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CRISPRi原位探索大肠杆菌Nissle 1917毒素-抗毒素功能研究

采用CRISPRi原位探索大肠杆菌Nissle 1917毒素-抗毒素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大肠杆菌 Nissle1917(E.coliNissle 1917,EcN 1917)是食品与药物应用中常见的一种肠道益生菌。与常规大肠杆菌相比,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方面有重要活性或应用。本文以EcN 1917为对象,通过基因组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预测、序列比较以及基因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毒素-抗毒素基因的结构功能。通过毒素-抗毒素基因在E.coliBL21中的异源表达以及在EcN 1917中的原位敲低(knockdown),阐释了毒素-抗毒素基因和hipA对EcN 1917生物膜以及持留细胞形成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cN 1917基因组含有10对毒素-抗毒素系统,多数为Type 11。软件预测基因序列(52351-52901bP,命名为PP00551)这段序列为假定mazEF序列且得分最高。经进一步基因克隆及测序,EcN 1917中PP00551序列大小为551bp,PP00240(mazE)序列在PP0024(mazF)相邻的上游,中间仅隔CG两个碱基,共用一个启动子,为典型的双顺反子结构基因结构;且PP00551基因序列与其它非益生性大肠杆菌的mazEF的基因序列结构完全一致。目标在大肠杆菌BL21克隆表达试验结果(生长曲线和平板点样生长)也表明,其基因产物活性完全符合Type Ⅱ TA系统特片。因此,我们确定PP00551序列为mazEF毒素-抗毒素系统,并将其命名为mazEF-EcN。通过其读码框上下游基因比较分析,发现mazEFEcN与其他的大肠杆菌mazEF的侧翼基因结构完全相同,可推断mazEF在大肠杆菌种水平的高保守性及水平遗传进化属性。为进一步探索TA系统对于EcN 1917益生特性的调控机制,在此我们采用CRISPRi技术进行了原位敲低试验。依据mazEF,hipA基因序列,采用CRISPRdirect设计并合成gR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构建了转化质粒;再分别引入mazEF-gsRNA/dCas9和hipA-gsRNA/dCas9质粒。EcN 1917转化子EcN-AmazE与EcN-△hipA经诱导后,RT-PCR检测及PAGE试验结果表明mazEF及hipA的表达都分别被抑制。与之同时,EcN 1917持留和生物膜形成都显著降下。当除去诱导剂后,mazEF及hipA的表达恢复正常。相比常规基因敲除与回补试验过程,CRISPRi技术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可快速实现基因表达与原位敲低比较,为研究EcN 1917的TA生理功能提供了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工作思路;此外,mazEF及hipA对EcN 1917持留和生物膜的调控为此后开发EcN 1917的益生特征,尤其是提高其在肠道中的存活和粘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研究简述
  •     1.1.1 益生EcN 1917的发现及分类学特征
  •     1.1.2 EcN 1917的益生机制
  •     1.1.3 EcN 1917的应用
  •     1.1.4 EcN 1917在肠道中的定殖
  •   1.2 大肠杆菌的毒素-抗毒素系统
  •     1.2.1 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分类功能
  •     1.2.2 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影响生物膜形成
  •     1.2.3 大肠杆菌TA系统影响持留形成
  •   1.3 关于mazEF和hipAB的研究
  •     1.3.1 mazEF基因结构与功能
  •     1.3.2 hipA基因结构与功能
  •   1.4 CRISPRi技术
  •     1.4.1 CRISPR/Cas技术的研究
  •     1.4.2 CRISPRi(CRISPR/dCas9)技术
  •   1.5 本文主要研究问题、技术路线及意义
  •     1.5.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     1.5.2 选择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肠杆菌Nissle 1917 mazEF基因结构与活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1.1 菌种与培养基
  •       2.2.1.2 药品与耗材
  •       2.2.1.3 仪器与设备
  •       2.2.1.4 引物与质粒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EcN 1917的活化培养
  •       2.2.2.2 EcN 1917中TA系统预测
  •       2.2.2.3 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中mazE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2.4 mazEF基因克隆
  •       2.2.2.5 mazEF基因与质粒的双酶切
  •       2.2.2.6 mazE基因和质粒pETDuet-1的双酶切
  •       2.2.2.7 mazEF基因与质粒的连接
  •       2.2.2.8. mazE基因片段以及重组质粒pEmT的双酶切
  •       2.2.2.9 重组质粒pEmTA的构建
  •       2.2.2.10 pEmT、pEmA、pEmTA质粒的转化验证
  •     (1) 感受态细胞的制作:使用(Competent cell Preparation Kit,takara)试剂盒根据它的使用方法制作大肠杆菌DH5α以及BL21的感受态细胞。
  •     (2) 质粒的转化
  •       2.2.2.11 重组质粒的验证
  •       2.2.2.12 重组质粒的表达
  •       2.2.2.13 重组质粒pEmT、pEmA、pEmTA生长曲线测定
  •       2.2.2.14 重组质粒pEmT、pEmA、pEmTA平板点样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EcN 1917中TA系统分布
  •     2.3.2 mazEF基因序列比对以及结构分析
  •     2.3.3 重组质粒pEmT、pEmA、pEmTA构建及筛选
  •     2.3.4 重组质粒pEmT、pEmA、pEmTA在E.coli BL21中表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coli Nissle 1917 mazEF与hipA基因原位敲低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1.1 出发质粒
  •       3.2.1.2 试剂与器材
  •       3.2.1.3 引物与菌株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技术路线
  •       3.2.2.2 sgRNA序列设计
  •       3.2.2.3 sgRNA质粒构建
  •       3.2.2.4 质粒转化
  •       3.2.2.5 重组质粒在E.coli Nissle 1917中诱导表达
  •       3.2.2.6 提取总RNA
  •       3.2.2.7 RT-PCR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sgRNA-mazE,sgRNA-hipA序列设计克隆与构建
  •     3.3.2 ppgRmA与ppgRmh质粒构建与筛选
  •     3.3.3 RT-PCR检测mazEF和hipA原位敲低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位敲低mazEF和hipA基因探索其对持留以及生物膜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生物膜形成测定
  •       4.2.2.2 持留细胞生长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mazEF与hipA沉默表达后菌株生长情况
  •     4.3.2 mazEF与hipA沉默表达后对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     4.3.3 mazEF与hipA原位敲低后对持留菌形成的影响
  •       4.3.3.1 酶法探究mazEF与hipA原位敲低后对持留细胞形成的影响
  •       4.3.3.2 抗生素法探究mazEF原位敲低后对持留菌形成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pEmT基因测序
  • 附录二 pEmA测序
  • 附录三 pEmTA测序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品毅

    导师: 梁新乐

    关键词: 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分类号: TS201.3

    总页数: 96

    文件大小: 6099K

    下载量: 102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CRISPRi干扰研究MyoG和Myf6基因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的影响[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6(03)
    • [2].CRISPRi在体抑制肝脏miR-122的表达[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29)
    • [3].应用CRISPRi技术敲低耻垢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J]. 微生物与感染 2018(04)
    • [4].CRISPRi干扰中心代谢基因转录对苏氨酸合成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8)
    • [5].利用谷氨酸棒杆菌CRISPRi系统构建L-缬氨酸高产菌株[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7)
    • [6].CRISPR/Cas9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10)
    • [7].可诱导型CRISPRi系统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J]. 生物技术 2015(02)

    标签:;  ;  

    采用CRISPRi原位探索大肠杆菌Nissle 1917毒素-抗毒素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