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婚姻制度论文_冯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婚姻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婚姻,清代,制度,皇室,聊斋志异,童养媳,蒙古。

清代婚姻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冯雪[1](2018)在《清代婚姻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家庭组成的重要条件。婚姻制度的发展,既离不开封建制度的发展,同时又受礼法制度的制约。婚姻制度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是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过长期的积累,占据主要位置的仍然是以儒学理论为核心,以尊卑长幼、亲疏嫡庶确定等级身份的宗法伦理观念,以刑事制裁手段惩罚不道德行为的礼法结合原则,仍然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家国天下的基础。本文概述介绍了清代婚姻制度是在继承满族的文化内涵并坚守着满族的婚姻理念、接纳并吸收了明代的婚姻法律、融合了满汉两族的家法族规和习俗并因时制宜,不断确立丰富完善的。结合清代几种典型的婚姻形式,指出清代婚姻类型独有的特点。通过对清代婚姻缔结条件、禁忌条件和婚姻终止条件的重点论述,揭示出古代婚姻思想观念和婚姻法律程序的演变和发展。同时,结合清代婚姻制度中妇女的法律地位和特点,揭示了清代婚姻法制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女性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在文末对清代婚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10-22)

滕雪姗[2](2015)在《清代皇室婚姻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入主中原后,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试就清代皇室婚姻制度入关前后的变迁、皇室婚姻制度的主要类型及程序、皇室婚姻制度的特点略作探讨。(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洁[3](2014)在《不平等的清代婚姻制度及其特征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婚姻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律发展的一个缩影。清代男女的择偶婚配权完全掌握在父母或家族长辈们手中。缔结婚姻主要考虑的是家财、门第因素。对童养媳、寡妇贞洁、妇女地位等方面的规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悲剧。(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33期)

杜家骥[4](2015)在《清代皇家的婚姻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皇家婚姻制度,是皇族宗族史、宫廷史的内容之一,另外,清代皇家的婚姻因为又实行以政治目的为主的指婚制,因而也是政治史研究中的特殊内容,有一定学术意义,有必要作为问题进行探讨。本人以前曾对满蒙政治性联姻做过探讨,本文结合以前的考察及一些新内容,再把问题做扩大性介绍,并非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5年01期)

耿晖[5](2014)在《从档案看清代的婚姻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关系的形成方式,从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人对于古代婚姻的印象都是,子女婚姻完全由父母长辈做主,媒人上门说亲,只需父母长辈同意,双方可能都未曾谋面就会结为夫妻,与谁结成夫妻似乎就是几句话就决定了(本文来源于《档案天地》期刊2014年07期)

李桂娥[6](2013)在《论清代民事法律中婚姻制度的历史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清王朝在民事法律体系构建中,一方面,摒弃满人旧习,推广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汉族婚姻制度;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存在的习俗差异,采取有别于前者的管理方式。(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06期)

项裕荣[7](2012)在《清代文言小说“破家”母题研究——由《聊斋志异》管窥清初文人对婚姻制度的反思与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描写了人们抛弃世俗婚姻的多种原因:或因对黑暗社会的彻底绝望;或因对女性通奸、改嫁等行为的痛恨;或因男性因"好色"而悟道修行;或因仙人侠客等身份而唾弃婚姻。"破家"母题中的男女虽断绝了夫妇之伦,却又接受孝亲抚子的家庭义务。由于传统乡族社会尚无法为单身生活提供足够的伦理支撑,道佛文化成为人们消解婚姻及抗拒儒家家庭观念的主要思想资源。清初此类小说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婚姻制度的反思乃至抗拒,并揭示了"破家"行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及伦理原因。(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2年01期)

牛雁锋[8](2008)在《清代的婚姻制度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配偶选择权、法定婚龄、童养媳原因和婚姻禁忌、婚配时尚、贞洁表彰与寡妇再婚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清代的婚姻制度和习俗。(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12期)

王春强,阳灿飞[9](2006)在《清代皇室婚姻制度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皇室婚姻制度一方面遗存了满族某些旧有的习俗,另一方面受到了汉族礼教的影响,形成了以民族融合为特色的皇室婚姻制度。由于清廷对皇族婚姻控制日益加强,最终发展成为指婚。这就使得清朝皇室婚姻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成为清廷政治斗争的筹码和军事斗争的武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张晓蓓[10](2003)在《清代婚姻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清代婚姻、家庭、亲属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其八章内容,从清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及其沿革、清代婚姻观念及其变化、清代婚姻成立和终止、清代婚姻的禁忌与限制,到清代妇女的婚姻地位,阐述了清代有关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演变特点、及实施情况。 本书八章的主要观点: 1、清代婚姻制度敲响了封建婚姻制度终结的丧钟,开始了民主婚姻制度的萌芽。 2、清代婚姻制度具有民族性、包融性的特点,它不仅渗透了汉、满民族的婚姻文化,也融汇了其它少数民族的婚姻文化。 3、清末修律及其意识形态的变化,极大地撞击着清代婚姻制度。 4、以例辅律及其儒家文化用于婚姻案件的审断,使司法更具灵活性。 5、皇帝对婚姻缔结的直接干预与操纵,提高了皇室的质量,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6、自主婚的产生与妇女改嫁的增多直接与贞节牌坊抗争,表10、现出女性对贞节观的轻视。庶民离婚比品官离婚更为灵活,品官之妇、受封之妇既没有离婚权也没有再婚权,而庶民妇女可以与夫协议离婚。“七出”、“叁不去”中相关条文的变化及其辅助性规定,表明清代加强了对妇女的约束和禁锢。清代义绝内容的扩大与量刑的加重,表明了清代注重伦理纲常,尊卑有序的封建秩序,甚至不惜用极刑规范。清代妇女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特别是晚清,资产阶级改革呼声高昂,封闭格局的打破、经济结构的改变、西方观念的浸入、价值观念的擅变,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活在其间的各阶层妇女,影响着妇女婚姻地位的变化。综观其貌,她们的婚姻地位呈现以下特点:等级性、依附性、禁锢性、保护性、突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3-07-15)

清代婚姻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入主中原后,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试就清代皇室婚姻制度入关前后的变迁、皇室婚姻制度的主要类型及程序、皇室婚姻制度的特点略作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婚姻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冯雪.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2].滕雪姗.清代皇室婚姻制度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3].张洁.不平等的清代婚姻制度及其特征探源[J].兰台世界.2014

[4].杜家骥.清代皇家的婚姻制度[J].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

[5].耿晖.从档案看清代的婚姻制度[J].档案天地.2014

[6].李桂娥.论清代民事法律中婚姻制度的历史特质[J].兰台世界.2013

[7].项裕荣.清代文言小说“破家”母题研究——由《聊斋志异》管窥清初文人对婚姻制度的反思与突围[J].学术论坛.2012

[8].牛雁锋.清代的婚姻制度述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王春强,阳灿飞.清代皇室婚姻制度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

标签:;  ;  ;  ;  ;  ;  ;  

清代婚姻制度论文_冯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