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地合并论文-王永,应焱燕,崔军,李辉

居民地合并论文-王永,应焱燕,崔军,李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居民地合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死亡,合并症,趋势分析

居民地合并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应焱燕,崔军,李辉[1](2019)在《2002—2017年宁波市居民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02—2017年宁波市居民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慢性肾脏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7年宁波市居民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资料,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及合并慢性肾脏病归因死因构成比,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7年宁波市居民合并慢性肾脏病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31/10万和9.89/10万。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病粗死亡率为14.25/10万,高于女性的12.37/10万(P<0.05)。城市居民合并慢性肾脏病粗死亡率为14.88/10万,高于农村居民的12.32/10万(P<0.05)。2002—2017年合并慢性肾脏病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合并慢性肾脏病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归因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分别占44.45%、24.32%、13.51%、6.50%和3.97%。结论 2002—2017年宁波市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老年人和城市居民是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的高危人群。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主要归因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郭健[2](2019)在《中国居民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对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2、了解合并不同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预后及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探索不同慢性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3、探索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ing Survey,CNSSS)2013-2015筛查年度的筛查人群。CNSSS项目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旨在监测中国居民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1、中国居民的脑卒中流行特征应用现况研究探讨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根据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人群分为不同亚人群,探讨脑卒中患病率在不同亚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脑卒中各危险因素在个体病因学层面和公共卫生层面对发病风险的贡献度。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比例对脑卒中的患病率进行加权调整。根据纳入调整的因素,分别将本研究中的全部研究对象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40周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分为36层。假设调查对象a在36层中的第i层,i层所有调查对象的总数为fi,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同层的人口数为Fi,则i层所有调查对象的分层权重为Fi/fi。2、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的流行特征分别选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探讨四类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危险因素对四类脑卒中患者发病风险的贡献度。3、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其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比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差异。选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复发次数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别探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服药率,以及服药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的分布。4、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者和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选择筛查当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和城乡分布进行1:3频数匹配,选择同一筛查年度中从未发生过脑卒中的筛查对象作为对照。5、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研究选择在筛查当年首次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发病后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全部未发生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相应的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在各亚组中分别探讨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结果:1、中国居民脑卒中流行特征2013-2015年,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总脑卒中、缺血型脑卒中和出血型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48%、1.84%和0.22%。患病率的分布呈以下特征:男性高于女性(P<0.0001);农村高于城市(P<0.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P<0.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患病率逐渐降低(P<0.000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在病因学层面,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关联最强的危险因素是TIA(OR=5.45),其后依次是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缺乏运动和超重/肥胖;在公共卫生层面,对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贡献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RP=53.41%),其后依次是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IA、超重/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和心房颤动。2、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的流行特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分别占总脑卒中患者的72.21%、20.75%、42.81%和12.00%;在四类脑卒中患者中,女性的比例、城市人口的比例、以及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均显着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3、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以及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在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中,发生2次及以上复发的比例显着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P<0.0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其mRs评分均显着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药的服药率为77.46%,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降血糖药的服药率为69.52%,合并血脂异常的脑卒中患者降血脂药的服药率为32.38%,合并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服药率分别为2.21%和16.27%。4、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不同。在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35)、脑卒中家族史(OR=2.04)、吸烟(OR=1.28)和血脂异常(OR=1.14);在糖尿病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22)、脑卒中家族史(OR=2.65)、心房颤动(OR=1.59)、高血压(OR=1.34)、缺乏运动(OR=1.33)和血脂异常(OR=1.25);在血脂异常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42)、脑卒中家族史(OR=1.98)、吸烟(OR=1.57)、糖尿病(OR=1.27)、高血压(OR=1.24)和超重/肥胖(OR=1.17);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脑卒中家族史(OR=3.30)、高血压(OR=1.85)、血脂异常(OR=1.44)和缺乏运动(OR=1.59)。各个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的关联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5、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糖尿病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2个月(OR=1.73)、12-24个月(OR=2.39)内的首次复发风险存在显着关联。冠心病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2个月(OR=1.54)内的首次复发风险存在显着关联。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mRs评分≥1分时,其12个月内的首次复发风险显着升高。结论:1、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和乡村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显着高于男性人群和城市人群。2、我国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庞大,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和残疾风险;同时,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对服用相应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较差。3、不同慢性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各不相同,且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贡献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在发作后的不同时期内,其首次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同,且危险因素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与首次复发风险的关联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刘洋,兰泽英,张荣[3](2015)在《顾及居民地分布特征的建筑物分组合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多边形分组合并是城市大比例尺地图综合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建筑物群的约束Delaunay叁角网空间剖分模型及目标间"视觉距离"计算模型研究基础上,以广州地区3种具有典型分布特征的建筑物群分组合并操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分而治之"的思想,分别提出不同处理方法。设计的算子兼顾了适用性和效率,在广州地区序列比例尺空间数据库快速构建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5年12期)

赵欢欢,孙跃民,姚薇,牛凯军,李永乐[4](2015)在《天津市社区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天津市社区40~70岁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为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然抽样方法,对天津市6个区年龄40~70岁的未明确患高血压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组[120 mm Hg≤收缩压≤139 mm Hg和(或)80 mm Hg≤舒张压≤89 mm Hg]和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 Hg和舒张压<80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组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共调查1 176人,正常高值血压组592人,正常血压组584人,40~70岁不同年龄段正常高值血压组的体质指数、腰围、甘油叁酯、男性比例及饮酒比例方面均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段两组糖尿病史比例、吸烟比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正常高值血压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有0项和1项危险因素(摘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知的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糖这5种高血压危险因素)者所占比例低于正常血压组,有3项、4项和5项危险因素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70岁居民危险因素个数为1项、2项、3项、4项和5项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性是个数为0项者的1.76倍、2.32倍、3.55倍、3.52倍和22.18倍。结论天津市社区40~70岁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存在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现象,应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合理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5年04期)

袁策,张锦[5](2005)在《GIS环境城市居民地合并综合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最小二乘平差理论,通过对城市居民地综合过程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应用最小二乘平差理论进行综合的约束条件和算法过程,建立了城市居民地合并综合算法,应用实例表明算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王光霞,杨培[6](2000)在《数学形态学在居民地街区合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数学形态学相关算法的研究分析 ,结合地图上居民地街区合并的特点 ,提出了用数学形态学中图像闭运算的算法进行居民地街区自动合并的方法 ,为地图上街区式居民地的合并综合 ,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测绘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居民地合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了解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2、了解合并不同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预后及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探索不同慢性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3、探索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ing Survey,CNSSS)2013-2015筛查年度的筛查人群。CNSSS项目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旨在监测中国居民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1、中国居民的脑卒中流行特征应用现况研究探讨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根据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人群分为不同亚人群,探讨脑卒中患病率在不同亚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脑卒中各危险因素在个体病因学层面和公共卫生层面对发病风险的贡献度。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比例对脑卒中的患病率进行加权调整。根据纳入调整的因素,分别将本研究中的全部研究对象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40周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分为36层。假设调查对象a在36层中的第i层,i层所有调查对象的总数为fi,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同层的人口数为Fi,则i层所有调查对象的分层权重为Fi/fi。2、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的流行特征分别选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探讨四类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危险因素对四类脑卒中患者发病风险的贡献度。3、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其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比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差异。选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复发次数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别探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服药率,以及服药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的分布。4、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者和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选择筛查当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和城乡分布进行1:3频数匹配,选择同一筛查年度中从未发生过脑卒中的筛查对象作为对照。5、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研究选择在筛查当年首次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发病后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全部未发生复发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相应的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在各亚组中分别探讨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结果:1、中国居民脑卒中流行特征2013-2015年,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总脑卒中、缺血型脑卒中和出血型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48%、1.84%和0.22%。患病率的分布呈以下特征:男性高于女性(P<0.0001);农村高于城市(P<0.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P<0.0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患病率逐渐降低(P<0.000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在病因学层面,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关联最强的危险因素是TIA(OR=5.45),其后依次是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缺乏运动和超重/肥胖;在公共卫生层面,对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贡献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RP=53.41%),其后依次是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IA、超重/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和心房颤动。2、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的流行特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分别占总脑卒中患者的72.21%、20.75%、42.81%和12.00%;在四类脑卒中患者中,女性的比例、城市人口的比例、以及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均显着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3、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以及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在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中,发生2次及以上复发的比例显着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P<0.0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其mRs评分均显着高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药的服药率为77.46%,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降血糖药的服药率为69.52%,合并血脂异常的脑卒中患者降血脂药的服药率为32.38%,合并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者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服药率分别为2.21%和16.27%。4、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慢性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不同。在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35)、脑卒中家族史(OR=2.04)、吸烟(OR=1.28)和血脂异常(OR=1.14);在糖尿病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22)、脑卒中家族史(OR=2.65)、心房颤动(OR=1.59)、高血压(OR=1.34)、缺乏运动(OR=1.33)和血脂异常(OR=1.25);在血脂异常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TIA(OR=3.42)、脑卒中家族史(OR=1.98)、吸烟(OR=1.57)、糖尿病(OR=1.27)、高血压(OR=1.24)和超重/肥胖(OR=1.17);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脑卒中家族史(OR=3.30)、高血压(OR=1.85)、血脂异常(OR=1.44)和缺乏运动(OR=1.59)。各个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的关联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5、慢性病及其他影响因素与缺血型脑卒中首次复发间期的关联糖尿病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2个月(OR=1.73)、12-24个月(OR=2.39)内的首次复发风险存在显着关联。冠心病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2个月(OR=1.54)内的首次复发风险存在显着关联。缺血型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mRs评分≥1分时,其12个月内的首次复发风险显着升高。结论:1、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和乡村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显着高于男性人群和城市人群。2、我国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庞大,与未合并相应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和残疾风险;同时,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对服用相应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较差。3、不同慢性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各不相同,且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贡献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在发作后的不同时期内,其首次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同,且危险因素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与首次复发风险的关联也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民地合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应焱燕,崔军,李辉.2002—2017年宁波市居民合并慢性肾脏病死亡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2019

[2].郭健.中国居民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对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3].刘洋,兰泽英,张荣.顾及居民地分布特征的建筑物分组合并算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5

[4].赵欢欢,孙跃民,姚薇,牛凯军,李永乐.天津市社区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

[5].袁策,张锦.GIS环境城市居民地合并综合算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

[6].王光霞,杨培.数学形态学在居民地街区合并中的应用[J].测绘学院学报.2000

标签:;  ;  ;  ;  

居民地合并论文-王永,应焱燕,崔军,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