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重庆渝北401120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为保证道路地基承载力,避免由于软土地基问题导致道路无法正常使用,需要采取有效技术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基于管桩的地基处理是指在地基土中沉入管桩,对地基土起到挤密的作用,以此提高地基土承载能力,防止沉降和变形的发生。对此,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并研究了市政道路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管桩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的特点分析
1.1孔隙以及含水量都相对较大
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粉土粒及粘土粒,并且在其表面还有非常多的负电荷附着。这些负电荷会吸收空气里面蕴含的水蒸气,最终造成软土的含水量越来越多,孔隙面积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大,影响了土粒之间的粘性,如果直接在上面展开市政道路施工,会对工程质量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埋下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1.2拥有极高的触变性以及流变性
软土地基有着非常高的触变性以及流变性,如果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时候,所采用的加工技术不符合实际情况,会有极大几率导致软土发生松动的情况,引发道路坍塌事故的出现,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带去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没有办法为地基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展开施工工作,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出行以及财产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3拥有比较高的压缩系数,抗剪能力也比较差
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强度相对较低,而且软土里面还有着大量的缝隙存在,这种情况也给市政道路工程带去了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还会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出现极大程度的下滑,同时还会使施工的复杂程度以及难度出现极大程度的提高,导致施工效率的下降,最终对道路工程质量都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对应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这样才可以为后续施工工作打下一个更坚实的基础。
2市政道路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2.1测量放线
这是管桩施工第一步,也是决定后续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最重要的一步,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建设单位所给控制坐标点为依据,结合桩位布置图对桩群控制轴线进行测设;然后根据设置的轴线对每个桩位进行放样;再对高程的控制点进行测设,以此对桩顶的实际标高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轴线与控制点实施复核,避免产生偏移。
2.2配桩
在打桩之前以现有地质资料为依据,并结合设计确定的桩长开始配桩,在配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先施打深桩再施打浅桩,先施打挎中桩再施打边桩,先施打近桩再施打远桩,按照上述要求施工能减小桩基侧向位移。2)在群桩施工过程中,应先施打较深桩,然后对浅桩进行施打。3)在每根管桩的桩身上都要按照1m的间隔距离设置标记,以此为桩实际入土深度确定提供方便,并在施工要记录好管桩每下沉1m所需的时间。4)为保证工程质量,实际的配桩在设计长度基础上增加了0.5~1.0m,具体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3插桩
对桩进行打入时,一般很难进行角度修正,对此必须保证就位的准确性。插第一节桩时,应使位置准确无误,刚开始应较轻,随时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如偏差较大,应拔出重新施打。对桩垂直度进行校核时,可借助垂直角,也就是使两个经纬仪互成直角,确保导架始终处在垂直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经纬仪不能设在会受到打桩影响的位置,同时要经常调平,避免偏斜。在打桩时使用吊机起吊,将单点绑扎牢固后,采用滑行法进行吊立,达到直立状态后将其吊入夹子箱,与桩位对准之后开始校正。首节桩定位及垂直度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整根桩,所以务必保证定位的准确性,使桩尖与标桩部位完全对准,同时垂直度要采用吊锤实时监测,偏差不能超过桩长的0.5%。如果桩顶部不平整,则可以使用麻袋将其垫平。另外,考虑到桩头具有的衬垫效应会影响到锤击应力,所以可适当延长锤击持续时间,或降低锤速与应力,铺设厚度较大的木桩垫。
2.4压桩
将桩机就位之后,用经纬仪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检查校验,要求偏差不能超出桩长的0.5%。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压桩,压桩的速度应严格按照2m/min以内进行控制。在压桩的过程中,应做好对桩机的调整,使其始终处在水平状态,使管桩能够沿垂直方向下沉,防止断桩等问题的发生。压桩必须一次性达到设计确定的标高,尽可能减少停顿,一般同一根桩最大间隙时间为30min,在沉桩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在沉桩时一旦发生桩顶被破坏、漂移与倾斜等问题,需要在查明原因后立即处理,处理完成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具体的沉桩方法为:开启油缸对桩施压,在沉桩的过程中,应对桩身的垂直度与油表实际读数进行连续观察。送桩杆、桩身及桩帽必须处于同一直线,桩架根据额定总重进行配重的设置,桩机的运转应始终保持正常,力求一次性把桩压到设计规定的标高,中间不能停顿太长时间。
图1管桩焊接
2.5接桩
当桩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1.2m时开始接桩。接桩的方法为使用端板进行焊接,层数应达到两层以上。在接桩的过程中,应确保两根桩始终处于同一铅垂线。及时清理附着在端面与焊接表面上的锈迹、泥土及油污。为了使两节桩的对位达到准确,建议在接桩时使用导向箍,通过对导向箍的设置能将对位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完成对对位偏差的检查与校正之后,先进行对称焊接,达到4~6个点以后将导向箍拆除。焊接方法宜选用气体保护焊,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在焊接施工中必须按照相关规程操作,以保证焊接施工质量。对第一层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电流与熔深。将桩头焊接好以后需要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待达到稳定后开始锤击,管桩焊接如图1所示。
2.6截桩
如果管桩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则要截除多余桩端。截桩主要使用锯桩器进行,禁止由人工使用大锤对管桩进行横向砸击。
2.7质量控制
1)轴线与桩位应由专门的测量人员进行施放,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复核,经复核确认无误后即可在施工中使用。2)做好对管桩的质量检查与试验,首先进场管桩要有齐全的试验报告及合格证明,安排专人对管桩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外观不满足要求,如尺寸不合格或混凝土实际强度没有达到要求等,则不允许进场施工。3)为保证地基处理效果,本工程应使用强度较高的预应力砼管桩。管桩的尺寸偏差,按照以下要求严格控制:长度偏差不能超过±0.5%~±0.7%;端部倾斜程度不能超过桩径的0.5%;管桩的外径偏差不能超过±4mm~±5mm;管桩的壁厚偏差不能超过-5mm;5)管桩的弯曲度不能超过桩长的0.1%;端头板的平整度偏差不能超过2mm。4)管桩外观应达到以下要求:在管桩局部分布的麻面与粘皮总面积应控制在桩身总面积0.5%以内,且深度不能超过10mm;管桩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不允许存在露筋的现象,也不能有纵向及环向开裂;管桩端面与主筋墩头均不可超出端板的平面,同时不能存在脱头与断头;管桩内面混凝土不能有坍落的现象。
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数量以及规模也都随之出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道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所承担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市政道路施工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多,在软土地基上的施工也越来越频繁。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大幅提高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承载力,为后续道路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实际需要入手,合理应用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展开道路施工工作,有效增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新宏.关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框架思路[J].智能城市,2018,4(20):103-104.
[2]冯志国.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2):35-36.
[3]肖竞.管桩复合地基在路基处理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16,34(0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