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建构论论文_俞雅萍,赵媛韧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知识建构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科学知识,社会学,儒家,建构主义,社会,教学法。

科学知识建构论论文文献综述

俞雅萍,赵媛韧[1](2019)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建构教学的一般流程——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建构理论延续了早期的建构主义思想,成为新建构主义代表方向之一,但该理论强调基于其12条原则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引发了一线教师如何将其付诸实践的困惑。本文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实例,介绍有效实施知识建构教学的一般流程:重构教学内容,形成问题情境;围绕真实问题,引发观点的产生并分享;推进所有观点的持续改进;促进集体性认知和形成社区知识。(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顾梦婷,张义兵[2](2018)在《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知识建构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小学科学课“蚕的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而言,基于设计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也是一个整合设计与研究的系统化过程,原因在于其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不断应用、评估、修正迭代过程来干预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它也注重数据的挖掘及其对应的理论解释与创新。知识建构教学是基于原则的创新式教学,学生从提出真实的观点到最终构建出社区理论,其中不乏有多次的设计改进,基于设计的研究这样一种贴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与知识建构教学的结合点在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理论的境脉化、持续优化的迭代设计这叁个方面。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提升知识建构教学,以及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以真实的科学阅读教学为例,阐述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与作为教学指导的协同作用,可以为一线教师、教育研究者提供灵感,推动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知识建构教学中的设计与研究。(本文来源于《数字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卜风贤,汪宁[3](2018)在《先秦时期儒道学派对传统科学的知识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儒道学派的发展与传统科学的系统性进步不无关系。基于先秦典籍《论语》和《道德经》的文本记述,从基本科学概念的不同阐述与灵活应用、主要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分析、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发展及其评价3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儒道学派与传统科学的互动关系。分析认为,儒家重人伦,但吸收了传统科学的若干重要成果,以科学概念和传统科技成果去建构其庞大的社会人伦系统;道家讲自然,在对自然万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基础上将传统科学认识运用到社会人文领域,既是对自然万物之道的社会延伸,也是将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知识建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周平红,张屹,杨乔柔,白清玉,陈蓓蕾[4](2018)在《智慧教室中小学生协同知识建构课堂话语分析——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慧教育、深度学习成为研究焦点,深度知识建构在学生高阶能力培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话语分析是知识建构分析的重要方法,研究基于提问的课堂话语分析框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智慧教室环境中小学科学课堂师生话语序列、教师提问的目的和功能、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理解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中较容易使用权威型话语,通过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以反驳、推断类比的方式回答问题能推动对话情境走向高阶思维层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期和末期表现出较高的认知水平、多点结构理解水平、关联结构理解水平及较多的策略性知识和图示知识。(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朱春艳,高琴[5](2015)在《论民族志方法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研究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巴黎学派,首次运用民族志方法考察并追踪科学知识的微观生产过程及社会化过程。民族志方法支持经验资料、分析实验室物质要素、考察科学日常活动中的隐含观念、重构科学陈述,形成了科学知识建构主义纲领,顺应了科学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学科融合趋势,对于打开当代技术黑箱具有启示作用。不过仍需反思的是,科学知识建构论下的民族志面临着对其合法性、建构性及发展动力等问题的质疑。(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俞梁,叶晋[6](2015)在《科技馆展览与科学知识建构互动模式设计与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建构是一个多元的新旧知识交互作用的系统。学习以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主,结合参观科技馆这样的非正规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对知识建构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科技馆的展览策划与科学知识建构的互动模式,着力于提高科学传播效果,促进公民科学素养建设。(本文来源于《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9-24)

张忠华[7](2015)在《降低认知负荷 促进小学生科学知识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学习是选择、组织和整合信息(认知加工)的过程。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一定的负担,可以分为无关认知负荷、必要认知负荷和生成认知负荷[1]。无关认知负荷是指与学习者目标达成的信息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工作负荷,必要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加工新知识时所必须承载的工作负荷[2],生成认知负荷则是指个体把新旧知识融合、形成个性化理解所带来的加工任(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5年04期)

郑乐敏[8](2014)在《巧用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科学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的教学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以后所有化学计算的基础。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用讲授法只能让学生记住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而对于该定义的来龙去脉,部分学生直到初叁还是一知半解。在本课的一次教学中,受一学生的"引导",我利用了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通过有效的知识建构,还原了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过程。这对突破教(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4年26期)

王倩倩[9](2014)在《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知识的建构作用,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科学知识。社会建构论能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中得到充分运用,并正式成为一种科学观,成为核心方法论,这离不开科学知识社会学,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建构论这一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4年06期)

邱德胜[10](2013)在《科学知识的不同建构理论——兼议异质建构论与实践建构论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知识的建构主义观点历经了社会建构论、异质建构论到实践建构论的转变。社会建构论将科学知识视为单一社会建构的产物;异质建构论则将自然等物质因素与社会因素相等同,认为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建构而言同等重要;而实践建构论以异质建构论为基础,更强调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维度,并对实在论、不可通约性等传统科学哲学问题给出了新的阐释。对不同建构理论进行评析,尤其是对异质建构论与实践建构论进行比较,有利于明晰建构论的发展脉络,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科学知识建构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般而言,基于设计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也是一个整合设计与研究的系统化过程,原因在于其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不断应用、评估、修正迭代过程来干预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它也注重数据的挖掘及其对应的理论解释与创新。知识建构教学是基于原则的创新式教学,学生从提出真实的观点到最终构建出社区理论,其中不乏有多次的设计改进,基于设计的研究这样一种贴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与知识建构教学的结合点在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理论的境脉化、持续优化的迭代设计这叁个方面。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提升知识建构教学,以及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以真实的科学阅读教学为例,阐述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与作为教学指导的协同作用,可以为一线教师、教育研究者提供灵感,推动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知识建构教学中的设计与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知识建构论论文参考文献

[1].俞雅萍,赵媛韧.网络环境下知识建构教学的一般流程——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

[2].顾梦婷,张义兵.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知识建构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小学科学课“蚕的研究”为例[J].数字教育.2018

[3].卜风贤,汪宁.先秦时期儒道学派对传统科学的知识建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周平红,张屹,杨乔柔,白清玉,陈蓓蕾.智慧教室中小学生协同知识建构课堂话语分析——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

[5].朱春艳,高琴.论民族志方法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俞梁,叶晋.科技馆展览与科学知识建构互动模式设计与体系构建[C].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5

[7].张忠华.降低认知负荷促进小学生科学知识建构[J].中国教师.2015

[8].郑乐敏.巧用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科学概念[J].中学教学参考.2014

[9].王倩倩.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4

[10].邱德胜.科学知识的不同建构理论——兼议异质建构论与实践建构论的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7)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6)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8)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4)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0)

标签:;  ;  ;  ;  ;  ;  ;  

科学知识建构论论文_俞雅萍,赵媛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