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R技术的ITO薄膜气敏特性研究

基于SPR技术的ITO薄膜气敏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氧化铟锡(ITO)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相比于其他金属氧化物,ITO具有抗腐蚀、透光率高、导电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屏幕显示领域。ITO的两种组成成分In2O3与SnO2都为气敏材料,所以ITO可以作为气敏材料,应用于气敏传感器领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SPR)是通过光在电介质/金属界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光学现象。由于高精度、高灵敏度、对检测物无损伤、无需标记,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气敏传感等领域。本论文通过仿真与测试对比分析了Au、Ag、Al三种金属的SPR特性曲线,得出Ag膜的SPR特性最佳。在Ag膜上制备ITO薄膜,得到Ag/ITO复合薄膜,研究Ag/ITO复合薄膜的SPR特性。ITO薄膜可以提高其传感特性,并阻止Ag膜氧化。通过仿真计算及实验,获得制备Ag/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及SPR特性。当Ag膜与ITO薄膜的厚度分别为41.23nm和14.84nm,其SPR性能最佳。利用Ag/ITO复合薄膜分别对甲醛、二氧化氮、氨气三种气体进行SPR气敏特性测试。结果显示,甲醛浓度在0-218.95mg/L范围内,灵敏度为5.65×10-3o/(mg/L),最小分辨率为1.77×10-1mg/L;二氧化氮浓度在0-276.13mg/L范围内,灵敏度为2.82×10-2o/(mg/L),最小分辨率为3.55×10-2mg/L;氨气浓度在0-242.17mg/L范围内,灵敏度为1.19×10-2o/(mg/L),能分辨的最小浓度为8.4×10-2mg/L;与甲醛与氨气两种这气体相比,Ag/ITO薄膜对二氧化氮气体的SPR性能更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气敏传感器的发展
  •   1.3 气敏传感器的分类及结构
  •     1.3.1 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
  •     1.3.2 电化学式气敏传感器
  •     1.3.3 红外吸收式气敏传感器
  •     1.3.4 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
  •   1.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发展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SPR传感基本理论
  •   2.1 ITO的简要介绍
  •   2.2 SPR基本理论
  •     2.2.1 SPR传感器的调制方式
  •     2.2.2 SPR传感器的耦合结构
  •     2.2.3 SPR的传感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SPR仿真计算及薄膜制备
  •   3.1 光学薄膜的数值计算方法
  •   3.2 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测试装置
  •     3.2.1 薄膜的制备方法
  •     3.2.2 SPR角度调制的实验装置
  •   3.3 金属薄膜的选取与制备
  •     3.3.1 金属薄膜的SPR仿真与测试
  •     3.3.2 Ag膜的制备
  •   3.4 Ag/ITO复合薄膜的制备
  •     3.4.1 Ag/ITO复合薄膜的SPR仿真
  •     3.4.2 Ag/ITO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测试
  •   3.5 薄膜的厚度与介电常数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Ag/ITO薄膜的气敏特性测试
  •   4.1 气敏传感器基本理论
  •   4.2 实验的设计与搭建
  •   4.3 甲醛的气敏特性测试
  •     4.3.1 甲醛的制备
  •     4.3.2 甲醛气敏测试
  •   4.4 二氧化氮的气敏特性测试
  •     4.4.1 二氧化氮的制备
  •     4.4.2 二氧化氮气敏测试
  •   4.5 氨气的气敏特性测试
  •     4.5.1 氨气的制备
  •     4.5.2 氨气的气敏测试
  •   4.6 三种气体的气敏特性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金叶陆

    导师: 杨志韬

    关键词: 气敏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氧化铟锡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自动化技术

    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分类号: O484;TP212

    总页数: 58

    文件大小: 2606K

    下载量: 110

    相关论文文献

    • [1].褶皱薄膜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特种材料表面镀TiN薄膜的结构与应力研究[J]. 导航与控制 2010(02)
    • [3].航天器平面薄膜结构模态分析和试验[J]. 航天器工程 2017(03)
    • [4].基于量纲分析的充气薄膜结构动态特性分析[J]. 强度与环境 2016(01)
    • [5].空间薄膜结构展开分析模型研究综述[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6].大型空间可展薄膜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8(01)
    • [7].张拉薄膜结构动力特性研究[J]. 空间结构 2008(02)
    • [8].空间薄膜结构动态测试研究最新进展[J]. 实验力学 2012(04)
    • [9].空间充气薄膜结构的褶皱分析[J]. 力学学报 2008(03)
    • [10].平面薄膜结构屈曲行为的向量式有限元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6)
    • [11].大跨薄膜结构平均风压的数值模拟技术[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S2)
    • [12].大尺寸空间薄膜结构形状控制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9(06)
    • [13].不同氮氧比对N掺杂ZnO:Al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J]. 新乡学院学报 2019(12)
    • [14].典型薄膜空间结构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8(04)
    • [15].类聚合物碳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9(05)
    • [16].球形薄膜的变形测量与力学分析研究[J]. 实验力学 2019(04)
    • [17].对基于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的HfO_2薄膜的紫外光学特性及薄膜结构的研究(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8(06)
    • [18].微机电火工品薄膜结构换能元[J]. 光学精密工程 2018(09)
    • [19].直流和高功率磁控溅射制备氮化铬薄膜及其结构性能比较[J]. 表面技术 2019(09)
    • [20].不同厚度BiFeO_3薄膜的光电性质[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7(06)
    • [21].光学扫光薄膜设计探索[J]. 通信电源技术 2017(05)
    • [22].工程导向碳薄膜宏观超滑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18(12)
    • [23].多元Cr-Mo-Si-C-N系列薄膜结构及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J]. 润滑与密封 2019(04)
    • [24].HVO_2薄膜相变的特性及热稳定性[J]. 硅酸盐学报 2019(08)
    • [25].循环沉积次数对Cu_2ZnSnS_4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7)
    • [26].薄膜结构点阵投影式三维动态变形测量技术[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8(06)
    • [27].薄膜结构褶皱变形的数值分析与实验验证[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8].薄膜断裂和穿透的向量式有限元分析及应用[J]. 计算力学学报 2018(03)
    • [29].二维光栅与周期性缝隙阵列组合薄膜结构的杂散光抑制[J]. 物理学报 2013(20)
    • [30].基于能量动量方法的空间薄膜结构的展开分析[J]. 工程力学 2011(04)

    标签:;  ;  ;  

    基于SPR技术的ITO薄膜气敏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