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分子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液,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球蛋白,滤过,模式。
中分子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自强,刘珍,房晓芳,马伟华,杜书同[1](2018)在《自动压力控制补液模式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动压力控制模式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 with automated pressure control of convection mode,ULTRAc-HDF)对尿毒症患者血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后稀释法输注置换液,分别给予自动压力控制补液模式血液透析滤过(ULTRAc-HDF)和容量控制补液模式血液透析滤过(volume-controlled mode,VOLc-HDF)治疗,自身交叉对照,观察不同模式下置换液量、跨膜压报警次数、凝血情况等,并比较2种模式HDF对β_2-MG、PTH等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结果 ULTRAc-HDF比VOLc-HDF时置换液量显着增加[(20.78±1.41)L比(18.30±0.27)L,t=9.417,P=0.000];跨膜压高压报警次数显着降低(0比16例次),高压报警发生人次的比较(χ~2=9.23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显着下降,透析器及管路发生凝血人次比较(χ~2=7.680,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LTRAc-HDF组血PTH下降率为(57.40±4.19)%,VOLc-HDF组血PTH下降率为(51.23±6.54)%,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00)。ULTRAc-HDF组血β_2-MG下降率为(72.51±2.82)%,VOLc-HDF组血β_2-MG下降率为(70.81±2.93)%,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9,P=0.062),但从趋势上来分析,ULTRAc-HDF组血β_2-MG下降率较高。结论自动压力控制补液模式HDF治疗能增加置换液量,更好的清除β_2-MG、PTH等中分子物质,且可减少跨膜压高压报警次数,降低凝血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18年03期)
聂丽敏,闫康,张国欣,刘娜,殷玉棉[2](2017)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及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β_2-微球蛋白(β_2-MG)、甲状旁腺素(PTH)等的清除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是64例在笔者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同时根据血液净化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单纯血液透析组(HD,n=30),血液透析合并血液灌流组(HD+HP,n=15),血液透析滤过组(HDF,n=19)。采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β_2-MG、PTH水平以评价不同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率;检测临床肾功能指标和钙离子(Ca~(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反映不同净化方式对低分子物质的清除率。结果与HD、HD+HP组比较,HDF组治疗后血液中分子物质β_2-MG和PTH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清除效果明显;与HD组比较,HD+HP组治疗后PTH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β_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UN、Scr清除率、KT/V值透析前后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2+)、K~+、Na~+、Cl~-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HDF的清除效果最佳,其次是HD+HP,HD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无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刘扬,战海涛[3](2014)在《胱抑素C清除率评价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实践中,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更有效地清除较大的分子,显着降低与血液透析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最佳透析剂量和其计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胱抑素C(cystatin C,CyC)作为机体内源性的一种中分子物质,由体内有核细胞恒定产生,不受饮食和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可以被肾小球自由滤过,并且几乎全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1]。由于其分子特征,CyC是最有前途的肾小球滤过率内源性标记物[2]。一些研究表明CyC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分子物质,可以作为透析毒素清除指(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4年03期)
张超,郭雄宏,吴培俊[4](2013)在《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老年COPD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血栓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1]。分为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0~72岁,平均62岁;急性加重期13例(1型呼吸衰竭3例,2型呼吸衰竭10例),缓解期12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0~74岁,平均68岁;急性加重期24例(I型呼衰7例,Ⅱ型呼衰17例),缓解期18例。所有对象采血前2周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消炎痛等影响前列腺素代谢的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张文,王占仁,黄菊,田华,李春茵[5](2013)在《活性炭与树脂对尿毒症患者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的体外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活性炭和树脂对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总量(middle molecular substances,MMS)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性能差异。方法取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液,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AC活性炭、MR1、MR2、MR3树脂4种吸附剂进行体外吸附,检测吸附前后血液中的MMS和PTH,结合吸附剂的孔结构检测,分析活性炭与树脂对MMS、PTH的清除性能差异。结果同组内吸附前后比较,4组血样的MMS、PTH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MMS指标P值分别为0.006、0.001、0.001、0.000,PTH指标P值均为0.000)。对MMS清除水平,AC组最高(32.73%±3.29%),MR1组(22.96%±7.18%)最低,且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7),而3种树脂间MMS清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PTH清除水平,MR1组最高(90.52%±4.05%),MR2组次之(77.43%±3.65%),MR3组较小(63.71%±1.49%),AC组最低(36.53%±4.95%),且4组差异显着(P<0.01;P值均为0.000)。结论活性炭由于孔径分布范围广,能吸附的毒素分子量范围更广,对中分子物质总量清除更有利;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为集中的孔径分布,对以PTH为目标的单一中分子毒素清除更有利。(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13年01期)
刘蔓莉,杨斌,全大勇,范妙仪,皮婧静[6](2012)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清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PTH、β2-MG及Hcy清除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HD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组;HP+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12周前后iPTH、β2-MG、Hcy水平变化。结果 HP+HD组在治疗12周后,iPTH、β2-MG、Hcy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12周后,iPTH、β2-MG、Hcy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治疗可以有效清除iPTH、β2-MG和Hcy。(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2年19期)
叶晓燕,刘贻声,张文,袁秦[7](2012)在《中分子物质吸附性能在血液灌流器检测中的必要性及其检测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分子量物质具有致病作用,其含量高低与血液透析患者病情基本一致,中分子物质吸附性能在血液灌流器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血液灌流器中中分子物质吸附性能的两种体外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2年04期)
郭爱华,孟建中,李丹丹,刘文渊,王素霞[8](2011)在《吸附式透析清除尿毒症中分子物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常规血液透析主要清除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质量毒素,但对中分子物质清除很少。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大量中分子物质在患者体内蓄积,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比较吸附式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吸附式透析组及常规血液透析组各30例。吸附式透析组先将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实施吸附透析(血液灌流器安置在透析器之前),治疗120min后取下灌流器,继续实施血液透析120min,常规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240min。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肾功、血清电解质、血细胞数及中分子毒素浓度,并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吸附性透析能显着清除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单次使用治疗120min后中分子物质浓度显着下降,与单纯血液透析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吸附式透析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与单纯透析组相比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肝功、肾功指标、电解质浓度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吸附式透析组皮肤瘙痒、睡眠障碍及肌肉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12期)
王兴虎,曾丽萍,谢静娟[9](2011)在《叁种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的比较和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小分子物质清除效率的区别,同时观察3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将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按比例交替治疗组、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进行治疗,并观察3组患者β2-微球蛋白清除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HD+HDF组、HDF组可以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对皮肤瘙痒、贫血、骨痛、顽固性高血压,睡眠改善等症状改善均优于HD组。结论 HD与HDF按比例结合交替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即能节省透析费用又可有效清除中小分子物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1年06期)
马玉珠[10](2010)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中分子物质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中分子物质与中医辨证的关系。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首先根据现有中医辨证诊断标准、文献研究及临床实际经验,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四诊资料调查表。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纳入研究的样本。纳入患者统一定于清晨透析操作前抽取空腹血样2ml,随即进行中医症候调查填表,共收集到样本102例。血样离心后送验,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于-80℃温度下冷藏。由两名主治资格以上医师根据所收集的四诊资料分别辨证,不能统一意见者予以剔除。症状表现混杂无明显倾向者亦剔除,最终得到96例辨证完整资料。分别进行正虚和标实的辨证。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96例患者分为阴阳两虚、阳虚、阴虚、气阴虚、气虚5个正虚组及其它(未达辨证积分标准者)共6个组。标实辨证时,将每个样本分别归类到其所兼夹的每一种标实组中去,共分为水湿、湿浊、湿热、瘀血、风动、风燥6个标实组。然后分别比较正虚组、标实组组间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差异。叁、研究结果症状方面,出现频率频率较高的虚证症状有倦怠乏力(67.7%)、腰膝酸软(69.7%)、畏寒肢冷(63.5%)、口干(69.7%)、失眠多梦(70.8%);标实症候以抽搐痉厥(72.9%)、皮肤瘙痒(81.3%)出现频率最高。辨证方面,虚证以阴阳两虚证(27.7%)最多,共27例,其次是脾肾阳虚证(25.3%),25例,出现最少的是肝肾阴虚证(4.80%),共5例,其余有气阴两虚证(15.7%),共15例,脾肾气虚证(12.0%),共有12例。标实证以风动证、风燥证最多见,分别有69例、76例。一般资料方面,各正虚组间透析龄均值呈现一定的趋势:阴阳两虚组>气阴虚组>阴虚组)阳虚组>气虚组>其它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只有阴阳虚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分子的浓度高低与透析龄之间呈正相关,r=0.230,P<0.05。中分子物质在正虚组之间的分布:比较正虚组均值:阴虚组>阴阳两虚组)气阴虚组>阳虚组)气虚组)其它组。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得F=2.713,P<0.05,各正虚组间中分子均值有显着差异。LSD法两两比较各正虚组中分子均值,气虚组与阴虚组(P=0.051),气虚组与阴阳虚组(P=0.011),阴虚组与其它组(P=0.043),气阴虚组与其它组(P=0.047),阴阳虚组与其它组(P=0.008)差异显着,其余组两两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标实症组中分子四、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中医辨证呈现一定的特征,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明显增多;标实证则最多表现为风动证和风燥证。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中分子物质在不同正虚证型组间分布存在明显不同,阴阳两虚组最高,轻症组最低。而标实证组间中分子物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01)
中分子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β_2-微球蛋白(β_2-MG)、甲状旁腺素(PTH)等的清除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是64例在笔者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同时根据血液净化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单纯血液透析组(HD,n=30),血液透析合并血液灌流组(HD+HP,n=15),血液透析滤过组(HDF,n=19)。采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β_2-MG、PTH水平以评价不同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率;检测临床肾功能指标和钙离子(Ca~(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反映不同净化方式对低分子物质的清除率。结果与HD、HD+HP组比较,HDF组治疗后血液中分子物质β_2-MG和PTH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清除效果明显;与HD组比较,HD+HP组治疗后PTH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β_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UN、Scr清除率、KT/V值透析前后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2+)、K~+、Na~+、Cl~-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HDF的清除效果最佳,其次是HD+HP,HD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无明显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分子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自强,刘珍,房晓芳,马伟华,杜书同.自动压力控制补液模式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8
[2].聂丽敏,闫康,张国欣,刘娜,殷玉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及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7
[3].刘扬,战海涛.胱抑素C清除率评价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J].临床荟萃.2014
[4].张超,郭雄宏,吴培俊.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老年COPD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血栓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
[5].张文,王占仁,黄菊,田华,李春茵.活性炭与树脂对尿毒症患者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的体外吸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3
[6].刘蔓莉,杨斌,全大勇,范妙仪,皮婧静.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清除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
[7].叶晓燕,刘贻声,张文,袁秦.中分子物质吸附性能在血液灌流器检测中的必要性及其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
[8].郭爱华,孟建中,李丹丹,刘文渊,王素霞.吸附式透析清除尿毒症中分子物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9].王兴虎,曾丽萍,谢静娟.叁种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的比较和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
[10].马玉珠.维持性血透患者血中分子物质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