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灵论文_党泽春,袁小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尿毒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榆,颗粒,肾衰竭,花旗,肾小管,细胞,上皮细胞。

尿毒灵论文文献综述

党泽春,袁小红[1](2016)在《尿毒灵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转分化的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过程中尿毒灵对细胞增殖和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GF-β_1分别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24,48,72 h,通过细胞增殖及形态观察结果选取最佳EMT诱导浓度和时间。将HK-2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给药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TGF-β_1能不同程度抑制细胞增殖,结合细胞形态观察结果,5 ng·m L~(-1)TGF-β_1作用72 h抑制效果最强(P<0.05),且此时细胞发生EMT作用最明显,可作为中药防治EMT的细胞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尿毒灵均能减弱TGF-β_1对HK-2的抑制作用,使其趋向于正常化,浓度为160μg·m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不同浓度尿毒灵可以减轻TGF-β_1诱导的HK-2纤维样改变,使细胞形态不同程度地向铺路石样转变,趋于正常。结论尿毒灵能一定程度逆转TGF-β_1引起的HK-2细胞转分化作用,使细胞趋于正常。(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11期)

胡道钜,张娴,赵怡,袁小红[2](2016)在《尿毒灵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有效部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尿毒灵及方中各药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尿毒灵及方中各药的作用和有效部位筛选。方法:实验分为正常血糖组(NG)、高糖对照组(HG)、高糖+药物组;尿毒灵采用水提和乙醇提取,提取物分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五个部位,以正常的HMC为对照组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尿毒灵浸膏均对高糖诱导的HMC增殖有抑制作用,淫羊藿和大黄是方中抑制高糖诱导的HMC增殖的主药;在尿毒灵不同的萃取部位中,以氯仿萃取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石油醚部位。结论:抑制高糖诱导的HMC的增殖可能是尿毒灵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DN)有效的机制之一,起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氯仿部位和石油醚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党泽春[3](2016)在《尿毒灵及其有效成分对TGF-β1诱导的HK-2转分化作用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尿毒灵及其有效成分宝藿苷-Ⅰ、人参皂苷Rd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标志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尿毒灵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HK-2细胞,EMT细胞模型采用TGF-β 1诱导HK-2细胞模型,根据细胞增殖及形态变化的情况选择HK-2细胞EMT模型的造模条件,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RT-qPCR法及Western-blot法验证EMT模型。2.给药与分组:HK-2造模成功后分为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2个大组,药物为尿毒灵、宝藿苷-Ⅰ和人参皂苷Rd;无论是预防组还是治疗组,药物浓度均采用低、中、高3个浓度进行干预。3.采用细胞形态观察法考察药物对HK-2细胞形态的作用。4.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及Fibronectin的蛋白表达量,初步判断EMT过程中间质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变化。5.阻止HK-2细胞的转分化(药物预防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同时加入TGF-β 1和实验药物,采用RT-qPCR法考察药物对上皮细胞的标志蛋白E-cadherin、Claudin-1,间充质细胞标志蛋白Fibronectin、Snail和α-SMA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量。6.逆转HK-2细胞的转分化(药物治疗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先加入TGF-β1培养72h,HK-2细胞成功被诱导EMT后,再加入药物继续培养。采用RT-qRT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 E-cadherin、Claudin-1,α-SMA、Fibronectin和 Snail 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条件筛选结果:细胞形态观察显示:HK-2经TGF-β1诱导后,由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向细胞间隙增大呈纤维样的间充质细胞转化。细胞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中α-SMA和Fibronectin的量较少,均呈现低表达;细胞经TGF-β 1诱导后,a-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 1诱导HK-2细胞后,E-cadherin和Claudin-1 的 mRNA 显着降低(P<0.05),Fibronectin 和 Snail 的 mRNA 显着升高(P<0.05)。标志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经TGF-β1诱导后,E-cadherin和Claudin-1蛋白量显着降低(P<0.05),Fibronectin和Snail的蛋白量显着升高(P<0.05)。因此选择EMT模型的造模条件是5ng/mL的TGF-β 1诱导HK-2细胞72h。2.药物干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预防组:高浓度的宝藿苷-Ⅰ能显着抑制TGF-β 1的作用(P<0.05),人参皂苷Rd也能够显着抑制TGF-β 1的作用(P<0.05)。尿毒灵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 1的作用,且中、高浓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宝藿苷-Ⅰ能剂量依赖性的增加HK-2细胞活力(P<0.05),尿毒灵也可显着增强HK-2细胞活力(P<0.05)。3.药物对HK-2细胞的阻止作用(预防组):(1)在细胞形态方面:模型给药组中各浓度宝藿苷-Ⅰ、人参皂苷Rd及尿毒灵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阻止细胞发生EMT过程,对HK-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宝藿苷-Ⅰ及尿毒灵对HK-2的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2)药物对标志蛋白mRNA表达的结果:①宝藿苷-Ⅰ:增加E-cadherinmRNA表达,中高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Fibronectin mRNA表达,中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着降低Snail mmRNA表达(P<0.05),低中浓度可使Snail mRNA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②人参皂苷Rd:可增加α-SMAmRNA表达、降低FibronectinmRNA表达,均为中高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浓度均可降低Snail mRNA表达(P<0.05)。③尿毒灵:增加Claudin-1 mRNA表达,高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依赖性增加α-SMA mRNA表达(P<0.05);显着降低Fibronectin mRNA和Snail mRNA的表达(P<0.05)。(3)药物对标志蛋白表达的结果:①宝藿苷-Ⅰ:可显着增加Claudin-1蛋白的表达(P<0.05),与剂量呈现负相关;增加Fibronectin蛋白的表达,低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人参皂苷Rd:增加Claudin-1和Fibronectin蛋白的表达(P<0.05),以中浓度药物作用最强。③尿毒灵:呈剂量依赖性增加Claudin-1蛋白的表达,中高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对HK-2细胞的逆转作用(治疗组):(1)细胞形态观察结果:高浓度的宝藿苷-Ⅰ及人参皂苷R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逆转由TGF-β 1引起的HK-2的EMT过程,使细胞趋向于正常化。(2)细胞免疫荧光观察结果:Fibronectin蛋白的染色结果:宝藿苷-Ⅰ高浓度组及人参皂苷Rd中高浓度组、尿毒灵中高浓度组均明显抑制Fibronectin的表达。药物组α-SMA阳性表达未见减少。(3)药物对标志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①宝藿苷-Ⅰ:增加Claudin-1 mRNA的表达(P<0.05);高浓度组降低E-cadherin mRNA的表达(P<0.05);降低FibronectinmRNA的表达,且低、高浓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中浓度组降低Snail mRNA的表达(P<0.05)。②人参皂苷Rd:降低Fibronectin mRNA表达(P<0.05);低、中浓度组降低Snail mRNA 表达(P<0.05)。③尿毒灵:增加Claudin-1 mRNA表达(P<0.05);中、高浓度增加E-cadherinmRNA表达(P<0.05);双向调节FibronectinmRNA的表达,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浓度组增加α-SMA mRNA表达(P<0.05)。(4)药物对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①宝藿苷-Ⅰ:增加Claudin-1表达,中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能降低Fibronectin表达(P<0.05)。②人参皂苷Rd:增加Claudin-1表达,中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抑制 Fibronectin 表达(P<0.05)。③尿毒灵:增加Claudin-1蛋白的表达(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1.5ng/mLTGF-β1可以抑制上皮细胞的增殖,同时,形态观察、基因及蛋白水平均表明,5ng/mL TGF-β 1诱导HK-2细胞72h可发生EMT作用。2.宝藿苷-Ⅰ能够上调Claudin-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Fibronectin和Snail的mRNA表达,一定程度上逆转EMT,使HK-2细胞恢复正常。3.人参皂苷Rd可显着抑制Fibronectin和Snail的mRNA表达,抑制Fibronectin的蛋白表达,上调Claudin-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EMT进程。4.尿毒灵可以增加HK-2细胞的活力,上调Claudin-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E-cadherin的mRNA表达,下调Fibronectin和Snail的mRNA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逆转EMT进程。5.尿毒灵及其有效成分均有一定的阻止/逆转TGF-β1诱导的HK-2发生EMT的作用,保护肾脏,延缓纤维化的发展进程。(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01)

严雪[4](2016)在《尿毒灵颗粒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最主要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蛋白尿,最终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尚无针对本病的特效药物,而中医药防治有着明显的优势与特色,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N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的本研究从名老中医验方出发,对尿毒灵颗粒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在严格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前提下选择病人,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其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变化,旨在探索与发掘治疗DN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拓宽尿毒灵颗粒的应用范围。方法本研究共搜集48例DN早、中期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尿毒灵颗粒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适宜的个体化基础治疗方案,包括宣教、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服中成药制剂尿毒灵颗粒,治疗的总疗程为12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各项实验室化验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估。结果在基线数据均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尿毒灵颗粒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基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2.50%,且治疗组在改善各项中医症候、实验室指标等方面,较基础治疗组均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相较于基础治疗组,尿毒灵颗粒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尤其是对小便浑浊、神疲乏力、尿频色黄这叁个症状疗效更为显着,与基础治疗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尿白蛋白总量、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等在经过治疗后均较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方面更胜一筹(P<0.05)。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情况在经过治疗后均较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叁酯水平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从初步的临床试验分析来看,尿毒灵颗粒可以显着改善早中期DN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能够降低DN患者的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起到保护肾脏,延缓DN进展的作用;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早中期DN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及更广泛的推广。(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01)

许正锦,徐明,邱明山,徐振兴,陈慧[5](2015)在《叁草尿毒灵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TGF-β_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草尿毒灵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80例符合课题要求的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叁草尿毒灵合剂,对照组加服尿毒清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TGF-β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5例、稳定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稳定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叁草尿毒灵合剂能明显降低CRF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推测其治疗CRF的作用机制与抗肾纤维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吴建华,李玉山[6](2015)在《HPLC法同时测定尿毒灵灌肠液中的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尿毒灵灌肠液中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方法。方法 HPLC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1∶1),流动相B为0.5%磷酸溶液;体积流量1.2 m L/min;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的检测波长为203 nm,花旗松素和落新妇苷的检测波长为289 nm,白藜芦醇的检测波长为306 nm。结果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分别在0.072 8~1.456 0μg(r=0.999 7)、0.037 4~0.748 0μg(r=0.999 8)、0.012 6~0.252 0μg(r=0.999 3)、0.086 2~1.724 0μg(r=0.999 9)、0.035 6~0.712 0μg(r=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7.6%、96.9%、99.1%、98.4%,RSD(n=6)分别为0.8%、0.7%、0.7%、0.6%、0.5%。结论本法所测5个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峰型良好,分离度均大于2。(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5年01期)

徐丽瑛,丁琦,肖小华,姚闽,郑国安[7](2014)在《叁草尿毒灵颗粒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草尿毒灵颗粒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灌胃腺嘌呤导致慢性肾衰大鼠,分别在给药第9天、18天、27天采血,测其血清Crea、BUN等指标。结果叁草尿毒灵颗粒能明显降低腺嘌呤导致肾衰大鼠血清Crea、BUN值,此外,显着提高腺嘌呤导致肾衰大鼠血清TP值,增加腺嘌呤导致肾衰大鼠血清Ca2+值和降低肾脏系数。结论叁草尿毒灵颗粒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01期)

吴多江,秦亚录,许锋成,陈和平[8](2014)在《尿毒灵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给予基本对症治疗以及包醛氧淀粉治疗,B组患者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灵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B组患者主要症状疗效以及总体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尿毒清胶囊能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灵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4年01期)

李显波,赵玲,卢富华,黄春林[9](2013)在《尿毒灵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TGF-smad转导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尿毒灵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TGF-smad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腺嘌呤灌胃造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模型,予尿毒灵2个月后TGF/smad指标测试。结果:TGF-β1、Smad3、Smad4、PAI-1在模型组的表达均较空白组有明显增加,P<0.05;尿毒灵组上述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尿毒灵组与尿毒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灵具有很好的降低TGF-β、Smad3、Smad4、PAI-1在肾脏小球、间质、小管的表达。推断尿毒灵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转导通路,而达到抑制肾小球、肾间质、肾小管纤维化,从而起到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崔玉波[10](2013)在《组合型人工肾联合尿毒灵软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即组合型人工肾)的基础上联合尿毒灵软膏直肠给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治疗8周。实验组在实施HD+HP基础上,尿毒灵软膏直肠给药,一次一支,隔日一次,晚便后使用,次晨排便;对照组实施HD+HP。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睡眠、食欲情况;测定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数值变化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缓解率为90%,对照组缓解率6%。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组合型人工肾联合尿毒灵软膏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3年10期)

尿毒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考察尿毒灵及方中各药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尿毒灵及方中各药的作用和有效部位筛选。方法:实验分为正常血糖组(NG)、高糖对照组(HG)、高糖+药物组;尿毒灵采用水提和乙醇提取,提取物分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五个部位,以正常的HMC为对照组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尿毒灵浸膏均对高糖诱导的HMC增殖有抑制作用,淫羊藿和大黄是方中抑制高糖诱导的HMC增殖的主药;在尿毒灵不同的萃取部位中,以氯仿萃取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石油醚部位。结论:抑制高糖诱导的HMC的增殖可能是尿毒灵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DN)有效的机制之一,起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氯仿部位和石油醚部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尿毒灵论文参考文献

[1].党泽春,袁小红.尿毒灵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转分化的干预[J].医药导报.2016

[2].胡道钜,张娴,赵怡,袁小红.尿毒灵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有效部位筛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3].党泽春.尿毒灵及其有效成分对TGF-β1诱导的HK-2转分化作用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4].严雪.尿毒灵颗粒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5].许正锦,徐明,邱明山,徐振兴,陈慧.叁草尿毒灵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TGF-β_1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15

[6].吴建华,李玉山.HPLC法同时测定尿毒灵灌肠液中的地榆皂苷-Ⅰ、地榆皂苷-Ⅱ、花旗松素、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J].中成药.2015

[7].徐丽瑛,丁琦,肖小华,姚闽,郑国安.叁草尿毒灵颗粒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

[8].吴多江,秦亚录,许锋成,陈和平.尿毒灵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9].李显波,赵玲,卢富华,黄春林.尿毒灵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大鼠TGF-smad转导通路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

[10].崔玉波.组合型人工肾联合尿毒灵软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3

论文知识图

46.预防组尿毒灵对HK-2转分...尿毒灵组对E-cadherinmRNA的相...66.治疗组尿毒灵对HK-2转分...47.预防组尿毒灵对HK-2转分...70.治疗组尿毒灵对HK-2转分...69.治疗组尿毒灵对HK-2转分...

标签:;  ;  ;  ;  ;  ;  ;  

尿毒灵论文_党泽春,袁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