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波论文-王思思,王榕,宫永伟,苏毅,孙喆

运动波论文-王思思,王榕,宫永伟,苏毅,孙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雨量径流系数,土壤渗透系数,降雨入渗,北京

运动波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思,王榕,宫永伟,苏毅,孙喆[1](2019)在《基于运动波计算模型的北京城市土壤渗透性对雨量径流系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的物理性质作为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雨量径流系数的取值。采用运动波计算模型推导出的无量纲体积比值公式算法,针对北京城市典型砂质土的土质特征,在城市透水区域雨水入渗的动态过程中,分层计算不同重现期和降雨历时下的雨量径流系数。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区域比例增大,径流系数从0开始线性增加,土壤的入渗量是决定径流系数大小的重要因素。此外,土壤厚度和孔隙率也对其径流系数具有制约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雨量径流系数的修正,以及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任俊雯,梁小光,陶涛,信昆仑,颜合想[2](2019)在《基于运动波方程的地面集水时间计算及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集水时间是推理公式法计算城市雨水管道设计流量的重要参数,其取值大小将对排水安全和工程造价带来较大影响。采用运动波方程组描述城市地表汇流过程,并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联立求解地面集水时间,对方程组中地面粗糙系数、汇流长度、坡度、重现期和径流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光滑地面下坡度对集水时间的影响最为显着。进一步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得出汇流长度为50~200 m时光滑平坦的地面集水时间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荐值范围内,但坡度变大时(S_0> 0. 03)集水时间快速减小,此时不宜使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荐值。集水时间随粗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平坦地面下粗糙系数> 0. 15时,集水时间> 30 min,超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荐值,设计时可考虑适当增大集水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1期)

包红军,王莉莉,李致家,姚成,张珂[3](2016)在《基于混合产流与二维运动波汇流分布式水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半湿润半干旱流域的洪水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GIS、RS和DEM技术,以DEM栅格为流域计算单元,构建了基于混合产流和二维栅格汇流的栅格型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模型),即混合产流模型是在蓄满产流基础上增加基于Green-Ampt下渗方法的超渗产流模型,坡面二维汇流计算采用基于栅格单元的分布式运动波模型水流演算,河道汇流应用一维运动波模型演算,运动波方程组由隐式有限差分求解。将Grid-MK-2D模型、Grid-MK-1D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半干旱的沁河孔家坡流域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基于DEM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Grid-MK-1D)的模拟效果优于新安江模型,但GridMK-2D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李云鹏,阚哲,王晓蕾,汪毅[4](2016)在《基于运动波理论吸油管路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系统广泛存在于煤矿生产机械中,如矿用破碎锤液压系统就是其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针对液压系统吸油管路故障问题,提出用一种改进后的互相关原理结合静电传感器诊断矿用液压设备故障。通过监测油路速度,进而对液压设备管路进行监测,对矿用液压设备吸油管路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预判。在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其油路速度的重复性误差小于±1%,保证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利用运动波理论对互相关速度测量精度进行矫正,本测量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通过监测矿用设备液压油管中油速度变化对其运行状态快速准确地诊断。(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6年17期)

左可[5](2016)在《运动波支持物体超光速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物体都具有波粒二像性,但波动性是经典物理学的难点。本文尝试研究波动性在平直空间对物体运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发现娲和娲子2个因子,弥补了狭义相对论定域性原则的不足,并发现波动性支持超光速,以及非定域时间和因果律的连续和线性统一。最有意义的是:牛顿叁大定律和狭义相对论,以及运动波这叁者可以携手成为平直空间的统一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田东方,李学斌,王正中[6](2016)在《运动波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运动波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格式,实现了该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数值模拟。借助正交试验法,以解析解为参考,分析了一定净雨强、坡长、坡角、Manning糙率条件下,有限元单元尺寸、计算时间步长以及允许误差等因素对数值解误差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净雨强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数值解与解析解的误差沿坡顶至坡脚快速减小;最大误差均出现在靠近坡顶边界的节点处;误差受单元尺寸影响最大,而时间步长和允许误差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6年07期)

邹霞,刘佳明,张艳军,袁迪,宋星原[7](2015)在《城市地表雨水汇流运动波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圣维南方程为基础的坡面流角度出发,引入运动波描述城市地表汇流过程,同时考虑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利用分级迭加法,对净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城市地表雨水径流过程用坡面流运动波方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地表划分成多个子集水单元,按照各子集水单元的地表属性分别得到相应的流量过程,最后汇总得到区域出口处的流量过程。最后用实测资料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拟合度较高,该方法得出的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在城市降雨径流计算等方面作为参考。(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5年02期)

朱成涛,陈飞翔,段瞳[8](2014)在《一种新的运动波方程有限差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运动波方程、数值解法及马斯京根-康吉演算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波叁角差分演算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差分格式及推导过程。以长江万县至宜昌河段和雅砻江泸宁至打罗河段实测流量数据为例,利用马斯京根-康吉演算法和叁角差分法分别进行了演算,并对比和分析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叁角差分法具有预见期、演算方程简单、参数率定容易、演算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河底比降较大河道的流量演算。(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4年23期)

张大伟,权锦,何晓燕,姜晓明,严富海[9](2014)在《基于一维运动波理论的坡面汇流和沟道汇流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运动波理论常用于坡面汇流和沟道汇流的模拟,根据坡面汇流和沟道汇流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运动波控制方程组来分别描述坡面汇流和沟道汇流过程。采用Mac Cormack格式开发了坡面汇流模型,采用线性离散和非线性离散的显式有限差分格式开发了沟道汇流模型,通过3个典型的算例对各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沟道汇流模型是成功的;空间步长的尺度对数值解精度有较大影响,步长越小,数值解精度越高;在沟道汇流模型中,线性求解和迭代求解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4年05期)

杨海飞,陆建,祁玥[10](2012)在《基于宏观运动波和微观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运动波理论和线性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宏观与微观空间表现尺度相结合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方法.在交通流供需理论框架下,定义了考虑车辆变道行为和元胞自动机空间离散性影响的宏观/微观边界转换条件.该边界条件能够克服在引入车辆变道行为和应用离散化的微观元胞自动机模型时所引起的交通流质量损失问题.应用混合模型模拟双车道堵塞和单车道关闭引起的交通流瓶颈现象.结果表明,交通波在经过模型空间尺度发生变化的边界时能够连续传播,传播速度并未出现降低或者振荡现象,并且交通流质量守恒.混合建模能根据各路段所需表现的空间尺度不同,应用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流模型分别模拟,有效提高了大型交通流网络的模拟效能.(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运动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面集水时间是推理公式法计算城市雨水管道设计流量的重要参数,其取值大小将对排水安全和工程造价带来较大影响。采用运动波方程组描述城市地表汇流过程,并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联立求解地面集水时间,对方程组中地面粗糙系数、汇流长度、坡度、重现期和径流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光滑地面下坡度对集水时间的影响最为显着。进一步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得出汇流长度为50~200 m时光滑平坦的地面集水时间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荐值范围内,但坡度变大时(S_0> 0. 03)集水时间快速减小,此时不宜使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荐值。集水时间随粗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平坦地面下粗糙系数> 0. 15时,集水时间> 30 min,超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推荐值,设计时可考虑适当增大集水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波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思,王榕,宫永伟,苏毅,孙喆.基于运动波计算模型的北京城市土壤渗透性对雨量径流系数的影响分析[J].环境工程.2019

[2].任俊雯,梁小光,陶涛,信昆仑,颜合想.基于运动波方程的地面集水时间计算及参数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9

[3].包红军,王莉莉,李致家,姚成,张珂.基于混合产流与二维运动波汇流分布式水文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6

[4].李云鹏,阚哲,王晓蕾,汪毅.基于运动波理论吸油管路故障诊断[J].电子设计工程.2016

[5].左可.运动波支持物体超光速运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6

[6].田东方,李学斌,王正中.运动波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2016

[7].邹霞,刘佳明,张艳军,袁迪,宋星原.城市地表雨水汇流运动波计算方法研究[J].水文.2015

[8].朱成涛,陈飞翔,段瞳.一种新的运动波方程有限差分方法[J].人民长江.2014

[9].张大伟,权锦,何晓燕,姜晓明,严富海.基于一维运动波理论的坡面汇流和沟道汇流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4

[10].杨海飞,陆建,祁玥.基于宏观运动波和微观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运动波论文-王思思,王榕,宫永伟,苏毅,孙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