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地震论文_乐靖,范廷恩,范洪军,高云峰,陈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移地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砂岩,流体,定量,剩余,压力,饱和度。

时移地震论文文献综述

乐靖,范廷恩,范洪军,高云峰,陈飞[1](2019)在《深海浊积砂岩油藏时移地震定量解释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移地震解释技术可有效地解释流体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差异,预测剩余油分布和指导油藏管理,其解释精度直接影响深海油田的开发效果。常规时移地震解释技术以岩石物理模型为基础,根据时移地震的响应差异定性确定流体替换范围,半定量确定流体替换程度,未能完全实现定量化解释。为了提高时移地震差异解释的精度,形成一种基于敏感流体因子的时移地震定量解释技术。通过迭前弹性参数反演结果筛选出敏感流体因子,在两次地震采集时间点的敏感流体因子基础上,通过岩石物理模型分别将两次敏感流体因子转换为油藏参数,得到两次时间点的流体定量分布结果,通过差异计算得到定量的剩余油饱和度和厚度。实际应用表明,改进的时移地震定量解释技术实现了剩余油分布和流体替换的定量解释,提高了解释精度,指导了油田加密井设计,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孙月成,李永飞,孙守亮,张涛[2](2019)在《时移地震迭前同时反演关键技术及其在D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消除时移地震数据间由地震采集和处理等因素引起的差异,突出与油气藏内部流体变化有关的时移差异,需要对时移地震数据的监测测线与原始测线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在时移地震数据互均衡处理、时差校正和分角度子波提取的基础上,对D气田时移地震的多个限角迭加地震数据进行迭前同时反演,得到纵波波阻抗、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等属性的时移差异数据。反演的时移差异属性对D气田的开发动用区块表现清晰,能够进行气藏模型优化,预测剩余储量分布,对D气田的二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丹鹭,李琳,马劲风,王浩璠[3](2019)在《CO_2驱油与封存中时移地震监测AVO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CO_2驱替过程中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问题,以苏里格地区的致密含油砂岩储层为基础,首先利用考虑压力变化的Digby模型来进行干岩石体变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计算。其次,利用Digby模型结合Gassmann方程进行横波速度和纵波速度预测,及注入CO_2后随压力变化纵、横波速度的计算。然后以黄234井的含油储层测井数据为基础建立两层介质模型。最后,计算注入CO_2情况下随地层压力和CO_2饱和度变化情况下的AVO梯度截距。研究发现随着地层注入压力增大,梯度减小,截距增大;随着CO_2饱和度增加,梯度减小,截距也减小;CO_2注入前后的反射系数差异明显,致密砂岩油层注入CO_2后,其AVO特性呈现第二类含气砂岩的特征,可以被二次监测地震有效地监测出来。(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廖仪,周家雄,刘巍,马光克,殷修杏[4](2019)在《拟时移地震气藏剩余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移地震是一种有效的油气藏监测技术,但高投入和高风险造成目前时移地震资料缺乏。由于不同年度采集、处理参数不同,地震资料存在非一致性问题,不能有效开展剩余潜力研究。为此,选择了处于开发后期的南海Y气田,通过对2001年二维和2015年叁维地震资料优选和优化,形成拟时移地震资料;再应用拟时移地震资料识别气水关系、划分气藏水侵模式,并利用分频能量属性,结合气田生产数据模拟气藏动态,明确了气藏剩余潜力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Y气田西北区域隔层为高渗滤型和渗滤型,气藏处于强水侵状态,剩余潜力有限;东南区域隔层为非渗透型,气藏处于水侵初期,剩余潜力大,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目标区。拟时移地震的应用证明了其可作为当前时移地震研究的补充部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3期)

陆红梅,陈文学,徐海,陆文明,陈继华[5](2019)在《西非泽塔油田1~#层剩余油分布时移地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非深海泽塔油田受深水油田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10年来,注采井网水驱方向不明确,层间水驱程度不均衡,井间、层间矛盾突出,无法准确确定剩余油富集位置。针对主力产油层1~#油层,优选了基于时移地震差异数据的相邻道相关系数为剩余油预测的敏感属性。经叁次监测地震差异数据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注水驱替动态变化,而且可以较好地刻画注水前缘位置,结合油田构造、砂体分布和时移地震差异相关系数,成功预测了剩余油分布区,并获得以下认识:第一,无论疏松砂岩储层含油或含水,其波阻抗均小于上覆深海泥岩,此为利用时移地震动态监测油藏开发的岩石物理基础;第二,时移地震差异基本可以反映油水驱替的范围和方向,其中相关系数属性对油水驱替更敏感,可以更好地刻画各期油水驱替前缘位置;第叁,综合油田构造、砂体分布和时移地震差异相关系数等资料预测了2013年油藏1~#油层的3个剩余油分布区,其中区域Ⅱ的I-2井以南部分和区域Ⅲ可能为剩余油永久滞留区,有待进一步钻井证实。(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2期)

高云峰,王宗俊,李绪宣,胡光义,范廷恩[6](2019)在《多层系油气藏时移地震匹配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层系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时移地震时差、相位、频率和能量累积效应所导致的处理难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多标准层的时移地震分层匹配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选择多层系油气藏顶部、内部和底部稳定的非储层或未动用储层作为参考标准层,进行分层系匹配处理,能够有效消除多层系油气藏时移地震累积效应的影响。通过南海X油田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1期)

陆红梅,徐海,沃玉进,谷宁[7](2019)在《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定量预测疏松砂岩油藏含油饱和度——以西非深海泽塔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差)的强弱不仅与含油饱和度变化有关、也与储集层厚度关系密切的弊端,通过流体置换正演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不受储集层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的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比)。相同的流体饱和度变化条件下,时移地震的绝对差异符合调谐效应及地震薄层反射规律,基于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的剩余油预测方法仅适用于储集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但等厚,或储集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的油藏。时移地震相对差异不受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适用于可排除压力、温度、孔隙类型及孔隙度对地震影响的深海疏松砂岩油藏。故可以根据Gassmann流体置换地震正演模拟得到的相对差异与流体饱和度变化关系定量预测油藏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而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该方法在西非安哥拉深海泽塔油田实际应用表明其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侯波,康洪全,程涛[8](2018)在《有效压力与饱和度变化的气藏多波时移地震AVO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均会发生变化,研究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在基于时移地震的剩余气分布预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和石油的声学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油藏时移地震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气藏,因此需要开展气藏的时移地震研究。利用Shapiro模型表征干岩石弹性模量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借助Batzle-Wang方程描述流体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联合Gassmann理论进行流体替代,表征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有效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岩石物理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含气饱和度和不同有效压力下的气藏储层模型进行了多波时移地震迭前振幅变化(AVO)模拟。结果表明多波时移地震AVO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有效压力变化和含气饱和度变化,为进一步开展气藏多波时移地震流体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朱振宇,王小六,何洋洋,桑淑云,李丽霞[9](2018)在《海上时移地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移地震技术是寻找剩余油、优化钻井井位、大幅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中国海油经过15年的研究和积累,在海上时移地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本文以珠江口盆地西江24-1油田为例,系统阐述了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以及时移地震资料采集、一致性处理和综合解释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时移地震关键技术在西江24-1油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该地区时移地震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时移地震差异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为该地区剩余油分布预测和井位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极大地推动了海上时移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8年04期)

赵海英,陈沅忠,李彦鹏,刘国军,李陶[10](2018)在《CO_2地质封存时移垂直地震监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华CO_2捕获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全流程煤基CO_2捕获和在低孔低渗深部咸水层进行多层注入的CO_2封存示范项目,意在通过时移垂直地震(VSP)监测CO_2地质封存状况。介绍了CO_2地质封存时移VSP技术和监测效果。通过注气前后3次VSP观测,得到了高品质时移VSP资料,研究了一致性处理技术、矢量波场分离和多波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多波时移VSP剖面,通过深度域标定和多种属性解释对比,分析了注气前后VSP地震响应特征,预测了CO_2地下运移范围,达到CCS项目预期监测目标。结果证明,时移VSP技术是监测CO_2地质封存与运移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时移地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消除时移地震数据间由地震采集和处理等因素引起的差异,突出与油气藏内部流体变化有关的时移差异,需要对时移地震数据的监测测线与原始测线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在时移地震数据互均衡处理、时差校正和分角度子波提取的基础上,对D气田时移地震的多个限角迭加地震数据进行迭前同时反演,得到纵波波阻抗、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等属性的时移差异数据。反演的时移差异属性对D气田的开发动用区块表现清晰,能够进行气藏模型优化,预测剩余储量分布,对D气田的二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移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1].乐靖,范廷恩,范洪军,高云峰,陈飞.深海浊积砂岩油藏时移地震定量解释技术研究[J].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2019

[2].孙月成,李永飞,孙守亮,张涛.时移地震迭前同时反演关键技术及其在D气田开发中的应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3].李丹鹭,李琳,马劲风,王浩璠.CO_2驱油与封存中时移地震监测AVO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4].廖仪,周家雄,刘巍,马光克,殷修杏.拟时移地震气藏剩余潜力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5].陆红梅,陈文学,徐海,陆文明,陈继华.西非泽塔油田1~#层剩余油分布时移地震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6].高云峰,王宗俊,李绪宣,胡光义,范廷恩.多层系油气藏时移地震匹配处理技术[J].物探与化探.2019

[7].陆红梅,徐海,沃玉进,谷宁.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定量预测疏松砂岩油藏含油饱和度——以西非深海泽塔油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8].侯波,康洪全,程涛.有效压力与饱和度变化的气藏多波时移地震AVO响应[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8

[9].朱振宇,王小六,何洋洋,桑淑云,李丽霞.海上时移地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8

[10].赵海英,陈沅忠,李彦鹏,刘国军,李陶.CO_2地质封存时移垂直地震监测技术[J].岩土力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第叁排自由段位移时程第叁排预应力增量时程第叁排锚固段位移时程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强度变化曲线基于时移地震的资料对剩余油含量...楔形模型的时移地震响应

标签:;  ;  ;  ;  ;  ;  ;  

时移地震论文_乐靖,范廷恩,范洪军,高云峰,陈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