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入不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均,自然资源,财富水平,网络分析,指标评估,审慎思考,气候变化,不平等问题,阿伯丁大学
收入不均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然[1](2019)在《解决贫困与收入不均有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 (张梦然)英国《自然·可持续性》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称,英国团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具体目标)的进展进行网络分析后,发表报告表明,优先解决贫困和收入不平等问题有助于实现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联(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3-09)
丁一民[2](2018)在《征收机器人税可减少收入不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征收机器人税,可以减少收入不均,改善经济状况。机器取代人工由来已久。凯恩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预言了技术性失业。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也预见劳动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多的工人会被机器取代,但新产业无(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1-03)
徐建斌[3](2017)在《患不均还是患不公——对中国居民主观收入不平等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对中国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状况进行了估算与分析。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我国当前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大体被民众所感知,此外,相当部分的收入不平等被民众视为公平的不平等,为民众所认可和接受。但与此同时,民众所认为的不公平的不平等程度也较高,分别占感知不平等和公平不平等的35%和40%。进一步地,基于计量回归的估计结果显示,社会公平认知与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显着相关。为此,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分配观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想基础。(本文来源于《财政经济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于梦佳[4](2017)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均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国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阻碍国家发展,因此对收入分配不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理论与我国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分配理论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理论指导。在理论研究和对自然地理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制度等成因探讨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收入分配坚实基础;改善分配结构,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调动各方积极性,深化推动全面小康建设等对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等以期对改善收入分配现状有所益处。(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1期)
张佩璐[5](2016)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腐败对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与分析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发现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多种收入分配政策来实现的。腐败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可以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部分,而腐败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促使贫困率上升、影响政府收入再分配、影响直接分配以及导致地区差异增大。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涉及的主体来看,政府部门的腐败可以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从腐败可能发生的行业领域来看,在一些腐败高发的行业中,腐败影响收入分配有其特点,这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6年23期)
张佩璐[6](2016)在《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与分析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发现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多种收入分配政策来实现的。腐败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可以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而腐败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促使贫困率上升、影响政府收入再分配、影响直接分配以及导致地区差异增大等。(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S2期)
徐萌[7](2016)在《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不均与高等机会获取失衡的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1978-2012年期间,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518942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9.606%,人均GDP由381.2元增长到38420元。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我国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但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扩大。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乡收入比例约为2.6∶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0元,城乡收入比例约为3.2∶1。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20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到了第85位。(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6年23期)
定国[8](2015)在《化解收入不均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市场不能解决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时,作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政府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成为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它可以为(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5-11-17)
王覃刚,李丛青,张欢欢[9](2015)在《资源分配不均下收入分配现状及制度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开放政策深入贯彻下,"先富带后富"的政策虽然让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增长,国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21世纪初我国居民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然而经济的发展总是磕磕绊绊,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个问题的存在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分析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资源分布不均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人们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25期)
童翔[10](2015)在《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的影响及破解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均通过带来诸多的社会矛盾、导致内需不足、限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阻碍经济短期和长期发展。本文提出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投入等叁个方面将收入分配不合理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20期)
收入不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征收机器人税,可以减少收入不均,改善经济状况。机器取代人工由来已久。凯恩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预言了技术性失业。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也预见劳动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多的工人会被机器取代,但新产业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入不均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然.解决贫困与收入不均有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N].科技日报.2019
[2].丁一民.征收机器人税可减少收入不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3].徐建斌.患不均还是患不公——对中国居民主观收入不平等的实证分析[J].财政经济评论.2017
[4].于梦佳.我国收入分配不均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山西青年.2017
[5].张佩璐.经济转型背景下腐败对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6].张佩璐.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
[7].徐萌.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不均与高等机会获取失衡的现状研究[J].新经济.2016
[8].定国.化解收入不均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N].深圳特区报.2015
[9].王覃刚,李丛青,张欢欢.资源分配不均下收入分配现状及制度改善[J].商.2015
[10].童翔.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的影响及破解路径[J].商.2015
标签:可持续发展目标; 不均; 自然资源; 财富水平; 网络分析; 指标评估; 审慎思考; 气候变化; 不平等问题; 阿伯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