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湖泊适宜栖息地对于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食物的丰富度、可获得性及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觅食栖息地改变影响水鸟取食集团的组成,进而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稳定。安徽升金湖经历了因渔业过度养殖,导致湖泊动物栖息地严重退化,尤其是沉水植被基本消失,2018年以来,通过拆除围网、禁止渔业养殖、退耕还湿、水生植被恢复、农作物补偿等措施使湖泊栖息地逐步恢复。本研究通过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越冬季水鸟同步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升金湖渔业围网、围垦和圩口土地利用模式对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围网和围垦使升金湖湖泊栖息地景观发生改变,湿地由渔业养殖池塘转变为农田,退耕还湿以及停止围网养殖后促进水生植被恢复。1999年至2010年围垦形成的池塘大多在转变为农田,使湖泊水体面积减少了989.1hm2。2017年开始,部分圩口实行退耕,人工恢复水生植被。2018年拆除了升金湖全部的养殖围网,湖泊挺水植被和浮水植被得到快速自然恢复,其盖度达到湖泊面积的40%。2.越冬水鸟的群落组成和集团结构发生改变。水鸟总数量增加,但是种类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4年,2015年和2019年三个越冬季,分别记录到水鸟7目12科41种33775只,7目12科44种38794只,7目12科36种65308只。其中,2004年和2015年四个取食集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捕食集团>挖掘集团>泥滩拾探取集团>草滩拾取集团,2019年四个取食集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挖掘集团>捕食集团>泥滩拾探取集团>草滩拾取集团。同2004年相比,2015年捕食集团鸟类数量增长3倍,泥滩拾探取集团鸟类数量相对稳定,挖掘集团鸟类数量减少82.8%,草滩拾取集团鸟类数量增长8.4倍。2019年,记录到游禽5目5科18种50918只,涉禽3目7科16种14390只。3.湖泊栖息地变化显著影响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时空动态。研究期间湖泊越冬水鸟豆雁(Anser fabalis)和白额雁(Ansera albifrons)取代了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鸿雁(Anser cygnoides)和针尾鸭(nas acuta)成为优势物种。豆雁和白额雁主要分布于赤岸、三千亩、小西湖等地,小天鹅、鸿雁和针尾鸭主要分布在杨峨头、白联圩、舍干、三千亩、沙山等地。沉水植被的退化可能是导致小天鹅、针尾鸭等浅水取食集团和鸿雁等挖掘集团水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等草食性雁类数量明显增加;湖区大面积渔塘转变为水稻田,使部分鸭类丧失了适宜的觅食地,但为白头鹤(Grus monacha)、豆雁、白额雁等水鸟提供了替代栖息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鸭类、鴴鹬类等鸟类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主要分布点也有所扩散。4.农田成为越水鸟重要的替代栖息地,对越水鸟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未在农田中发现越冬水鸟,2015年发现四种取食集团在农田中均有分布。2019年与2015年相比,农田中四种觅食集团数量均有增加,但捕食集团、泥滩拾探取集团和草滩拾取集团中的鸟类种类有所减少。这表明,湖泊越冬栖息地的退化迫使越冬水鸟群落逐步向农田转移,农田暂时担当了湿地栖息地的缓冲区,分担了越冬水鸟食物资源不足的压力,当湿地栖息地恢复时,农田栖息地中的G2、G3集团水鸟又重新被吸引回湖泊栖息地。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宋昀微
导师: 周立志
关键词: 越冬水鸟,群落结构,栖息地变化,取食集团,栖息地利用,升金湖
来源: 安徽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安徽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2020)
分类号: Q958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4691K
下载量: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