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浆颗粒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蛋白,血浆,氧化氮,肺心病,心绞痛,血小板。
血浆颗粒膜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吕松林[1](2015)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力抗栓治疗,经过4周连续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CD63、CD62P、血浆PAI-1、C-RP的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均有显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纤溶的机制异常的炎症反应物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而在抗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方面,葛根素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本次实验证实:草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张琼,阳小灵,周观林,刘先发[2](2015)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浆血栓烷B2、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血栓烷B2(TXB2)、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根据治疗结果分为迟发性脑病组96例和痊愈组78例。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对照组、迟发性脑病组、痊愈组治疗后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GMP-140、TXB2、血液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组患者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GMP-140、TXB2越高,血小板聚集活性越大,预后越差;治疗前后GMP-14、TXB2、血液流变学变化对预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提示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王瑞雪,魏剑芬,蔡庆燕,程燕,陈冬[3](201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另设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各组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1);血清Hcy水平与血浆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均升高,两者具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1年10期)
丁欢,曹相原,马希刚,周文杰,朱金源[4](2011)在《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的表达与凝血/纤溶功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的表达及其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以ICU住院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epsis组3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组3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入住ICU后24h内的s-CD62P、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和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并分别进行CD62P与上述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和SIRS组比较,Sepsis组s-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psis组和SIRS组D-dimer、PT、APTT均显着升高,而PLT计数、AT-Ⅲ活性显着降低(P<0.05);③s-CD62P水平与D-dimer、PT和APTT明显正相关,而与PLT计数、AT-Ⅲ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s-CD62P水平明显升高,发生凝血/纤溶功能障碍较为常见;s-CD62P不仅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也是脓毒症炎症反应与凝血/纤溶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杜娟,张先明,桂坤,龙启忠[5](2007)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α2颗粒膜蛋白及D2二聚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所致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25例)、肺心病好转期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浓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好转期患者的血浆 GMP-140、D-二聚体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与好转期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 P<0.05)。结论通过检测凝血激活某些微量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血栓形成或高凝状态等情况。过去多通过测定血小板释放产物如β-TG,PF4等含量改变来判断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曾被认为是反映血小板活性的最特异性指标。GMP-140是新近发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位于α-颗粒膜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已经证实人体存在跨膜及可溶性两种形式的 GMP-140,并可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可溶性 GMP-140浓度。正常时 GMP-140不在血小板表面显露,当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受损伤刺激时,跨膜型 GMP-140在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达增多,同时血浆可溶性 GMP-140浓度也增高。 GMP-140是目前最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具有介导活化血小板或内皮细胞与多种不同类型白细胞相互粘连的功能,且在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水解成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然后再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由单体变为网状的多聚体,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与此同时体内开始自发纤溶,产生各种大小不同片段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则是降解产物中最小的片段, 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当血管内血栓形成时产生大量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活性继发性增强,血浆 D-二聚体含量增高。检测血浆 D-二聚体已成为判断血栓形成危险性直接而实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期刊2007-10-01)
钱加强,张萍,李秋兰,吴宝花[6](2007)在《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及血浆颗粒膜蛋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49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相匹配的对照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把VWF、GMP-140、NO与OX-LDL作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OX-LDL、VWF、GMP-140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P<0.01;t=3.94,P<0.001;t=2.08,P<0.05),而脑梗死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02,P<0.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X-LDL水平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r=-0.204,P<0.05),与血浆VWF呈正相关(r=0.60,P<0.01),与血浆GMP-140呈正相关(r=0.430,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浆OX-LDL明显增高,而OX-LDL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07年01期)
熊攀,王者宁,李静明,钟尹元,许恒忠[7](2006)在《血塞通软胶囊对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塞通软胶囊是从中药叁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叁七总皂苷,具有扩张微小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已证明对缺血性心脑血管患者有较好疗效。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血塞通软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6年11期)
杜娟,陈飞飞[8](2006)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25例)、肺心病好转期组(25例) 和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 D-二聚体浓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好转期患者的血浆G MP-140、D-二聚体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 01)。急性加重期与好转期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P<0 05)。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及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肺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6年呼吸系统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9-01)
焦淑静[9](2006)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浆血栓烷B_2测定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血小板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浆血栓烷B2(TXB2)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了检测,探讨其与DM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对照组(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06年08期)
朱喜玲,陈金钟[10](2006)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同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NO及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基层医药》期刊2006年07期)
血浆颗粒膜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血栓烷B2(TXB2)、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根据治疗结果分为迟发性脑病组96例和痊愈组78例。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对照组、迟发性脑病组、痊愈组治疗后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GMP-140、TXB2、血液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组患者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GMP-140、TXB2越高,血小板聚集活性越大,预后越差;治疗前后GMP-14、TXB2、血液流变学变化对预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提示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浆颗粒膜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吕松林.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5
[2].张琼,阳小灵,周观林,刘先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浆血栓烷B2、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
[3].王瑞雪,魏剑芬,蔡庆燕,程燕,陈冬.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的变化[J].新医学.2011
[4].丁欢,曹相原,马希刚,周文杰,朱金源.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的表达与凝血/纤溶功能关系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1
[5].杜娟,张先明,桂坤,龙启忠.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α2颗粒膜蛋白及D2二聚体的变化[C].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2007
[6].钱加强,张萍,李秋兰,吴宝花.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一氧化氮、假性血友病因子及血浆颗粒膜蛋白的关系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
[7].熊攀,王者宁,李静明,钟尹元,许恒忠.血塞通软胶囊对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
[8].杜娟,陈飞飞.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6年呼吸系统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9].焦淑静.糖尿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浆血栓烷B_2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2006
[10].朱喜玲,陈金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