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职业,角色,辅导员,辩士,课程,项目,日本。
职业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王钰天慧[1](2019)在《边缘与中心:日本早期电影发展中辩士的职业角色建构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辩士在日本早期电影的传播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职业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由边缘到中心再到衰退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辨士职业角色地位变化的梳理,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对日本电影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2期)
蒋惠咪[2](2019)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与主体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程"已逐渐向"课程思政"转变。辅导员队伍作为我国高校"大思政"格局下的一支关键力量,是延展思政课"主渠道"、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工作手臂"。因此,推进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有力补充,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9年19期)
武强[3](2019)在《高中地理劳动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实践——以无锡赏石园讲解员职业角色体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教育和劳动教育在育人价值和实践途径上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本文基于"项目学习"的理念,以"职业角色体验"为例对高中地理劳动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实践进行了探究,尝试将地理教育和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形成高效、共赢的教育共同体。(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亚卓[4](2019)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角色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需要不断对自身职业角色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强化自身对职业角色的理解和认知。基于此,文章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分别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角色重构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9年05期)
阮为文[5](2019)在《新任中学校长职业角色认知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长的职业角色认知是校长角色实践的先决条件。通过对G市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进行校长职业角色认知的调查发现,G市新任中学校长具有"以德为先"认可度高、"育人为本"观念牢固、"校长角色"认识清晰、"职业压力"深感巨大、"职业性向"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显示不强、"目标定位"比较模糊、"社会地位"认可度不高等特点,并从性别、任副校长年限以及学校类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无显着性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王盾[6](2019)在《浅析辅导员成熟化进程中的职业角色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辅导员从新入职到转变为一名优秀辅导员有独特的职业化成熟进程,从认知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到在工作中自觉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直至最终成长为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职业热情的卓越的辅导员要经历叁个阶段,本文将浅析这个成熟化进程中辅导员职业角色从教育者、管理者向陪伴者转变的特点与表现。(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肖婷[7](2019)在《幼儿职业角色体验式学习:意义、问题与策略——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职业角色体验是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能让幼儿获得高度真实的情境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但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幼儿的参与性不强、教师的指导欠佳、体验场馆的情境创设不足等问题。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幼儿职业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本文从创建幼儿学习共同体、增强教师指导策略和创建真实的场馆体验几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焕强,徐晓琼,李秀敏[8](2019)在《基于职业角色的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赏析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及其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和典型环境等,引导中职生通过阅读小说,注重自身的仪容之美、内涵之美,增强职场适应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胡嘉浩,郭晓蓓[9](2019)在《基于小组工作的社工职业角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组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服务于案主,为其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进程中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以便能够在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的同时,时刻保持自身的专业性;从而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蜕变。(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6期)
郭晓宇,周建裕,于奇,吴炳义,毕玉[10](2019)在《职业角色视角下医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职业角色下医学生医学伦理道德自评现状,对为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某高等医学院校123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伦理道德重要性评价,780名女生表示赞同医学伦理道德重要,高于男生;对医学伦理道德内容的调查,有567名医学生认为病人与社会义务统一;77. 6%的医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主动培养自身医德,22. 4%的医学生无法主动培养自身医德; 62. 7%的医学生认为身教是提高医学伦理道德水平的最佳途径,维系手段是强制性力量。[结论]医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对伦理道德内容的认知符合医学伦理道德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应将医学伦理道德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伦理道德水平。(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职业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程"已逐渐向"课程思政"转变。辅导员队伍作为我国高校"大思政"格局下的一支关键力量,是延展思政课"主渠道"、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工作手臂"。因此,推进辅导员"课程思政"建设、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提高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有力补充,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王钰天慧.边缘与中心:日本早期电影发展中辩士的职业角色建构及影响[J].艺术评鉴.2019
[2].蒋惠咪.“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与主体自觉[J].改革与开放.2019
[3].武强.高中地理劳动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实践——以无锡赏石园讲解员职业角色体验为例[J].地理教学.2019
[4].李亚卓.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角色重构[J].采写编.2019
[5].阮为文.新任中学校长职业角色认知的调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6].王盾.浅析辅导员成熟化进程中的职业角色转变[J].现代经济信息.2019
[7].肖婷.幼儿职业角色体验式学习:意义、问题与策略——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8].张焕强,徐晓琼,李秀敏.基于职业角色的小说人物形象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
[9].胡嘉浩,郭晓蓓.基于小组工作的社工职业角色研究[J].东西南北.2019
[10].郭晓宇,周建裕,于奇,吴炳义,毕玉.职业角色视角下医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J].卫生软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