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430070
摘要:在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的当前背景下,国民不仅在精神文化层次上的需求有所提升,对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及城市生态修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将当前的着力点放在进一步强化及完善城市低碳园林建设水平及建设模式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为推动地区间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青山区戴家湖公园规划改造为例对探索工业城区城市生态修复的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态修复;青山区;戴家湖公园;规划改造
1、前言
当今社会城市建设进程高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方式急速转变。与之相伴的是能源消耗量增多,碳排放量迅猛增长,并由此引发如热岛效应、极端气候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城市管理者、科研人员乃至普通市民对“城市生态修复”提出了强烈的诉求。在低碳园林的景观设计途径与方法方面展开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力求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城市双修”提供新思路。
2、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途径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核心的评价标准便是看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可以表示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城市则是不可忽视的核心推动力,在当今时代,每个国家和地区也只有迎合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才能得到发展。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重视伴随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是城市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一个国家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地域内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有效提升国民的生存居住环境质量,也能吸引外来的人才资源,并有效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总体经济实力。所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在理念上要积极实践“生态化城市”、“花园城市”以及“海绵城市”等建设模式和措施,有效提高城市的绿化品质和人居环境,在具体建设工作里要有意识地推动山体水体修复、废弃地修复利用、绿地系统完善、空间环境改造等建设工程。当今阶段,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从认知层面到具体的实践这一历程也经历了较长时间跨度,很多国家由于之前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在生态环境领域后期的修复过程也耗费了巨大代价。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在传统发展理念里,单纯看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及修复,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对“发展”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发,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以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核心,这一思想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放眼于世界,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还停留在初期阶段,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也只是作了初步尝试。由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使得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工程更具挑战性和困难性。
3、青山区戴家湖公园规划改造
2017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中,武汉市青山区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然而戴家湖的演变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50年代一湖清水,60年代一池煤灰,80年代一座黑山,00年代一堆垃圾。”“百湖之市”的武汉,恐怕再难找出一个与青山戴家湖命运相同的湖泊,它由湖变山,又由山变湖,再变成垃圾堆,最终蝶变成一座美丽的公园。时空轮回,生态回归,作为工业城区的转型发展,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坚定步伐。
3.1项目基本概况
戴家湖公园位于青山区工人村地区,紧邻青山区棚户区改造区域,是武广高铁与城市三环线的重要节点,戴家湖上世纪50年代前曾是盛产鱼虾的天然湖泊。但随着青山热电厂等大型企业建成,1957年开始作为粉煤灰堆场;到1995年,堆积的粉煤灰已变成高出地面10余米的“戴家山”,成为周边粉尘、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来源;此后,武汉禁用实心红砖,粉煤灰被各墙体材料厂争抢,戴家山又被逐渐挖空、甚至掘地三尺,多年积水后又变回了“戴家湖”。
2005年以后,戴家湖周边的工人村地区成为棚户区改造的主要还建区域,逐步聚集了青宜居等多个大型小区。而天兴洲大桥建设时,戴家湖的低洼地势成为了城市垃圾的堆放地,好不容易形成的水域面积又面临不保。
为恢复戴家湖区域的生态功能、形成与城市及居民和谐共生的环境,政府部门着手开展相关改造工作。
3.2实施路径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在规划、园林等部门的组织下,迅速开展了戴家湖地区的规划工作。
(1)用地空间保障。基于权属单位提出的从企业国有资产保值考虑,将其权属范围内的103亩土地作为开发用地,剩余341亩土地无偿交给政府部门进行绿化建设。同时,市城投公司高架桥下所属300余亩土地移交园林部门统一建设,因此戴家湖公园建成后已达到641余亩的规模。
(2)开发地块选择。青山热电厂粉煤灰堆场所在区域用地被城市道路和铁路分割后所剩余用地较为零散,共分为7个地块。综合对各地块条件进行分析得出:A、C两地块不规整,且已被建十路延长线工程占用;B地块在青山热电厂权属范围之外,不予考虑;D、E、F三地块被京广高铁及三环线围合,交通与安全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同时,考虑到规划戴家湖公园的完整性以及建设用地集中布局的规模性,满足要求的仅有G地块。(见图1)
图1:开发地块选取示意图
(3)规划绿地置换。为保证规划绿化用地的整体平衡,将位于工人村路西侧的五处地块共103余亩土地调整为公园绿地,用于置换青山热电厂权属范围内的103亩规划公园绿地。
3.3实施效果
戴家湖公园是武汉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也是武汉首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节约型公园,在其土壤修复、循环利用、工业文明展示等方面特点鲜明。利用废弃零件打造的《突破》《封存》《岁月》《力量》《历史的回音》五组雕塑,是最集中的工业元素展示,充分体现了青山工业历史文化特色。
戴家湖公园还首次对高架桥下的空间进行了立体化利用。因位于高架之下,其荫庇之处将成为夏季游园的避暑佳地,这里大量的桥荫空间将设置停车场、运动健身场地、特色游步道,同时还会对桥墩进行立体绿化,增强绿化景观的空间层次感。
2014年,戴家湖公园一期建成后,不仅形成城区又一大“绿肺”,还与青山公园、桥南公园等连成一线,成为青山区“东工西居”的绿色屏障。戴家湖的演变,经历和见证了青山区从工业重镇到园林城区的蝶变过程,这是我们发展理念逐步转变的缩影,在那个“先生产后生活”的年代,一切让位于工业生产。当我们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了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余猛,吕斌.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变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7):20-23.
[2]程遥,赵民“非城市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J].城市规划,2011(10):9-17,85.
[3]杜吴鹏,房小怡,吴岩,等.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中气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园林,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