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排烃史论文_陈子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排烃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沁水,潜江,生油,地区,西湖,史论。

生排烃史论文文献综述

陈子健[1](2019)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生排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地区下寒武统是页岩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区域。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渝东北-渝东南这一地区下寒武统,包括鲁家坪组、水井沱组、牛蹄塘组这叁套富有机质页岩。论文经过分析烃源岩层段的沉积-埋藏史,来明确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以及生排烃史之间的配置关系,来分析其生排烃效率和历史。然后在分析各个层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及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其埋藏史以及热史资料,然后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模拟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史以及生排烃史,以此来划分烃源岩的生排烃期次。通过研究这叁套富有机质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以及生排烃史的模拟,其烃源岩的热演化主要受到寒武纪-志留纪,二迭纪-叁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的影响。在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有3次主要的生排烃作用发生。分别对应加里东中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期。水井沱组烃源岩在中奥陶世Ro达到0.55%,进入生油门限,在晚奥陶世Ro达到0.7%开始进入生油高峰,在早二迭世Ro达到1.30%,开始生气,晚二迭世Ro达到2.0%,烃源岩处于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中晚二迭世时期至早侏罗世早期,在这个期间是一个生气的主要阶段,水井沱组烃源岩在早志留世开始排烃,并迅速达到了排烃高峰。鲁家坪组烃源岩早奥陶世Ro达到0.55%,进入生油门限。鲁家坪组页岩分别在中志留世和晚泥盆世Ro达到1.30%,开始生气,分别在晚石炭世和中二迭世Ro达到2.0%,烃源岩处于过成熟阶段。鲁家坪组在晚寒武世进入生烃门限,开始大量生烃并迅速达到生烃高峰,至早志留世末期地层沉积间断开始进入过成熟阶段,一直到中二迭世时大规模生烃过程的结束。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在中晚寒武世Ro达到0.55%,进入生油门限,在中奥陶世Ro达到0.7%,进入生油高峰,牛蹄塘组页岩分别在中二迭世和晚泥盆世Ro达到1.30%,开始生气,都在晚二迭世Ro达到2.0%,烃源岩开始进入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中晚寒武世,牛蹄塘组依次进入生烃门限。(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胡维强,刘玉明,李洋冰,柳雪青,马立涛[2](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生排烃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机地球化学、盆地模拟等方法对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烃源岩评价、生气强度(G_(gas))及生烃史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源岩主要是煤岩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岩平均厚度16m,暗色泥岩平均厚度103m。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属于Ⅲ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3%,均值为1.16%,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气强度为(18~26)×108 m~3/km~2,而子洲地区为(24~30)×108 m3/km~2。与子洲地区相比,临兴地区气源条件略差。在晚叁迭世,烃源岩开始生烃,基本上没有天然气排出;侏罗世末,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量逐渐增加,开始有烃类排出;早白垩世,源岩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同时大量生排烃;早白垩世之后,源岩成熟度维持不变,生排烃也趋于停止。(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8年19期)

李龙龙[3](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上古生界烃源岩生排烃史与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致密砂岩气业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兴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已探明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但由于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尚未针对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系统的热演化史、生排烃史及天然气成藏期的研究,导致致密气成藏机理认识不清,有利勘探区带选取困难。论文从地质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能力叁个方面对临兴区块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叁套源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临兴区块碳质泥岩、暗色泥岩和煤叁种岩性的烃源岩,煤的生烃能力最强,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差别不大。整体上区块内源岩的生烃强度普遍大于10×10~8 m~3/km~2,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气源条件。通过文献调研、资料分析、样品测试等方法,确定了盆地模拟需要的一系列参数,采用盆地模拟方法,建立了临兴区块地质模型并恢复了埋藏史、热史、生烃史以及排烃史。依据地质分析和盆地模拟结果,确定了临兴区块烃源岩排烃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中叁迭世开始排烃、晚叁迭世—中侏罗世快速排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排烃高峰、晚白垩世—现今地层抬升后缓速排烃。综合盆地模拟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确定了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太2段、盒8段、千5段几个主力气层的天然气成藏期次,揭示了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气从晚叁迭世—早白垩世持续充注,充注高峰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连续性稍有减弱,源内充注最早,其次为近源,远源充注最晚。(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冯动军,肖开华[4](2015)在《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成熟史及生排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评价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和生排烃史。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热力学、生烃动力学模式、机制及相关地质模型,其次,选取古热流值、沉积水表面温度、古水深作为模拟参数,对四川盆地重点研究区20多口井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陆相系烃源岩具有3个生烃高峰期和两个排烃高峰期,成熟及生烃史总体表现为"分区演化、差异成熟、西早东晚"。层位上须叁、须五段生、排烃量较大,其次为下侏罗统和须一段,总的排烃效率以须一段和须五段较高。平面上川西地区生烃量最大,其次为川北—川东北地区和川中地区。研究认为:以须家河组和中、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油气系统分别是川西地区和川北—川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殷世艳,何生,雷闯,董桂玉,薛海琴[5](2014)在《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丽水—椒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处于较低的油气勘探阶段。基于现有地质资料,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月桂峰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史。结果表明,月桂峰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具有油气兼生的能力,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月桂峰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排烃强度,总体上经历了2次生排烃过程,但在不同构造单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之,以月桂峰组烃源岩为油气来源的含油气系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4年08期)

王柯,叶加仁,郭飞飞,李小川,陈俊名[6](2011)在《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带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主力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史。研究表明,蚌湖向斜带潜江组各层系烃源岩均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78%,最高可达11.5%;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但有机质成熟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潜一段、潜二段、潜叁上亚段烃源岩多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潜叁下亚段、潜四上亚段和潜四下亚段烃源岩大多已达中成熟—高成熟阶段,是研究区的有效烃源岩层系。潜四下亚段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和排烃效率最高,且开始生排烃的时间也最早,是最主要的生排烃层位。凹陷的油气勘探应以潜四下亚段烃源岩为油源、以分布在蚌湖向斜带及其周边的构造和岩性圈闭为主要目标。(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1年05期)

陆俊泽,叶加仁,黄胜兵,吴娟[7](2009)在《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09年04期)

王琼[8](2008)在《齐家古龙地区生、排烃史研究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家古龙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长垣以西,构造上包括齐家凹陷和古龙凹陷两个构造带。发育了多套成熟的烃源岩。随着勘探工作的推进,勘探难度不段增大,需要明确各个层段不同时期的生、排烃史,确定齐家古龙地区的成藏特征,对其有利区进行预测,为大庆油田对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从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几个方面对烃源岩进行定性评价,进一步确定了该区嫩江组一段、青山口组是探区主要源岩层,主要源岩层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供烃能力强。利用化学动力学法和成烃潜力法两种方法对研区进行定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了齐家古龙地区生、排烃过程、计算出该区各个层段各个不同时期的生、排烃量,利用化学动力学得出区内现今累计总生油量为717.13×10~8t,总排油量为505.34×10~8t,总生气量为59.99×10~(11)m~3,总排气量为4.26×10~(11)m~3。总生气量约为总生油量的1/12倍。利用生烃潜力法计算出区内的总生烃量约为672.13×10~8t,总排烃量约为485.75×10~8t。通过对研区的生、排烃史以及生、排烃门限的研究,得出探区主要源岩层成油门限深度约为1500m,较前人约深300m左右,这将导致生烃量和各层生排烃史评价结果的较前人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排烃时期将会推迟。在综合分析了探区的断裂带、异常高压以及古构造等地质因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成因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齐家古龙凹陷的油气藏多数属于油源断裂成藏模式;通过油气源对比,在其扶杨油层主要存在上生下储聚油成藏模式;在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了下生上储聚油成藏模式;而在齐家古龙凹陷的龙虎泡等“凹中隆”构造高点地区则主要发育了自生自储聚油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8-03-14)

邓守伟,曹强,叶加仁[9](2007)在《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确定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的主力烃源岩,深化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史。研究表明,莫里青断陷主要发育始新统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3套烃源岩系,其中双阳组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双阳组为烃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7年06期)

李伟,张枝焕,朱雷,韩立国,杨永才[10](2005)在《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迭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沁水盆地石炭—二迭系煤层夹矸及煤层顶板砂岩石样品中的包裹体类型、与矿物的共生关系以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研究,结合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埋藏史及热史演化分析,讨论了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的排烃历史。结果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排烃主要发生在晚叁迭世末期煤层抬升释压以来,大体可以分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晚白垩世一直到古新世叁期。早期有过煤成油的阶段,并且有一定规模的排油过程;主要的排气阶段正好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相对应,那么可以认为热解气和热裂解气是煤层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煤储层中液态烃与煤层夹矸及顶板岩石中液态烃组成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别,可能是由排烃过程吸附分馏作用和不同成熟度液态烃的混合作用不同所致。甾烷和藿烷总体组成特征相似,说明煤层、煤层夹矸及顶板砂岩中油气来源于煤层。(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生排烃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盆地模拟等方法对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烃源岩评价、生气强度(G_(gas))及生烃史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源岩主要是煤岩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岩平均厚度16m,暗色泥岩平均厚度103m。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属于Ⅲ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3%,均值为1.16%,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气强度为(18~26)×108 m~3/km~2,而子洲地区为(24~30)×108 m3/km~2。与子洲地区相比,临兴地区气源条件略差。在晚叁迭世,烃源岩开始生烃,基本上没有天然气排出;侏罗世末,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量逐渐增加,开始有烃类排出;早白垩世,源岩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同时大量生排烃;早白垩世之后,源岩成熟度维持不变,生排烃也趋于停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排烃史论文参考文献

[1].陈子健.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生排烃史[D].长江大学.2019

[2].胡维强,刘玉明,李洋冰,柳雪青,马立涛.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生排烃史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

[3].李龙龙.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上古生界烃源岩生排烃史与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4].冯动军,肖开华.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成熟史及生排烃史[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殷世艳,何生,雷闯,董桂玉,薛海琴.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海洋地质前沿.2014

[6].王柯,叶加仁,郭飞飞,李小川,陈俊名.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带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地质科技情报.2011

[7].陆俊泽,叶加仁,黄胜兵,吴娟.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海洋石油.2009

[8].王琼.齐家古龙地区生、排烃史研究及其意义[D].大庆石油学院.2008

[9].邓守伟,曹强,叶加仁.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史[J].地质科技情报.2007

[10].李伟,张枝焕,朱雷,韩立国,杨永才.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迭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J].沉积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白音查干凹陷钻遇地层柱状图蠡县斜坡典型井埋藏史图蠡县斜坡高46、任96井沙一下亚段烃源...博兴洼陷樊131井热史、成熟度史以及生、...FL-7井埋藏史与生排烃史模拟图一4登娄库组镜质体反射率图4一5德深1井...

标签:;  ;  ;  ;  ;  ;  ;  

生排烃史论文_陈子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