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137
摘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进行工作技术的结合,明确环境监测的质量规范和效率水平,不断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发展状态的分析,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综合管控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
1信息化技术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1.1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信息化技术,它在环境检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整理等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检测对象周围区域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后,将监测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登记审核,最终形成一份规范的检测报告,进而移交给相关环境管理机构。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在线实时查询环境中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水污染情况的统计数据,并将相关采集信息及时分享给相关的监测站以及科研机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传统人工检测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监测点的在线实时监测及检测数据的精准化,极大推动了我国环境检测工作的发展进程。
1.2生物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实现生物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审核分析,明确远程办公标准原则。按照协助移动的方式,对监测现场进行数据判断分析,采用合理的现场采样方式,控制坐标采集情况。通过检测照片、视频的传输,对环境监测情况进行判断,确定大概监测标准和方式。借助移动信息,提升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土壤、水源、微生物的准确监测,及时分析周围环境情况。
2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信息采集的处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要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现在工业化造成了很多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和废料,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采集要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找到偷排的工厂对这些没有进行净化装置的工厂进行严厉的处罚。把全国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都进行统一的监测,这些信息要数字化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可以让各个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共享。获得地信息需要进行分析才能得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部门使用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分析方式为辅助的分析方式。在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后,初步形成了一套有系统有效的分析模式。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是以时间为基础,将各个不同时段的的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利用回归统计的方法等专业统计方法来对环境的质量进行分析。
2.2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中,环境监测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因各自系统不同,信息转化存在困难,这严重的影响信息系统的配套处理,造成沟通障碍,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管理,导致整个工作的信息化沟通效果下降。
3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3.1环境监测部门信息化从细节做起
在环境监测信息化时很多的信息都是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自主生成,这样就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注重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加强对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除了计算机的自主生成还有很多信息是通过监测人员的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庞大而又杂乱,要严格的进行处理分类再输入进入电脑,用大数据的新的技术来帮助统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监测的信息化要在这些细节上多注意。
3.2建立有效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管理,对各类信息设备、技术操作方式进行统一培训,提升信息化技术操作的统一性,根据计算机网络、环境监测水平进行结合,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水平和质量管控标准,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之间的有效资源共享。
3.3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行业之间的竞争,说白了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也不例外。随着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对技术性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应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大量招收高端技术性人才。通过引进高质量人才,发挥其应有的技术优势,来提升现有工作队伍技术水平;其次,还应该重视对现有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要结合现阶段信息化建设进程实际情况,为本部门技术人员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保证本部门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并了解环境监测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应该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政策,通过对技术人员一系列业务水平进行科学考核评价,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惩处,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建设环境监测的网络规划方案
我国监测数据和网络覆盖上存在一定的盲点问题,区域划分标准不合理,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判断监测位置,明确实际经济、自然、社会发展的情况变化,分析采集数据的综合规模,盲点交叉问题,从而保证综合数据的有效互通,完善数据的管理建设体系水平。
3.5改变传统观念,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思想观念也应当随之不断进步。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接收新的技术理念和思想观念,学习成功的经验,将所见所学融入到实践当中,避免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例如使用在线监测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手工监测来监测污染源,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已经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使用信息系统平台对污染排放量进行检测,节约了人力监测过程中所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虽然信息系统平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还不够完善,但仍然在逐渐发展。信息系统的出现,让许多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现场的繁杂工作,仅仅通过电脑系统就可以轻松实现。但如果环境监测部门仍然故步自封,将信息系统拦在门外,整个监测工作的实施只能停滞不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时间资源的浪费,会大大限制环境监测部门的发展。想要改善这一状况,首先还是要从监测部门的制度上开始改进。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流程,将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实到环境监测的工作当中去。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工作质量,充分保障信息化建设合理的应用。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环境监测信息化包括环境监测机构自身的信息化,实验室的信息化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环境监测信息化是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为了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设要确定好建设的方向,研究讨论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进程的问题,为发展方向和建设提供一些建议。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张明.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初探[J].环境与发展,2017,29(08):179+185.
[2]马婷.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07):173+175.
[3]林许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创新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9):130.
[4]张林.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6(09):62-63.
[5]禹英杰.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化工管理,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