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纤维,摩擦,磨损,噻吩,膜技术,乙基,铆钉。
碳纤维束论文文献综述
侯卓健,刘丰,单忠德,杜悟迪,陈哲[1](2019)在《预复合热塑性聚氨酯碳纤维束熔融涂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合材料柔性导向叁维织造成形工艺,进行了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柔性导向线熔融涂覆工艺研究。选用具有良好柔韧性的热塑性聚氨酯作为树脂材料,4束T300-3k碳纤维束合股作为增强材料,研究了预复合碳纤维树脂线密度随温度和纤维牵引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低速情况下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线密度基本不变,孔隙率在205℃以后小于20%且随温度变化很小;当速度提高到临界牵引速度后,预复合树脂纤维束线密度开始下降,但在一定速度范围内预复合的树脂流量变化很小;临界牵引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210℃以后基本稳定在1.9m/min。因此优化的预复合聚氨酯碳纤维工艺参数是树脂熔融温度在210~220℃,纤维牵引速度在1.9m/min。(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杨洁,吴宁,李帅,解锡明,焦亚男[2](2019)在《织造中碳纤维束间的摩擦磨损试验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织造过程中碳纤维束的摩擦磨损会导致成型后复合材料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模拟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线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法向负载、预加张力和摩擦速率对碳纤维束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束的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减小,其磨损程度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应的碳纤维束拉伸断裂强力也逐渐下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因实际摩擦接触面积的变化随预加张力的增加而增大;摩擦速率的增加几乎不影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但延长了其测试值达到稳定所需的周期数.(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潘月秀,解锡明,吴宁,朱世鹏,杨洁[3](2019)在《碳纤维束间的摩擦磨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碳纤维束的磨损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及探索碳纤维束间摩擦磨损机制,采用自制的摩擦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摩擦次数、加载力、摩擦角度对碳纤维束摩擦损伤的影响。通过对比摩擦前后碳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毛羽量和表面浆膜形态评价了其磨损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摩擦次数、加载力的增大,碳纤维束的磨损程度逐渐加剧;当摩擦角度在90°~30°范围变化时,碳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小幅度下降;而当摩擦角度为0°时,碳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急剧下降。同时,结合纤维束接触理论和黏性薄膜压痕法揭示了碳纤维束摩擦损伤机制,发现有效接触面积的变化是导致碳纤维束磨损程度改变的主要因素,且纤维束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随加载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摩擦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郝红武,张伟,吕毅,赵慧[4](2018)在《基于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方法的C/SiC复合材料碳纤维束的就位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方法(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al micromechanics,FECM),通过对C/Si C复合材料的C纤维束截面的实测,建立了六边形排列的代表特征体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采用具有环向裂纹以及平行裂纹的两种C纤维束RVE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C纤维束的就位模量的决定因素包括初始的基体裂纹以及C纤维的就位性能。通过引入裂纹影响的折减系数,以及C纤维就位性能的折减系数,得到了C纤维束的5个就位模量,其中轴向就位模量与试验值十分接近,而其余4个就位模量还有待试验值的检验。(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庄宁,陈聪,陈达,王松,赵海宇[5](2017)在《碳纤维束铆钉锚固下CFRP布加固梁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粘贴碳纤维布(CFRP)加固梁时,通常需对其进行锚固,避免发生因CFRP布过早剥离而无法充分利用其抗拉强度。但当梁施工空间较小,梁侧面形状不规则时,CFRP布锚固较困难,采用新型碳纤维束铆钉锚固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本文通过对四组不同锚固方式下的CFRP布加固梁进行四点受弯承载力试验,对比分析加载过程中各梁的力学性能和破坏规律,研究表明碳纤维束铆钉锚固下CFRP布加固梁强度和刚度都有显着增强。进一步对碳纤维束铆钉锚固方法优化,得到最佳碳纤维束铆钉锚固深度约为80mm,最佳锚固间距约为200mm。(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晓燕,杨金辉[6](2016)在《碳纤维束生物膜修复技术在景观湖泊水体净化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的湖泊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湖泊的自净能力大大减弱,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疯长,水体浑浊、黑臭、蚊蝇滋生,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好的影响,因此寻找合适的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传统的湖泊治理技术基础上,介绍了生物膜修复技术,并着重介绍了碳素纤维在生物膜修复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24期)
凌旭,陈子林[7](2016)在《磺胺类药物的电化学修饰碳纤维束固相微萃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聚合物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热点,白川英树等叁位科学家因在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导电聚合物是由单体通过化学或者电化学方法合成,具有大π键结构特点。由于导电聚合物的单体种类多样,电化学方法制备的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膜厚度可控性等优点,故可根据用途不同,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征选择性的导电聚合物。固相萃取是复杂体系样品前处理中除杂与富集目标分析对象的有效手段,因此,以电化学修饰碳纤维束为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4-26)
向友权,王聪[8](2016)在《碳纤维束固定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碳纤维束固定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应用碳纤维束固定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恢复良好,优良率为93.8%(30/32),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肩锁关节脱位等情况。结论碳纤维束固定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显着,该方法操作简单,复位优良,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9](2015)在《碳纤维束及其制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束,其是在碳纤维束上附着有含有氨基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碳纤维束,上述含有氨基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的附着量为质量分数0.2%~5.0%。可以通过使质量分数0.2%~5.0%的含有氨基的改性聚烯烃树脂附着于碳纤维束的表面来制造该碳纤维束。本发明可以提供(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5年02期)
朱元林,崔海涛,温卫东,徐颖,张宏建[10](2012)在《碳纤维束疲劳损伤失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碳纤维束的疲劳特性及疲劳加载后剩余强度的变化,为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细观力学分析模型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研究设计了碳纤维束静载力学性能及疲劳特性试验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单束碳纤维的应力-寿命(S-N)曲线。对经过预疲劳的碳纤维束试验件进行了剩余强度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碳纤维束疲劳加载剩余强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碳纤维束的条件疲劳极限为静拉伸强度的80.47%;碳纤维束经历一定循环次数的拉-拉疲劳可以提高其强度,其剩余强度随着疲劳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碳纤维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织造过程中碳纤维束的摩擦磨损会导致成型后复合材料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模拟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线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法向负载、预加张力和摩擦速率对碳纤维束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束的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减小,其磨损程度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应的碳纤维束拉伸断裂强力也逐渐下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因实际摩擦接触面积的变化随预加张力的增加而增大;摩擦速率的增加几乎不影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但延长了其测试值达到稳定所需的周期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束论文参考文献
[1].侯卓健,刘丰,单忠德,杜悟迪,陈哲.预复合热塑性聚氨酯碳纤维束熔融涂覆工艺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杨洁,吴宁,李帅,解锡明,焦亚男.织造中碳纤维束间的摩擦磨损试验模拟[J].摩擦学学报.2019
[3].潘月秀,解锡明,吴宁,朱世鹏,杨洁.碳纤维束间的摩擦磨损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2019
[4].郝红武,张伟,吕毅,赵慧.基于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方法的C/SiC复合材料碳纤维束的就位模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5].庄宁,陈聪,陈达,王松,赵海宇.碳纤维束铆钉锚固下CFRP布加固梁的力学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
[6].张晓燕,杨金辉.碳纤维束生物膜修复技术在景观湖泊水体净化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城市地理.2016
[7].凌旭,陈子林.磺胺类药物的电化学修饰碳纤维束固相微萃取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2016
[8].向友权,王聪.碳纤维束固定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
[9]..碳纤维束及其制造方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5
[10].朱元林,崔海涛,温卫东,徐颖,张宏建.碳纤维束疲劳损伤失效试验[J].复合材料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