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联吡啶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啶,金属,苯基,聚合物,诱导,羰基,分子。
联吡啶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紫轩[1](2019)在《联吡啶/联苯二羧酸和二吡啶胺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物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具有周期性无限网络结构的晶态材料。MOFs不仅具有优美的拓扑结构,还呈现出超高的比表面积,并且可以通过配体修饰获得功能多样的MOFs材料。近几年,研究者通过在MOFs材料中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和金属离子,使其功能多样化,在质子传导、二阶非线性光学、催化、铀酰吸附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中选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H2-BPYDC)、4,4'-联苯二羧酸(H2-BPDC)和4,4'-二吡啶胺(DPA)配体构筑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利用这叁种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Fe(Ⅲ)、Co(Ⅱ)、Ni(Ⅱ)和Zn(Ⅱ))反应合成出了一系列MOFs材料,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一些化合物进行了质子传导、电催化、气体吸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等性能的研究,发现一些MOFs化合物显示出了材料的一些特性。本论文中合成了11个化合物,它们的分子式如下所示:{[Fe(H-BPYDA)(C2O4)]·(Me2NH)0.5·2H2O}n(1){[Co(H2-BPYDA)(C2O4)·(Me2NH)0.5·2H2O}n(2){[Zn(H2-BPYDA)(C2O4)]·(Me2NH)0.5·2H2O}n(3){(Me2NH2)2[Zn6(μ4-O)(ad)4(BPDC)4]}n(4){[Ni(DPA)2(CrO4)(H2O)]·2H2O}n(5){[Co(DPA)2(CrO4)(H2O)]·2H2O}n(6)[Ni(DPA)2(CrO4)]n(7)[Co(DPA)2(CrO4)]n(8)[Ni(DPA)2(W04)]n(9)[Co(DPA)2(WO4)]n(10)[(H2-DPA)2(SiF6)]n(11)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的研究背景、合成方法、分类及其在气体吸附分离、铀酰吸附、质子导电、电催化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上的应用,并对本论文的选题根据和意义做了简要概述。第二章利用2,2'-联吡陡-5,5'-二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反应,在辅助配体草酸的存在下合成了叁个异质同晶化合物1、2和3。选择这两种配体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羧酸基团的质子传递来获得质子传导材料。通过对化合物1、2和3的结构分析,可知其为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氢键相连而形成具有一维孔道的叁维超分子结构,溶剂水分子在孔道中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氢键水链,因此,这些化合物可能会表现出质子传导性能。我们对化合物1、2和3进行了质子导电性能测试,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质子导电性能,化合物1在85℃和98%RH(RH表示相对湿度)条件下,电导率达到了1.14×10-3 S cm-1。铀矿开采和核能发电过程中,都会产生含铀酰的废水,因此水相分离铀酰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以前利用4,4'-联苯二羧酸和腺嘌呤合成了一个水稳定的化合物4,化合物4为具有一维孔道的叁维结构,并且未配位的羧酸氧原子指向孔道,因此该材料对水溶液中铀酰的去除提供了可能,详细的铀酰吸附分离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在pH=4时的最大铀酰吸附量为114.7mg·g-1,且能快速去除铀酰离子,为MOFs材料应用于铀酰离子的水相分离提供了新的样板材料。第叁章介绍了以4,4'-二吡啶胺(DPA)为配体合成的化合物5-11,选择4,4'-二吡啶胺是由于它含有两个吡啶氮原子,与二价金属离子配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并且在该体系中还引入了无机阴离子CrO42-和WO42-,进一步增加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化合物5和6为异质同晶结构,为类金刚石结构,该单一类金刚石叁维结构内大部分的孔空间没有被溶剂分子填充,所以化合物表现为四重穿插结构,因此其有效孔很小。在这两个化合物中,无机阴离子作为单齿配位的终端配体。化合物7-10为Co(Ⅱ)和Ni(Ⅱ)离子构成的异质同晶结构,在这些化合物中,无机阴离子作为双齿配位的桥连配体,金属离子在DPA配体和无机阴离子的桥连下形成了叁维的结构。化合物7-10都表现出一定的催化产氧能力,并且在1M KOH溶液中,化合物8表现出较好的析氧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过电位为398 mV,塔菲尔斜率为100.12 mV dec-1、化合物11是六氟化硅离子被H2-DPA阳离子通过氢键桥连形成的一维螺旋链结构。该化合物结晶于非中心对称的结构,因此研究了其二非线性光学性能,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强度是磷酸二氢钾(KDP)参考材料的的1.4倍,是一种较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最后对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第四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付珊[2](2019)在《基于联吡啶类配体的d~(10)金属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分子内共轭大π键的联吡啶类配体,易与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健、氢键和芳香环中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出结构新颖和功能特殊的配位聚合物(配聚物)。本论文分别以5种电子离域程度不同的共轭联吡啶类配体与SCN~-阴离子、d~(10)金属离子,在合适条件下组装成结构各异配聚物。主要探索目标产物的结构、光学性质、光电化学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等。1.利用Bpb(1,4-bis(pyrid-4-yl)benzene)联吡啶类配体获得了3个目标配聚物:[Zn(SCN)_2(Bpb)]?CH_3CN(1),[Zn(SCN)_2(Bpb)]?CH_3CN(2),[Cd(SCN)_2(Bpb)]?CH_3CN(3)。配聚物1为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链间通过配体间的π-π相互作用堆积成二维层,氢键连接二维层形成叁维骨架;配聚物2呈现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后通过π-π相互作用堆积成二维层状结构;配聚物3中Cd~(2+)离子与SCN~-形成中性的二维[Cd(SCN)_2]_n无机层,无机层再通过配体Bpb桥联形成具有椭圆孔道的叁维框架结构。配聚物1、2分子式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二者荧光、带隙分别相差30 nm、0.15 eV;均为具有光电化学响应的n型半导体。叁种配聚物的热稳定性均良好,表明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实际运用价值。2.采用Bpbp(4,4’-bis(Pyrid-4-yl)biphenyl)联吡啶类配体合成了4个目标配聚物:[Zn(SCN)_2(Bpbp)]?2CH_3CN(4)、[Cu(SCN)(Bpbp)](5)、[Cu_2(SCN)_2(Bpbp)](6)、[Hg(SCN)_2(Bpbp)](7)。其中配聚物4与配聚物2的结构相似,均展现出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通过π-π相互作用堆叠成波浪状二维层;配聚物5中Cu~+离子与SCN~-形成一维“之”字链,一维链通过配体Bpbp桥联形成的波浪状二维骨架结构;配聚物6与配聚物3均为金属离子与SCN~-首先形成中性的二维无机层,无机层再通过配体桥联形成叁维骨架;配聚物7呈现出一维“之”链,链间通过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交叉堆叠的波浪状二维层。由于Bbpb配体具有较大的共轭性,与d~(10)金属离子形成的的4个配聚物均展现出了较好的荧光性能。4个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配聚物4作为n型半导体,且光电化学性能优于本文中其他配聚物。3.利用Zn~(2+)离子与其他联吡啶类配体合成出3个配聚物:[Zn(SCN)_2(Bipy)]·CH_3CN(8)、[Zn(SCN)_2(Bpe)](9)、[Zn(SCN)_2(Bpey)](10)。配聚物8、9都呈现为一维“之”字链状结构,且链与链之间通过丰富的π-π作用进一步堆叠成二维层状结构;配聚物10与配聚物1具有相似的结构,均为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链间通过配体间的π-π相互作用堆积成二维层,氢键连接二维层形成叁维骨架。3个配聚物的荧光都可归属于ILCT电荷跃迁。此外,这3种配聚物均具有一定的光电化学响应,且光电化学性能相对较稳定。(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付博[3](2019)在《基于联吡啶类配体的Co、Ni金属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联吡啶类配体的配位聚合物(配聚物)在催化、电化学、气体吸附、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有关此类配聚物的研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选取了电子离域体系较大的1,4-二(4-吡啶基)苯(Bpb)和4,4’-双(4-吡啶基)联苯(Bpbp)作为主配体,SCN~-和卤素离子作为辅助配体,通过对各种反应条件的调控,与过渡金属钴、镍离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成功制备了11个目标配位聚合物。论文系统的探索了各目标配聚物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光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结构和性能的构效关系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1,4-二(4-吡啶基)苯(Bpb)为主配体,硫氰根为辅助配体,通过溶剂热反应获得了6个目标配聚物:[Co(SCN)_2(Bpb)_2](1)、[Ni(SCN)_2(Bpb)_2](2)、[Ni(SCN)_2(Bpb)](3)、[Ni_2(SCN)_4(Bpb)_3]·2DMF(4)、[Ni_2(SCN)_4(Bpb)_3]·2CH_3CN(5)、[Ni_2(SCN)_4(Bpb)_3]·2CH_3CH_2OH(6)。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聚物1、2均呈现出二维网格状结构,配聚物3呈现出二维层状结构。固体紫外漫反射表明配聚物1、2禁带宽度相差较小,发光实验表明它们的荧光性能相似。相较于2,3的荧光发射峰形有改变,禁带宽度较窄。配聚物4、5、6呈现出二维楼梯状结构。对仅溶剂分子不同的同构物质4、5、6,实验表明其固体紫外和荧光性能差别较小。光电化学实验表明配聚物1、4、5都有良好的光敏性和可重复光响应电流。2.以4,4’-双(4-吡啶基)联苯(Bpbp)为主配体,硫氰根和卤素为辅助配体,与钴、镍离子反应,成功得到了5个目标配聚物:[Co_2Cl_2(SCN)_2(Bpbp)_3](7)、[Co_2Br_2(SCN)_2(Bpbp)_3](8)、[Ni(SCN)_2(DMF)_2(Bpbp)](9)、[Ni(SCN)_2(Bpbp)](a相)(10)、[Ni(SCN)_2(Bpbp)](b相)(11)。系统地表征了所有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能等。9呈现出一维直链状结构,其它配聚物均展现出二维层长结构。实验表明7、8因卤素原子的不同引起的荧光发射峰形不一样,8的禁带宽度更窄,7的热稳定性更高。9的禁带宽度较大。10、11荧光发射峰形不一样,禁带宽度相差0.07 eV。光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配聚物7和10均有良好的光敏性和稳定性,有望用于修饰电极制氧。(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曹炳然[4](2019)在《紫精类配体二溴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及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色材料特别是光致变色材料,在当今社会中一直被应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紫精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缺电子体系,可以为光诱导电子转移提供良好的路径,因此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日日在本论文中我首先构筑了带双羧基的紫精类配体二溴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基于紫精的缺电子特性,它是良好的电子受体,利于发生电子转移,进而对配体进行表征和分析,并研究其光致变色和光控荧光性质。在此基础上,将配体与金属离子及第二配体组装在一起,形成更丰富的结构,将紫精配体L、金属镉及第二配体(苯并咪唑(化合物1),5-苯基四氮唑(化合物2))在常温条件下自组装形成两个紫精-配位聚合物晶态光敏材料(化合物1=[Cd(BM)(H_2BpybcBr_2)Br]·H_2O;化合物2=[Cd(PZ)(H_2BpybcBr_2)NO_3]·2H_2O)。对两个化合物进行了IR、TGA等基本表征,并收集了其X-射线衍射数据,获得了单晶结构。其中化合物1的金属中心之间通过紫精配体的羧基氧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化合物2的金属镉与紫精配体羧基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金属中心之间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齿状结构。在本文中,探究了化合物1及化合物2光致变色、光控荧光及有机胺感应等性能,化合物1在300 W氙灯照射下,颜色由淡黄色变成浅绿色,化合物2由黄色变为蓝色,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ESR光谱等可以证明两种化合物都存在可逆的光致变色过程,并且通过荧光光谱可以证明,在光照下两者荧光强度都发生显着变化。通过对两个化合物结构与光敏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均可作为良好的光致变色-荧光分子开关材料。同时对化合物2有机胺感应性质进行探究表明,其对叁大致癌物之一的苯胺能够瞬间明显感应,这表明化合物2可作为优异的有机胺探针。(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彬[5](2019)在《基于双叁联吡啶配体的可响应金属超分子胶体颗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聚合物是由弱的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单元(或单体)所组成的大分子。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分子聚合物,其中的单体单元通过配位络合物相互连接而成。它们特定的几何形状和可逆特性为配位聚合物带来了有趣的特性和功能,如可控的自组装和刺激响应反应。此外,通过使用不同的功能官能团单体,可为配位聚合物带来了额外的功能。在本研究中,一种配位聚合物由pH响应的单体组成,另一种则是由氧化还原响应的单体所组成。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致力于合成由配位聚合物制成的微米或纳米粒子,为其铺垫了在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和环境科学中的潜在发展。本文介绍了两种由响应性配位聚合物组成的胶体颗粒。第一类是由Cu~(2+)-叁联吡啶配合物连接的单体单元组成的配位聚合物,其单体单元本身含有一个被螯合笼捕获的Cu~(2+)离子。当pH降至酸性值时,Cu~(2+)离子即从笼中释放,并与Cu~(2+)-叁联吡啶络合物发生反应,使叁联吡啶络合物与Cu~(2+)离子的化学计量比由1:1降为1:2,从而引发解聚。而水是此种大环结构的不良溶剂,通过简单地将溶解在甲醇中的聚合物转移到水中即可合成胶体球形颗粒。调节浓度可以很好地控制颗粒尺寸。DLS和UV-vis证明,胶体颗粒因配位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的解聚而自动溶解。另外,将光-酸发生器(在光辐照下释放质子的分子)加入颗粒的水溶液中诱导颗粒的溶解。本论文提出的第二类胶体颗粒是氧化还原响应性的配位聚合物,由Zn~(2+)-叁联吡啶配合物连接的含双-紫罗碱基团的单体单元所组成。这些双-紫罗碱单元由两个或叁个碳(乙基或者正丙基)组成的烷基间隔体分离而成。一旦发生还原,包含有正丙基间隔体的双-紫罗碱单元自行折迭,形成具有紫罗兰色的π-二聚体,而含有乙基间隔体的双-紫罗碱单元以蓝色双-紫罗碱2~(2(+·))自由基的形式停留在线性构象中,这是因为乙基间隔体的不灵活性。因此,含有正丙基间隔体(ZnL_3聚合物)的聚合物可以在溶液中自我折迭,而含乙基间隔体(ZnL_2聚合物)的聚合物则不能。基于溶解在乙腈中的这两种聚合物,可通过将其从乙腈转移到水中得以制备胶体颗粒。取决于合成时的浓度,获得的ZnL_n颗粒是球形的,直径约为200 nm或是具有更规则形状的更大直径,并且也可能是纳米晶体团簇。通过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电子显微镜表征ZnL_n颗粒,发现所有的颗粒都是多晶体,晶畴在4 nm到14 nm之间,晶面间距在0.22 nm到0.46 nm之间,对应相邻链的间隔距离。(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冰[6](2019)在《新型手性联吡啶配体合成及铜催化缺电子烯烃的不对称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催化是当代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备光学活性产物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其中,金属络合物不对称催化具有高精准的合成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另外,过渡金属铜由于其储量丰富、廉价易得,因此成功地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目光;而手性配体作为催化剂的另一核心成分,理应得到大力的发展。综上,继续发展铜/配体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仍是当今学界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进行新型手性联吡啶配体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铜催化缺电子烯烃的不对称反应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新型手性联吡啶配体的设计与合成研究从商业可得的二溴吡啶出发,经过偶联、缩合以及加成等一系列转化得到了含氮手性配体。这类叔丁基亚磺酰胺衍生的手性联吡啶骨架配体具有多个配位点,期待其与不同的金属进行配位,应用在更多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当中。二、铜催化的手性吡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首先,使用缺电子烯烃与酮亚胺叶立德作为原料,在铜/(S,S)-'Pr-FOXAP配体的催化下,完成了不对称迈克尔加成/水解环化的过程。通过该反应得到了系列高对映选择性含有连续2个手性中心的吡咯啉衍生物,且具有很好的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兼容性。其次,当使用我们组内所发展的Ming-Phos做为配体时,可以调控进行[3+2]环加成过程,完成具有连续3个手性中心的吡咯烷衍生物合成。接着,使用(R)-Tol-BINAP作为配体时,实现了吲哚烯烃与甲亚胺叶立德的[3+2]环加成反应,得到了含有连续4个手性中心的吡咯衍生物。最后,在铜/亚磷酰胺配体催化下,从双膦氧烯烃和甲亚胺叶立德出发,使用[3+2]环加成策略,成功实现了高对映选择性吡咯烷衍生的双膦乙烷(DPPE)型手性配体的合成。叁、铜催化缺电子烯烃不对称硼化反应研究该部分反应以β/β-双取代的缺电子烯烃和联硼酸酯为反应原料,在Cu(N03)2·3H20和(S,S)-iPr-FOXAP的催化下,高对映选择性地构筑了含叁氟甲基的手性叁级硼酸酯。并且通过一锅法完成了手性叔醇的制备,两类产物均以高达99%的产率和99%ee得到。四、铜催化的不对称串联环化合成茚类衍生物的反应研究我们选用铜/手性二茂铁配体作为反应的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缺电子烯烃与联硼酸酯的不对称共轭加成/Aldol环化反应,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多取代茚类衍生物。(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李金殿[7](2019)在《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体与β-二酮稀土配合物包覆金纳米颗粒构筑新型发光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镧系金属离子与纳米颗粒作用形成新型杂化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被广泛应用于传感、生物医学、药物传输等领域。但是,新型杂化纳米材料的研发必须要确保每种成份都能发挥其独特的性能,如:镧系金属离子和纳米颗粒都能发挥最大优势且两组分间不能存在相互制约作用。本论文以构筑在可见区和近红外发光性能显着的金纳米粒子杂化材料为主要研究目标,设计并合成8-(4-([2,2′:6′,2″-叁联吡啶]-4′-基)苯氧基)辛烷-1-硫醇配体(HSTPY)作为功能化配体包覆于金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单分散的球形AuNPs-STPY。之后与发光前驱体LnL_3(H_2O)_2自组装构筑由发光叁元配合物LnL_3(H_2O)_2(HSTPY)包覆的发光杂化纳米材料AuNPs-STPY-LnL_3(Ln=Eu,Nd,HL=Htta;Ln=Tb,HL=Htfacac),实现AuNPs的功能化,并探究该材料随pH变化发生的荧光“开-关”转换效应以及pH响应行为。全文内容包括以下叁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引入纳米材料的概念并详细介绍其性能,对纳米材料做初步认识;其次,着重介绍纳米材料体系的一个分支—金纳米粒子,主要包括对其特殊性能以及常用制备方法的描述;最后,详细总结了近年来Gunnlaugsson课题组关于镧系金属离子功能化发光金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通过多步反应制备功能化配体8-(4-([2,2′:6′,2″-叁联吡啶]-4′-基)苯氧基)辛烷-1-硫醇(HSTPY),采用Brust-Schiffrin两相法以及配体置换法将该配体通过末端的硫醇基团包覆于金纳米粒子表面,并通过UV-Vis、TEM以及DLS表征确定形成了单分散的球型金纳米颗粒AuNPs-STPY;合成由β-二酮配体与镧系金属离子构筑的发光前驱体配合物LnL_3(H_2O)_2,分别与自由配体HSTPY以及包覆于AuNPs表面的修饰配体发生自组装形成发光叁元配合物LnL_3(HSTPY)以及表面包覆发光叁元配合物的金纳米粒子AuNP-STPY-LnL_3(Ln=Eu,Nd,HL=Htta;Ln=Tb,HL=Htfacac);最后,通过多种方法比较LnL_3(H_2O)_2、LnL_3(HSTPY)以及AuNPs-STPY-LnL_3的荧光性能。第叁章分析并说明发光性能显着的叁元配合物Eu(tta)_3(HSTPY)的能量传输机制;通过溶剂效应以及阴离子传感实验探究Eu(tta)_3(HSTPY)配合物发生荧光猝灭的根本原因;最后,探究Eu(tta)_3(HSTPY)以及AuNPs-STPY-Eu(tta)_3随pH变化发生的荧光“开-关”转换效应以及pH响应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3-01)
黄榕,曾雪花,王万曼,张梦丽,陈景林[8](2018)在《基于功能化6-甲氧羰基-2,2′-联吡啶配体的铜(Ⅰ)铁(Ⅱ)异金属双核配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u(CH_3CN)_4]ClO_4、6-甲氧羰基-2,2′-联吡啶(mbpy)、6-甲氧羰基-4,4′-二甲基-2,2′-联吡啶(mmbpy)和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了2个新的铜(Ⅰ)铁(Ⅱ)异金属双核配合物:[Cu(mbpy)(dppf)]ClO_4·CH_2Cl_2(1)和[Cu(mmbpy)(dppf)]ClO_4(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铜(Ⅰ)铁(Ⅱ)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并且均表现为四配位变形四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在330~520 nm波长范围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宽吸收峰,其主要来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由于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的引入,配合物1和2常温下在溶液和固态时均未检测到任何发光。(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9](2018)在《含亚磷酸酯和联吡啶羧酸酯配体的铱配合物及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和电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苯基亚磷酸酯为双环金属化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乙酯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中性铱配合物(1).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配合物表现出黄光发射,波长为581 nm,量子效率高达29.4%,是含联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铱配合物中最高的,发光寿命为1.08μs.配合物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级为-5.43 e V,最低未占轨道(LUMO)能级为-3.18 e V.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性质,在水/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聚集后发光增强了17倍.用该配合物制备的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达8.9%,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9.7 cd/A和5.2 lm/W.研究结果表明,双环金属化的亚磷酸酯配体对提高联吡啶羧酸酯类铱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和扩展应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孙燕[10](2018)在《含有多联吡啶配体Ru(Ⅱ)、Co(Ⅱ)金属配合物制备与光催化CO_2还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的开采与使用已经造成能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大量CO_2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并给当今和未来的全球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利用太阳光催化CO_2还原为CO、和含氢化合物的反应合成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材料和燃料,既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又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实现自然界碳的有序循环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论文将从叁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探索既作为光吸收体又是催化剂的单核Ru(Ⅱ)配合物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2)新的双核Co(Ⅱ)配合物的合成并作为催化剂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3)光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机理初步研究。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将[Ru(bpy)_3]~(2+)和[Ru(bpy)_2-(bpy-(PO-(OEt)_2)_2)]~(2+)配合物作为单组份体系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溶剂为碳酸丙烯酯(PC)和水,使用1,3-二甲基-2-苯基苯并咪唑(BIH)作为电子给体。在[Ru(bpy)_3]~(2+)(4.46×10~-55 M)既作为光敏剂又是催化剂体系中,PC和H_2O的比例为8:1,BIH=40 mg,光照16个小时之后催化转换数(TON)达到1586;当使用[Ru(bpy)_2-(bpy-(PO-(OEt)_2)_2)]~(2+)(6.68×10~(-5)M)作为光敏剂和催化剂时,优化条件为PC/H_2O=12:1,BIH为40 mg,可见光照射16小时后,TON最终达到1145。[Ru(bpy)_3]~(2+)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效果最佳。2、合成了两个新的、含有多联吡啶配体的双核Co(Ⅱ)配合物(C1和C2),用C1、C2作为催化剂,[Ru(bpy)_3]~(2+)作为光敏剂,在DMF、H_2O和TEOA的混合溶剂中,催化剂C1浓度为3.31μM时,可见光照35个小时后,催化效果较好的是C1,TON可达413,而C2的TON值为358。3、通过BIH对[Ru(bpy)_3]~(2+)和[Ru(bpy)_2-(bpy-(PO-(OEt)_2)_2)]~(2+)配合物光敏剂的荧光猝灭常数进行测定比较发现,当荧光猝灭常数较大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效果最佳。然后对钌的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量子效率的测定,得出:[Ru(bpy)_2-(bpy-(PO-(OEt)_2)_2)]~(2+)的量子效率为0.54%,[Ru(bpy)_3]~(2+)的量子效率为0.86%,相比较而言,[Ru(bpy)_3]~(2+)是较好的光敏剂。(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联吡啶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分子内共轭大π键的联吡啶类配体,易与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健、氢键和芳香环中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出结构新颖和功能特殊的配位聚合物(配聚物)。本论文分别以5种电子离域程度不同的共轭联吡啶类配体与SCN~-阴离子、d~(10)金属离子,在合适条件下组装成结构各异配聚物。主要探索目标产物的结构、光学性质、光电化学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等。1.利用Bpb(1,4-bis(pyrid-4-yl)benzene)联吡啶类配体获得了3个目标配聚物:[Zn(SCN)_2(Bpb)]?CH_3CN(1),[Zn(SCN)_2(Bpb)]?CH_3CN(2),[Cd(SCN)_2(Bpb)]?CH_3CN(3)。配聚物1为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链间通过配体间的π-π相互作用堆积成二维层,氢键连接二维层形成叁维骨架;配聚物2呈现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后通过π-π相互作用堆积成二维层状结构;配聚物3中Cd~(2+)离子与SCN~-形成中性的二维[Cd(SCN)_2]_n无机层,无机层再通过配体Bpb桥联形成具有椭圆孔道的叁维框架结构。配聚物1、2分子式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二者荧光、带隙分别相差30 nm、0.15 eV;均为具有光电化学响应的n型半导体。叁种配聚物的热稳定性均良好,表明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实际运用价值。2.采用Bpbp(4,4’-bis(Pyrid-4-yl)biphenyl)联吡啶类配体合成了4个目标配聚物:[Zn(SCN)_2(Bpbp)]?2CH_3CN(4)、[Cu(SCN)(Bpbp)](5)、[Cu_2(SCN)_2(Bpbp)](6)、[Hg(SCN)_2(Bpbp)](7)。其中配聚物4与配聚物2的结构相似,均展现出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通过π-π相互作用堆叠成波浪状二维层;配聚物5中Cu~+离子与SCN~-形成一维“之”字链,一维链通过配体Bpbp桥联形成的波浪状二维骨架结构;配聚物6与配聚物3均为金属离子与SCN~-首先形成中性的二维无机层,无机层再通过配体桥联形成叁维骨架;配聚物7呈现出一维“之”链,链间通过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交叉堆叠的波浪状二维层。由于Bbpb配体具有较大的共轭性,与d~(10)金属离子形成的的4个配聚物均展现出了较好的荧光性能。4个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配聚物4作为n型半导体,且光电化学性能优于本文中其他配聚物。3.利用Zn~(2+)离子与其他联吡啶类配体合成出3个配聚物:[Zn(SCN)_2(Bipy)]·CH_3CN(8)、[Zn(SCN)_2(Bpe)](9)、[Zn(SCN)_2(Bpey)](10)。配聚物8、9都呈现为一维“之”字链状结构,且链与链之间通过丰富的π-π作用进一步堆叠成二维层状结构;配聚物10与配聚物1具有相似的结构,均为化学键连接的一维“之”字链,链间通过配体间的π-π相互作用堆积成二维层,氢键连接二维层形成叁维骨架。3个配聚物的荧光都可归属于ILCT电荷跃迁。此外,这3种配聚物均具有一定的光电化学响应,且光电化学性能相对较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吡啶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紫轩.联吡啶/联苯二羧酸和二吡啶胺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物化性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付珊.基于联吡啶类配体的d~(10)金属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付博.基于联吡啶类配体的Co、Ni金属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曹炳然.紫精类配体二溴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及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王彬.基于双叁联吡啶配体的可响应金属超分子胶体颗粒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6].刘冰.新型手性联吡啶配体合成及铜催化缺电子烯烃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李金殿.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体与β-二酮稀土配合物包覆金纳米颗粒构筑新型发光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9
[8].黄榕,曾雪花,王万曼,张梦丽,陈景林.基于功能化6-甲氧羰基-2,2′-联吡啶配体的铜(Ⅰ)铁(Ⅱ)异金属双核配合物(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8
[9].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含亚磷酸酯和联吡啶羧酸酯配体的铱配合物及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和电致发光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10].孙燕.含有多联吡啶配体Ru(Ⅱ)、Co(Ⅱ)金属配合物制备与光催化CO_2还原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