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有效性论文_悦飞雪,李继伟,王艳芳,石兆勇,刘领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分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养分,有效性,冬小麦,活性,产量,无机。

养分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悦飞雪,李继伟,王艳芳,石兆勇,刘领[1](2019)在《生物炭和AM真菌提高矿区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矿区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而生物炭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够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和养分的利用。因此探究生物炭和AM真菌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可为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和新型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温室盆栽试验的土壤采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江春矿区,以玉米"弘单897"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原状土壤对照(CK)、添加生物炭(B)、接种AM真菌(M)、添加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BM),每处理重复8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玉米于矿区土壤中培育2个月后收获,测定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色值(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接种AM真菌对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生理特性和磷吸收的效果优于生物炭,而生物炭提高土壤pH值和玉米对钾吸收的效果较好。生物炭和AM真菌联合处理玉米的总根长、根部和地上部干重分别较CK增加了84.22%、176.67%和45.84%,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5.42%、56.44%和88.31%,叶色值比CK提高了22.77%,菌根侵染率较CK提高234.20%,菌丝密度可达到4.37 m/g,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分别达到4.32 g/kg和1.60 g/kg,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4.23%、43.26%、98.63%和33.93%。【结论】生物炭和AM真菌单独或复合处理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生物炭和AM真菌联合处理可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生理特性、促进养分吸收、提高土壤养分效果,可作为退化土壤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元生,刘方,陈祖拥,蒲通达,朱健[2](2019)在《生物质炭对旱作土壤生物性状及养分有效性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施用对贵州中部地区旱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旱作土施用5%~15%(炭/土质量比)的生物质炭后,黄泥土、黄砂土中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数量以及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特别是黄砂土;而大泥土中放线菌、真菌数量和硝化细菌数量以及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出现较明显的提高,但氨化细菌数量及脲酶活性出现大幅度降低。此外,黄泥土、黄砂土施生物质炭后有效N、P、K、Ca、Mg、B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大泥土中有效P、K、Fe、Mn、Cu、B的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壤有效N、Ca、Mg、Zn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这3类旱作土壤施炭后土壤有效Zn含量均表现出显着的下降。黄泥土、黄砂土及大泥土施用5%~15%的生物质炭后均能明显提高白菜及莴笋的产量,其中黄砂土施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大泥土。不同类型旱作土壤施炭后土壤有效性养分数量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别,施用生物质炭时要根据土壤特性配合使用一定比例的氮、磷、钾及适量的微量元素肥料,更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诗璇,陈松岭,蒋一飞,巴闯,邹洪涛[3](2019)在《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普通氮肥(CK)、控释氮肥常量(CR1)、控释氮肥减量10%(CR2)、控释氮肥减量20%(CR3)、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施(CR4)、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5:5配施(CR5)、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7:3配施(CR6),探讨控释/普通氮素肥料不同配比对春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氮素利用、经济收益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有利于叶片氮素积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增加产量和施肥收益;配施试验各处理产量和施肥收益显着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各处理,CR4产量最高,达到14 695 kg·hm~(-2),与CK相比增产率为25.68%。配施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14.18%-40.70%、88.32%-113.23%,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于CK,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够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施用控释氮肥显着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CR3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着高于CR1,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1.79%、14.17 kg·kg~(-1)和23.68 kg·kg~(-1)。配施处理与CK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23%-19.11%,氮肥表观损失率降低了35.04%-40.01%,减量处理与配施处理的氮肥表观平衡指标无显着差异。综上,配施处理优于本试验其他处理,其中CR4的产量、施肥收益、各氮肥利用指标均显着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高于CR6,氮肥表观平衡指标与CR5无显着差异且优于其他处理。因此,东北春玉米最佳施氮方式为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比施用。(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华,韩浩章[4](2019)在《木醋液对猴樟幼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年生盆栽猴樟幼苗为材料,分别用体积比0%、1%、2%、5%的木醋液进行处理,每7天检测其土壤pH值、电导率值、有机质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铁含量,NH4+-N含量、NO3--N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析木醋液对猴樟幼苗盆栽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处理能影响猴樟幼苗土壤养分有效性,第21天时,各土壤养分含量处于迅速下降或稳定趋势,1%浓度处理的土壤pH值、EC值、NH4+-N含量、有效钾含量、NO3--N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2%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NH4+-N含量、有效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EC值显着低于对照,土壤pH值、NO3--N含量、有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5%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NH4+-N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NO3--N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钾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土壤pH值、EC值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因此,2%浓度处理对改良猴樟幼苗土壤养分状况效果最好,宜每21天施用1次。(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梁路[5](2019)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是我国传统旱作农业区,该地区土壤贫瘠,肥力低下,作物产量低。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人们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地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着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深入理解不同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下土壤的生物化学性状,为充分发挥肥料效益,实现黄土高原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本试验的试验作物为冬小麦。采用裂区试验,设置5个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a),配施或不施有机肥(30 t/ha)。在冬小麦分蘖、拔节、抽穗、灌浆期,分别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在播前和成熟期分别取0–20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常规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在收获期,测定了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籽粒中的养分含量。试验结果如下:(1)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配施化肥,可显着提高籽粒产量,相比与单施化肥处理可提高12.5%,而且配施有机肥可以节省8.7%的氮肥投入,并保证冬小麦高产稳产。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以N150+M处理最佳。说明只有适量施用氮肥,小麦产量才能达到最佳水平,而施氮量过高或者过低对小麦产量的提高都会有限制。通过对小麦的构成叁要素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与单施化肥处理,无机有机肥的联合施用可使冬小麦显着增加10.3%的有效穗数,而对穗粒数、千粒重无显着性影响。(2)适当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以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素的协同吸收。相比较与单施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的冬小麦籽粒的含磷量,籽粒吸氮量,籽粒、茎叶、颖壳吸磷量和籽粒、茎叶、颖壳的吸钾量可显着提高,分别提高6.7%、11.9%、23.2%、58.9%、33.3%、12.1%、45.2%、27.6%。且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75kg N/ha时,各处理间的吸氮量、吸钾量和吸磷量无显着性差异。(3)合理的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料对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激发效应。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较,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显着提高,2016–2018年两年平均提高4.5%、3.5%、4.2%,而过氧化氢酶在2016–2017年无显着性差异,2017–2018年显着提高3.0%。说明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累积效应慢慢地体现了出来。此外,整体而言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150+M处理最佳;而土壤脲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以N(255~300)+M处理效果最好。(4)在冬小麦整个生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可显着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处的全氮、有机质、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2016–2018年两年平均增加34.6%、24.0%、190.0%、39.9%。另外,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当施氮量的范围在0–150 kg N/ha时,配施有机肥处理可显着增加0–20 cm土层土壤处的土壤含水量以及硝态氮含量;当施氮量在225–300 kg N/ha时配施有机肥处理会加剧深层8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同时也会造成硝态氮向深层淋失的风险。说明适量氮肥配施有机肥既有培肥土壤的作用,又能减轻过量硝态氮残留带来的环境问题。综上可知,30 t/ha的有机肥料与150 kg N/ha用量的氮肥配施,有利于培肥土壤,保证小麦高产稳产,减少环境污染,增强该地区的冬小麦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梁路,马臣,张然,翟丙年,李紫燕[6](2019)在《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深入理解不同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下土壤的生物化学性状,为充分发挥肥料效益,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连续叁年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置5个氮肥用量(N 0、75、150、225、300 kg/hm~2),配施或不施有机肥(30 t/hm~2)。在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0—20 cm土层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收获期,调查了冬小麦籽粒产量。【结果】1)冬小麦产量以施氮量N 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且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能够在减少19.1%的氮肥用量条件下,保证冬小麦产量稳产高产,此外在天气不理想的状况下,冬小麦的净收益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2)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显着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8.2%、27.4%、149.3%、31.4%、27.6%、4.0%、4.7%、1.5%,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且除了脲酶以施氮量N 300 kg/hm~2配施有机肥的活性最高,其余指标均以施氮量N 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3)施氮量、有机肥、冬小麦生育期显着影响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施氮量和有机肥的交互效应显着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施氮量和冬小麦生育期的交互效应显着影响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肥和冬小麦生育期的交互效应显着影响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氮量、有机肥和冬小麦生育期叁者的交互效应显着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间、脲酶与速效钾之间均未达显着相关水平,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结论】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冬小麦产量之间密切相关,在施用有机肥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氮肥N 150 kg/hm~2,有利于增强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傅仲豪[7](2019)在《采伐剩余物和施肥管理对杉木生长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林树种,杉木人工林遍及我国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长期以来通过组培、扦插和分子技术等先后筛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杉木无性系,但目前有关人工林经营技术对杉木不同无性系林木生长及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依然不足。杉木采伐后能够产生树枝、树叶和树根等大量采伐剩余物,如何合理利用采伐剩余物,提高新造林地土壤养分有效性是杉木人工林培育的关键环节。此外,施肥是有效缓解杉木人工林地力下降的重要经营技术。近年来,随着缓释肥技术不断发展,缓释复合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施用缓释肥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依然缺乏。因此,本文将开展杉木无性系、剩余物处理方式和施肥等培育技术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研究,为我国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18年春季新营造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2裂区试验设计,比较杉木无性系、采伐剩余物粉碎和缓释复合肥施用等3个因素对造林初期杉木苗木生长、叶片养分、土壤全量养分和土壤水溶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杉木无性系“洋-020”和“洋-061”苗木,采伐剩余物原位放置和剩余物粉碎处理,施肥和未施肥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样地。分别测量植物苗高、地径以及叶片C、N、P、K、Ca和Mg含量,土壤C、N、P、K、Ca和Mg元素含量以及土壤NH_4~+-N和NO_3~--N养分含量。同时,在每块样地30cm和60cm深度埋置土壤水溶液陶瓷头采集器,分别在6、7、9和11月份采集土壤水溶液,并测定土壤水溶液DOC、SIN(NH_4~+-N和NO_3~--N)以及K~+、Na~+、Ca~(2+)、Mg~(2+)、SO_4~(2-)等5种离子含量。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洋-061”苗高、地径均值分别为80.62cm和10.04 mm,而杉木无性系“洋-020”苗高、地径均值分别为68.13 cm和8.35 mm,表明杉木无性系显着影响苗高和地径。然而,施肥和采伐剩余物粉碎处理对杉木生长影响不显着,表明在造林初期苗木遗传特征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比采伐剩余物、施肥等经营措施更明显。杉木无性系、采伐剩余物粉碎和施肥对杉木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无显着交互性效应。(2)杉木无性系“洋-020”N、P和Mg含量分别为20.38 mg/g、0.87 mg/g和0.92 mg/g,而“洋-061”N、P和Mg含量分别为17.33 mg/g、0.75 mg/g和1.02mg/g。与杉木无性系“洋-020”相比,无性系“洋-061”叶片的N和P含量分别降低14.97%和13.79%,而Mg含量增加10.87%。同时,缓释肥施用显着提高杉木叶片P含量,降低叶片Mg含量,表明土壤P养分是杉木人工林生长的限制因子。然而,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对杉木叶片养分含量影响不显着。(3)杉木无性系、采伐剩余物粉碎处理和施用缓控型肥对林地土壤C、N、P、K、Ca和Mg元素含量的影响并不显着,且各因素间无显着交互性作用。然而,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下土壤C/N、C/P、N/P分别降低2.75%、15.31%和11.72%,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同样,各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差异不显着。(4)施肥能够影响新造杉木人工林土壤水溶液DOC和NO_3~--N含量以及各离子含量,施肥提高30 cm土壤NO_3~--N含量和60 cm土壤DOC。此外,在60 cm土层,施肥降低土壤水溶液SO_4~(2-)含量,但提高土壤水溶液Na~+含量。同时,不同杉木无性系造林地土壤水溶液养分存在显着差异,杉木无性系“洋-020”林地30cm土壤水溶液K~+含量和60 cm深度土壤水溶液Na~+含量显着高于无性系“洋-061”。然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土壤水溶液养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着性。此外,土壤水溶液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动态特征。综上研究表明,杉木无性系和施缓释肥对新造林地杉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具有显着影响。然而,采伐剩余物粉碎处理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影响无显着。本研究数据仅为试验处理6个月,针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培育和经营措施对林木生长和养分影响需进一步展开长期定位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姜勇,李天鹏,冯雪,王汝振,张玉革[8](2019)在《外源硫输入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硫输入增加是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酸化的一种重要诱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从而有利于有机碳积累,但可导致石灰性土壤中碳酸盐的分解;硫输入可提高土壤中氮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的有效性,降低钼的有效性;导致交换性盐基离子淋失并降低钙、镁、钾的有效性;增加石灰性和中性土壤磷的有效性,而降低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磷的有效性。外源硫输入可促进草地植物对氮和磷的协同吸收,总体上可以促进草地植物对金属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土壤酸化可能引起植物锰毒害,增加植物锰吸收的同时抑制了对铁的吸收。高量硫输入及土壤重度酸化可导致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降低;低剂量硫输入对草地生产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其力莫格,常瑞雪,张新梅,陈清[9](2018)在《培养条件下添加有机废弃物对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有机废弃物配施化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通过室内恒温恒湿好气培养试验,监测了施用不同有机废弃物(猪粪、秸秆、木本泥炭和糖蜜)并配施无机肥料对不同土壤肥力(低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中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培试验90d后,土壤肥力和有机废弃物类别均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影响,其中化肥配施有机废弃物可以显着提高低肥力土壤的总氮含量,提高比例可达25.78%~63.92%,但仅有施用化肥+木本泥炭和化肥+糖蜜的处理可以显着提高高肥力土壤的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7.18%、53.53%和24.04%、56.15%,且高肥力土壤更易于将氮素转化为硝态氮存留在土壤中,木本泥炭和糖蜜对土壤氮素转化和磷素活化的效果较优,低、高肥力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分别提高了65.98%、130.13%和50.25%、74.84%。由此可知,对于不同土壤肥力应采用不同的养分管理策略,采用有机废弃物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并活化土壤自身养分,其中木本泥炭和糖蜜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韩巍,赵金月,李豆豆,郭磊磊,窦莉洋[10](2018)在《设施蔬菜大棚土壤氮磷钾养分富积降低土壤钙素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农业缺钙性生理病害发生率迅速上升。设施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富积与土壤中钙素的形态及有效性有密切关系,进而影响植物对钙素的吸收。因此,本研究调查比较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钙素有效性的变化,及与N、P、K含量的关系,为提高土壤钙素有效性和减少缺钙性生理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辽宁省海城市选取了38个设施蔬菜大棚,种植年限在3~30年不等,土壤均为棕壤,按照每叁年为一个时间段,将大棚分为9组。采集了棚内0—20 cm的耕层土壤样品,同时采集棚外露地0—20 cm土壤样品作为对照。分析了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测定了土壤水溶性钙、交换性钙、酸溶性钙、非酸溶性钙含量,利用回归方法计算了氮磷钾含量与四种形态钙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设施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总钙、酸溶性钙和非酸溶性钙含量逐年增加,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分别在种植达到9~11年和12~14年时达到最大值104.1和611.9 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总钙增加量的94.3%~96.4%属无效态的非酸溶性钙。土壤中氮、钾含量的提高促进了交换性钙的解吸,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交换性钙呈显着负相关(r=–0.5451,P<0.01;r=–0.4809,P<0.01,n=38)。土壤中磷含量的提高促进了难溶性磷酸钙盐的形成,磷酸高钙盐与无效性的非酸溶性钙呈极显着正相关(r=0.5884,P<0.01,n=38)。种植30年的设施土壤有效态钙含量与有效氮、磷、钾的比例比露地土壤下降了近70%。【结论】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不断增加。氮和钾含量的增加促进了交换性钙的解吸,磷的增加促进了水溶态和交换态钙向无效的非酸溶性钙的转化。因此,土壤中氮磷钾的富积加剧了蔬菜土壤有效性钙的缺乏。(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养分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施用对贵州中部地区旱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旱作土施用5%~15%(炭/土质量比)的生物质炭后,黄泥土、黄砂土中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数量以及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特别是黄砂土;而大泥土中放线菌、真菌数量和硝化细菌数量以及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出现较明显的提高,但氨化细菌数量及脲酶活性出现大幅度降低。此外,黄泥土、黄砂土施生物质炭后有效N、P、K、Ca、Mg、B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大泥土中有效P、K、Fe、Mn、Cu、B的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壤有效N、Ca、Mg、Zn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这3类旱作土壤施炭后土壤有效Zn含量均表现出显着的下降。黄泥土、黄砂土及大泥土施用5%~15%的生物质炭后均能明显提高白菜及莴笋的产量,其中黄砂土施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大泥土。不同类型旱作土壤施炭后土壤有效性养分数量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别,施用生物质炭时要根据土壤特性配合使用一定比例的氮、磷、钾及适量的微量元素肥料,更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分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悦飞雪,李继伟,王艳芳,石兆勇,刘领.生物炭和AM真菌提高矿区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2].刘元生,刘方,陈祖拥,蒲通达,朱健.生物质炭对旱作土壤生物性状及养分有效性的调控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刘诗璇,陈松岭,蒋一飞,巴闯,邹洪涛.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4].张丽华,韩浩章.木醋液对猴樟幼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梁路.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梁路,马臣,张然,翟丙年,李紫燕.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7].傅仲豪.采伐剩余物和施肥管理对杉木生长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8].姜勇,李天鹏,冯雪,王汝振,张玉革.外源硫输入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9].其力莫格,常瑞雪,张新梅,陈清.培养条件下添加有机废弃物对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

[10].韩巍,赵金月,李豆豆,郭磊磊,窦莉洋.设施蔬菜大棚土壤氮磷钾养分富积降低土壤钙素的有效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外源硫输入对土壤酸化及养分有效性土壤养分有效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土壤养分有效性与土壤微生物群...土壤pH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北...土壤pH对矿物养分的有效性影响(以带宽...蝴蝶花形态对土坡养分有效性的反...

标签:;  ;  ;  ;  ;  ;  ;  

养分有效性论文_悦飞雪,李继伟,王艳芳,石兆勇,刘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