信息]类n优先组合,[状态]类v与[属性]类n优先组合,[生理现象]类v与[生物]类n优先组合;与a组合时,v优先与[物性值]类a组合。最后,考察目标动语素项构词的语义生成模式。借鉴词义球结构理论,分析了四种义类下的目标动语素项所形成的复合词的词义结构,尤其是分析了这些复合词词义要素(对象义、属性义和特征值义)和义层(指示义层和蕴涵义层)。最终归纳出目标动语素项两种语义生成模式:(1)目标动语素项所表示的义类为对象义,处于显性独立地位,是唯一的,属性义和特征值义是多元的;(2)非目标语素项所表示的义类为对象义,处于显性独立地位,目标动语素项所表示的义类则为特征值义,显性依附。本文属于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定量研究。由于时间、能力以及研究对象数量等方面的限制,研究还比较粗浅。这一领域还有很多选题,特别是动语素项义类与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动语素项义类对词义生成模式的制约都有待深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郭华[3](2015)在《单音节可成词动语素的自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在体现语素两大语法功能(单独使用和构词)上具有不均衡性,成词与否的自由度有强弱之别,其中"单用和构词较均衡"这一类动语素在两大语法功能上均表现突出,是现代汉语语素的活跃分子,可成词动语素的自由度同单用频率,同构词力没有直接的正反比关系。动语素作为单音词使用的功能和构成合成词使用的功能并非互相排斥而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郭华[4](2013)在《浅谈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的成词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在体现语素两大语法功能(单独使用和构词)上具有不均衡性,成词与否的自由度有强弱之别,其中"单用和构词较均衡"这一类动语素在两大语法功能上均表现突出,是现代汉语语素的活跃分子。另外,动语素从成词到不成词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3年32期)
曹保平[5](2011)在《格语法理论对汉语动语素属性词功能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是分析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方法,它重点研究语言深层结构中动词与名词语之间存在动作与施事、与事、处所、工具、客体等格的关系。这一理论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人类所有语言。汉语属性词部分存在动词性成分,也可以利用格关系来推断其所修饰的词是什么性质。(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饶勤[6](1996)在《从“国有”看“名语素+动语素”结构的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有”看“名语素+动语素”结构的词首都师范大学讲师饶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怎样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语法教学,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他们已经有母语的语言基础,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1996年S1期)
闵龙华[7](1984)在《如何区别由“名语素+形(或动)语素”构成的偏正型合成词和主谓型合成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正型合成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有主次之分,以后一个语素为主。如果是名语素(即名词性语素)修饰、限制形语素或动语素(即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修饰、限制,一是表示方式,如“函授”、中心语素是“授”,“函”表示方式,意为用“发函”的方式来“授”,又如“笔谈”,中心语素是“谈”,“笔”表示方式,意为用“笔写”的方式来“谈”。二是表示比(本文来源于《逻辑与语言学习》期刊1984年02期)
动语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汉语构词研究中,通常将语素视为一个整体单位。不过,若语素为多义语素,这种宏观研究就难以揭示不同义项下的语素的构词差异。基于此,本文将语素构词研究细化到语素项层面。本文以筛选确定的17个动语素项为研究对象,从语法组合、语义组合和词义生成模式叁大方面研究这些动语素项的构词特征、构词能力、组合特点和生成模式,研究结论丰富了现代汉语构词理论,也为汉语信息处理尤其是词处理提供了基础。首先,筛选和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语法及语义信息标注。本文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附录表八“汉字构词能力分析”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底本,确定17个动语素项为研究对象,其构成的547个复合词为研究语料。此外,调整非目标语素项的素义,并对部分非目标语素项的语法类别进行标注。同时,结合语义并根据相关原则,将复合词归入到相应的目标动语素项的构词范围内。其次,考察目标动语素项与非目标语素项的语法组合情况。目标动语素项(v)可以与名(n)、动(v')、形(a)、副(f)、代(d)这5种语法类别的非目标语素项组合,共形成8种语法构词模式:v+n、n+v、v+v'、v'+v、v+a、a+v、d+v、f+v。通过对各构词模式的考察,一方面,得到了目标动语素项与非目标语素项构词的强势组合模式,即动动组合(v+v'和v'+v);若考虑构词位置,结论如下:(1)v居左时,“v+n”为强势组合模式;(2)v居右时,“v'+v”为强势组合模式。另一方面阐明了语素项的语法类别与复合词词类之间的关系。当同一语法类别的语素项组合,所构复合词的词性与语素项词性一致;当不同语法类别的语素项组合时,多数复合词的词性与构词的某一语素项的词性保持一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复合词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素项的语法构词模式两个角度进行双向分析,得到了各语素项组合模式所涉及的复合词结构以及不同的复合词结构对语素项语法构词模式的选择情况。再次,考察目标动语素项与非目标语素项的语义组合情况。动语素项与名、动、形非目标语素项的语义组合为主要考察对象。基于前贤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动、名、形语素项进行了语义分类。其中目标动语素项,涉及[动作]类、[活动]类、[状态]类和[生理现象]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这各类目标动语素项对名、动、形非目标语素项的语义选择机制,得到57种语义组合模式。同时,从质和量的角度分析了某义类下的各目标动语素项与以上叁类非目标语素项的组合差异。研究发现,与v'组合时,v与同一语义类的v'优先组合;与n组合时,[动作]类v与[非生物]类n优先组合,[活动]类v与[信息]类n优先组合,[状态]类v与[属性]类n优先组合,[生理现象]类v与[生物]类n优先组合;与a组合时,v优先与[物性值]类a组合。最后,考察目标动语素项构词的语义生成模式。借鉴词义球结构理论,分析了四种义类下的目标动语素项所形成的复合词的词义结构,尤其是分析了这些复合词词义要素(对象义、属性义和特征值义)和义层(指示义层和蕴涵义层)。最终归纳出目标动语素项两种语义生成模式:(1)目标动语素项所表示的义类为对象义,处于显性独立地位,是唯一的,属性义和特征值义是多元的;(2)非目标语素项所表示的义类为对象义,处于显性独立地位,目标动语素项所表示的义类则为特征值义,显性依附。本文属于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定量研究。由于时间、能力以及研究对象数量等方面的限制,研究还比较粗浅。这一领域还有很多选题,特别是动语素项义类与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动语素项义类对词义生成模式的制约都有待深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语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杨黎黎.汉语商品名称中的派生式构词:否定性词缀、类词缀和动语素[J].学术交流.2018
[2].胡兰.现代汉语动语素项构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郭华.单音节可成词动语素的自由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郭华.浅谈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的成词性[J].语文建设.2013
[5].曹保平.格语法理论对汉语动语素属性词功能的解释[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饶勤.从“国有”看“名语素+动语素”结构的词[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
[7].闵龙华.如何区别由“名语素+形(或动)语素”构成的偏正型合成词和主谓型合成词?[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