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悖论论文_谢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悖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悖论,国家,的人,福利,政府,社会分工,经济人。

国家悖论论文文献综述

谢静[1](2015)在《后期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凯恩斯主义为圭臬,按其宏观经济指导思想进行政府收入改革,于是“福利国家”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70年代,尽管凯恩斯主义的“微调”确保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相对充足的就业率,但许多“福利国家”却出现了经济衰退甚或“滞胀”的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6-24)

刘培伟[2](2014)在《“国家悖论”的适用性分析——基于古代中国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悖论"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然而学界对该悖论的适用性研究尚不多见。若以古代中国为案例,可对现有文献关于民主国家不存在严格意义悖论的命题提出质疑,并得出一个新的命题:当专制国家的自利性对社会利益的抑制极强,甚至以其暴力营造出掠夺文化并形成了路径依赖时,国家悖论有消失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徐志国[3](2012)在《基于“共容利益”观察视角的“国家悖论”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悖论"被道格拉斯.诺斯称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政治难题。经验观察表明,"国家悖论"在我国当前的改革实践中具体体现为"国家建设"与"民主化"的两难困境。借用奥尔森的"共容利益"概念,可以为我们摆脱这种困境提供一个较好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邓志平[4](2011)在《国家悖论与市民社会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斯的"国家悖论"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即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国家悖论"在中国转型时期也客观存在,如何破解"国家悖论"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转型期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现实意义。"国家悖论"的原因是国家也是个"经济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家悖论"的实质是国家权力悖论,即国家的权力超出了它本来的界限。因此,应限制国家的权力构建强大的市民社会来解决这一悖论。(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1年06期)

马光远[5](2011)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设立的“国家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以来,东南沿海中小企业面临的新一轮的困局,引发了外界在政策层面的诸多反思和思考。最新的情况是,据媒体报道,9月份将很可能召开一个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一次由国家层面召开的会议。据说这次会议亮点有两个:一是出台扶持和推动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1-08-22)

高景芳,于春敏[6](2010)在《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基于“国家悖论”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悖论"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国家作用的矛盾性。这一悖论启示政府干预劳动关系,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作用;立足于弥补市场体制的缺陷;紧密结合本国劳动关系的特点;衡平政府各目标之间的价值关系。在转型期,中国政府应该注重: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弥补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提供科学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和公正的司法;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倡导集体谈判,促进职工民主管理;做国有企业的模范雇主。(本文来源于《理论与改革》期刊2010年02期)

李峻登[7](2009)在《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反对思辨抽象的形而上学,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来考察国家问题,认为由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内在的矛盾运动(社会分工、阶级斗争)产生了关于国家的叁个悖论(本应是社会公仆的国家却变成社会主人,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特殊利益决定了国家只能成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作为整个社会正式代表的国家却并非整个社会的真正代表),而民主制、普遍人权本身就可以揭开国家悖论的哑谜。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悖论的深度有力地揭示了国家本质,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李洁[8](2009)在《“技术民族主义”的国家悖论——加拿大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思想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追溯加拿大从国家形成到20世纪中期以来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历史,指出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加拿大国家政治历程、社会文化的演变互相交织,加拿大之特定的"技术民族主义"传统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传播景观和技术悖论,传播技术被赋予控制"时间"与"空间"、承担"求同"与"存异"的多重职能,并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矛盾和困境。也正是基于此,形成了加拿大思想史中独特的传播技术思想传统,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的"技术文化学派"(多伦多学派)正是这种传播技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09年03期)

周克清[9](2007)在《“国家悖论”的宪政之解——兼论国家分配论的发展契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制度经济学,都各自隐含着"国家悖论",即同一理论体系包含着对于"国家"角色的相互矛盾的理解。"国家悖论"之所以产生,在于没有准确地把握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在于忽视了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及国家分配的非中性。"国家分配论"凸显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和阶级性,解开了"国家悖论"的"斯芬克斯之谜";但"国家分配论"强调国家权力的至上性,有可能在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中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国家分配论"有必要将市场经济作为研究的新起点,在理论上弥补权利缺失的局限,从而更好地为建设"公共财政"服务。(本文来源于《光华财税年刊》期刊2007年00期)

陈文静,苏瑜[10](2008)在《“国家悖论”与构建服务型政府》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思的"国家悖论"深刻地阐释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抑制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国家悖论、制度创新与个人理性选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审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并针对如何构建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经济》期刊2008年04期)

国家悖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悖论"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然而学界对该悖论的适用性研究尚不多见。若以古代中国为案例,可对现有文献关于民主国家不存在严格意义悖论的命题提出质疑,并得出一个新的命题:当专制国家的自利性对社会利益的抑制极强,甚至以其暴力营造出掠夺文化并形成了路径依赖时,国家悖论有消失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悖论论文参考文献

[1].谢静.后期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悖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2].刘培伟.“国家悖论”的适用性分析——基于古代中国的检验[J].齐鲁学刊.2014

[3].徐志国.基于“共容利益”观察视角的“国家悖论”治理[J].东疆学刊.2012

[4].邓志平.国家悖论与市民社会的构建[J].东方论坛.2011

[5].马光远.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设立的“国家悖论”[N].中国经营报.2011

[6].高景芳,于春敏.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基于“国家悖论”的理论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0

[7].李峻登.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8].李洁.“技术民族主义”的国家悖论——加拿大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思想传统[J].世界民族.2009

[9].周克清.“国家悖论”的宪政之解——兼论国家分配论的发展契机[J].光华财税年刊.2007

[10].陈文静,苏瑜.“国家悖论”与构建服务型政府[J].北方经济.2008

论文知识图

二:制度范式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联结(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

标签:;  ;  ;  ;  ;  ;  ;  

国家悖论论文_谢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