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根系,氮肥,粳稻,水稻,利用率,土壤。
根系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罗晶,陈津端,周安刚[1](2019)在《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各地,水体富营养化都是一个普遍问题,富营养化引起的危害不容忽视,是水体治理中重点研究的问题,随着技术的成熟,景观生态浮岛技术已经开始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得到推广和使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0期)
刘艳霞,李雨,李想,江小龙,张恒[2](2019)在《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根系酚酸类物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烟草连作导致化感物质累积,探索化感物质中主要的酚酸类物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为克服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将前期分离、鉴定出的烟草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类物质苯甲酸和3-苯丙酸接种到土壤中,模拟烟草多年连作土壤。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T0),向土壤中加入等量灭菌去离子水;添加苯甲酸3μg/kg土(T1);3-苯丙酸8μg/kg土(T2);同时添加苯甲酸3μg/kg土和3-苯丙酸8μg/kg土(T3),每处理5次重复。以MiSeq测序平台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探索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土壤中的茄科劳尔氏菌、短短芽孢杆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功能微生物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结果】T 1、 T 2处理土壤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目分别比对照T0降低了21.5%和17.0%,T3处理OTU数量低于T1和T2处理;T2处理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增多,结构平衡性降低,门上分类构成和微生物群落构成显着不同于对照。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显示,T2或T3处理土壤微生物聚类关系较近,都与T0处理较远;T3处理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显着提高,拮抗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细菌和真菌数量显着减少,且减少幅度大于T1、T2处理。【结论】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类物质苯甲酸和3-苯丙酸均能明显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群落多样性,显着增加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同时大大降低有益微生物数量。两种酚类同时存在的危害效果远大于单一酚类。(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利娟,张猛,魏建林,刘冬梅,丁效东[3](2019)在《磷肥减施对设施番茄根系形态、磷吸收及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北方设施菜地磷肥过量施用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磷肥减量对番茄根系形态发育、磷素吸收及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影响。试验设农民习惯施磷量(P2O5)375 mg·kg-1 (P100),磷肥减施至80%(300 mg·kg-1,P80)、磷肥减施至50%(187.5 mg·kg-1,P50)及不施磷(P0),以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CK)。结果表明,随磷肥施用量的减少,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干质量均显着降低(P<0.05),但植株根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根系需要调节自身的形态、构型来适应外界的生活环境;微生物量磷(MBP)与速效磷(Olsen-P)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有机磷(OP)显着负相关(P<0.05),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ACP)与有效磷(Olsen-P)、全磷(TP)分别呈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负相关,碱性磷酸酶(ALP)与有效磷(Olsen-P)、微生物量磷(MBP)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全磷(TP)显着负相关(P<0.05);与农民习惯施肥(P100)相比,P80处理微生物量磷(MBP)显着增加(P<0.05),P50处理微生物量磷(MBP)与P100差异不显着(P>0.05),但其土壤磷酸酶(ACP和ALP)活性显着提高(P>0.05),故磷肥施用减至50%~80%时,可满足设施番茄正常磷素供应。(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丽,韩周,张昀,燕香梅,张广才[4](2019)在《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在氮肥减施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提高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可增加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在施菌剂40~50天内,减氮30%配施菌剂处理较单施全量氮肥处理显着增加了根系生物量。(2)所有氮肥配施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提高;且在施菌剂50天时减氮30%配施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单施全量氮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2.7%、16.67%和16.35%。以上结果表明,氮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滨海盐渍型水稻土酶活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减少化肥用量,达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宋洋,李晓娜,蒋新[5](2019)在《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消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环境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展示出较高的污染土壤修复潜力。但在植物根际微域中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还不清楚。因此,我们研究了生物炭与根系分泌物共同作用下土壤中多环芳烃消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草酸作为黑麦草主要的根系分泌物组成,在添加和未添加玉米秸秆炭的土壤中均显着增强了低环、高环多环芳烃的消解。然而,单独添加玉米秸秆炭仅促进了高环多环芳烃的消减。叁种重要的土壤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均在生物炭与草酸共同添加的处理中最高。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与多环芳烃降解相关的菌属和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也在草酸和生物炭共同添加的处理中最高。这些变化导致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协同介导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多环芳烃的消减,尤其对高环多环芳烃的消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生物炭和根际联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农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原位阻控-加速消解双过程。(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邓涛,翟子翔,杨腊英,周游,汪军[6](2019)在《香蕉枯萎病根系土壤病原及拮抗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茬障碍正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包括因连作导致土壤营养物质不均衡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以及因病原菌发生严重而导致的病理性病害。根系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即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大量增殖,而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大幅降低,是病理性重茬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香蕉枯萎病作为一种毁灭性的土传香蕉病害,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1号和4号小种侵染引起的病理性重茬病害。目前,主要的生物防治手段是向病区土壤中施加含有对Foc-4具有拮抗能力的微生物制剂,包括芽孢杆菌(Bacillus sp.)、木霉(Trichoderma sp.)、放线菌(Actinomyces sp.)等,其中芽孢杆菌与木霉使用最为广泛。当前对根系土壤中的有益及有害微生物的数量监测研究,多局限于涂板计数与16S、ITS测序。前者操作烦琐结果置信度低,而后者靶标性不足。本实验通过荧光定量PCR扩增香蕉根系土壤中Foc-4的相关致病基因与芽孢杆菌、木霉的相关拮抗基因,通过对有害及有益微生物功能性基因丰度的定量监测,联系植株的发病状况,从土壤有害及有益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的角度,探究香蕉枯萎病这一病理性重茬病害的发生规律。本研究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并探讨了对土壤中有害及有益微生物功能性基因丰度的定量监测这一方法,在土传病害监测及克服重茬障碍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7](2019)在《遗传发育所揭示籼粳稻根系微生物组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壤中,植物的根系除了固着植物并作为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以外,还是微生物聚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统称为根系微生物组。这些根系微生物伴随着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帮助植物吸收营养、抵抗病害和适应胁迫环境。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3期)
韩扬眉[8](2019)在《招募“精兵强菌” 为水稻高效固氮》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促进作物增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施用氮肥超过1.2亿吨,其中我国氮肥用量占全球氮肥总产量的35%,但氮肥利用率却低于全球20%~30%。氮肥大量施用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更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5-14)
王洁丽[9](2019)在《驯化对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组装和根瘤内生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驯化和育种是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现代品种的狭窄遗传背景正逐渐成为作物改良的主要瓶颈,而近缘野生种类为作物的驯化和育种提供了机遇。根际微生物已被证明可赋予植物新的抗逆性与生态功能。然而,植物驯化是否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和生态功能还不清楚。本文以野生、半野生、栽培和广适种大豆根系微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别将这些大豆品种种植于来自东北、黄淮海和南方地区的土壤中,再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大豆根区、根际、根内、根瘤内等四个部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分析不同大豆品种之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探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对根瘤内生菌群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主要受土壤、根系部位和大豆品种的影响。东北、黄淮海和南方地区的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具有显着差异。从根外到根内,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差异OTUs逐渐增多,根系的过滤作用逐渐增强,且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微域对OTUs具有各自的选择过滤作用。通过网络分析发现,野生大豆根内细菌网络结构更复杂,半野生、栽培和广适种大豆根际细菌网络更复杂,根内细菌群落易受大豆种类影响,并且根区、根际和根内的关键物种不同。(2)不同土壤中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差异。从野生、半野生到栽培再到广适种大豆,在东北土壤中,根际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沿此顺序逐渐降低,然而在黄淮海和南方土壤中,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与之相反;不同大豆品种的核心OTUs数目所占比例较小,但其相对丰度较大。不同大豆品种共同拥有的核心类群,包括Ensifer、Bradyrhizobium、Mesorhizobium、Rhizobium、Pseudomonas、Novosphingobium、Sphingomonas、Massilia、Piscinibacter、Pseudoduganella、Ramlibacter、Variovorax和2个未分类的OTUs。大豆生物表型与不同大豆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显着相关,在OTU水平上,植株全长(株高与根长之和)与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丰度显着正相关,鲜重与栽培大豆根际微生物丰度显着负相关。(3)不同大豆品种之间的根瘤内生菌群落差异显着,且根瘤内生菌群落受土壤类型影响大,其次是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内生菌沿着野生、半野生、栽培和广适种大豆的顺序,丰富度和多样性呈逐渐增高。根据根瘤功能特点,我们又将根瘤内生菌分为共生根瘤菌群落和非共生菌群落,结果发现在共生根瘤菌群落中Bradyrhizobium在东北和南方土壤中占主导地位,Ensifer在黄淮海地区占主导地位。在非共生内生菌群落中,慢生根瘤菌科、丛毛单胞菌科、鞘酯菌科、根瘤菌科和肠杆菌科等为主要类群。本研究揭示了野生、半野生、栽培和广适种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组装规律及影响其根瘤内生菌群落多样性的因素,为大豆有益菌群的恢复和利用奠定基础,也为未来育种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方敏,徐小蓉,唐明,唐婧[10](2019)在《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百里杜鹃内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3个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究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变化菌属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杜鹃根系微生物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对百里杜鹃内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16S rRNA V4区和ITS1区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并基于共变化网络分析进一步探究差异菌属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的生态位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中以根际土壤与根表、根内差异更为显着,且细菌群落差异小于真菌群落。且从根际-根表-根内,马缨杜鹃根系细菌α-多样性显着下降。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分布于41细菌门和6个真菌门。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64%±0.08,69.47%±0.12,77.34%±0.0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4.10%±0.11,11.03%±0.04,9.18%±0.04)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0.19%±0.03,8.70%±0.02,7.08%±0.01),它们占整体细菌群落总丰度的80%以上。同时8个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根际土壤、根表和根内间显着变化,且它们的相对丰度占细菌群落总丰度的75%以上。真菌主要分布于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它们占整体菌群的99%以上。马缨杜鹃根系存在589个属的细菌,390个属的真菌,从根际-根表-根内,其中25个细菌属和10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着变化。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分析表明:在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间,除Waitea外,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在内的8个差异真菌菌属均与细菌菌属显着相关,它们相互作用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Bryobacter、Nocardia、Rhizomicrobium和Telmatobacter等核心菌属对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百里杜鹃地区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以及根内3个生态位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而造成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马缨杜鹃根系密切相关。同时,共变化网络分析揭示出马缨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细菌和真菌彼此间互作。(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根系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烟草连作导致化感物质累积,探索化感物质中主要的酚酸类物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为克服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将前期分离、鉴定出的烟草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类物质苯甲酸和3-苯丙酸接种到土壤中,模拟烟草多年连作土壤。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T0),向土壤中加入等量灭菌去离子水;添加苯甲酸3μg/kg土(T1);3-苯丙酸8μg/kg土(T2);同时添加苯甲酸3μg/kg土和3-苯丙酸8μg/kg土(T3),每处理5次重复。以MiSeq测序平台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探索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土壤中的茄科劳尔氏菌、短短芽孢杆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功能微生物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结果】T 1、 T 2处理土壤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目分别比对照T0降低了21.5%和17.0%,T3处理OTU数量低于T1和T2处理;T2处理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增多,结构平衡性降低,门上分类构成和微生物群落构成显着不同于对照。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显示,T2或T3处理土壤微生物聚类关系较近,都与T0处理较远;T3处理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显着提高,拮抗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细菌和真菌数量显着减少,且减少幅度大于T1、T2处理。【结论】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类物质苯甲酸和3-苯丙酸均能明显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群落多样性,显着增加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同时大大降低有益微生物数量。两种酚类同时存在的危害效果远大于单一酚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罗晶,陈津端,周安刚.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J].科技视界.2019
[2].刘艳霞,李雨,李想,江小龙,张恒.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根系酚酸类物质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3].高利娟,张猛,魏建林,刘冬梅,丁效东.磷肥减施对设施番茄根系形态、磷吸收及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4].李丽,韩周,张昀,燕香梅,张广才.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9
[5].宋洋,李晓娜,蒋新.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消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邓涛,翟子翔,杨腊英,周游,汪军.香蕉枯萎病根系土壤病原及拮抗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监测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遗传发育所揭示籼粳稻根系微生物组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J].江西饲料.2019
[8].韩扬眉.招募“精兵强菌”为水稻高效固氮[N].中国科学报.2019
[9].王洁丽.驯化对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组装和根瘤内生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方敏,徐小蓉,唐明,唐婧.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J].微生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