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碳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纤维,活性,氧化物,废气,聚丙烯,圆管,循环系统。
活性碳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沈岳,刘其霞[1](2019)在《活性碳纤维材料吸声理论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参照圆管理论模型,以活性碳纤维毡内部微小通道为基础,确定活性碳纤维材料微孔中空气有效密度和有效压缩模量,建立活性碳纤维材料的吸声理论模型。接着,利用双通道阻抗管声学分析仪,测试活性碳纤维毡在250~6 300 Hz声波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对比并分析计算的理论值和实测值。结果发现: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这表明建立的活性碳纤维材料的吸声理论模型具有可行性。该模型可为设计和开发活性碳纤维吸声材料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产业用纺织品》期刊2019年09期)
黄飞[2](2019)在《活性碳纤维去除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活性碳纤维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吸附作用,对其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等方面做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对水中呋虫胺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大,去除率高,是一种吸热反应。(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解宏端,孙学凯,田丹,林佳奇,张薇[3](2019)在《活性碳纤维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处理印染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活性炭纤维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La-TiO_2/ACF),其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实际印染废水脱色、COD去除以及可生化性提高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La-TiO_2/ACF表面均匀有效的负载了锐钛矿型纳米La-TiO_2薄膜。紫外光与催化剂同时作用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紫外线照射和单独催化剂吸附。处理50 min,脱色率可达90%,COD去除率达69.2%,BOD_5/COD从最初的0.037提高到0.35。色度和COD去除率随光源与催化剂间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间距为20 mm时达到最佳;pH从3升高到9,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22%和32%。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催化活性未发生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承宾[4](2019)在《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废气具有来源广、危害大、处理难度高等特点,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直接破坏,而且还会对人体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关于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的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常用的技术方法有生物法、吸附法、燃烧法等几种。其中,活性炭纤维吸附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具有易于操作、可重复利用、吸附率高等优点,符合当前行业内提倡的清洁环保理念。文章首先对有机废气的主要危害和当前主流处理技术进行了概述,随后就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废气的设备组成、技术要点等展开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郗翀[5](2019)在《活性碳纤维的改性工艺研究及Cu(Ⅱ)吸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铜(Cu(Ⅱ))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污染物,通常由电镀、冶金、精炼、印刷和化肥等工业排放,摄入过量的Cu()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和人体急性中毒。目前在低浓度Cu(Ⅱ)净化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净化工艺为吸附法,而活性碳纤维(ACFFs)是一种对低浓度特定吸附质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吸附剂,但针对低浓度Cu(Ⅱ)具有高吸附性能ACFFs的改性工艺和再生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针对低浓度Cu(Ⅱ)吸附质具有高吸附量、可循环利用的ACFFs亟待开发。为了开发具有高Cu(Ⅱ)吸附性能ACFFs的改性与再生工艺、实现ACFFs的循环利用,本文以提高活性碳纤维的Cu(Ⅱ)吸附性能与再生性能为研究方向,以改性ACFFs与再生ACFFs的Cu(Ⅱ)吸附性能为评价标准进行ACFFs改性工艺与再生工艺的设计、开发和优化,对具有高Cu(Ⅱ)吸附性能和循环利用性能的ACFFs的开发、多孔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及再生工艺、贵金属富集回收等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中ACFFs的改性工艺主要采用了硝酸氧化工艺、超声辅助硝酸氧化工艺、微波辅助硝酸氧化工艺、超声辅助再活化工艺,最高可分别将改性后ACFFs的Cu(Ⅱ)吸附值提高至改性前的3.11倍、3.64倍、4.55倍、5.42倍。氧化工艺中以优化后的微波辅助硝酸氧化工艺对ACFFs Cu(Ⅱ)吸附值的提升效果最佳,该工艺改性后样品的Cu(Ⅱ)吸附值Q(NM-ACFF)=23.13 mg/g。超声辅助再活化工艺采用15 wt%浓度的KOH做活化剂、活化温度为1023 K时效果最佳,该工艺改性后样品的Cu(Ⅱ)吸附值Q(ACFF-K15)=27.55 mg/g。采用超声辅助KOH再活化工艺对ACFFs进行了 1-4次再活化进行处理,在第3次再活化处理后样品的Cu(Ⅱ)吸附值达到最大值Q(ACFF-K15-3)=35.24 mg/g,为ACFF0的6.94倍。Cu(Ⅱ)溶液pH对ACFFs吸附效果影响明显:将pH调节至6.5时,ACFF0、No-ACFF、NM-ACFF和Ns-ACFF的Cu(Ⅱ)吸附值都大幅提高,分别可达32.59 mg/g、34.41 mg/g、39.07 mg/g、37.59 mg/g。将pH调节至7.5及以上时CU(Ⅱ)溶液在ACFFs吸附后有沉淀生成,但Cu(Ⅱ)净化率可高达96.58%。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化学沉降法与吸附法结合的含Cu(Ⅱ)废水净化方法:将含Cu(Ⅱ)废水pH至7.5充分静置并滤去沉淀后使用NM-ACFF吸附的组合净化工艺。本文采用低温酸洗法再生工艺和超声辅助酸洗法对吸附Cu(Ⅱ)ACFFs的再生工艺进行探索。其中,低温酸洗法再生工艺不仅对吸附Cu(Ⅱ)后ACFFs实现了高效的脱附再生,还对再生后ACFFs样品的Cu(Ⅱ)吸附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以ACFF0为例,采用低温酸洗法再生工艺在15 wt%最佳酸洗液浓度下可将再生后ACFF0提高至再生前的8.3倍。经低温酸洗法多次再生后的ACFFs仍可保持较高的Cu(Ⅱ)吸附性能,且在1-5次再生次数范围内ACFFs的Cu(Ⅱ)吸附值随再生次数的增加整体呈现变大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瞿策[6](2019)在《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改性及其对硝基苯酚吸附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硝基苯酚(英文名称p-nitrophenol,简称PNP),为淡黄色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其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废水中含有的难降解的具有富集效应的危险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活性碳纤维(Actived carbon fiber,简称ACF)是一种高科技、性能稳定、用途广泛的新一代高效吸附工程材料。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多的微孔数量、窄的孔径分布、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的结构特征。本文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毡(PAN-based activatedcarbonfiber,简称PAN-ACF)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草酸改性处理、负载纳米TiO2及纳米ZnO光催化剂以及采用微波催化湿式氧化的方法吸附降解PNP,并讨论过程中对PNP吸附降解能力的影响。通过负载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对PAN-ACF进行改性并制得了羧基化ACF。通过草酸改性后的PAN-ACF对PNP的吸附能力,其随着草酸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浸渍0.5mol/L的草酸溶液来对PAN-ACF进行改性后发现其对PNP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率为98.05%。通过比表面积测试、红外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等测试手段证明其成功在PAN-ACF上负载草酸,且草酸浓度愈大,其负载至PAN-ACF上草酸的量就变大。化学吸附过程的主反应过程为PNP中的酚羟基与羧基生成酯基。通过喷涂工艺在PAN-ACF上负载纳米TiO2、纳米ZnO,制得了 PAN-ACF/TiO2复合材料及PAN-ACF/ZnO复合材料。PAN-ACF的吸附性能与纳米TiO2、纳米ZnO的光催化性能产生了协同作用,均实现了对水中PNP的有效处理。其原理为光催化剂的催化氧化作用可促使水中PNP向光催化剂的表面进行迁移,并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分解。从而实现了 PAN-ACF的原位再生,提高了对PNP的处理效果。PAN-ACF/Ti02复合材料、PAN-ACF/ZnO复合材料的最佳负载率分别为5.83%,2.57%。负载率5.83%的PAN-ACF/TiO2复合材料PNP净化效果最佳,在20W/m2的254nm的紫外条件下,吸附率达到了 99.85%。负载率为2.57%的PAN-ACF/ZnO复合材料在在20W/m2强度的254nm的紫外光照下,吸附率达到了 98.31%。通过设计研制一种一体式高压微波反应釜,并使用制得的负载率5.83%的PAN-ACF/TiO2复合材料,采取微波催化湿式氧化方法对PNP分解。通过表征确认PAN-ACF/TiO2复合材料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吸波性能良好,可用来与微波进行耦合催化作用。在使用PAN-ACF/TiO2复合材料通过微波催化湿式氧化的方法来对PNP降解时,体系内部温度、微波输入功率、使用的催化剂浓度和氧化剂浓度对PNP的降解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可知,随着体系内部温度的升高、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加、使用的催化剂浓度增加和使用的氧化剂浓度增加,其PNP的降解率也增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都亚茹[7](2019)在《改性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中的污染物类别非常多,其中氮氧化物污染严重,是最不能忽视的污染气体之一。对于长期待在室内的人们来说,若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过高,会对其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研究者们对于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的研究以及对于活性碳纤维改性和改性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能力已经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但是研究者们对于定量地研究各环境因素对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的影响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是想利用活性碳纤维对氮氧化物的吸附能力从而将其应用到空调系统中,以实现室外空气通过空调系统进入室内之前已被优化的目的。这对于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在充分总结相关研究内容及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开式循环系统,同时自制了活性碳纤维吸附过滤器。采用浸渍法用硝酸溶液对活性碳纤维表面改性,并对所制得的改性活性碳纤维进行BET、SEM、XPS和FT-IR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室外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为目标污染物,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在搭建的开式循环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吸附反应实验从而得出规律。将活性碳纤维改性,并在开式循环系统中进行氮氧化物的吸附实验以探究其吸附氮氧化物效率;考察室外空气中氮氧化物初始浓度、吸附过滤器处风速、以及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在不同风速下测定活性碳纤维过滤器前后的阻力值。最后对进行实验后的活性碳纤维进行脱附实验以考察其重复利用性。所得到的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的BET表征结果,由N_2等温吸附脱附图谱显示,改性前后的活性碳纤维吸附脱附等温线皆为I型;对比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和孔结构参数发现,改性后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容变小、孔径减小。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吸附能力较改性前提高。(2)根据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的SEM表征结果显示,未改性的活性碳纤维表面平整光滑,排列整齐,表面未附着有任何异物。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表面沟壑隆起端口增多,而经过吸附实验之后改性活性碳纤维表面沟壑明显减少,与实验之前相比表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据改性前后的活性碳纤维的XPS图显示,活性碳纤维经硝酸溶液浸渍改性后引入含氮官能团和含氧官能团,增加了活性官能团的极性,因而可以更加有效提高活性碳纤维表面吸附氮氧化物的能力。(4)通过改性前后的活性碳纤维FT-IR图可以观察到经过硝酸改性的活性碳纤维羟基峰明显增强。通过浸渍改性,活性碳纤维表面引入了大量的羟基。(5)采用浸渍法对活性碳纤维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碳纤维在开式循环系统内进行氮氧化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吸附效果优于改性前的活性碳纤维,且在同等吸附条件下,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趋势大体一致。(6)在某一特定温度、特定风速下,改性前后的活性碳纤维脱氮率随室外空气中氮氧化物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某一特定氮氧化物初始浓度和特定风速范围内,脱氮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某一特定氮氧化物初始浓度和特定温度范围内,脱氮率有随风速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7)吸附实验时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的前后阻力值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2.5m/s的风速时,阻力值约为50Pa。(8)改性后活性碳纤维在工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其吸附率在60%左右。水洗脱附5次后脱氮率平均仅降低2.35%,具有很好的重复利用性。实验结果证明可以将其应用到空调系统中。(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都亚茹,张兴惠,杨姣姣[8](2019)在《浸渍改性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新风在通过空调进入室内前已被优化的目的,搭建了一套开式循环系统。通过对活性碳纤维进行浸渍改性,采用比表面测定、SEM观察、XPS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分析对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进行了表征;定量研究了室外氮氧化物初始浓度、温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对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对活性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种类、含氧官能团数量、表面微观结构及比表面积等特性均有显着影响,提高了其对氮氧化物的吸附效率;室外初始浓度、风速、温度对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对氮氧化物的吸附率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过滤器处风速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过滤器处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改性后活性碳纤维对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吸附率明显提高,可以将其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志颖[9](2019)在《聚丙烯腈螯合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我国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吸附法因具备吸附量大、选择性高、原料广泛、易再生等优点,逐渐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丙烯腈纤维可经过改性、碳化、活化等过程处理成为螯合纤维、碳纤维、活性碳纤维等形式的吸附剂,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以聚丙烯腈(PAN)为基体的螯合纤维和活性碳纤维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并采用SEM、FT-IR、XRD和XPS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探索吸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对PAN电纺预氧化纤维进行硫酸改性,将氰基水解为酰胺基团,制备聚丙烯腈螯合纤维(PANS),可实现对Cu(II)和Pb(II)的吸附。增大离子浓度、延长吸附时间均对螯合纤维(PANS)吸附Cu(II)和Pb(II)有促进作用,且最佳pH值均在5左右。25℃时,Cu(II)和Pb(II)的吸附量分别为12.0mg/g和28.8mg/g。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ANS对Cu(II)、Pb(II)、Cr(VI)和Cd(II)的吸附能力均高于相同改性条件下的PAN粗纤维,且可进行多次吸附解吸循环。2、对PAN原丝和PAN预氧丝进行KOH活化,制备活性碳纤维ACF-P和ACF-250,与相同条件下PAN碳丝制备的活性碳纤维(ACF-700)相比,ACF-P和ACF-250与ACF-700活化程度相近。随Cu(II)或Pb(II)浓度的增大,ACF-700体现出吸附量和去除率的优势,这与ACF-P和ACF-250的团聚现象有关。ACF-P、ACF-250和ACF-700对Cu(II)的吸附量分别为24.5mg/g、25.4mg/g和25.6mg/g;Pb(II)分别为81.0mg/g、82.6mg/g和82.7mg/g。Cu(II)和Pb(II)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K离子的离子交换在吸附过程发挥作用。3、对PAN预氧丝分别进行600℃、700℃、800℃和900℃下的碳化,和相同条件下的KOH活化,制备四种活性碳纤维(ACF-600、ACF-700、ACF-800和ACF-900)。随碳化温度升高,碳纤维活化程度越低,且对Ba(II)吸附量为ACF-600>ACF-700>ACF-800>ACF-900。ACF-600、ACF-700、ACF-800和ACF-900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70.4mg/g、62.8mg/g、47.2mg/g和35.4mg/g。四种纤维对Ba(II)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ACF-600和ACF-700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ACF-800和ACF-900更符合Frendlich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3-14)
周秋月,赵燕,常德政[10](2019)在《某厂活性碳纤维吸附装置着火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分析了一家十二碳醇酯生产企业尾气处理装置中活性碳纤维装置着火原因,对同类型企业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废气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2期)
活性碳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活性碳纤维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吸附作用,对其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等方面做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对水中呋虫胺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大,去除率高,是一种吸热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碳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沈岳,刘其霞.活性碳纤维材料吸声理论模型建立[J].产业用纺织品.2019
[2].黄飞.活性碳纤维去除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解宏端,孙学凯,田丹,林佳奇,张薇.活性碳纤维负载镧掺杂二氧化钛处理印染废水[J].水处理技术.2019
[4].王承宾.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郗翀.活性碳纤维的改性工艺研究及Cu(Ⅱ)吸附应用[D].山东大学.2019
[6].瞿策.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改性及其对硝基苯酚吸附降解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都亚茹.改性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都亚茹,张兴惠,杨姣姣.浸渍改性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9
[9].王志颖.聚丙烯腈螯合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10].周秋月,赵燕,常德政.某厂活性碳纤维吸附装置着火原因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