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路径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路径,长度,平均,网络,最短,系数,尺度。
平均路径长度论文文献综述
尚禹,桂志国[1](2016)在《利用修改的比尔-郎伯定律计算组织吸收对光子平均路径长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使用修改的比尔-郎伯定律计算组织的吸收系数以及血氧含量时,平均路径长度(MPL)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由此参数可得到微分路径因子(DPF),而DPF通常假定为在一定组织吸收范围内是一个常数。通过腿部的光子蒙特卡罗仿真,本论文使用四种方法来估计MPL,并与MPL的原始定义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DPF显着受到组织吸收的影响,表现为10%的数值变化。因此,使用线性模型将比使用修改的比尔-郎伯定律能更好地计算组织的吸收系数以及血氧含量。(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6年02期)
周异辉,邵志毅[2](2014)在《平衡k叉树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和链路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平衡k叉树网络进行深入分析,得到n层平衡k叉树网络中平均路径长度和链路效率的精确计算公式.利用得到的计算公式,通过Matlab软件绘图,分析了平均路径长度和链路效率随网络层数n的变化趋势.得出平均路径长度是网络层数n的增函数,并且可用线性表达式近似表示;链路效率随网络层数n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趋于1.(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刘业政,周云龙[3](2014)在《无尺度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尺度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主要集中于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的计算以及度分布分析.在实际的无尺度网络中,表征网络拓扑结构的叁个参数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一个参数均可近似用另外两个参数表示.鉴于此,针对大规模无尺度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计算问题,基于树形结构模型给出了无尺度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SF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网络规模和节点间连接方式对平均路径长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l〉SF与无尺度网络的平均度数k、平均聚类系数C以及幂指数γ有关,从而将直接求解平均路径长度的复杂问题转化为间接求解,大大提高了分析无尺度网络拓扑结构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尺度网络平均路径长度计算公式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6期)
赵清贵[4](2013)在《固定合作规模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合作网络,称之为固定合作规模网络.我们重点研究了这类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通过建立微分方程,得到平均路径长度的增加速度近似与网络规模的对数成正比.(本文来源于《数学理论与应用》期刊2013年02期)
周云龙[5](2013)在《复杂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复杂系统均可以用复杂网络来描述。研究复杂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拓扑结构对发生在网络中的动力学过程如传播动力学、网络同步、交通流以及节点间博弈的影响,而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的计算以及度分布分析。目前,求出复杂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度分布均可在O(N)内完成,而求出其平均路径长度大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另一种是参数估计方法。利用最短路径算法来计算复杂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最快需要O(NE),而现实世界中网络的规模巨大,节点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利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其平均路径长度的效率变得非常低下。已有的参数估计方法大部分是仅用网络节点数N来估计复杂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弱化了网络节点间连接方式对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复杂网络中,表征网络拓扑结构的叁个参数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一个参数均可近似用另外两个参数表示。鉴于此,针对大规模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计算问题,提出了一个树形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了随机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 R的计算公式、无尺度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 SF的计算公式以及小世界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_(SW)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网络规模和节点间连接方式对平均路径长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与复杂网络的平均度数k、平均聚类系数C等参数有关,将直接求解平均路径长度的复杂问题转化为间接求解,大大提高了分析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叁个平均路径长度计算公式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何宇,赵洪利,姚曜,赵东杰,付芸[6](2011)在《介数中心性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整合近似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randes算法给出了复杂网络中介数中心性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的整合近似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Rocketfuel项目实测数据的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整合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估计出复杂网络的介数中心性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张艳萍,张延盛[7](2011)在《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语音识别算法.采用的识别方法属于小词汇量孤立词语音识别,主要包括端点检测、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首先,在对语音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为特征参数提取算法,动态时间规整(DTW)作为识别算法;然后,结合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模板训练方法,即采用少量样本,通过计算平均路径长度得到参考模板;最后,采用实验室环境下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单个样本训练相比,提高了识别率及鲁棒性;同时,相对于矢量量化(VQ)技术,只需较少的训练样本,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实验得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赵金晶,朱培栋,牛薇,吴侃,曹鸿强[8](2008)在《Internet平均路径长度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自治系统级Internet平均路径长度的变化趋势问题。研究了理论模型及近5年的真实网络数据,发现两者中得到的Internet平均路径长度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建模得到了计算真实情况下Internet平均路径长度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对2006年~2012年Internet的平均路径长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陈浩,孙建华,金海[9](2006)在《对等网络中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等网络理论上可以将它看成一个大的无向图,图中的顶点表示网络中的每个计算节点,图的边则表示计算节点之间的连接.P2P网络,类似于其他的复杂网络(如Internet、web和社会关系网络),这类网络中的节点的度的概率分布呈现出Pow-er-law的分布特性.传统上对这些网络建模时采用的是随机图模型,然而随机图网络与Power-law(网络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在随机图网络中节点度的概率分布呈现泊松分布,这种节点度的分布差异将导致对网络的建模分析不能反映实际网络的真实特性.通信网络(如Internet和P2P网络)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是衡量这种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直接关系到诸如路由、搜索等相关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基于Power-law网络模型对P2P网络的最短路径长度进行理论建模与分析,并通过对实际网络的测量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6年03期)
李?,山秀明,任勇[10](2004)在《具有幂率度分布的因特网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幂律度分布的复杂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一个计算因特网平均最短路径长度<l>的公式 .提出因特网的整体构造实质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益 ,从此出发通过对因特网这类复杂网络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影响因素分析 ,推断出网络最短路径长度分布P(l)的基本性质 ,进而构造了一个只含参数α的P(l)的简洁形式 ,直接打通了拓扑具有幂律度分布的因特网的度分布P(k)与网络最短路径长度分布P(l)之间的关系 .然后说明了导出的 <l>公式的物理意义 ,即参数α代表网络节点连接方式和网络的总边数对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l>的影响 .此公式意味着只要掌握幂律P(k)~k-α中α值 ,就可以直接计算相应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l>.通过对已知数据的计算 ,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 .阐明了参数α对网络设计的重要性和对网络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平均路径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平衡k叉树网络进行深入分析,得到n层平衡k叉树网络中平均路径长度和链路效率的精确计算公式.利用得到的计算公式,通过Matlab软件绘图,分析了平均路径长度和链路效率随网络层数n的变化趋势.得出平均路径长度是网络层数n的增函数,并且可用线性表达式近似表示;链路效率随网络层数n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趋于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路径长度论文参考文献
[1].尚禹,桂志国.利用修改的比尔-郎伯定律计算组织吸收对光子平均路径长度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6
[2].周异辉,邵志毅.平衡k叉树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和链路效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刘业政,周云龙.无尺度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估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
[4].赵清贵.固定合作规模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3
[5].周云龙.复杂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何宇,赵洪利,姚曜,赵东杰,付芸.介数中心性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整合近似算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
[7].张艳萍,张延盛.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与仿真[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赵金晶,朱培栋,牛薇,吴侃,曹鸿强.Internet平均路径长度的定量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8
[9].陈浩,孙建华,金海.对等网络中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的分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
[10].李?,山秀明,任勇.具有幂率度分布的因特网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估计[J].物理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