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移质论文_张述仁,徐雅,谢代梁,徐志鹏,刘铁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悬移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悬移质,泥沙,含沙量,断面,博罗,测验,水文站。

悬移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述仁,徐雅,谢代梁,徐志鹏,刘铁军[1](2019)在《基于蚁群算法的超声波水体悬移质浓度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悬移质浓度测量是水文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的测量方法不能同时满足实时、高精度、大量程等测量需求,针对悬移质浓度测量中颗粒粒径分布与浓度相互耦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超声波水体悬移质浓度测量方法。搭建了超声波水体悬移质参数测量系统,对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悬移质水样进行了超声衰减实验,并采用蚁群算法对水体悬移质浓度进行了反演。研究表明:当蚂蚁数量为20、蚂蚁最大移动次数为90、转移概率为0.6、信息素挥发系数为0.4时,蚁群算法的性能达到最佳,叁种粒径下各组水样的测量浓度相对误差分布分别为±10%、±13%、±15%,实验结果与参考值较为一致,该方法可为悬移质浓度测量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德勇,张坚梁,阮可奇,钱虹伊[2](2019)在《高密度悬移质沉积物下水下地形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地形测量时遇到高密度悬移质沉积物的水域,单频测深仪声波信号被沉积物或污泥吸收而消失,测深数据无法采集。尤其在近海动态的海域测量,淤泥深可陷至膝盖的海滩,常规的方法是利用测船借涨潮之机来获取断面线上滩涂数据然而潮水冲击淤泥使高密度悬移质增厚,导致测深仪无法获取测深数据,又不能及时进行补测—例如:在钱塘江杭州湾南岸的曹娥江口门、余姚新陶家路闸、慈溪等滩涂上断面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并在相对静态的湖漫水库,按照设置的重迭带对相同河床底质进行不同仪器、不同频率的测深试验,选择几种计算方法来互查互检,对不同仪器不同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均取得成功,从而实现高密度悬移质沉积物下的水下地形测量。(本文来源于《海洋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杨佳,范建容,张茜彧,于江,朱昕[3](2019)在《Ⅱ类水体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悬移质泥沙是水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含量的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研究方法能够实现悬移质泥含量的精确分析,但存在布点有限、时效不足等问题,而遥感技术可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实现大面积水域的同步观测。基于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的4类模型:物理模型、半分析模型、经验模型、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总结了Ⅱ类水体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反演研究中存在的离水辐亮度提取难度大、混合像元不易分解等问题,并针对我国内陆山区河流,提出山区Ⅱ类水体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7期)

韦广龙,黄福培,陈玉蕉,黎协锐[4](2019)在《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悬移质输沙率测验为人工测验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由于低效率测验方式的泥沙信息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改革悬移质泥沙测验方式,才能实现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自动化。在南宁水文站开展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关键技术的研究,根据浊度与悬移质泥沙的相应关系建立模型,将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含沙量监测,通过由浊度监测转为泥沙监测,达到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自动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8期)

郭凯,刘亮,柯达,胡纲[5](2019)在《基于ADCP测量悬移质含沙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DCP反向散射信号可以推算悬移质含沙量。自2011年9月到2013年12月,通过选取长江下游大通水文站作为实验点,采用传统法和ADCP法在同一断面测量了悬移质含沙量,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相关系数达到了0.98。实验研究表明:ADCP法测沙可以解决水文测站悬移质含沙量的自动化测量问题。(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3期)

朱子晨,张莞君,胡泽建,刘建强,熊丛博[6](2019)在《半日潮流作用下悬移质泥沙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一维水深平均悬沙模型,对典型潮流控制的水道内悬沙运动特征进行研究。模型以泥沙再悬浮、沉降和平流为主要物理过程,动力因素包含M_2、S_2分潮及余流,采用湄洲湾2007年8月潮位、潮流、悬沙、底质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叁角傅里叶分析,将悬沙的时间序列分解为12个主要的谐波分量,其中主要分量包括:M_2分潮作用下产生的具有M_2倍潮角速度的1/4日分潮项,M_2与S_2分潮共同作用下且角速度为两分潮角速度之和的1/4日分潮项,及水平悬沙梯度、余流与M_2分潮共同作用下具有M_2分潮角速度的半日潮项。悬沙在时间上的平均值受到余流、悬沙水平梯度、M_2分潮流及悬沙起动条件等因素控制。余流导致了悬沙序列中相邻周期之间的不对称性。反映泥沙特性的参量对悬沙的曲线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泥沙沉降速度影响悬沙的相位,并影响其振幅;再悬浮有关的参量仅影响各谐波分量的振幅,但不影响相位。(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韦广龙,黄福培,曾玉青[7](2019)在《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悬移质输沙率人工测验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论述了在南宁水文站开展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应浊度试验传感器悬移质断面平均含沙量的比测,建立新的断沙关系模型;通过对浊度传感器悬移质单样含沙量的比测,建立新的单断沙关系模型。从而实现测流测沙一体化,达到悬移质输沙率自动监测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西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2期)

江龙,刘芠升,徐媛媛,邢昱臻[8](2019)在《清洋河臧格庄水文站悬移质输沙变化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臧格庄水文站是门楼水库入库控制站,悬移质含沙量居较高。本文采用分段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对臧格庄水文站悬移质输沙变化规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了清洋河流域水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9(第七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4-25)

周海龙[9](2019)在《木扎提河悬移质泥沙特性及输沙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泥沙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工程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结合木扎提河基本情况,对其水沙特性和分布规律进行探讨,选用木扎提河托克逊水文站30年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和经验公式法等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木扎提河的含沙量、输沙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性。求得木扎提河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136.7×10~4t,可供研究木扎提河发展演变进行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4期)

吴思东[10](2019)在《博罗(二)站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相关水文规范要求,二、叁类站在泥沙规律稳定、误差控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进行悬移质泥沙的间测、巡测或停测。由于博罗(二)站目前的泥沙间测比流量间测困难且经验较少,通过2007—2016年10 a泥沙整编资料分析泥沙规律的稳定性和误差范围,以探讨实行间测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悬移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下地形测量时遇到高密度悬移质沉积物的水域,单频测深仪声波信号被沉积物或污泥吸收而消失,测深数据无法采集。尤其在近海动态的海域测量,淤泥深可陷至膝盖的海滩,常规的方法是利用测船借涨潮之机来获取断面线上滩涂数据然而潮水冲击淤泥使高密度悬移质增厚,导致测深仪无法获取测深数据,又不能及时进行补测—例如:在钱塘江杭州湾南岸的曹娥江口门、余姚新陶家路闸、慈溪等滩涂上断面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并在相对静态的湖漫水库,按照设置的重迭带对相同河床底质进行不同仪器、不同频率的测深试验,选择几种计算方法来互查互检,对不同仪器不同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均取得成功,从而实现高密度悬移质沉积物下的水下地形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移质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述仁,徐雅,谢代梁,徐志鹏,刘铁军.基于蚁群算法的超声波水体悬移质浓度测量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2].孙德勇,张坚梁,阮可奇,钱虹伊.高密度悬移质沉积物下水下地形测量研究[J].海洋信息.2019

[3].杨佳,范建容,张茜彧,于江,朱昕.Ⅱ类水体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综述[J].人民长江.2019

[4].韦广龙,黄福培,陈玉蕉,黎协锐.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关键技术的研究[J].人民珠江.2019

[5].郭凯,刘亮,柯达,胡纲.基于ADCP测量悬移质含沙量的实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9

[6].朱子晨,张莞君,胡泽建,刘建强,熊丛博.半日潮流作用下悬移质泥沙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学报.2019

[7].韦广龙,黄福培,曾玉青.自动化走航式全断面积宽法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19

[8].江龙,刘芠升,徐媛媛,邢昱臻.清洋河臧格庄水文站悬移质输沙变化规律分析[C].2019(第七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2019

[9].周海龙.木扎提河悬移质泥沙特性及输沙量探析[J].陕西水利.2019

[10].吴思东.博罗(二)站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9

论文知识图

九龙江口悬砂搬运示意图(刘维坤等,...九龙江口的河口沉积和叁角洲面积综上...埋藏古河道古河道的水平沉积(109测...浅地层剖面上显示的古湖泊(100测线...晋江外海古河道群分布特征悬移质-相对含沙量沿水深分布曲线

标签:;  ;  ;  ;  ;  ;  ;  

悬移质论文_张述仁,徐雅,谢代梁,徐志鹏,刘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