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工程质量监督站5152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质量也成为了社会焦点。如何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实现对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发人深思。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安定。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入手,构建有形的建设机制。本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概述,对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监督;现状;创新
1建筑工程的质量概念和特性
1.1建筑工程的质量概念
建筑工程是满足社会建筑以及大众生活需求的物质条件,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两者缺一不可。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形成而诞生,并且在认识中不断的深化。建筑工程的质量概念意义不仅包括了工程本身的物理质量要求,还包括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工程的整体工作质量和管理。
1.2建筑工程的质量特性
建筑工程不仅具有普通商品的价值属性,还具有其它特性:(1)公共安全性。建筑工程的公共安全性主要是指在保证本身结构安全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人身和社会的安全,其中包括了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度、耐久度和防火性能等。另外,防空工程建筑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性和抗核污染性。(2)适用性。建筑工程的适用性主要是能满足一定的目的性能,即住房建筑要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厂房建筑要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园林绿化建筑需要满足为城市增添色彩和繁荣经济的需求。(3)耐久性。建筑工程需要满足合理的使用周期。(4)经济型。建筑工程从规划到勘测、从设计到施工在满足使用周期的前提下,其成本最小化。(5)与大环境的协调性。建筑工程需要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受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2)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对负责的工程项目,应当依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等,来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3)检查施工现场和建筑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对施工现场和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进行核查,检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落实情况,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4)检查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以抽查方式为主,以科学的检测方式为辅。其中对地基基础的实体,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查且达标后才能进行后续的主体结构施工,且主体结构的实体同样需经过质量监督检查且达标后再来进行其它部分的施工。(5)监督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过程。在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工程的质量监督部门需对验收工作的形式、程序、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对违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将工程竣工验收时的质量监督情况纳入到质量监督报告中。(6)递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需在工程竣工且验收合格后的五天内完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且完成后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必须要经过负责该工程的工程师签字确认,以及部门总负责人审核盖章后,方能向委托部门递交。(7)对预知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督。(8)受委托部门委托,按规定收取工程质量监督费。(9)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其他工作。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然而,在当下建筑工程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职能仍然难以实现。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3.1监督人员配置不足
人尽皆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量非常庞大,质量监督工作常受监督人员人数的限制而无法全面开展,现任质量监督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工程会议与相关质料的核实工作。因此,无法在单位时间内频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这样严重制约了质量监督效力的发挥。与此同时,在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对已查处的质量问题也只能通过整改文件或者处罚的方式来进行惩处,根本无法发挥质量监督的真正作用。
3.2缺乏对质量监督部门的理解
质量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环节都有所涉及,在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极易引发人们的不满,造成群众的误解。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下去。
3.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文件的办理不规范
部分施工单位在不具备政府文件的前提下提前进入工地施工,并直接跳过了相关质量监督部门的资质审核程序,常选择后期补办施工证件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对工程验收环节相关文件的完整性有较大的影响。
4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
4.1转变监督管理工作方式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量极其庞大,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可以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来进行,这种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直观的体现工程现场管理的水平,还可以看出施工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可对施工现场不合理的现象和质量问题进行详细记载,整理清晰之后发放整改文件,并要求施工方按照标准来进行处理。这种灵活多变的监督管理方式需贯穿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才能有效发挥其正真的价值。
4.2创建预见性、主动性的监督管理模式
建立质量监督预先控制机制,提高监督管理的预见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可根据工程类别、时间节点、主要施工阶段,来提醒各个参建单位对涉及的工程部位进行质量预先控制。并对管理混乱,有质量问题的工程,主动进行专项检查工作,并通过约谈工程负责人的方法,来督促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改和处理,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创建预见性、主动性的监督管理模式,有助于建立工程质量事故预防机制,将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期,以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3建立工程质量保险机制
建立工程质量保险机制,是为工程竣工后在一定期限内出现的质量问题提供风险保障。因而,务必要在建筑工程中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机制,同时还必须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积极投保相应的责任保险。项目的保险费率是根据项目的具体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单位业绩等来确定的。在建筑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以后,由相关的保险公司向业主开具“质量责任保险”保单,由保险公司承担对工程质量缺陷的赔偿责任。
4.4建立数字信息化机制
数字信息化机制的建立是提高监督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信息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若依旧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则无法应对工作量持续加大的局面。同时这也是展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专业性的大好机会,通过计算机设备的有效使用,来提高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在文件处理及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提升不仅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工作信心有很大的影响,还有助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团队的建设。
4.5建立质量管理信用评价机制
质量管理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还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质量监督部门可以对施工质量较差的施工单位进行曝光处理,并将这种评价作为施工资质是否发放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工作的方式,清理出综合水平较差的施工单位,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6加强工程验收标准
并建立质量投诉机制对于住宅区的验收工作,需联合相关部门一起进行,其中会涉及到环保、水电、消防等部门,通过各专业检测人员的集体检验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效率。对于已经入住的小区,若发现质量问题可进行投诉,经核实后协调双方并进行妥善的处理,尽最大努力来保障群众的利益和住房的安全性。
5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督是我国政府职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并时刻保持严谨、公正、细心的态度来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美军.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模式研究[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03):28.
[2]郝俊青.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J].基层建设,2015(15):52~54.
[3]谢琳琳,何清华.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建筑经济,2007(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