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醛论文_王黎明,穆宏文,卢栋泽,李雪涛,李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香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香,动力学,选择性,催化剂,金鸡纳,纳米,稻秆。

芳香醛论文文献综述

王黎明,穆宏文,卢栋泽,李雪涛,李彤[1](2019)在《有机催化异氰基乙酸甲酯与芳香醛亚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用于有机催化异氰基乙酸甲酯与芳香醛亚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考察溶剂、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催化条件为摩尔分数10%催化剂1b,甲苯为溶剂,4A型分子筛,室温反应。产物产率为55%~80%,对映选择性最高达82%ee(对映体过量值)和非对映选择性(dr)达到> 99∶1。(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胡宗潇[2](2019)在《秸秆木质素的提取及其制备芳香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日渐加剧,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寻找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我国年产秸秆9亿吨左右,目前秸秆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并且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芳香类化合物。木质素的转化利用,可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本文以秸秆为原料提取木质素并进一步研究秸秆木质素降解转化制备芳香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甲苯-乙醇混合溶剂对秸秆进行抽提,脱除秸秆中的蜡质和可溶性杂质;采用有机溶剂/水的混合溶剂提取秸秆木质素,考察提取时间、酸浓度、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对提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5 wt%浓硫酸作用下、乙醇:水=2:1(体积比)、180℃下提取2.5 h,稻秆木质素的提取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达到56.1%和82.1%。在1.5 wt%浓硫酸作催化剂、1,4-二氧六环:水=2:1(体积比)、180℃下提取2.5 h的条件下,麦秆木质素的提取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达到67.2%和90.8%。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凝胶色谱和核磁共振对所提取的秸秆木质素进行分析表征,并测定了木质素的甲氧基含量。基于上述结果,得到稻秆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分子式为C_9H_(7.31)O_(2.80)(OCH_3)_(0.99),相对分子量为191.08;麦秆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分子式为C_9H_(6.97)O_(2.88)(OCH_3)_(1.11),相对分子量为195.91。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的木质素结构保留较为完整,秸秆木质素为GHS型木质素,其中H型结构含量极低。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木质素的降解转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硝基苯作氧化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170℃下搅拌反应2.5 h,在麦秆木质素的氧化转化产物中,单酚类化合物的产率为8.1%,较碱性木质素的单酚类化合物产率高,后者单酚类化合物产率仅为4.9%。采用气质联用和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木质素降解转化产物的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麦秆木质素的降解转化产物主要为香草醛和丁香醛,还含有少量的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酸、丁香酸、乙酰丁香酮、乙酰香草酮、3,4-二羟基苯甲醛和阿魏酸等物质。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秸秆木质素降解转化为芳香醛的可能生成途径。(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9-05-17)

巨新春,张群,孙淑婷,王博[3](2019)在《新型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温和条件下对芳香醛的选择性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胺为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钯催化剂(Pd-NPs),其结构经TEM, FT-IR, XRD, XPS, EA和ICP-OES表征。常温常压下,以H_2作氢源,水为溶剂,研究了Pd-NPs对芳香醛选择性还原反应的影响,产物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以苯甲醛的还原反应作为模板反应,研究了配体、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苯甲醇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配体为邻苯二胺,Pd-NPs用量10 mol%,反应5 h)下,苯甲醇产率达99%。(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巨新春[4](2019)在《温和条件下芳香醛的选择性还原和醛、酮还原胺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醇和胺是合成有机或生物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也是药物、农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聚合物、染料和塑化剂等产品重要的中间体,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在实验室和工业中,有机化合物的还原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催化剂在此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利用催化剂前体K_2PdCl_4和几种配体合成新型的非均相钯纳米催化剂(Pd-NPs),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活性,可重复使用,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仍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利用筛选出的合适的配体,Pd-NPs完成了以下两部分的研究:(1)芳香醛的选择性还原研究;(2)醛、酮的还原胺化研究。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常温常压下,以H_2作为氢源,水作为溶剂,芳香醛在Pd与配体的作用下实现了高效选择性还原。以苯甲醛的还原反应作为初始研究对象,研究了 Pd配体、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苯甲醇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是:配体为邻苯二胺,催化剂用量1.0 mg,反应时间5 h,苯甲醇收率可高达99%,其产物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对新合成的Pd-NPs 利用 TEM、FT-IR、XPS、XRD、EA、ICP-OES 等手段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室温条件下,以1 bar的H_2作为氢源,绿色无污染的水(pH=2.0)作为溶剂,在Pd与配体的作用下实现了高效的还原胺化作用。以苯甲醛还原胺化为苄胺作为初始研究对象,研究了 Pd配体、胺源、pH、温度对苯胺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条件。在此条件扩展了底物范围,对大量的醛、酮进行还原胺化得到相应的胺,其产物结构经~1HNMR和~(13)CNMR表征。对新合成的 Pd-NPs 利用 TEM、FT-IR、XPS、XRD、EA、ICP-OES 等手段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初晓东[5](2019)在《几种芳香醛的电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醛类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染料等行业。本文通过研究几种芳香醛的电化学合成方法,主要从间接电合成和直接电合成两种路线出发,确定了电化学合成芳香醛工艺,对五种芳香醛(对甲基苯甲醛、间甲基苯甲醛、对氟苯甲醛、对氯苯甲醛以及间苯氧基苯甲醛)的合成作了系统研究,并对五种原料芳烃的量子化学参数作了计算,对实验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理论指导。间接电氧化合成芳香醛:在自制无隔膜电解槽中通过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将硫酸电解液体系中的Mn~(2+)氧化为Mn~(3+),进而将五种芳香烃氧化为目标芳香醛。在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得到了各芳香醛间接电合成的较优工艺。通过对电解氧化反应工艺和基质氧化工艺协同进行的研究,实现了电解液的循环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直接电氧化合成芳香醛:在H型电解槽中采用直接电氧化的方式对两相电解合成芳香醛的工艺做了系统研究,找到了五种目标芳香醛直接电解氧化合成的较优条件。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较易控制,后处理方便,能够实现芳香醛的绿色化合成。通过高斯09计算了芳香烃底物的前线分子轨道参数和NPA电荷布局分布参数,分析化合物的HOMO、LUMO能级差以及化合物原子净电荷分布,从而对实验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理论指导。两种方法制备的的产品通过~1H NMR、HPLC进行了结构确定及表征。(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8)

沈悦[6](2019)在《两类新型D-A型环丙烷的合成、与芳香醛的[3+2]环化及其在四氢呋喃木酚素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合成了两类新型D–A型环丙烷:手性环丙烷并γ-丁内酯和外消旋的2-芳基-3-(2-氧代恶唑烷-3-酰基)环丙烷-1,1-二羧酸酯,研究了其与芳香醛的[3+2]环化反应,并以此为关键反应实现了若干四氢呋喃木酚素分子的合成。(1)以α,β-不饱和醛与溴代丙二酸酯的串联不对称迈克尔-烃基化反应为关键步骤,以中等产率叁步实现了一系列手性环丙烷并γ-丁内酯的合成。在2.5%mol Sc(OTf)_3催化下,环丙烷并γ-丁内酯与1.1当量芳香醛在1,2-二氯乙烷溶剂中、40?C下发生[3+2]环化反应,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得到一系列具有多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全顺式环化产物。以上述[3+2]环化产物为原料,经过叁步转化即可以79.4%的总产率得到(+)-virgatusin的全顺式立体异构体。(2)发展了一种新型的以(Z)-3-(3-芳基-2-溴丙烯酰基)恶唑烷-2-酮和丙二酸酯为底物的串联分子内迈克尔-烃基化反应。通过对反应条件包括碱、溶剂及温度的简单调控,实现了2-芳基-3-(2-氧代恶唑烷-3-酰基)环丙烷-1,1-二羧酸酯顺式及反式异构体的高产率选择性合成。以cis-2-(3,4-亚甲二氧基苯基)-3-(2-氧代恶唑烷-3-酰基)环丙烷-1,1-二羧酸二甲酯为原料,其在AlCl_3作用下与藜芦醛或胡椒醛的[3+2]环化为初始步骤,历经还原内酯化、选择性脱烷氧羰基、内酯还原及羟基甲基化等多步转化,实现了天然呋喃木酚素(±)-Urinaligran以及(±)-Virgatusin的立体异构体的非对映选择性合成,产率分别可达到37.3%和38.6%。所有产物均得到~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部分代表性产物的相对构型得到二维核磁共振COSY、NOESY和X-ray的证实。(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郑敏燕,侯雅慧,张国伟,郭妮,贾瑶[7](2018)在《甲基苯偶氮芳香醛液晶异构化动力学及光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偶氮类液晶化合物4-(4-(4-甲基苯酰氧)苯偶氮)苯甲醛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在不同溶剂(甲醇、四氢呋喃)条件下,紫外光(365 nm)照射一定时间,其反-顺光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电化学方法,在两种溶剂(无水四丁基高氯酸铵或KCl水溶液为电解质)条件下,测定了样品在无水和水体系中反-顺光异构化过程中电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目标化合物在甲醇、四氢呋喃两种溶剂条件下光异构化反应均为一级速率过程,且在四氢呋喃中的转化率高于甲醇中的转化率;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不同体系中,该目标化合物反-顺光异构化反应的HOMO和LUMO能级及能级差(能隙)也在不断变化,且反式结构的能隙高于光稳态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12期)

陈佳[8](2018)在《芳香醛激发态动力学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醛是大气中一类主要的含碳污染源。研究表明,大气中芳香醛的自然降解或消除途径主要通过光化学反应过程得以实现,其一,太阳光能够引起部分芳香醛的的分解,其二,光化学分解产生的活泼的分子裂片,像OH自由基,NO_3等,也能引起芳香醛的化学降解或转换。目前,有关芳香醛的光化学衰减途径和量子产率尚未完全确定,且微观动力学机制尚不清晰,为此,本文采用共振拉曼光谱实验结合量子波包理论和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omplete-Active-Space Self-Consistent-Filed CASSCF)理论计算方法,研究苯甲醛(BA)、异丁烯醛(MA)、叁呋喃甲醛(3FA)的激发态短时结构动力学和低能激发态势能面上的弛豫动力学过程,综上,本文获得了如下结果:(1)获得了苯甲醛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PED(Potential energy distribution)分析,分别对紫外光谱、拉曼光谱进行了电子跃迁、振动模式归属指认。苯甲醛最强吸收带(C带)归属为π_(H-1)→π_L*电子跃迁,产生S_3(2A′)激发态。采用CASSCF、CASPT2等方法获得了苯甲醛基态、低能激发态和势能面交叉点的优化结构和能量信息。同时将前人量子波包理论拟合所得的无量纲简正模位移量转化为10飞秒时内坐标的变化量并与S_3T_3、S_3S_2、S_(3-MIN)结构对比,获得了苯甲醛的短时结构动力学走向。结果显示,存在势能面交叉点S_3S_2,使得分子激发布居到较高激发态S_3态后,经内转换至S_2,随后经快速的弛豫通道IC(S_2/S_1)到达S_(1-MIN),后经叁态交叉S_1/T_1/T_2系间窜越到叁重态,最终发射磷光回到基态。(2)获取了异丁烯醛MA S_2(ππ*)态Franck-Condon区域短时结构动力学,测量了异丁烯醛(MA)在环己烷溶剂中的A带紫外吸收横截面和217.8nm、223.1nm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各振动模的绝对拉曼横截面积。利用含时波包理论单势能面模型对异丁烯醛(MA)在环己烷溶剂中217.8和223.1nm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进行强度分析拟合,获得6个具有较大拉曼强度的振动模的无量纲简振模位移量。结合频率计算,将异丁烯醛的位移量转化为分子内各内坐标随时间的变化量,从而定量提取到异丁烯醛Franck-Condon区域10飞秒时间尺度的短时结构动力学信息。其主要的结构动力学信息与CASSCF计算方法得到的异丁烯醛S_(2-MIN)、S_2S_1交叉点结构相比较,发现了S_2S_1交叉点在异丁烯醛激发态非辐射弛豫中的重要作用。表明在Franck-Condon区,波包主要前往S_2S_(1-MIN)交叉点;部分波包前往S_(2-MIN)。(3)获取了叁呋喃甲醛的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共振拉曼光谱。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叁呋喃甲醛的理论振动光谱,从而对实验振动峰进行了振动模式指认。利用B3LYP/cc-PVTZ计算得到叁呋喃甲醛基态的顺反异构体,并证明反式异构体为基态最稳定构型,同时计算获得叁呋喃甲醛A带电子激发态属于S_2(ππ*)跃迁。为了探讨势能面交叉与共振拉曼强度模式的关系,利用CASSCF和CASPT2等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获得叁呋喃甲醛的低能激发态以及势能面交叉点的结构和能量信息,描绘了叁呋喃甲醛的S_2(ππ*)的激发态势能面衰变通道。研究发现与苯甲醛低能激发态相似,存在一条特征相同的快速弛豫通道即:S_(2,FC)(ππ*)→IC(S_2S_1)→S_(1-MIN)→S_1T_2(orS_1T_2T_1)→T_2T_1→T_(1-MIN)→S_0(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赵建波,任新锋,李亚[9](2018)在《二氟乙酰胺与芳香醛亚胺的非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构建α,α-二氟代-β-氨基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甲基二硅烷重氮钠(NaHMDS)为碱,甲苯(PhMe)为溶剂,在-78℃反应条件下,二氟乙酰胺与Ellman芳香醛亚胺顺利发生非对映选择性曼尼希加成反应,以84%的收率与非对映选择性合成α,α-二氟代-β-氨基酰胺,非对映选择性dr值为88∶12.(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露,孙威,刘超[10](2018)在《铜催化芳香醛和酮的氢硼化转化合成苄基硼酸酯类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硼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开发新颖实用的方法合成有机硼化合物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各种有机硼化合物中,苄基硼酸酯有着一些特有的性质,例如活性相对较高,可以有效地当作苄基化试剂使用.目前已有多种合成苄基硼酸酯的方法,主要集中在苄基格氏试剂或者锂试剂的硼化反应,但是该方法底物兼容性较差,而且苄基格氏试剂或者锂试剂的制备比较困难.随着催化反应的发展,过渡金属(如Pd,Cu,Ni,Fe)催化苄基卤代物的硼化反应及芳基卤代物和1,1-二硼类化合物的偶联反应能够有效地合成这类化合物.一级苄醇在钯或铜的催化作用下也可以转化为苄基硼酸酯.苄基C–H键的催化硼化是潜在的构建苄基硼酸酯的高原子经济性的方法,但目前其选择性和反应活性仍不高.在无金属催化的条件下,对甲苯磺酰腙类化合物与HBpin或B_(2pin_2)发生1,2-金属迁移是合成苄基硼酸酯的有效方法.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很多种合成苄基硼酸酯的方法,但仍无法满足其合成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的方法合成苄基硼酸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铜催化芳香醛/酮类化合物的脱氧氢硼化转化体系.使用廉价易得的铜作为催化剂,叔丁醇钠或者叔丁醇钾作为碱,醇质子作为氢源,在100℃的条件下,芳香醛和芳香酮可直接转化成一级和二级苄基硼酸酯类化合物,该反应操作简单,反应体系可以兼容多种官能团,分离产率在21%–77%之间.反应机理方面,该转化有两种可能的过程,(1)反应体系中首先生成1,1-偕二硼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和EtOH的作用下发生脱硼质子解,最终转化成苄基单硼化合物;(2)醇质子转化成负氢物种,并与体系中的冄-OBpin硼酸酯生成四配位硼,发生1,2-迁移后得到目标产物.为了验证上述两种反应途径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控制试验.首先合成了苯乙酮的1,1-二硼化合物,在催化量碱与当量醇的作用下,以99%的收率得到了脱硼质子解的产物,说明1,1-二硼化合物可以在反应体系中转化成苄基单硼化合物.以苯甲醛作为原料合成了冄-OBpin硼酸酯,首先将其投入到甲醇、叔丁醇钠和B_(2pin_2)的体系中,最终得到了47%的苄基单硼;同时将冄-OBpin硼酸酯投入到HBpin与叔丁醇钠的体系中,得到了57%的苄基单硼化合物,说明第二种反应过程通过1,2-迁移得到目标产物也是可行的.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两种反应路径都是可能的.(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芳香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日渐加剧,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寻找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我国年产秸秆9亿吨左右,目前秸秆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并且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芳香类化合物。木质素的转化利用,可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本文以秸秆为原料提取木质素并进一步研究秸秆木质素降解转化制备芳香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甲苯-乙醇混合溶剂对秸秆进行抽提,脱除秸秆中的蜡质和可溶性杂质;采用有机溶剂/水的混合溶剂提取秸秆木质素,考察提取时间、酸浓度、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对提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5 wt%浓硫酸作用下、乙醇:水=2:1(体积比)、180℃下提取2.5 h,稻秆木质素的提取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达到56.1%和82.1%。在1.5 wt%浓硫酸作催化剂、1,4-二氧六环:水=2:1(体积比)、180℃下提取2.5 h的条件下,麦秆木质素的提取率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达到67.2%和90.8%。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凝胶色谱和核磁共振对所提取的秸秆木质素进行分析表征,并测定了木质素的甲氧基含量。基于上述结果,得到稻秆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分子式为C_9H_(7.31)O_(2.80)(OCH_3)_(0.99),相对分子量为191.08;麦秆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分子式为C_9H_(6.97)O_(2.88)(OCH_3)_(1.11),相对分子量为195.91。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的木质素结构保留较为完整,秸秆木质素为GHS型木质素,其中H型结构含量极低。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木质素的降解转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硝基苯作氧化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170℃下搅拌反应2.5 h,在麦秆木质素的氧化转化产物中,单酚类化合物的产率为8.1%,较碱性木质素的单酚类化合物产率高,后者单酚类化合物产率仅为4.9%。采用气质联用和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木质素降解转化产物的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麦秆木质素的降解转化产物主要为香草醛和丁香醛,还含有少量的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酸、丁香酸、乙酰丁香酮、乙酰香草酮、3,4-二羟基苯甲醛和阿魏酸等物质。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秸秆木质素降解转化为芳香醛的可能生成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香醛论文参考文献

[1].王黎明,穆宏文,卢栋泽,李雪涛,李彤.有机催化异氰基乙酸甲酯与芳香醛亚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J].应用化学.2019

[2].胡宗潇.秸秆木质素的提取及其制备芳香醛[D].武汉轻工大学.2019

[3].巨新春,张群,孙淑婷,王博.新型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温和条件下对芳香醛的选择性还原[J].合成化学.2019

[4].巨新春.温和条件下芳香醛的选择性还原和醛、酮还原胺化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9

[5].初晓东.几种芳香醛的电合成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6].沈悦.两类新型D-A型环丙烷的合成、与芳香醛的[3+2]环化及其在四氢呋喃木酚素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7].郑敏燕,侯雅慧,张国伟,郭妮,贾瑶.甲基苯偶氮芳香醛液晶异构化动力学及光电性能[J].化学试剂.2018

[8].陈佳.芳香醛激发态动力学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9].赵建波,任新锋,李亚.二氟乙酰胺与芳香醛亚胺的非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构建α,α-二氟代-β-氨基酰胺[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8

[10].王露,孙威,刘超.铜催化芳香醛和酮的氢硼化转化合成苄基硼酸酯类化合物(英文)[J].催化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催化吡咯与芳香醛亚胺的不对称...系列醛亚胺的合成蛋白质热裂解形成哌嗪类物质机理Fig....一42a):超支化聚合物HPn的合成路线图及...芳香醛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对活性...芳香醛的浓度随降解时间的变化

标签:;  ;  ;  ;  ;  ;  ;  

芳香醛论文_王黎明,穆宏文,卢栋泽,李雪涛,李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