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赵玉芬,颜晓梅,杨朝勇,韩守法,刘艳

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赵玉芬,颜晓梅,杨朝勇,韩守法,刘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

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探索“分子”世界——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实验室论证建设计划,1989年实验室开始建设,1990年实验室经中科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1年12月实验室通过验收,并于1992年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以"基于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生物学"为研究方向。集成利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8年08期)

段德良,卞富永,袁波,王树,葛茂发[2](2011)在《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粮食中生命有机碳与碳化学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方法测定六种粮食:稻谷(大米)、小麦(面粉)、黄豆、小米、高粱和玉米中生命有机碳含量和化学元素组成,建立一种新方法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粮食中生命有机碳平均含量约为44%。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2.74%),小米蛋白质含量28.56%,麦子蛋白质含量27.57%,玉米蛋白质含量24.99%,高粱蛋白质含量22.21%,而大米蛋白质含量只有20.31%。基于文中新定义的碳化学循环,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我们发现2009年人类使用生命有机碳作为生命体内所需排放CO2只占总排放量的1.00%,使用有机碳排放CO2占总排放量的10.73%。碳循环清晰的轨迹与不同类型碳源释放CO2量的数据将促进研究碳化学循环和大气CO2"温室效应"。研究工作还发现地球大气CO2循环一次时间是8年,表明大气CO2循环动态平衡具有敏感性,但是没有实验数据证明地球大气存在着破坏性的CO2"温室效应"。(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1年05期)

赵玉芬,颜晓梅,杨朝勇,韩守法,刘艳[3](2011)在《生命有机磷化学、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生物学是一门化学与生命科学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它利用化学的方法、手段和策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创造对生理或病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的活性物质,从而为生物医药、农业和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本文就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学科近5年在生命有机磷化学、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等特色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李登峰[4](2006)在《营造适合领军人才生存发展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所颇具代表性的中青年领军人才、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大为研究员,谈起领军人才培养、发展的话题,很有思想,很有见地。  领军人才要为社会发展需求服务  我们刚坐下,马大为(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06-10-18)

孙命[5](2004)在《分子模拟在生命有机磷化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有机化学问题、揭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解释并预示有机化学实验现象,这种“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模拟实验”与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相辅相成,正在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围绕所属课题组在生命有机磷化学实验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对实验现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和理论预测。在本论文中,我们以5’-TpTpdC-3’作为DNA模型物,用分子对接方法系统研究了具有不同DNA切割活性的相关二肽与DNA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探讨了二肽结构与切割活性的关系,提炼了小肽具有切割活性所必须的结构特征(Key Structure Features)。对设计的新型非肽类切割剂与DNA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预测,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一致。另外,我们还从丝组二肽与缓冲试剂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缓冲试剂竞争性抑制丝组二肽切割活性的可能性,从而对丝组二肽切割作用的缓冲试剂依赖现象做出了理论解释。本论文从五配位磷中间机制出发,通过对蛋白质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探讨蛋白激酶-底物分子识别机制和相互作用规律,提出了以底物亲核性O原子(OG)与ATP靶向P原子(PG)间距离为结构特征参数来判断激酶-底物特异性的假设,并用计算机分子模拟的方法模拟了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酯酶激酶分别与系列多肽的结合模型,提出了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判断蛋白激酶-底物特异性的新思路。结果可能对蛋白激酶-底物特异性以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分子模拟与传统实验方法相结合已经成为生命有机磷相关科学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尽管理论模拟不能代替实验研究,但是理论模拟与传统实验方法相结合,理论化学家与有机化学家、生物学家、药物学家密切合作,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特别是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4-01)

[6](1999)在《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任 吴毓林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 惠永正研究员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80年代中期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92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3人、技术人员6人、管理人员1人、研究生40人、博士后7人。其中有2人获得香(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1999年11期)

[7](1998)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1 概况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内,1988年通过专家论证,1989年由国家计委投资建设,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3年时间,于1991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垣研究员任第一届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惠永正研究员任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毓林研究员任室主任,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评审制.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实验室聘请了17位国内有机化学界和生物学界着名科学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并聘(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1998年01期)

吴毓林[8](1998)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万物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以至人类都是有生命的物体,这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它们的遗传,免疫,衰老乃至死亡无不涉及能量,物质和讯息的交换,而这叁种交换都是由一些化学物质来进行的,主要是成千上万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这些有机化合物,了解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探索生命奥妙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就是我们成立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目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原有四个研究室从事与生命过程有关物质的有机化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天然产物化学,多肽和蛋白质,核酸,酶和生物催化,糖和抗菌素,甾体,萜类等。我国有机化学界前辈庄长恭,黄呜龙,汪猷等都曾在此主(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1998年01期)

杨炳辉[9](1992)在《生命有机化学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考虑在原有生物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两个领域组成一个新的实验室,跟踪国际上的前沿课题。1988年,经邢其毅教授为首专家组论证,(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1992年08期)

朱泽民,江世亮[10](1992)在《研究生命运动本质的有机化学家——访上海有机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是国内外知名的,最近这支科研大军中又增添了一路强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筹建的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正式通过验收建成并对国内外开放。由新华社播发的这条消息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化学如何介入生命科学研究是我们很想了解的内容。恰巧,日前报上又报道了也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的学部委员赵玉芬教授的一段话:“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生命化学中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磷酰基参与的化学反应才是生命化学的关键,”赵教授的话显然点出了当今生命化学研究的某种新见解,那么生命有机化学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期刊1992年07期)

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方法测定六种粮食:稻谷(大米)、小麦(面粉)、黄豆、小米、高粱和玉米中生命有机碳含量和化学元素组成,建立一种新方法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粮食中生命有机碳平均含量约为44%。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2.74%),小米蛋白质含量28.56%,麦子蛋白质含量27.57%,玉米蛋白质含量24.99%,高粱蛋白质含量22.21%,而大米蛋白质含量只有20.31%。基于文中新定义的碳化学循环,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我们发现2009年人类使用生命有机碳作为生命体内所需排放CO2只占总排放量的1.00%,使用有机碳排放CO2占总排放量的10.73%。碳循环清晰的轨迹与不同类型碳源释放CO2量的数据将促进研究碳化学循环和大气CO2"温室效应"。研究工作还发现地球大气CO2循环一次时间是8年,表明大气CO2循环动态平衡具有敏感性,但是没有实验数据证明地球大气存在着破坏性的CO2"温室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探索“分子”世界——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科学中国人.2018

[2].段德良,卞富永,袁波,王树,葛茂发.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粮食中生命有机碳与碳化学循环[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3].赵玉芬,颜晓梅,杨朝勇,韩守法,刘艳.生命有机磷化学、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李登峰.营造适合领军人才生存发展环境[N].上海科技报.2006

[5].孙命.分子模拟在生命有机磷化学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4

[6]..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化学通报.1999

[7]..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J].自然科学进展.1998

[8].吴毓林.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

[9].杨炳辉.生命有机化学实验室[J].化学通报.1992

[10].朱泽民,江世亮.研究生命运动本质的有机化学家——访上海有机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J].世界科学.1992

生命有机磷化学论文-赵玉芬,颜晓梅,杨朝勇,韩守法,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