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者论文_谢小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戏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游戏,幼儿教师,幼儿,精神,动机,自我,社会活动。

游戏者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雨[1](2019)在《游戏精神下教师游戏者身份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这本书中提到":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幼儿教师自身儿童观、游戏观的错误引导下,教师游戏精神缺乏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一、没有摆正游戏者身份,不能还幼儿适度的自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提(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2期)

王兆惠[2](2019)在《激活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理解儿童,从儿童出发,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作为"长大的儿童"的幼儿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取向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儿童发展为追求。优秀的幼儿教师一定是最了解儿童的教师,他的心灵色彩是属于儿童的色彩。从专业精神的角度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成功的游戏者,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一种存在。而在日复一日地教育生涯中,在大班额状态下,面对聪明可爱而又不乏调皮捣蛋的幼儿时,笔(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1期)

吕燕[3](2019)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游戏者身份建立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活动为幼儿进行个别化、小组化学习提供了条件,满足了不同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幼儿进行活动。但区域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虽然重视区域环境的创设,但精美的环境不能引发幼儿与环境发生互动,环境成了虚无摆设;虽然重视区域材(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明霞[4](2019)在《基于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下的原色工作室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园应关注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终极追求,以游戏精神努力凸显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让游戏精神体现为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和热爱,对幼儿的关爱和热情,从而自主的充满热情的投身其间,享受教育的过程,体验职业带来的成就和幸福。本文以原色工作室为例从工作室成立的价值、工作室的自主管理以及工作室的收获叁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下通过原色工作室管理来唤醒教师生命的活力。(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1期)

徐颖颖[5](2019)在《游戏者身份认同对听力教学交互影响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心理学的自我对质法来分析15位教学型游戏的游戏者身份认同情况。研究表明他们的身份认同可以分成自主成功型、无力孤独型、坚强融合型和未完成的欲望型四种类型,并提出相应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听力教学交互的效度。(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7期)

范玉华[6](2019)在《教师游戏者身份引领下如何开展社会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精神是幼儿教育的灵魂,而游戏者身份是幼儿教师的核心属性和本质特征,能让教师追随孩子的视野,发现孩子的兴趣。本文将以社会活动为例,教师站在游戏者身份的立场,成为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伙伴",组织和引导幼儿的社会活动。一、激发教师游戏者身份意识,改变社会活动固有模式《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幼儿社会活动又主张主体性体验,通过角色扮(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08期)

谢欢[7](2019)在《定义游戏者 提升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游戏是幼儿在园中的主要活动,现在的幼儿教育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幼儿游戏来启发幼儿,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有一定的理解。幼儿教师一直以幼儿游戏的组织者这个身份存在于幼儿的活动中,但这种身份往往不能够真正地启发和了解幼儿,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应该一名游戏者的身份融入幼儿活动中,让幼儿一日活动更加有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32期)

王明霞[8](2019)在《基于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的户外沙水项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不仅有游戏的外在表现,更具有游戏的内在精神品格。游戏精神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它具有自由、自主、创造与愉悦的特性,它呼唤教师的专注投入、主动构建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儿童进行心灵的对话。只有通过游戏精神的引领才能促进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的确立。从而丰盈师幼的精神生活,回归教育的本真。幼儿园的户外沙水项目给了幼儿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让幼儿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作为游戏者之一的教师,如何更好地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又该用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活动?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李新叶[9](2019)在《玩MOBA类游戏者的自我扩张动机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动机理论认为人们玩游戏主要是出于叁个方面的动机,即:成就动机,社会交往需要和沉浸。成就动机是指游戏者玩游戏是为了通过在游戏中赢得比赛来提高游戏者的在游戏中的能力和等级以及在游戏中获得地位,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赢得别人的尊重,提升自尊的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是指游戏者玩游戏主要是为了实现人际交往需要。一般出于社会交往动机而选择玩游戏的游戏者会通过在游戏中和其他游戏者聊天进而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来实现这种需要。很多社会交往动机型游戏者报告,因为得到游戏中朋友的支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游戏者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沉浸动机(Immersion)是指游戏者玩游戏主要是因为喜欢沉浸在游戏中这种虚拟的环境,喜欢游戏中丰富多彩的画面,甚至有些游戏者通过沉浸在游戏中来逃避现实生活。游戏理论还提出,这叁种主要的动机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同时存在于每个游戏者身上,只是在不同时候不同的情况下某种动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其他两种动机退居次要地位。自我扩张理论认为,人具有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将他人纳入自我,将他人的物质,观念和认同纳入到自我当中来从而达到扩张自我的需要。自我扩张理论提出自我扩张动机是人的一种基本动机,这种动机可以在意识或者无意识情况下发生,但很多时候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发展后的自我扩张理论提出,自我扩张的主要方式除了通过人际交往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具有新奇的挑战性的活动来获得。在Aron的自我扩张模型的基础上AST理论(Burris,C.T.,Rempel,J.K.,Munteanu,A.R,&Therrien,P.A.,2013)还提出,自我扩张的动机不仅促使人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还包括,建设社会,赋予事物意义,储存财富从而达到扩张和延续自我的目的。通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来增加个人知识和收集具有意义的个人物品,以及寻求认知和情感体验都属于满足自我扩张的需要。其中包括叁种领域来获得自我扩张(身体接触,社会领域,空间符号领域)。而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新奇性和社交性。特别是2015年正式公测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席卷各大校园的《王者荣耀》。MOBA类游戏是以团队作战,游戏者被分成两组以1 VS 1,3 VS 3,5 VS 5的形式相互竞技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戏技能,并且在作战过程中需要和队友相互协调不断沟通来达到获得游戏胜利的目的。甚至在游戏以外的现实生活中游戏开发商也会在咖啡厅,酒吧等地方为游戏者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和平台方便游戏者沟通游戏技术。无论是游戏的性质还是游戏开发商的营销手段都大大提高了 MOBA类游戏的社交性。两种自我扩张理论和游戏理论的叁种动机看起来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游戏理论中的成就动机成分,自我扩张中的社会性吞噬就在定义上和描述上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已有学者证明在MMORPGS(大型角色扮演游戏)中自我扩张动机是游戏的基本动机。因此从MOBA角度探究自我扩张动机作为游戏的基本动机,不仅能丰富游戏动机理论和自我扩展理论,还能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以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以及在网络平台上招募的社会人士为研究对象,对自我扩张程度,对游戏的热情,传统游戏动机进行测量。得到了 142份有效问卷。结论如下:(1)玩MOBA类游戏超过6个月的经验丰富的游戏者比那些玩同一款MOBA类游戏不超过6个月的游戏新手,体验到更多的自我扩张。(2)玩MOBA类游戏时长越长每周花费在玩游戏上面的时间越长。(3)每周花费在玩MOBA类游戏时间超过15个小时就会明显感觉到游戏影响到了游戏者的学习和生活。(4)MOBA类游戏者在玩游戏中体验到的自我扩张程度与游戏动机理论中的成就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沉浸动机之间存在显着性的正相关。(5)自我扩张程度与阿米巴自我理论中的身体吞噬成分、空间符号吞噬成分之间存在显着性的正相关,但和社会吞噬成分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的相关关系。(6)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主成分因子,主成分因子一包含自我扩张成分,Yee游戏动机理论中的成就动机成分,社会交往动机成分,沉浸成分,以及阿米巴自我理论中的身体吞噬成分,空间符号吞噬成分。主因子2包含自我吞噬量表(Engulfing self scale)中的社会吞噬成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玩MOBA类游戏中自我扩张是游戏者玩MOBA类游戏的基本动机,其中成就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以及沉浸动机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扩张需求的不同策略。(7)主成分因子1与和谐性热情和强迫型热情之间都存在显着性的正相关,但与和谐型热情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和强迫型热情之间的相关程度。(8)主成分因子2与和谐型热情之间存在显着性正相关,但是与强迫型热情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的关系。未来的研究还可以从不同的游戏类型,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背景下的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20)

吕燕[10](2019)在《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建立的路径探索及可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建立提出的背景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幼儿的游戏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案例一: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在泥土里发现了一条毛毛虫,他们争先恐后地围观,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有孩子想要抓一抓、玩一玩。"别动,毛毛虫要咬人的。"老师的呵斥让孩子们缩回了小手,胆战地看着老师严肃的表情,而老师生气地将毛毛虫扔进了花丛。孩子们不欢而散。案例二:"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扮演着爸爸妈(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游戏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引言理解儿童,从儿童出发,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作为"长大的儿童"的幼儿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取向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儿童发展为追求。优秀的幼儿教师一定是最了解儿童的教师,他的心灵色彩是属于儿童的色彩。从专业精神的角度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成功的游戏者,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一种存在。而在日复一日地教育生涯中,在大班额状态下,面对聪明可爱而又不乏调皮捣蛋的幼儿时,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戏者论文参考文献

[1].谢小雨.游戏精神下教师游戏者身份的重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2].王兆惠.激活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的有效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3].吕燕.区域活动中教师游戏者身份建立的实践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4].王明霞.基于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下的原色工作室建设[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5].徐颖颖.游戏者身份认同对听力教学交互影响的个案研究[J].现代交际.2019

[6].范玉华.教师游戏者身份引领下如何开展社会活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7].谢欢.定义游戏者提升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9

[8].王明霞.基于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的户外沙水项目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9].李新叶.玩MOBA类游戏者的自我扩张动机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9

[10].吕燕.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建立的路径探索及可行策略[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身体教育与游戏、玩耍、竞技的关系范...光学叁维测量的应用领域——影视娱乐影响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途径尽管很多...游戏界面2.内容奇幻,能够引发游戏游戏者设置界面圆状技能树所包含的逻辑链可见,面对这...

标签:;  ;  ;  ;  ;  ;  ;  

游戏者论文_谢小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