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部布置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机,车身,法库,柱状,工程,汽车,舒适性。
内部布置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恩辉,鞠环宇,娄峰[1](2018)在《动力电池内部线束布置及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内线束存在着各种设计方面的困扰,由此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文章针对新能源动力电池内部线束在布置和设计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介绍了电池包内线束设计要点,以及布置过程中EMC方面的防护设计。(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陈宁[2](2017)在《基于CFD的柱状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进气布置及其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是一种能有效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生长的自养植物,在可再生能源制造、食品、医药、环境检测及净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光生物反应器作为微藻光自养培养的核心装置,对于微藻的规模化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柱状鼓泡式和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设计简单、运行适应性强并且节省能源,对于培养微藻很具潜力。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气体分布器结构、导流筒直径、自由液面到导流筒顶部高度、气体分布器到导流筒底部高度以及运行参数(表观气速)展开研究,分析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内藻液的流动形态、混合效率及微藻细胞的受光特性,指导反应器结构和运行参数设计,提高柱状光生物反应器性能。在相同的表观气速和光照条件下,研究发现气体分布器的气孔分布越均匀分散,导入气体在反应器内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反应器内藻液的混合,促进了微藻细胞在光区和暗区之间循环流动,使反应器的光暗循环周期更小且时均光照强度更大。比较柱状鼓泡式和气升式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发现,鼓泡式反应器内微藻细胞运动更加随机,没有形成固定的流动形式,而气升式反应器内产生了一种均匀流动形式,更有利于反应器内中心区域流体与外部区域流体的循环流动,促进微藻细胞在上升区和下降区之间循环流动,防止出现光抑制及光缺乏现象。通过对柱状气升式反应器的优化研究发现,在相同表观气速和光照条件下,增加顶部空隙和气体分布器空隙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的液体流动速度、光暗循环频率和时均光强;对于下降区与上升区横截面积比值A_d/A_r,应考虑外部光照条件以及微藻细胞临界光强来选取导流筒直径,使反应器的下降区内完全处于光区,而上升区内包含光区和暗区,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的光暗循环频率和时均光强;相同光照条件下,增加表观气速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性能,但这是以提高输入反应器的能量且增加耗气量作为代价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陈秀国[3](2016)在《汽车内部布置设计中人体模型姿势控制与舒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人体模型技术,探析了汽车内部布置设计中人体模型姿势控制与舒适性,旨在为汽车内部布置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11期)
刘璐[4](2016)在《飞机座舱内部布置人机工效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座舱是飞行员操纵飞机执行任务的主要场所,座舱人机工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飞行员作战效率和飞行安全。本文针对飞机座舱内部布置设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相关理论方法及模型,以支持飞机座舱人机工效设计。对座舱工效设计需求定义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整合,给出了座舱人机系统功能分析方法;针对座舱设计方案的实现,通过求解子功能、构建功能技术矩阵、系统功能到设计方法方案转化,提出了座舱人机系统功能到设计方案的转换方法;并结合某型号飞机的研制,给出了基于功能论的座舱需求定义应用实例。对座舱内部总体布置工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设计眼位坐标系,基于眼位点推理计算,给出了座舱空间设计边界范围的确定方法;结合灰色系统及分层聚类理论,给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座舱功能区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任务决策次数及动作指标因素集,建立了决策动作的关系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为飞机座舱内部总体布置设计提供技术解决途径。对座舱内部设备布置工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将框架、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来描述座舱内部设备布置知识,并进行了智能化推理,提出基于智能化座舱内部设备布置设计方法;通过分析飞行员上、下肢的舒适角度范围及操纵动作的平顺性,并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飞行员动、静态动作相关特性;基于RULA准则和操纵平顺性对静、动态姿势进行了评价,为座舱内部设备布置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1)
蒋韦锋,徐城杰,李盾,韩浪[5](2014)在《防御内部飞射物布置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压水堆核电项目核岛厂房内部飞射物源项的失效、破坏形式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及实证来确定防御飞射物的布置设计要求及措施,并通过个案进行飞射物隔离墙的可靠性验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压水堆核电厂叁种基本防护方法中,布置专业以重要系统分开布置及设置屏障和密闭设施的方法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优化布置设计来防御内部飞射物危害是可行且有效的。该方法在后续新设计项目中,对于核岛厂房的总体布置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23期)
伍毅[6](2012)在《基于RAMSIS的A类乘用车内部人机工程布置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汽车设计方法与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新产品的开发中利用RAMSIS进行人机工程设计已很常见,但是在前期布置设计阶段仍然基本采用二维模板进行布置设计,只有在中后期才用RAMSIS对产品的舒适性等进行校核。本论文提出的布置设计是,在前期布置设计中就引入RAMSIS的中国人体模型进行叁维的布置设计分析。本论文将A类乘用车作为研究对象,在RAMSIS的基础上采用了RAMSIS提供的中国人体模型,对其进行了驾驶室内部人机工程布置设计分析,直接利用了RAMSIS推荐的舒适驾驶姿势来进行布置设计分析,省去了布置设计后期对驾驶员舒适性的校核,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布置设计时间。在对驾驶室内部人机工程布置设计完毕后,还利用了RAMSIS眼点对风窗玻璃除霜面积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内外后视镜的可视范围进行了校核;利用第九十五百分位的男性和第五百分位的女性中国人体模型来对发动机罩、行李舱门和车门的开启角度的极限位置进行了设计分析。在对驾驶员的可伸及性的校核分析上,利用了SAE手伸及界面和RAMSIS手伸及界面两个方法来进行了校核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利用RAMSIS手伸及界面得到的结果比SAE手伸及界面得到的结果要求更高。在对仪表板盲区的校核分析中,利用了SAE眼椭圆和RAMSIS眼点来分别对仪表板盲区进行了校核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高度范围来说,SAE眼椭圆的要求比RAMSIS眼点的略高,而在宽度范围来说,则是RAMSIS眼点的要求比SAE眼椭圆的要求略高。在对A柱盲区的校核分析中,利用了SAE眼椭圆、国标法和RAMSIS眼点来分别A柱盲区进行校核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测得的双目障碍角中,RAMSIS眼点的结果>SAE眼椭圆的结果>GB11562‐1994的结果;对于A柱盲区校核要求,RAMSIS眼点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在校核过程中,RAMSIS校核过程相对于SAE眼椭圆和GB11562‐1994的校核方法,操作过程相对简便,在校核分析时间上占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2-04-01)
郭鹏伟,李迪[7](2010)在《汽车车身内部布置决策方法库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车身内部布置是汽车设计过程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汽车车身的内部布置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来提供对汽车车身内部布置设计的决策支持,方法库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UG NX4.0为图形支撑平台,Microsoft Visual C++ 6.0为编程语言,Access 2003为数据库支持系统,研究方法库的表示、存储及调用。通过一个实例演示了汽车内部布置方法库的管理过程,并依此验证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0年12期)
唐玲,李迪,于红霞,毕新雯[8](2008)在《基于UG的车身内部布置人机设计工具的研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驾驶员舒适坐姿模型,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建立了驾驶员H点和手握点舒适功能域模型。以UG作为图形支撑环境,运用Visual C++语言和UG/Open API等工具,开发了汽车车身内部布置人机工程设计工具,以方便汽车车身内部布置的设计和评价。(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丁华,王岱斐,夏长高[9](2007)在《汽车内部布置设计中人体模型姿势控制与舒适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刚体空间运动学为基础,讨论了作为关节链结构的人体模型及其在空间的位置和方位的数学表示方法,研究了物体在空间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探讨了人体模型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控制方法,提出了运用正向和逆向运动控制法联合控制人体数字模型的控制策略,构建了舒适性的模糊评价规则,并用于人体模型姿势的舒适性评价。(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07年07期)
李迪,毕新雯,陈才伟,朱颂祥[10](2006)在《汽车内部布置概念设计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给出了汽车内部布置概念设计对象的层次结构,建立了对象之间面向舒适坐姿的连接依赖关系,并用动态约束网络描述了对象之间的动态约束关系,采用约束满足问题求解策略求得满足约束条件的布置参数.(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内部布置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藻是一种能有效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生长的自养植物,在可再生能源制造、食品、医药、环境检测及净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光生物反应器作为微藻光自养培养的核心装置,对于微藻的规模化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柱状鼓泡式和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设计简单、运行适应性强并且节省能源,对于培养微藻很具潜力。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不同气体分布器结构、导流筒直径、自由液面到导流筒顶部高度、气体分布器到导流筒底部高度以及运行参数(表观气速)展开研究,分析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内藻液的流动形态、混合效率及微藻细胞的受光特性,指导反应器结构和运行参数设计,提高柱状光生物反应器性能。在相同的表观气速和光照条件下,研究发现气体分布器的气孔分布越均匀分散,导入气体在反应器内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反应器内藻液的混合,促进了微藻细胞在光区和暗区之间循环流动,使反应器的光暗循环周期更小且时均光照强度更大。比较柱状鼓泡式和气升式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发现,鼓泡式反应器内微藻细胞运动更加随机,没有形成固定的流动形式,而气升式反应器内产生了一种均匀流动形式,更有利于反应器内中心区域流体与外部区域流体的循环流动,促进微藻细胞在上升区和下降区之间循环流动,防止出现光抑制及光缺乏现象。通过对柱状气升式反应器的优化研究发现,在相同表观气速和光照条件下,增加顶部空隙和气体分布器空隙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的液体流动速度、光暗循环频率和时均光强;对于下降区与上升区横截面积比值A_d/A_r,应考虑外部光照条件以及微藻细胞临界光强来选取导流筒直径,使反应器的下降区内完全处于光区,而上升区内包含光区和暗区,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的光暗循环频率和时均光强;相同光照条件下,增加表观气速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性能,但这是以提高输入反应器的能量且增加耗气量作为代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部布置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陈恩辉,鞠环宇,娄峰.动力电池内部线束布置及设计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8
[2].陈宁.基于CFD的柱状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进气布置及其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陈秀国.汽车内部布置设计中人体模型姿势控制与舒适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6
[4].刘璐.飞机座舱内部布置人机工效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5].蒋韦锋,徐城杰,李盾,韩浪.防御内部飞射物布置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6].伍毅.基于RAMSIS的A类乘用车内部人机工程布置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7].郭鹏伟,李迪.汽车车身内部布置决策方法库的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
[8].唐玲,李迪,于红霞,毕新雯.基于UG的车身内部布置人机设计工具的研究开发[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
[9].丁华,王岱斐,夏长高.汽车内部布置设计中人体模型姿势控制与舒适性评价[J].汽车工程.2007
[10].李迪,毕新雯,陈才伟,朱颂祥.汽车内部布置概念设计建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