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结构分析的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杨欣明[1](2020)在《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相关性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女性领导力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议题。已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对细节的敏感和严谨往往优于男性,且不会盲目自信,因此上市公司女性董事的加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受制于“天花板效应”,女性董事的身影很少出现在上市公司中,因此女性董事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有效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公司的良好运作,而治理薄弱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便是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文献对女性董事进行研究时,没有将女性董事特征进行细分,而且对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相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论文从上市公司女性董事特征的角度,讨论上市公司中对财务困境产生影响的女性董事特征,研究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之间的相关性,丰富女性董事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内容。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有关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然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高层梯队理论和管理行为的性别差异理论,分析了女性董事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原因和机制,并由此得出相关研究的假设。在研究设计与实证研究部分,论文选取了 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做样本数据,采用F分数模型度量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状况,对财务困境和女性董事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女性董事规模、年龄、学历、专业背景、报酬与任期六项特征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女性董事特征与财务困境分数在不同显着性水平上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这六项特征均对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有着积极影响。最后,对论文的研究结论做出总结,从董事会治理层面为优化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提出相关建议,并总结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关系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为上市公司预防财务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上市公司优化董事会结构、选择有利于抑制财务困境的董事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女性董事特征进行细分,引入女性董事规模、年龄、学历、专业背景、报酬与任期六个特征来分析女性董事特征与财务困境之间的相关关系。上述内容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然而受本人研究水平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指标的选取和衡量上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崔佳惟[2](2019)在《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五年来,我国逐渐步入经济新常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消费一直排在首要位置,2018年我国的消费支出占GDP增长的76.2%,政府部门的消费引导和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共同推动着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在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强调扩大消费,并提出促进消费升级,要提供必要的消费金融支持。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相继推出的消费贷款业务,不仅仅局限于线上购物,很多已深入到买单、交通、旅游等多个线下场景中,更方便快捷地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使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便带来了大规模融资难题。受政策和成本的限制,传统融资途径的效果不甚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项目可以将企业的消费贷款资产通过打包成资产池,将其变成可流通的证券在市场上售出,便能实现大规模的融资,获得新的资金继续用于消费贷款业务。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探索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问题,本文选取了蚂蚁小贷利用花呗消费贷款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案例。在梳理了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理论后,对蚂蚁花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其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是为了以较低的成本满足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增强资产流动性。并结合相关数据对证券的发行效果进行了评价:该专项计划融资成本较低且现金流可以覆盖证券本息,通过对比近年来蚂蚁小贷的财务数据,得出资产证券化的确可以起到优化财务结构的作用。但是该计划在征信、风险隔离、产品流动性方面仍存在问题,因此此蚂蚁金服可以联合人民银行、公安部门、金融机构等通过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来健全征信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出台专门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促进风险隔离机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计划管理人在计划设立之初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披露;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投资者限制,引入做市商来增强产品流动性。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蚂蚁花呗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能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来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以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继续为广大客户的消费信贷需求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宋瑜[3](2019)在《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零售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受线上电商的冲击,线下实体店经营陷入困境,电商由于流量红利消退,也遭遇了瓶颈。2016年,阿里巴巴构建了新零售,将线上与线下进行融合,不仅使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电商得到了优势互补,还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的服务。新零售作为商业领域的新业态,将是零售企业谋求转型升级摆脱困境的重要选择。企业转型离不开财务战略的支持,因此,对转型新零售的零售企业进行财务战略分析与研究,对零售企业转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天虹股份抓住机遇,在业内率先转型新零售,本文以天虹股份作为案例,对其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采用SWOT分析法对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的实施状况,同时运用常规财务指标、经济增加值指标以及财务战略矩阵等方法评价了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的实施效果,并对天虹股份存在的现金剩余和负债偏高等问题对其财务战略提出了建议,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天虹股份的财务战略支持了天虹股份的新零售转型,提升了公司的价值,促进了天虹股份的战略发展。本文期待能为天虹股份后续制定财务战略以及行业内欲转型新零售的零售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战略资料,促使更多的零售企业成功转型。
董婉婉[4](2019)在《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经营中都会存在且必须重视的风险,是公司风险在财务方面的集中体现。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市场更加广阔,但是同样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且更加复杂。因为财务导致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企业屡见不鲜,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教训。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重视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本文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海尔作为我国白色家电的领头羊,近年来受到家电行业下行趋势的影响,部分财务指标并不理想。因此,结合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实现海尔公司平稳持续发展。本文在归纳和总结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资金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从偿债、盈利、营运和发展四个方面对海尔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其次,在遵循系统性、全面性、有效性、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从偿债、盈利、营运及发展四个方面选取了12个财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海尔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功效系数法对海尔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最后,为了更好的控制海尔公司目前存在的财务风险,本文提出了海尔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研究得出结论:2016年海尔公司的财务风险综合评分值为0.64分,属于中风险等级;2017年海尔公司的财务风险综合评分值为0.78,属于轻风险等级。表明海尔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对较好,但是存在部分指标异常或与标准要求差距较大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公司发生财务风险。偿债方面的风险,海尔的短期偿债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维持在可以控制的水平;长期偿债能力较弱,属于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盈利方面的风险:资产运用效率降低,费用持续增加,导致投入产出有待提高;营运方面的风险:海尔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不高,周转天数增加。特别是应收账款周转方面平均处理期变长,减慢了变现速度,还有可能造成坏账,增大了财务风险。海尔公司第一是提高风险重视程度,包括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和加强风险评估;二是加强对成本的预测控制,包括对期间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的控制;三是加强偿债及营运风险管理。
蒋碧宇[5](2018)在《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不确定性剧增,企业和企业之间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不少企业存在着财务风险。纵观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原因,可以发现正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力,才会最终爆发财务风险,甚至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在财务风险监控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关注财务风险,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还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言,资金是命脉,只有良好的资金运营,才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帮助房地产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用价值。本文研究以YG公司为对象的财务风险控制相关问题,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方法,希望能够找到有效解决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方法。首先,本文阐明了研究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其次,本文阐明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财务风险理论和财务风险控制理论这三个基本理论;再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案例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公司财务结构控制不力、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控制不到位、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不明晰、财务风险控制效率低下四个主要问题;第四,剖析了YG公司存在公司筹资结构不合理、资金控制体系不完善、未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四个问题成因;最后,提出了优化公司财务结构、实施全面资金预算控制、树立科学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完善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等四个能够帮助YG公司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赵志伟[6](2018)在《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综合评价研究力图解决由不同指标反映的复杂现象的统一评价问题。该方法在政府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决策以及相关学术评价研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网络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在信息多样化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一些社会高度关注,问题极为复杂的评价深化研究再次成为热点。本文开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问题即为其中之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改善中小企业成长环境,支持其创新发展,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而无论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植政策的实施,政策效果的识别,以及利用金融资本投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均需要针对其成长性给出评价。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成长评价的高度复杂性表现在:其成长过程是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成长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一些因素可能是决定性的;而影响成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又是动态变化的。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扩展,企业成长问题的复杂性也随之不断跃升。其相关研究具有推进企业成长性理论探索的意义。本研究定位在,充分反映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变化,以服务政府和金融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扶植为目标,引进大数据相关技术,开展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力图进一步推动统计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的发展。相关研究框架这样安排。第1章导论。给出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研究思路、主要方法与框架;明确创新性工作。第2章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基础。主要包括:1.界定中小企业概念;解读决定企业成长的外生和内生因素,归纳成长机制。2.给出评价指标测度集成与指标权重分配的统计综合评价方法。3.引入网络爬虫、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文本挖掘技术与随机深林和Ada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等相关大数据技术;为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中指标测度及评价结果检验等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第3章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其中1.建立基于创新能力、企业家素质、产品竞争力、运营效率及环境风险等五大要素的评价理论模型。2.提出评价指标选取基本原则,及其指标选择的主要思路。3.基于测度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标准,构建中小企业成长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第4章是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信息测度与集成方法研究。主要解决指标可测性与数据可得性的问题。具体包含:1.进一步改进基于两阶段学习的专家群体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指标的有效测度。2.建立一种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指标测度方法,为指标测度提供一种新思路。3.进一步推进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信息集成技术。4.建立基于主客观信息优化模型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5.分别利用随机森林和Ada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分类模型。第5章是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的成长性评价实证分析。第6章以结论形式给出全文内容回顾和研究展望。本研究力图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创新性工作。其一,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性理论模型及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成长相关理论,及其当前企业成长环境变化为基础,建立一种基于五大核心要素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力求提出充分解释中小企业成长趋势与潜力的理论框架。其二,提出两种评价指标测度方法。为兼顾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完备性与可操作性,以及解决部分评价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问题提供了技术选择。其中,1.基于两阶段学习的专家群体评价方法的改进,可进一步通过有效描述与集成专家群体主观偏好信息,作为部分难以直接测度定性指标的数据来源。2.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指标测度方法,利用网络爬虫与文本挖掘技术,通过抓取互联网数据并利用基于贝叶斯朴素分类算法的语义分析方法,转换成基于评价等级集合的顺序数据,解决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中数据缺失,或敏感性评价指标的测度问题。其三,构建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模型。针对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得到的最终评价结果中,存在着信息不充分且难以检验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将将机器学习技术引入中小企业成长型评价方法中,构建基于随机深林和Adaboost两种分类算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预测模型,通过增加评价对象成长性分类信息,并与综合评价方法结论进行比较,检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倪晓宁[7](2017)在《金风科技绿色债券发行及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5年来绿色债券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截止2016年8月中国以2460亿美元的发行存量成为绿色相关债券的最大发行国,占全球总量的36%。绿色债券为企业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具有融资成本低,认购群体广泛等优势。论文以我国第一家绿色债券发行企业金风科技为案例,系统研究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财务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对绿色债券等概念做了界定,然后选择资产负债比率、负债利息率、长期负债比率三个财务结构指标以及财务期限结构指标作为探究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财务结构带来影响的检验指标。进而以案例企业新疆金风科技企业为例,将其财务结构指标及财务期限结构指标做发行绿色债券前后变化的纵向对比,印证了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及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的结论。论文最后对金风科技更好利用绿色债券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提出了建议。
贺绡茗[8](2016)在《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产值稳步上升。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建筑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宏观发展的微观基础,其发展决定了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业的整体资源投入非常充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产出的效果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我国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上。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需要积极发挥规模作用,增强盈利能力。因此本文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建筑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从实证中分析我国建筑业企业投入与产出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和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作用机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多元回归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对上市建筑企业的规模有效性问题和结构合理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规模经济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具体来讲就是,在明确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的表现,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建筑业经济产生的原因。在规模经济的实证部分,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建筑业规模与盈利的现状,然后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以及其改良模型,选取我国建筑业2000-2015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Eviews7.0软件从行业整体上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建筑业量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验证。再分别从建筑企业的角度,讨论量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最后综合两个部分的实证结果,综合分析我国建筑业与建筑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2)然后,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建筑业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在阐述财务结构涵义的基础上,从其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在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中,资产结构分析选取现金资产比例、应收类资产比例、存货比例、固定资产比例和无形资产比例,分别建立它们与净利率的线性回归模型,论证我国建筑行业和建筑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带来理想的盈利;资本结构分析指标选取产权比率和国有股份比例,建立与净利率线性回归模型,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3)我国建筑业整体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我国建筑业总资产投入和劳动投入与总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我国建筑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就单个建筑企业来讲,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大型建筑企业的成本投入与产出并不呈正相关性关系。说明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改善投入规模,合理的规模能够带来好的盈利效果。(4)我国建筑业财务结构与盈利能力存在相关关系。从财务结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实证结果表明:就我国建筑业整体而言,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现金资产、存货资产和无形资产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显着。应收类账款与净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固定资产与净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就我国建筑业单个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而言,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现金资产与盈利呈正相关关系;应收类资产、存货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与净利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建筑业单个企业的资产结构并不合理,并未能创造理想的利润。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我国建筑业整体而言,资本结构的产权比例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产权比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国有股比例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越高,盈利能力越低。就单个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言,我国建筑业45家上市公司的产权比例与净利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财务杠杆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未能带来盈利的增加。有40家企业的国有股比例与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在国有股份的参与能够为企业带来各项资源以及税收、政策优惠,有利于企业盈利。所以,从财务结构角度,发现我国建筑业整体和单个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并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价值,而在资本结构中的产权比率和国有股比例对盈利的作用方式恰好相反。本文阐述了规模经济及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不仅从总量上揭示了投入增长是否导致收入增加,而且从结构上揭示这种投入的结构是否合理,将总量与结构结合起来研究,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不足在于所用的数据是经过人为整理的二手数据,由于数据搜集的有限性,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黎紫红[9](2016)在《基于财务结构的深A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成本费用的管理一直以来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力度加大,成本费用的管理更受企业的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传统的成本费用性态分析假设成本费用与业务量之间是一种线性的关系,将成本费用总额分为固定成本费用和变动成本费用,用模型可以表达为y=a+bx。然而,Anderson etal.(2003)研究发现当收入增加1%时,销售和管理(SG&A)费用增加0.55%;当收入减少1%时,SG&A费用仅减少0.35%,并且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成本费用粘性。之后,众多学者对成本费用粘性存在性、费用粘性成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鲜少有学者对费用粘性的财务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深A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费用粘性的财务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同时,还对费用的子类项目的粘性特征及其在各行业中的表现进行了简要探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七个假设,先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应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和回归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深A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且管理费用粘性显着强于销售费用粘性。(2)费用粘性存在行业差异,且各行业的粘性程度和费用粘性种类存在较大区别。(3)企业费用粘性程度与财务结构相关。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控制费用粘性的几点建议。
刘高飞,李冠艺[10](2016)在《企业财务约束与要素投入扭曲——一种资源错配的微观机制》文中提出本文考察了企业财务结构差异在资源错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与企业最优化决策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为探索资源错配形成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为此,本文以Heish与Klenow(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由异质性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模型,推断出企业要素投入扭曲是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和个体财务结构差异的共同结果,进而利用1999年2013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在资本价格扭曲的环境下,财务状况恶劣的企业要素投入扭曲程度更严重,其生产更倾向于劳动密集型。
二、财务结构分析的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务结构分析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相关性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关女性董事的研究 |
1.2.2 有关财务困境的研究 |
1.2.3 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相关性的研究 |
1.2.4 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董事会 |
2.1.2 女性董事特征 |
2.1.3 财务困境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高层梯队理论 |
2.2.3 管理行为的性别差异理论 |
2.3 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关系的研究假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2 变量定义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 |
3.2.3 控制变量 |
3.3 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基于财务困境的实证分析 |
4.1.1 财务困境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2 财务困境的相关性分析 |
4.1.3 财务困境的多元回归分析 |
4.2 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的实证分析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相关性分析 |
4.2.3 多元回归分析 |
4.3 稳健性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2 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互联网金融 |
2.1.2 消费贷款 |
2.1.3 资产证券化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2.2.1 金融创新理论 |
2.2.2 资产重组原理 |
2.2.3 风险隔离原理 |
2.2.4 信用增级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3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
3.1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背景 |
3.1.1 政策背景 |
3.1.2 行业背景 |
3.1.3 企业背景 |
3.2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基本情况 |
3.2.1 项目主要参与方介绍 |
3.2.2 基础资产入池标准 |
3.2.3 专项计划增信措施 |
3.2.4 专项计划交易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4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4.1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动因分析 |
4.1.1 金融科技进步推动金融创新 |
4.1.2 业务规模扩张带来融资需求 |
4.1.3 资产支持证券降低融资成本 |
4.1.4 表外融资缓解资产流动性不足 |
4.2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核心环节优势分析 |
4.2.1 较为分散的基础资产 |
4.2.2 便于管理的循环购买结构 |
4.2.3 灵活的现金流分配机制 |
4.3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效果分析 |
4.3.1 融资成本分析 |
4.3.2 财务结构分析 |
4.3.3 现金流量分析 |
4.4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4.1 征信不完善影响了信用评估准确性 |
4.4.2 法律障碍削弱了风险隔离机制效果 |
4.4.3 投资主体受限降低了产品流动性 |
4.5 本章小结 |
5 启示与建议 |
5.1 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
5.1.1 创建循环交易结构 |
5.1.2 提高入池资产分散度 |
5.1.3 发掘互联网平台优势 |
5.2 改善互联网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效果的对策建议 |
5.2.1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 |
5.2.2 完善与风险隔离相关的法律 |
5.2.3 加强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 |
5.2.4 促进资产支持证券在二级市场的流通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企业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
1.3.2 新零售的文献综述 |
1.3.3 财务战略的文献综述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转型理论 |
2.1.1 战略转型的定义 |
2.1.2 战略转型的层次 |
2.2 新零售概念和特征 |
2.2.1 新零售概念 |
2.2.2 新零售特征 |
2.3 财务战略理论 |
2.3.1 财务战略的概念 |
2.3.2 财务战略的内容 |
2.3.3 财务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
2.4 相关指标概述 |
2.4.1 财务分析常规指标 |
2.4.2 经济增加值指标(EVA) |
2.4.3 财务战略矩阵 |
3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分析 |
3.1 天虹股份概况 |
3.1.1 天虹股份主要经营历程 |
3.1.2 天虹股份股权结构 |
3.1.3 天虹股份门店发展情况 |
3.2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SWOT分析 |
3.2.1 规模、种类和供应链的优势(S) |
3.2.2 经验、财务和技术的劣势(W) |
3.2.3 政策、经济形势和新零售发展的机会(O) |
3.2.4 行业竞争、门店到期和体验不足的威胁(T) |
3.2.5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3.3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业务布局 |
3.3.1 通过业态升级,不断提升实体店的体验效果 |
3.3.2 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 |
3.3.3 加强仓储及物流建设,优化供应链配置 |
3.4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发展目标 |
4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实施状况分析 |
4.1 筹资战略实施状况分析 |
4.1.1 商业信用是主要的筹资方式 |
4.1.2 应付费用筹资不断上升 |
4.1.3 资产销售筹资不断增加 |
4.1.4 上市时募集资金结余状况 |
4.2 投资战略实施状况分析 |
4.2.1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增大 |
4.2.2 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增大 |
4.2.3 投资性房地产逐年降低 |
4.2.4 金融资产投资逐年上升 |
4.2.5 长期股权投资效益不佳 |
4.2.6 发放贷款及垫款逐年上升 |
4.3 财务结构战略实施状况分析 |
4.4 股利分配战略实施状况分析 |
5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与建议 |
5.1 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前、后财务状况比较与评价 |
5.1.1 转型新零售后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
5.1.2 转型新零售后偿债能力偏弱 |
5.1.3 转型新零售后营运能力降低 |
5.1.4 转型新零售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
5.2 天虹股份、百联、王府井财务状况比较与评价 |
5.2.1 王府井的盈利能力强于天虹股份和百联 |
5.2.2 王府井的偿债能力强于天虹股份和百联 |
5.2.3 王府井的运营能力强于天虹股份和百联 |
5.2.4 天虹股份的发展能力强于王府井和百联 |
5.3 天虹股份EVA计算与评价 |
5.3.1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
5.3.2 投入资本总额的计算 |
5.3.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
5.3.4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与评价 |
5.4 天虹股份财务战略矩阵指标计算与评价 |
5.4.1 财务战略矩阵横坐标的计算 |
5.4.2 财务战略矩阵纵坐标值的计算 |
5.4.3 财务战略矩阵评价 |
5.5 天虹股份财务战略建议 |
5.5.1 投资战略应整合上下产业链、快速抢占市场 |
5.5.2 筹资战略应通过增发股份等方式募集资金 |
5.5.3 财务结构战略应保持合理的财务结构比率 |
5.5.4 股利分配战略应适当降低股利支付率 |
6 结论、启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要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
6.2.2 转型新零售要做好财务系统的升级改造 |
6.2.3 转型新零售要加强专业人才的选聘与储备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 |
1.3.2 财务风险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 |
1.3.3 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方面的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财务风险概述 |
2.1.1 财务风险内涵及特征 |
2.1.2 财务风险成因 |
2.2 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2.2.1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
2.2.2 资金风险管理理论 |
2.3 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和方法 |
2.3.1 财务风险识别 |
2.3.2 财务风险评估 |
2.3.3 财务风险防范 |
第三章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
3.1 海尔公司概况 |
3.2 海尔公司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
3.3 海尔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
3.3.1 外部影响因素 |
3.3.2 内部影响因素 |
3.4 海尔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
3.4.1 偿债风险分析 |
3.4.2 盈利风险分析 |
3.4.3 营运风险分析 |
3.4.4 发展风险分析 |
3.4.5 财务风险汇总 |
第四章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估 |
4.1 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
4.1.1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
4.2 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1 构造层次分析机构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计算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4.3 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 |
4.3.1 功效系数法改进 |
4.3.2 评价标准确定 |
4.3.3 财务风险计算 |
4.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
5.1 提高风险管理重视程度 |
5.1.1 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
5.1.2 多种方法加强风险评估 |
5.2 加强对成本的预测控制 |
5.2.1 加强期间费用成本控制 |
5.2.2 加强原材料成本控制 |
5.3 加强偿债及营运风险管理 |
5.3.1 加强偿债风险管理 |
5.3.2 加强资产的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5)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2章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理论 |
2.1 财务风险理论 |
2.1.1 财务风险的含义 |
2.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1.3 财务风险的分类 |
2.2 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
2.2.1 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
2.2.2 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 |
2.2.3 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
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1 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 |
2.3.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 |
第3章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3.1 企业基本情况 |
3.1.1 基本简介 |
3.1.2 基本经营状况 |
3.1.3 基本财务情况 |
3.2 YG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
3.2.1 筹资风险分析 |
3.2.2 投资风险分析 |
3.2.3 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
3.2.4 现金流风险分析 |
3.3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卷调查分析 |
3.3.1 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章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
4.1.1 公司财务结构优化不力 |
4.1.2 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控制不到位 |
4.1.3 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不明晰 |
4.1.4 财务风险控制效率低下 |
4.2 YG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公司筹资结构不合理 |
4.2.2 资金监控体系不完善 |
4.2.3 未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 |
4.2.4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
第5章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
5.1 优化公司财务结构 |
5.1.1 拓展筹资方式 |
5.1.2 确定合理筹资规模 |
5.1.3 优化资本结构 |
5.2 实施全面资金预算控制 |
5.2.1 加强融资流程控制 |
5.2.2 加强资金预算控制 |
5.3 树立科学财务风险控制理念 |
5.3.1 提高管理层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
5.3.2 推行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 |
5.4 完善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
5.4.1 制定财务风险控制流程 |
5.4.2 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
5.4.3 完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
5.4.4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识别指标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B.1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调研问卷(管理人员) |
附录B.2 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调研问卷(财务人员) |
(6)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与评析 |
1.2.1 关于企业成长概念认知的相关研究 |
1.2.2 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的相关研究 |
1.2.3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4 相关研究文献评析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主题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3.4 创新性工作 |
第2章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基础 |
2.1 企业成长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1 企业与中小企业概念 |
2.1.2 企业成长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 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基础 |
2.2.1 评价指标测度与集成方法 |
2.2.2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
2.3 大数据相关技术 |
2.3.1 网络爬虫技术 |
2.3.2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配的文本挖掘技术 |
2.3.3 机器学习算法 |
第3章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
3.1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模型 |
3.1.1 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与源泉 |
3.1.2 产品竞争力: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支撑 |
3.1.3 运营水平:中小企业成长的基础与保障 |
3.1.4 企业家素质:中小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
3.1.5 环境因素: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
3.2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1 统计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3.2.2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的特殊性 |
3.2.3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的主要思路 |
3.3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创新能力测度 |
3.3.1 创新团队支撑 |
3.3.2 创新投入强度 |
3.3.3 创新活动效果 |
3.4 中小企业成长价值的产品竞争力测度 |
3.4.1 产品扩张能力 |
3.4.2 产品营销效率 |
3.4.3 消费者满意度 |
3.5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运营水平测度 |
3.5.1 人力资本实力测度 |
3.5.2 财务健康状况测度 |
3.5.3 企业管理能力测度 |
3.6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企业家素质测度 |
3.6.1 企业家品质 |
3.6.2 企业家能力 |
3.6.3 企业家声誉 |
3.7 中小企业成长价值的环境因素测度 |
3.7.1 区域环境支撑 |
3.7.2 市场行业风险 |
3.7.3 环境适应能力 |
第4章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信息测度与集成方法研究 |
4.1 基于群体偏好信息的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 |
4.1.1 个体偏好信息测度 |
4.1.2 专家偏好自学习 |
4.1.3 群体偏好一致性检验 |
4.1.4 群体偏好一致性自调整 |
4.1.5 群体偏好信息集成 |
4.2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 |
4.2.1 文本数据的获取 |
4.2.2 文本数据的预处理 |
4.2.3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文本情感分析 |
4.2.4 文本数据转换 |
4.3 指标评价值的无量纲化方法 |
4.3.1 基准语言等级集合设定 |
4.3.2 语言等级信息基准语言集合分布转换 |
4.3.3 定量信息基准语言集合分布转换 |
4.4 综合评价分布信息集成与比较方法 |
4.4.1 基于主客观信息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
4.4.2 基于证据理论的指标集成方法 |
4.4.3 综合评价信息的比较 |
4.5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集成方法 |
4.5.1 样本与变量选择 |
4.5.2 数据预处理 |
4.5.3 分类算法运用 |
4.5.4 分类算法选择与比较 |
第5章 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的实证分析 |
5.1 问题描述 |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
5.3 评价信息集成 |
5.3.1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
5.3.2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
5.3.3 评价指标集成 |
5.4 评价结果的检验 |
第6章 内容回顾与研究展望 |
6.1 内容回顾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金风科技绿色债券发行及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内文献述评 |
1.2.2 国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2 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及融资特征 |
2.1 绿色债券的概念 |
2.2 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
2.2.1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
2.2.2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
2.3 发行绿色债券的特殊性 |
2.3.1 绿色债券的发行机制 |
2.3.2 绿色债券的类型 |
3 财务结构分析及与绿色债券的关联 |
3.1 相关概念介绍 |
3.1.1 财务结构的概念 |
3.1.2 债务期限错配的概念 |
3.2 财务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融资偏好 |
3.2.2 行业特性 |
3.2.3 宏观经济政策 |
3.3 绿色债券发行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
3.3.1 融资偏好 |
3.3.2 行业特性 |
3.3.3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
4 新疆金风科技的绿色债券发行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
4.1 新疆金风科技绿色债券发行实践 |
4.2 金风科技发行绿色债券前后财务指标变动分析 |
4.2.1 财务指标选择 |
4.2.2 金风科技绿色债券发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分析 |
4.3 金风科技发行绿色债券前后财务风险变动分析 |
4.3.1 债务期限错配调整 |
4.3.2 财务杠杆优化 |
4.4 案例分析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完善信息披露,减少潜在财务风险 |
5.2.2 对募集资金设立专属台账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
5.2.3 尝试多种绿色债券类型,优化负债结构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8)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内容 |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研究综述 |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2.1.1 规模经济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
2.1.2 财务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2.2.1 规模经济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
2.2.2 财务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
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3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 |
3.1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 |
3.1.1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的内涵 |
3.1.2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的表现 |
3.1.3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 |
3.2 我国建筑业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作用机理 |
3.2.1 我国建筑业财务结构的内涵 |
3.2.2 我国建筑业财务结构的理论基础 |
4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与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
4.1 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现状 |
4.2 从建筑行业角度的实证分析 |
4.2.1 模型设定 |
4.2.2 变量设定与样本选取 |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 从建筑企业角度的实证分析 |
4.3.1 模型设定 |
4.3.2 变量设定与样本选取 |
4.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 我国建筑业财务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
5.1 变量选取 |
5.1.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5.1.2 解释变量的选取 |
5.1.3 研究假设 |
5.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3 实证分析 |
5.3.1 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分析 |
5.3.2 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基于财务结构的深A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费用粘性存在性研究 |
1.2.2 费用粘性的成因研究 |
1.2.3 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
1.2.4 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费用粘性概念 |
2.2 费用粘性特点 |
2.2.1 普遍存在性 |
2.2.2 反转性 |
2.2.3 反向性 |
2.3 财务结构概念 |
2.4 理论基础 |
2.4.1 资产专用性理论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3 财务困境成本理论 |
2.4.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章 财务结构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假设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1.1 基本假设 |
3.1.2 企业财务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假设 |
3.2 变量的选取 |
3.2.1 费用粘性变量 |
3.2.2 财务结构变量 |
3.3 模型构建 |
3.4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四章 财务结构对费用粘性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 |
4.1 描述性统计 |
4.2 相关性分析 |
4.3 回归分析 |
4.3.1 费用粘性存在性假设的回归结果 |
4.3.2 不同行业费用粘性程度的回归结果 |
4.3.3 财务结构影响因素假设的回归结果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费用粘性的控制措施 |
5.1 优化管理人才 |
5.2 明确本企业的费用粘性状况 |
5.3 优化资产结构 |
5.4 优化资本结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部分2014年数据资料 |
文献综述 |
附表 |
详细摘要 |
(10)企业财务约束与要素投入扭曲——一种资源错配的微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模型 |
(一)一个三层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 |
(二)要素价格扭曲与个体财务约束的共同作用机制 |
(三)中间产品企业的最优化决策 |
(四)企业财务约束对生产决策的影响 |
三、实证分析 |
(一)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
(三)计量结果分析 |
(四)稳健性检验 |
四、结论与研究展望 |
四、财务结构分析的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与财务困境相关性实证研究[D]. 杨欣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蚂蚁花呗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D]. 崔佳惟.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3]天虹股份转型“新零售”的财务战略研究[D]. 宋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4]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 董婉婉.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YG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D]. 蒋碧宇.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6]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赵志伟.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7)
- [7]金风科技绿色债券发行及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分析[D]. 倪晓宁.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我国建筑业规模经济、财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 贺绡茗.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9]基于财务结构的深A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D]. 黎紫红.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4)
- [10]企业财务约束与要素投入扭曲——一种资源错配的微观机制[J]. 刘高飞,李冠艺. 投资研究,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