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效果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中医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7%。结论:急性中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应用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急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急性中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1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的饮食方式也在改变,再加之繁重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脑中风的患病几率也在逐年的增高。急性中风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患病,将会给患者本身和患者的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急性中风就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中医内科方法在急性中风患者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为46岁,平均年龄为(52.11±12.25)岁,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例,高脂血症的患者有6例,糖尿病患者有9例,冠心病患者有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最大的为72岁、最小的为43岁,平均年龄为(51.65±11.23)岁。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7例,高脂血症的患者有8例,糖尿病患者有10例,冠心病患者有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1)使患者安静卧床,对其注射镇静、止痉及止痛药物;(2)对头部发热患者进行头部降温,可利用药物或进行物理降温;(3)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进行血压、血糖的对症处理;(4)对患者进食及时的热量补充,并保持患者体内水分、电解质以及酸碱成分的平衡;(5)对于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要及时给予溶栓、降纤、抗凝、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要对患者进行止血与防止再出血措施以后再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实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之中医内科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1)中药治疗。将40—60ml清开灵注射液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生理盐水配制成250—500ml,分1—2次静滴;(2)针灸治疗。主穴选择人中、内关、三阴交,辅穴选择尺泽、极泉、风池、委中等,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留针时间30min,1次/d。以上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共开展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若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中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清楚、语言表达无障碍,则为显效;若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中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神志有所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则为有效;若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中风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栓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受阻或者脑血管破裂而引起的脑部出血,进而迅速发展为突发性局部脑功能缺损。中风患者一般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甚至会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古代文献有“卒中”“厥证”“偏枯”等名称【1】。风、火、痰浊、瘀血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而现代医学认为它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发病多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相关。治疗上,西医治疗在我国多采用尿激酶,但其效果还需要继续探讨;然而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大多在超早时间很难进行溶栓治疗,所以,应该以72小时内抗凝来进行治疗【2】。而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本属肝肾不足,气血衰少,阴阳偏盛;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盛,气血瘀阻。结合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原则,对于属中经络者主要选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炙以调和经脉,疏通气血为主;属中脏腑者选取任督二脉和十二井穴为主,以开闭泄热,醒脑开窍,回阳固脱为主【3】。经近几年的临床疗效来看,以“形态似腑通下为急”的原则,以现代药理,利用黄芪抑制TNF及呼吸链,清除自由基,通过红花、赤芍等进行活血化瘀,利用当归、丹皮、桃仁调理内脏功能,以及经过土鳖虫、地龙等使神经的毒害作用减少。

本研究治疗组所采用的清开灵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黄琴、金银花、牛黄、山桅、水牛角、郁金、珍珠母以及板兰根等,诸药可共凑清热泻火、化痰通络、平肝熄风、活血化疲以及镇静安神之功效,直接针对本病病机。同时再辅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上述疗效具显著增强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本法治疗急性中风疗效确切,同时基于所用方药与针灸均易于取材,因此,中医内科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中风的治疗有效率,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安宫牛黄丸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60-61.

[2]柴平,杨隆奎,牛隆平,等.安宫牛黄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74例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8(3):395-396.

[3]白战社.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29(6):379-380.

标签:;  ;  ;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