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分布论文_张安坤,李振明,朱承治,方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避雷器,电位,系数,电阻,磁暴,角形。

电流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坤,李振明,朱承治,方进[1](2019)在《过电流状态下超导直流电缆温度分布与电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处于过电流状态的单液氮流道超导直流电缆和双液氮流道超导直流电缆,在MATLAB中建立超导电缆在过电流状态下的YBCO层、金属层和铜骨架的并联电阻模型。同时在COMSOL中建立固体传热模型,通过程序调用实现COMSOL和MATLAB的联合仿真,计算出电流分布和温度分布。在COMSOL中建立流固共轭传热模型,利用联合仿真的数据计算两种结构的电缆在不同电流下的温度分布,并分析铜骨架半径和液氮流速对电缆温度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9期)

刘红[2](2019)在《用电流分布法求超立方体和正n面体的电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对称性和电流分布法求超立方体和正n面体的电阻问题。作者通过对正方体(既是超立方体又是正多面体)不同顶点间的电阻的不同求证方法来形象印证电流分布法的正确性和简洁性,进而用电流分布法求解n维超立方体和正n面体顶点间的电阻问题,力图通过本文给读者形象展示电流分布法的使用技巧。(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3](2019)在《基于地磁台站数据对磁暴期间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暴的发生与环电流的变化密切相关.除了对称环电流外,部分环电流在磁暴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环电流通过场向电流与极区电离层中的电流形成回路.本文应用INTERMAGNET地磁台网北半球中低纬区域地磁台站数据,对不同强度4个磁暴事件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磁地方时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于每一个磁暴事件,在低纬地区(地磁纬度约0°—40°N)选用地磁经度上大致均匀的8个台站,通过坐标转换计算平行于磁偶极轴的地磁场水平分量H来分析磁暴期间环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扰动;在低纬地区8个台站的基础上增加中纬地区(地磁纬度约40°N—60°N)地磁经度上大致均匀的6个台站,计算地磁坐标系下地磁场东西分量Y来分析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在中低纬地区引起的磁场扰动.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的部分环电流主要作用于磁地方时昏侧和夜侧扇区,并且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部分环电流引起的磁场变化随着磁暴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磁暴主相期间向下的场向电流多出现在夜侧至晨侧扇区,向上的场向电流多出现在昏侧至午后扇区,且中纬地区向下和向上场向电流的展布范围明显大于低纬地区;恢复相期间弱、中磁暴事件的场向电流呈现与部分环电流相同的减弱趋势,而强、大磁暴事件在恢复相末期场向电流引起的磁场变化明显不同于恢复相的其他时刻,这可能与高纬较强的亚暴活动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雷,刘楠康,曾文,邵华锋[4](2019)在《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经过大地进入交流系统,将对接地变压器产生直流偏磁的危害,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形起伏和许多富水不良地质体,能够改变地下杂散电流和地下电位的分布。为此提出利用电性结构代替复杂地质体,仿真模拟和分析杂散电流在地下的传播过程的方法。首先,针对地形起伏仿真地形凹陷和地形隆起的多种组合模型,讨论地形起伏对电位和电流波动范围和幅值的影响;其次,针对富水张性断层构造,建立不同走向、宽度、深度和延伸长度的断层模型,研究分析断层构造对地下电流和电位波动范围和幅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地质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对地下电流的分布影响较大,同时也是研究杂散电流对变电站安全运行影响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8期)

王保松,乔胤玮[5](2019)在《某隧道牵引电流及钢轨电位分布测试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气化铁路中列车轨道是牵引电流回流通道的一部分,钢轨对地电位容易对信号电缆芯线产生干扰。通过对某隧道牵引电流回流值与钢轨对地电位的测试实验,验证建立直供带回流线供电网络模型的正确性,探究是否存在横向连接、贯通地线截面积、单双回流线对钢轨对地电位的干扰,为设计新线和改造列车供电系统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邵倾蓉,吴静燕,林倩茹,邱为钢[6](2019)在《叁角形分形网络电阻上的电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点叁角形和相似缩小正叁角形的无限迭代,形成叁角形电阻分形网络.自相似性要求节点上电流分配和比例系数不变.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得到了这些系数的值.利用电阻电路的线性关系,得到了分形网络节点之间的等效电阻.(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9年07期)

卢文浩,张鹏,文武,陈子涵,刘婉莹[7](2019)在《电流波形对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为提高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高压直流系统的避雷器多采用多柱阀片并联的结构.多柱并联避雷器柱间电流分配的均匀性对整只避雷器的总体能量吸收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更好地探明冲击电流的波形对多柱并联阀片间电流分布的影响,选取2个厂家的避雷器阀片,试验研究了电流波形对4柱并联阀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冲击电流的波形对电流不均匀系数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由冲击电流的波形所引起的电流不均匀系数不会超过标准规定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敏[8](2019)在《矿井供电系统接地网中交流杂散电流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是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矿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分布规律及防护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701D221240)的子课题,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交流杂散电流的危害日益凸显,安全事故频发,国内外对矿井交流杂散电流的形成机理以及分布规律等相关理论研究匮乏等问题提出的。矿井交流杂散电流这一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并随着矿井综采工艺的推广,负荷容量、电压等级以及供电距离的不断增大,矿井交流杂散电流这一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因此,研究总结矿井供电系统接地网中交流杂散电流分布规律,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将为有效防治交流杂散电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矿井交流杂散电流形成机理及其可能流通路径的基础上,以某矿实际交流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井下保护接地网的实际,搭建了矿井交流杂散电流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总结了矿井接地网中交流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局部接地极处的散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相应的提出了优化措施来指导生产实际。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总结了杂散电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明确了矿井交流杂散电流的主要来源和形成机理;在全面掌握矿井交流供电系统、保护接地网以及矿井电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搭建了矿井交流杂散电流模型,研究了低压电缆绝缘不对称、高压电缆绝缘不对称、高低压电缆绝缘均不对称、金属网阻值以及接地电阻阻值等因素对接地网中交流杂散电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缆绝缘不对称程度(不平衡系数K)的增大,流经屏蔽层/地线芯、金属网及接地极的交流杂散电流也增大;交流杂散电流主要分布在产生其电缆的屏蔽层/地线芯及该电缆对应的金属网结构上,交流杂散电流在返回电源的过程中由于整段电缆绝缘不对称,流经屏蔽层/地线芯、金属网上的交流杂散电流从该段电缆的末端到供电端不断增大;金属网阻值越大,流过金属网的交流杂散电流越小,屏蔽层/地线芯、接地极处的交流杂散电流则越大;由于接地电阻远大于屏蔽层/地线芯、金属网的阻值,接地电阻的变化对屏蔽层/地线芯、金属网上的交流杂散电流分布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治理交流杂散电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明确交流杂散电流在接地网中各局部接地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分析交流杂散电流经局部接地极在岩层中形成的散流场分布,根据井下局部接地极周围岩层及接地极的实际结构,利用COMSOL软件平台搭建了垂直钢管接地极叁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巷道喷射混凝土结构、岩层结构参数、接地极结构以及接地极埋深等因素对接地极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流杂散电流经接地极在岩层中形成的散流场分布受岩层参数、接地极结构及接地极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垂直钢管接地极存在端部效应,电阻率低的岩层处电流密度大,电场强度除在接地极端部位置外,其它位置分布较为均匀;交流杂散电流一定时,接地极对地电位升随着岩层电阻率的减小、接地极长度及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岩层结构一定时可改变接地极的埋深来降低接地极对地电位升。通过研究相关因素下接地极散流场的分布对降低交流杂散电流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连辉[9](2019)在《EAST上低杂波驱动下的电流分布演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托卡马克中,弱、负磁剪切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是实现未来实验聚变堆的有力途径之一,这种高效模式的运行有助于形成中空的电流分布,建立内部输运垒,进而改善等离子体芯部的约束状态,实现长脉冲的有效运行。在实验中,通过对等离子体电流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弱、负磁剪切的等离子体长脉冲运行,但是由于欧姆加热的伏秒数有限,其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也有限,所以必须借助于外部的辅助加热系统来有效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以达到高效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外部辅助加热系统主要包括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 ection)、电子回旋加热(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ECRH)、离子回旋加热(Ic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ICRH)以及低杂波电流驱动(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LHCD),其中低杂波电流驱动在各个装置上都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驱动方式之一。于是,研究低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并对其加以控制,是实现等离子体高约束运行模式的关键所在。在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上,通过低杂波系统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已经实现了L和H模的等离子体运行,证明了低杂波可以有效驱动非感应电流。但是低杂波驱动的电流沉积在什么位置以及在不同的参数下其有何变化,这些问题一直没有相应的诊断系统来实现对其有效的测量。2014年,POINT(POlarimeter-INTerferometer)偏振干涉仪系统在EAST上搭建成功,并于2015年实验中从原始的5道测量升级为11道水平测量,可以完成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法拉第旋转角的同时测量,其中法拉第旋转角跟等离子体电流在小环方向产生的磁场有关,因此可以实现对等离子体电流的有效测量。POINT系统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而且满足在长脉冲以及多种加热方式下稳定测量,这些优点都使得POINT系统成为EAST上等离子体电流的有效测量工具。本文主要围绕POINT系统对等离子体电流的测量展开。首先介绍了偏振干涉仪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列举了EAST上POINT系统的测量数据,其次,结合系统的误差分析着重介绍了光路中的杂散光对法拉第旋转角测量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该误差项的物理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相应地在硬件上做了改进以及在数据处理中进行优化,通过两种方式结合提高了法拉第旋转角的测量精度。之后阐述了如何利用POINT测量数据约束EFIT平衡反演获得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并通过将动理学EFIT反演与POINT测量数据结合反演得到了更为可靠的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利用POINT数据与动理学EFIT反演结合得到的等离子体电流,研究了在不同参数下低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的沉积位置,并且开发了一种利用POINT实时测量数据来推断低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沉积位置的方法,为未来实现对等离子体电流分布的控制提供了参考。基于可靠的电流分布的测量及对低杂波驱动下电流分布演化的研究,在EAST长脉冲高参数放电中对电流分布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具有内部输运垒的各种长脉冲高参数放电中优化的电流分布和输运特征。在具有优化电流分布(平坦的电流分布,芯部q略大于1)的长脉冲稳态放电中,观察到了 1/1的撕裂膜和内扭曲模,这些磁扰动与电流输运的非线性耦合也许是维持平坦电流分布的可能原因。本文进一步基于POINT测量对GAM现象进行了物理实验研究,并在POINT测量的电子密度数据上看到了H模下GAM引起的密度涨落,验证了其极向模数为1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电流分布的优化及改善约束,乃至未来实现对电流分布的实时控制提供了物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30)

石浩,吴鹏飞,唐新灵,董建军,韩荣刚[10](2019)在《封装寄生参数对并联IGBT芯片瞬态电流分布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IGBT器件通过并联多个IGBT芯片来获得大电流等级,并联芯片动静态电流分布的一致性对于提高器件电流等级以及可靠性至关重要。首先介绍了大功率IGBT模块内部布局不一致导致的封装寄生参数差异性。其次,结合IGBT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开关特性,分析了寄生参数差异性对于并联IGBT芯片瞬态电流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建立了并联IGBT芯片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应用Synopsys Saber软件建立了仿真电路,从封装寄生电感参数差异性、封装寄生电阻参数差异性,分析了参数差异对并联芯片的瞬态电流分布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9年08期)

电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用对称性和电流分布法求超立方体和正n面体的电阻问题。作者通过对正方体(既是超立方体又是正多面体)不同顶点间的电阻的不同求证方法来形象印证电流分布法的正确性和简洁性,进而用电流分布法求解n维超立方体和正n面体顶点间的电阻问题,力图通过本文给读者形象展示电流分布法的使用技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安坤,李振明,朱承治,方进.过电流状态下超导直流电缆温度分布与电流分布[J].低温与超导.2019

[2].刘红.用电流分布法求超立方体和正n面体的电阻[J].物理教学.2019

[3].赵旭东,何宇飞,陈俊,张素琴,李琪.基于地磁台站数据对磁暴期间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4].李雷,刘楠康,曾文,邵华锋.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分布[J].广东电力.2019

[5].王保松,乔胤玮.某隧道牵引电流及钢轨电位分布测试与仿真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9

[6].邵倾蓉,吴静燕,林倩茹,邱为钢.叁角形分形网络电阻上的电流分布[J].大学物理.2019

[7].卢文浩,张鹏,文武,陈子涵,刘婉莹.电流波形对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8].张敏.矿井供电系统接地网中交流杂散电流分布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连辉.EAST上低杂波驱动下的电流分布演化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石浩,吴鹏飞,唐新灵,董建军,韩荣刚.封装寄生参数对并联IGBT芯片瞬态电流分布的影响规律[J].中国电力.2019

论文知识图

短截线长度L9对天线反射系数的影响(a)36V草酸下多孔AAO膜生长的电流与电...不同电极间距下放电电流和电极表面电...(a)低电流下熔接的横向偏置,(b)高电...横向偏置为(a)(c)4μm高熔接能量熔接...计算表面波辐射损耗的圆柱积分示意图

标签:;  ;  ;  ;  ;  ;  ;  

电流分布论文_张安坤,李振明,朱承治,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