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换矩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矩阵,放大器,射频,可靠性,可交换,特征值,多项式。
交换矩阵论文文献综述
温明艳[1](2019)在《一种高性能多路射频交换矩阵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信号密集、信号强度差别大的背景下,为保证多路接收系统既不饱和又不漏掉微弱的小信号,需要接收通路具有较大动态,同时还要求较低的噪声系数。针对大规模接收系统几项重要指标,如隔离度、噪声系数及动态值等,在反复设计基础上,对射频交换矩阵设备进行了仿真及试验。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各项指标达到综合权衡。多路射频全交换矩阵的技术设计方法可以获得较高接收性能。(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夏麟[2](2017)在《纵横式交换矩阵的分布式转发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开关矩阵或纵横式交换矩阵(crossbar),是交换网络结构中构建大容量系统的一种工具。交叉开关矩阵交换网络在数据平面没有任何瓶颈,摒弃了共享带宽的交换方式,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交换容量可以做的很大,基本不受硬件条件限制,本文主要阐述了交叉开关矩阵在数据交换过程及其外围的工作流程,介绍线路交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本文来源于《2017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1)
陈晓艳[3](2016)在《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以可交换矩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代数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数学》科目的必考内容之一,概念抽象,性质,结论众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易把握,本文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从线性代数的核心概念——矩阵的可交换性入手,分析相关的考研试题,绘制出导图,得到本类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而指出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块有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42期)
李向莉[4](2016)在《光纤通信中光交换矩阵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可靠性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对于光纤通信核心部件光开关交换矩阵的可靠性研究较少。研究半导体光放大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可靠性,并针对树型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交换矩阵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SOA组件构建的半导体放大器光交换矩阵可靠性差,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采用双构架构成保护系统,可以降低成本,增强性能,提高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6年02期)
李侨[5](2016)在《多端口超大容量光交换矩阵的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服务不断发展,数据业务对网络交换的速率和规模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支持未来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多端口大规模快速光交换系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概念日渐成熟,数据中心成为执行计算任务的重要载体,而数据中心内大量服务器之间的互联网络也被认为是大规模快速光交换系统最具前景的应用场景之一。因此,本论文就多端口大规模光交换系统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分析其构建方式和扩展性,考察不同调度机制下的系统时延性能,以及面向数据中心内计算任务的特殊数据交换需求设计相应的调度算法并进行仿真评估等。具体地,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首先,分析多端口大容量光分组交换系统组成方式及工作方式,并介绍Long queue first和Round-robin两种调度算法在这种系统中的应用。为了定量地评估系统在不同调度算法、不同扩展方式、不同加速比配置等情况下的时延性能,我们建立了 OPNET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大量分析对比。仿真结果详尽地揭示了大规模光分组交换系统在成本、调度复杂度和性能方面的制衡关系,对未来此类系统的实际设计实现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考虑在数据中心内的特定场景中,分布式计算任务执行过程中会产生众多具有相同deadline的关联数据流(Coflow),交换网络需要结合其特殊需求进行带宽调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上层计算任务性能。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Deadline-driven调度算法,通过对Coflow动态授权和细粒度光分组调度,尽可能地保证Coflow在deadline内传输完成。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调度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长队列优先调度算法具有更高的Coflow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1-20)
王胜海,王辉球[6](2015)在《高速射频交换矩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基于单刀多掷开关(SPNT)的高速射频矩阵设计,分析射频矩阵设计原理,给出一个L波段的高速射频矩阵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实际测试检验,设计满足了预期指标。在目前电子设备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可以提供良好的射频综合化功能,为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综合化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魏磊,冷广振[7](2015)在《可交换矩阵的多项式表示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满足一定条件的同阶的两个方阵才可以交换。本文在给出了可交换矩阵的性质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与矩阵A可交换矩阵的多项式表示及性质。(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5年02期)
阿拉坦仓,张献强,张芳,呼和,韩华云[8](2014)在《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可交换矩阵特征向量的关系.证明了当方阵A,B可交换时,任取A的特征值存在B的特征值满足它们特征向量的交集非空.给出了在已知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前提下,求与A可交换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林霄,孙卫强,胡卫生[9](2014)在《树型结构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交换矩阵的可靠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交换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已卓有成效,但作为光交换系统的核心元件——光交换矩阵的可靠性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可靠性框图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树型结构光交换矩阵进行了可用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型光交换矩阵在可靠性上存在的不足,需要设计保护结构.通过对已有的光交换系统可靠性研究工作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两种针对树型结构光交换矩阵的保护结构,并利用可靠性框图和概率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结构的特点.研究表明,交换矩阵对于SOA的可靠性最为敏感.交换矩阵保护结构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系统可靠性、成本、体积及性能的折衷.因其对成本和可靠性的影响,能否提供有效的检测和维护也应在保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郭鹏飞[10](2013)在《光网络核心节点交换矩阵与管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信运营商对光网络进行维护的网管系统没有统一的界面、没有统一的网管接口,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管系统不能互联互通。这种网管系统间各自为政不互联的现象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包括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重复劳动等。造成这一严重浪费现象的历史根源是各大网络设备厂商都只是根据不同运营商的要求,定制不同的网管系统。但随着TCP/IP协议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大设备厂商的网络设备都支持TCP/IP协议,使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可能在所有网络设备上运行。基于此,本论文之一提出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设计,为光网络管理提供统一的操作用户局面。另外,在传统光网络中,光交换节点的控制需要大量人工操作,降低了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基于此,本论文之二提出由网管系统智能控制的光网络交换节点的设计。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设计,二是由网管系统智能控制的光网络交换节点的设计。首先,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运行在TCP/IP网络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而且,此网络系统提供非常简洁的网管操作界面。此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分析传统网管系统的设计,提出集中式网管结构,对网管进行分层设计,对网管系统进行模块划分,设计网管模块间接口。其次,由网管系统智能控制的光网络交换节点的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光交换矩阵的设计,光交换节点与网管控制的接口设计。本论文所取得的成果有:1、提出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系统,有效解决了大多数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的问题。2、提出由网管系统控制的光交换节点的设计,解决了光交换节点智能化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12-01)
交换矩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叉开关矩阵或纵横式交换矩阵(crossbar),是交换网络结构中构建大容量系统的一种工具。交叉开关矩阵交换网络在数据平面没有任何瓶颈,摒弃了共享带宽的交换方式,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交换容量可以做的很大,基本不受硬件条件限制,本文主要阐述了交叉开关矩阵在数据交换过程及其外围的工作流程,介绍线路交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换矩阵论文参考文献
[1].温明艳.一种高性能多路射频交换矩阵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9
[2].夏麟.纵横式交换矩阵的分布式转发处理[C].2017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3].陈晓艳.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以可交换矩阵为例[J].考试周刊.2016
[4].李向莉.光纤通信中光交换矩阵可靠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6
[5].李侨.多端口超大容量光交换矩阵的设计与性能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6
[6].王胜海,王辉球.高速射频交换矩阵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5
[7].魏磊,冷广振.可交换矩阵的多项式表示及性质[J].城市地理.2015
[8].阿拉坦仓,张献强,张芳,呼和,韩华云.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林霄,孙卫强,胡卫生.树型结构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交换矩阵的可靠性(英文)[J].光子学报.2014
[10].郭鹏飞.光网络核心节点交换矩阵与管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