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沉积环境论文_段晓勇,印萍,刘金庆,曹珂,高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沉积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度,沉积物,莱州,速率,渤海湾,环境,重金属。

现代沉积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段晓勇,印萍,刘金庆,曹珂,高飞[1](2019)在《中国东部近海现代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近岸海域岛屿、入海河流众多,大量陆源物质随沿岸流自长江口向东迁移,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对2016和2017年夏季采集的570个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粒度特征、有机质含量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特征参数明显受区域沉积环境的控制。杭州湾区域沉积物偏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Eh)<0,有机质含量北部偏高,沉积物组成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抗剪强度较低(普遍<0.5kpa),各指标无明显分布规律,相关性较强。浙江东部沿海区域沉积物近中性至弱酸性,Eh较高(>0),Eh与pH自陆向海降低,象山港、乐清湾海域有机质含量较高;舟山至台州海域以粉砂为主,台州以南分布斑块状泥质区,抗剪强度比杭州湾区域偏高,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整体来看,杭州湾与浙江东部沿海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体系,主要是因杭州湾物质来源较为稳定,区域水动力较强,导致沉积物分布相对均一;而浙江东部海域河流、岛屿较多,各个区域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盼,吴建政,胡日军,朱龙海[2](2014)在《莱州湾西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4年09期)

张盼[3](2014)在《莱州湾西南部现代沉积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湾地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地带,莱州湾西南部是山东省重要经济带和自然资源地。尽管前人对莱州湾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于海岸带、悬浮泥沙等方面的研究,从海底表层沉积物出发研究莱州湾西南部现代沉积环境文献较少且不够系统。本文依托“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专项”相关底质调查资料以及MIKE21数值模型,开展了沉积物分析及水动力与地形地貌冲淤数值模拟工作,对研究区内水动力条件、沉积物分布特征、沉积物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探明莱州湾西南部现代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加深认识海湾的发育规律,共得出4个方面基本结论:(1)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粉砂质砂沉积区、砂质粉砂沉积区、粘土质粉砂细粒沉积区以及小清河口砂质粗粒沉积区。(2)根据潮流场数值模拟与沉积物分区等将潮流场分为四个区域,潮流流速与变化趋势与沉积物分区具有良好对应性。(3)根据数值模拟中波浪破碎带位置、海底地形、沉积物分区等将波浪划分为破碎带以内和破碎带以外两个分区。(4)根据地形地貌冲淤数值模拟以及沉积物分区等冲淤环境可划分为近岸堆积带、低速率离岸堆积带、高速率细粒堆积带以及河口侵蚀淤积带。本文以研究区内海底表层沉积物分区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物源分析,以潮流、波浪、冲淤环境数值模拟结果为辅助,建立起莱州湾西南部现代沉积环境的综合分区,得出以下认识:(1)研究区内现代沉积环境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区即小清河口海域砂质粗粒沉积区、粉砂质砂沉积区、研究区中部砂质粉砂沉积区与研究区北侧粘土质粉砂细粒沉积区,水动力环境依次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控作用逐渐增强,物源表现为由近岸小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黄河来沙为主。(2)港口建设、滩涂养殖等影响了研究区内水动力条件及沿岸泥沙来源与运移,人类活动逐渐成为莱州湾西南部现代沉积环境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1)

李孜晔[4](2014)在《渤海、北黄海现代沉积中活体有孔虫分布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对取自基金委2012年渤海北黄海综合考察公共航次期间,不同季节春季(5月)的50个和秋季(11月)46个渤海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季节活体底栖有孔虫群落的属种组成,活体群、尸积群底栖有孔虫的分布特征,活体有孔虫在不同季节的分布的范围,以及活体有孔虫与尸积群有孔虫在属种和分布上的差异。结合RDA(冗余分析)对春秋两季活体有孔虫及其生活环境参数如温度、盐度、水深、浊度、叶绿素、溶解氧等参数进行了排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活体有孔虫与其生活环境参数之间的直接关系。得出(1)活体有孔虫季节性变化很大,表现在丰度高值区的分布、组合方面春秋季上的差异,主要是受生活环境因素影响,活体有孔虫对其生活的环境异常敏感,对短时期的环境变化有明显的指示作用。(2)利用RDA对活体有孔虫与其生活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对比后发现,在春季A.tasmanensis, N.stella和Bulimina sp.与深度、密度和盐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B.frigida和V.advena和溶解氧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C. subincertum与浊度和水温呈正相关,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V.advena与海水盐度有明显的正相关。P.tuberculatum和A.beccarii vars.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在秋季,活体P. tuberculatum组合范围扩大,C. subincertum和P. tuberculatum组合范围缩小。在春季,生活在辽东半岛南部沿岸的活体优势种有孔虫B. frigida组合,在秋季被V. advena组合所替代。底栖有孔虫属种季节性的变化是对渤海北黄海多种环境因素如水温、盐度、浊度、溶解氧、以及在秋冬季加剧入侵的黄海暖流等综合因素的反应。(3)在使用尸积群有孔虫还原古环境的过程中,要考虑部分胶结壳有孔虫在埋藏过程中壳体可能会破损、溶解,尤其是在恢复渤海北黄海古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如V. advena、Trochammina sp.、Ammoscalaria sp.和P. asiatica等胶结壳有孔虫在尸积群中的遗失,否则会低估了这些胶结壳属种指示环境的能力。第二,对2012年5月分别取自渤海的B42站和北黄海的B24站的两根短柱进行高精度取样分析,包括底栖有孔虫的属种鉴定、组合划分、以及沉积物粒度分析、210Pb测年,结合短柱中有孔虫属种、组合划分,优势属种活体在研究区的分布情况,以及RDA结果,对研究区(渤海、北黄海)近几十年海洋环境变化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01)

施泽明,尹观,阚泽忠,许伟,董文斗[5](2013)在《四川省琼海湖泊现代沉积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是陆地水圈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系,其规模一般较小,对流域的气候环境的波动十分敏感,湖泊的扩散或收缩、湖水的淡化或咸化以及湖泊生物组合种群的变动,这一切都忠实地被保存在湖泊沉积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湖泊经历了较长的地质历史,其连续的沉积和沉积物中保存的丰富信息,加上较高的沉积速率,使湖相地层可提供区域环境、气候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郁滨赫[6](2013)在《渤海湾(天津段)近岸海域现代沉积速率及沉积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约有叁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80公里内的地区,大约有四亿人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之内的地区,而近岸海域作为海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海相互作用最为频繁、人类利用海洋最具潜力的场所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近些年来,这一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渤海湾为例,渤海湾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属于典型的半封闭型海域,大规模人为活动的影响,加剧了渤海湾的环境压力。因此,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渤海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区,通过对14个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分析,以及3组现代沉积物测年柱状样品的沉积速率、210Pbexc与137Cs活性-深度曲线的综合研究,发现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在研究区内的不同分布特征;发现了210Pbexe、137Cs活性-深度曲线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现代沉积物柱状样品的沉积速率测定,以此为基础,讨论了3组沉积物柱状样品间沉积速率与蓄积量的关系,分析了研区现代沉积过程。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粒径在研究区横纵向上分别呈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u:25.6-35.1mg/kg、Pb:44.1~67.7mg/kg、Zn:60~73.5mg/kg;210Pb活度为13.2~35.3Bq/kg,137Cs活度为0.05~1.28Bq/kg,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总体上呈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呈由西北至东南和由西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组分对Cu、Pb、Zn、210Pb和137Cs的吸附作用大火于粗颗粒组分,因此,其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径变化所影响。研究区内210Pbexc“活性-深度”曲线表现出两种类型:一是等幅摆动型,二是指数衰减型。137Cs的“活性-深度”曲线也表现出两种类型:一是连续且有峰的的137Cs曲线,二是不连续但有峰的137Cs曲线。Z1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67~0.78cm/a,Z2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53~0.67cm/a,Z3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91~1.12cm/a。3组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均存在自1963年以来变缓的趋势,发现这种趋势主要受物质来源的影响。3组柱状沉积物210Pbexc和137Cs近似蓄积量的大小关系为:Z1<Z2<Z3,这可能与水平搬运和沉积物粒度组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3-03-01)

欧文佳,雷怀彦,张成君[7](2012)在《博斯腾湖现代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博斯腾湖黄水湾采得27 cm浅钻样品,对其作相应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对比近年来焉耆站的气象资料,认为26~11 cm段(90 a前至1980年左右)较好地记录了当时的气候变化,即博斯腾湖流域首先经历了气候变干、蒸发作用增强的转变,随后逐渐出现气候回暖变湿的信号。11 cm往上(近40 a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外来物源的直接输入和工农业排污引起的富营养化等问题,使影响有机质及碳酸盐同位素组成的主导因素改变,从而扰乱了湖泊沉积物记录气候变化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于文金,邹欣庆,朱大奎[8](2011)在《曹妃甸老龙口现代沉积环境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测年、重金属测定、粒度测定等方法,对河北曹妃甸老龙口区域的7个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粒度、沉积物的测年、重金属含量测定和分析,探讨潮滩重金属沉积的控制因素和迁移规律.结果显示,老龙口潮滩属于细沙和粉沙,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L06沉积速率最大,为0.90cm/a;其余柱状样沉积速率均小于0.5cm/a,平均沉积速率为0.32cm/a,曹妃甸潮滩属于缓慢沉积;柱状样垂直方向波动剧烈,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重金属的含量在柱样的30~40cm深度呈现向表层递增的趋势,Hg、Cr的污染比较严重、其他元素基本无污染.虽然多数重金属元素在背景值附近没有出现污染现象,生态危害性极低,但是,受Pb、Hg中度重金属生态危害的影响,该区域多种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ERI)达158.41,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性;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8期)

庞仁松,潘少明,王安东[9](2011)在《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进行137Cs和210Pb同位素测年分析,得到了柱样站点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沉积速率较大,且呈现阶段性差异:由137Cs时标计年法得到柱样1954—1964年的沉积速率为5.9 cm/yr,1964—2006年减小为3.36 cm/yr;沉积柱样的210Pb剖面呈两段分布,由此得到沉积速率120~225 cm为5.47 cm/yr,对应于18~100 cm减小为4.58 cm/yr。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得出沉积速率开始减小的时间为1968—1972年,并且采样点区域表层可能出现侵蚀现象,为研究长江口泥质区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1年03期)

庞仁松[10](2011)在《长江口泥质区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长江口泥质区沉积中心18#站位的柱状样进行了粒度测试、210Pb、137Cs同位素放射性比度测试。通过分析210Pb和137Cs的剖面特征,以及它们在长江口地区的不同地球化学性质,揭示了区域的沉积侵蚀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沉积速率减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柱样的岩性、粒度分析得知,沉积物柱样以黄灰色、灰黑色粘土质粉砂为主,局部有薄层细沙夹层。柱状样沉积物粒度指标表明,沉积物分选较差,且表层为极正偏,同时上部沉积物峰态较下部宽。沉积物组分以粉砂为主,其次是粘土,砂的含量极少,并且不含砾石。样品平均粒径在6.158~7.775φ之间,粉砂含量在58.71~79.71%之间,粘土含量在16.75~36.86%之间。137Cs、210Pb放射性活度与粘土含量的相关性表明,137Cs最大比度与相应层位粘土含量存在较好的统计相关性(R2=0.717),而210Pb与相应层位粘土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说明了137Cs相对于210Pb更依赖于粘土吸附,210Pb在沉积物中的再迁移和重新分布作用较弱。由137Cs和210Pb同位素测年分析得到的站点现代沉积速率表明:近50多年来泥质区沉积速率较大,且呈现阶段性差异:由137Cs时标计年法得到柱样1954~1964年的沉积速率为5.9cm/yr,1964~2006减小为3.36cm/yr;沉积柱样的210Pb剖面呈两段分布,由此得到沉积速率120~225cm为5.47cm/yr,对应于18cm~100cm减小为4.58 cm/yr。对比两种研究方法得出沉积速率开始减小的时间为1968~1972年,这与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趋势基本对应,这有利地支持了长江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泥质区沉积速率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观点。由210Pbex剖面计算的沉积速率变化趋势与含沙量的减小趋势并不完全相同,这说明长江来沙量并不是影响长江口泥质区沉积速率的唯一因素,也可能与港槽分水分沙比改变引起的沉积动力环境变化有关,需做进一步分析探讨。通过计算柱样核素的蓄积总量发现,其值远大于区域背景值,这说明水下叁角洲泥质区沉积物中的核素主要由陆源侵蚀带来的核素输入贡献。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也反映了虽然近二十多年来长江入海泥沙明显减少,但水下叁角洲泥质区的核素仍然存在着净输入、幅聚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05-01)

现代沉积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沉积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段晓勇,印萍,刘金庆,曹珂,高飞.中国东部近海现代沉积环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2].张盼,吴建政,胡日军,朱龙海.莱州湾西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J].海洋地质前沿.2014

[3].张盼.莱州湾西南部现代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4].李孜晔.渤海、北黄海现代沉积中活体有孔虫分布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施泽明,尹观,阚泽忠,许伟,董文斗.四川省琼海湖泊现代沉积环境演化[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6].郁滨赫.渤海湾(天津段)近岸海域现代沉积速率及沉积环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7].欧文佳,雷怀彦,张成君.博斯腾湖现代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干旱区研究.2012

[8].于文金,邹欣庆,朱大奎.曹妃甸老龙口现代沉积环境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

[9].庞仁松,潘少明,王安东.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海洋通报.2011

[10].庞仁松.长江口泥质区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南京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沉积体系类型及分布图富集因子等值线图表层采样站位分布富集因子等值线图富集因子等值线图岩心沉积物粒度参数剖面变化图

标签:;  ;  ;  ;  ;  ;  ;  

现代沉积环境论文_段晓勇,印萍,刘金庆,曹珂,高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