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道论文_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外胆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道,胆管,结石,腹腔镜,性病变,囊肿,总管。

肝外胆道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1](2019)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PTBS,PTBS组)或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的86例晚期E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等。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月、3月及6月血清中ALT、AST及TBI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下降趋势比PTBS组更为显着;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术后血清ALB水平增加更为明显。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3%;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7.5%。log-rank检验提示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接受PTBS+腔内灌注化疗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HR=0.46,95%CI:0.23~0.92,P<0.05)。结论:与单纯PTBS相比,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赵佳宝,陈慧敏,冯云,王丹[2](2019)在《高频超声对肝外囊肿型胆道闭锁与胆总管囊肿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肝外囊肿型胆道闭锁(CBA)与胆总管囊肿(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高频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的32例肝门部囊性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CBA组10例和CC组22例,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CBA组胆囊长径、前后径均明显小于CC组(均P<0.01);CBA组囊壁厚度> 1.0 mm的比例明显高于CC组(P<0.01);CBA组胆囊形态异常与肝门部纤维块(≥4.0 mm)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C组(均P<0.01);CBA组肝内胆管扩张、囊内胆泥沉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C组(均P<0.01);CBA组肝动脉内径明显大于CC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对CBA与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准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盛书娟,郜阳,裴瑞丽[3](2019)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EP、BS、Ins、GH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β-EP、BS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血清Ins、GH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临床疗效显着,可改善患者的应激水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7期)

刘名奎[4](2019)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收治的6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例,分为对照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和观察组(双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4%vs97.0%),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着(P <0.0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显着(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数据结果显示(15.6%vs3.0%),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显着(P <0.05)。结论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治疗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9期)

李春颖[5](2019)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镜组(45例)和开腹组(35例),双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中运用胆道镜),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情况(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TBIL、ALT、AST)、并发症情况及残余结石情况。结果双镜组的有效率为97.78%,开腹组的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的VAS评分低于开腹组(P<0.05);双镜组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P<0.05);双镜组的TBIL、ALT及AST水平稍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开腹组(22.86%)(P<0.05),两组的残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亚东[6](2019)在《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例,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术中胆道造影、腹腔镜、CT、B超、肝功能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总管囊肿患者的胆囊宽、胆囊长、囊肿宽、囊肿长均大于胆道闭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新生儿多种胆道畸形均可使其出现肝外胆道囊性病变的表现,实施术中腹腔镜以及B超检查,可较好对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段东峰,贾国战,薛小飞[7](2019)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 d,观察组MTL、CCK、CEA、CA19-9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道压力于术后1 d升高,术后3 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能有效降低CEA、CA19-9、CCK水平,对MTL的影响小,且不会引起胆道压力骤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郭享,王宏光,王曼彤,郭庆梅,李明洋[8](2019)在《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疑诊为胆管癌的患者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胆管病变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胆管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接受胆管腔内射频消融(RFA)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成功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3例外科手术治疗,12例完成胆管腔内RFA治疗,平均操作时间(36.8±4.2)min,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SpyGlass DS胆道镜可以取得胆管癌标本,并明确病理学诊断,可进行胆管腔内RFA治疗,临床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雷斌,汪庆伟[9](2019)在《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以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其均接受胆道CT检查以及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经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其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胆道CT,其疾病漏诊率、误诊率明显低于胆道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疾病诊断中接受胆道CT以及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MR胰胆管水成像的应用价值更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郭丽,晏杰,张忠明,姜琪,丁梅[10](2019)在《多排螺旋CT、MRI在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中价值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MRI和多排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均安排多排螺旋CT和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多排螺旋CT对病灶定位的符合率为97.5%,对肝外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率为77.5%;MRI对病灶定位的符合率96.25%,对肝外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率92.5%。两种检查方式在病灶定位中符合率差异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对肝外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通过MRI检查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进行诊断,定位符合率和定性诊断率都比较高,可以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6期)

肝外胆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肝外囊肿型胆道闭锁(CBA)与胆总管囊肿(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高频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的32例肝门部囊性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CBA组10例和CC组22例,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CBA组胆囊长径、前后径均明显小于CC组(均P<0.01);CBA组囊壁厚度> 1.0 mm的比例明显高于CC组(P<0.01);CBA组胆囊形态异常与肝门部纤维块(≥4.0 mm)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C组(均P<0.01);CBA组肝内胆管扩张、囊内胆泥沉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C组(均P<0.01);CBA组肝动脉内径明显大于CC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对CBA与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准确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外胆道论文参考文献

[1].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2].赵佳宝,陈慧敏,冯云,王丹.高频超声对肝外囊肿型胆道闭锁与胆总管囊肿的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3].盛书娟,郜阳,裴瑞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4].刘名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李春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9

[6].李亚东.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大理大学学报.2019

[7].段东峰,贾国战,薛小飞.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8].郭享,王宏光,王曼彤,郭庆梅,李明洋.SpyGlass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9

[9].雷斌,汪庆伟.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郭丽,晏杰,张忠明,姜琪,丁梅.多排螺旋CT、MRI在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中价值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肝外胆道-图2肝胰壶腹括约肌1.胆总管...肝外胆道-图1 肝外胆道的变异1. 胆囊...两组肝外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1 肝外胆道扩张1-20胆囊管汇入肝外胆道变异,...无柄胆囊并肝外胆道闭锁畸形(收...

标签:;  ;  ;  ;  ;  ;  ;  

肝外胆道论文_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