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内容形式提高语文教学效度

创新课堂内容形式提高语文教学效度

丁伟

摘要:针对当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状,本文探讨了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并思考蕴藏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内容;形式;效度

作者简介:丁伟,任教于广西横县中学。

谈及当前的语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深有同感:现在的高中学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对语文缺乏足够的兴趣,他们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很少,听课的热情也不高。

对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①在教学实践中,应创新课堂理念,运用有效形式,开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与乐趣,学有所悟,学有所成,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度的目标。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感悟,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还原学生主体身份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是双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同时体现在其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上。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教师说——学生记”的填鸭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围着教师转,难以体现主体地位;如果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情况也许会改观。

在具体做法上,这里推荐课本剧、分组合作学习、以练带讲三种形式。

课本剧的形式已不新鲜,但如能恰当使用,却能倍增其效。对一些相对浅显的课文,可采用此法。《齐人有一妻一妾》(文言文)一文,由于文句比较易懂,可以安排课本剧:在课前充分自习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本文改编成剧本,根据合理想象,丰富故事的细节及人物,甚至可以设置旁白;经过排练,课上表演,然后再联系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使枯燥的文言文趣味横生,学生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课堂中,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分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的最直接体现,它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沟通意识。作文的批改、讲评,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把作文分发到各学习小组中,由组长组织同学按照“阅读——评改——讨论——(课堂)朗读——(课堂)再讨论”五步曲进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此外,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法,将学生带入紧张而愉悦的竞赛氛围中。

以练带讲的方式同样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因为它符合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即:实践

认知)。这种方式更适用于练习的讲评。例如,在诗歌鉴赏专题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领悟和动笔的时间,可按照“做题——展示答案——打分及点评”的模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趁热打铁,有针对性地点拨,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分组合作与以练带讲的方式通常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即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②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懒老师才能教出勤学生。”这就是说,教师适时的“不作为”,反而能促进学生的“有作为”。一言以蔽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语文才能活起来。

二、语文生活双向互动,彰显大语文魅力

曾有人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特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要素之一。离开了生活,语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变成空中楼阁,难以触摸。而如果与生活水乳交融,那么,语文会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首先,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生活。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关注身边的生活,收集你认为写得好的或有趣的店名、广告词或对联,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由于这道题开放性比较大,加上店名、广告词和对联都是学生时常耳闻目睹的事物,充满趣味性。因此,学生对这次作业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同学们相互分享成果,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自主给别人的成果评等级。这次作业鼓励了学生走进大街小巷,体味生活百态;学生既是在完成作业,又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还可以让生活走进语文:在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时事新闻及有趣的材料。每节课花上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与学生畅谈近日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特别是热点新闻,并交流看法。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语文有关的IQ题、名人故事、标点的笑话、谦敬语的笑话等来自生活的丰富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一做法简单实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习惯,同时还能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深化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自身阅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以其亲身经历诚恳地与学生交流,渗透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易于让学生接受。笔者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中向学生谈到自己面对挫折的心路历程,即由年少时的烦躁演变到现在的淡然、从容,以此告诉学生: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挫折时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这本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但是由于教师现身说法,因而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释放感性的能量

在教育评价体系仍然较为单一的大背景下,出于功利的目的,不少语文课过于强调理论分析和方法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语文毕竟是一门人文色彩浓厚的学科,理应重视感悟和体验,重视厚重历史、优秀文化、高尚人格、正面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唯此,学生才可能根基结实、厚积薄发。这方面,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丰富多彩的网络是开阔视野的平台。当前,学生对网络兴趣日益浓厚,受网络影响较深。只要引导和管理得当,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而且还能利用网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供参考:一是校本互动网络授课,即师生通过电脑和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二是调动学生充分挖掘网络资源,辅助完成教学。笔者为了扩大学生的诗歌阅读面,曾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在一节课内利用学校电脑和网络按照不同的诗歌题材收集5至8首诗歌,并派代表展示成果;学生积极响应,在搜集过程中增进了对诗歌的了解。

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情感的催化剂。名家高质量的朗读能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对文本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用心的朗读首先是一个打开自我心扉的过程,它熏陶着学生,更好地丰富他们的感情。笔者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中,播放了名家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产生了很强的情感冲击力,那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其真诚善良的祈愿在文字及朗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生动逼真的影视剧是兴趣的牵引线。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经典作品如《雷雨》、《阿Q正传》、《边城》《长亭送别》等,已经拍成了影视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好这些资源,适当地让学生结合观看影视剧来学习课文,将有效地填补思维或想象的空白,有利于解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优美动听的歌曲是陶冶情操的旋律。好音乐往往能启人心智,陶冶情操;在课上适时地播放音乐,能较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播放《好汉歌》,能突显梁山好汉嫉恶如仇、敢做敢为的豪爽;《兵车行》一课,播放《忧心曲》,能渲染民不聊生的凄惨。另外,教师或学生个人朗读时也要讲究配乐,如:朗读《赤壁赋》配以古筝《高山流水》,烘托作者超脱愁闷的心境。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教学效度,关键在整合资源,优化形式,调动学生;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化,立足点始终是学生。

这些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地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动、诗性、启智的特质。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哪一种形式绝对的好或不好。事实上,原先的讲解式的教学形式在某些情境下,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说的形式的改变,并不是简单地对某种形式加以否定和取缔,而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式的改进,也就是说,开展“动态”的而非“固态”的语文教学,促使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呆板,不僵化,确保常教常变,常教常新,常教常活,时常给学生换换“口味”,刺激他们的“味蕾”,让其“胃口”大开,逐步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改变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注释:

①李广,杨宏丽.《上好课应知应会》第92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②何克杭.《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年第三期。

参考文献:

[1]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沈家庄,莫其逊.语文教学新思维[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3]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中学

邮政编码:530300

InnovatingClassroomContentsFormsandImproving

ChineseTeachingEffect

DingWei

Abstract:AccordingtothestatusquothatstudentsarenotinterestedinChineselearning,thispaperdiscussesteachingcontentsandformswhichcanmotivateinterestandenlightenthinkingandprobesintosomelawsimpliedinthem,hopingtoeffectivelyguideChineseteachingandimproveteachingquality.

Keywords:contents;forms;effect

标签:;  ;  ;  

创新课堂内容形式提高语文教学效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