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株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SMV3号株系,种质资源,抗性评价
株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戌,张伟,王帅,赵洪锟,刘晓冬[1](2019)在《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SMV3号株系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而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为筛选抗SMV品种,本研究采用摩擦接种法,以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的3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2017和2018年连续2年人工接种SMV3号株系,对其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349份供试材料中高抗6份,占总数的1.72%,分别为九农6号、铁丰18、黑农40、黄金塔、黑滚豆和丹东金黄豆;抗病20份,占总数的5.73%;中抗35份,占10.03%;感病264份,占75.64%;高感24份,占6.88%。抗病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与病情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日数与病情指数的关联度最高,为0.524 2,其它农艺性状与病情指数的关联大小顺序为:百粒重>株高>茸毛色>粒色>花色。本研究鉴定出的抗病种质资源,可以为东北春大豆抗花叶病毒病育种提供重要的抗源材料。(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2](2019)在《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illiams 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 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景伟[3](2019)在《马铃薯优良杂种株系分子细胞学与主要性状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培育生育期较短、高产优质、商品性能突出的加工专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种倍受重视。我们课题组前期用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的亲本'早MH'与'♂MINⅡ'杂交得到了 F1代群体,并从中选育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8个杂种株系。本试验用亲本对照,重点对杂种株系的分子细胞学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8个马铃薯杂种株系间的花粉可育率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48.1%~77.3%。株系MH×MⅡ-77的花粉育性低于50%,其余株系均在50%以上。2.试验查明了 8 个杂种株系 MH×M Ⅱ-01、MH×M Ⅱ-23、MH×M Ⅱ-39、MH×MⅡ-45、MH×M Ⅱ-56、MH×M Ⅱ-77、MH×MⅡ-98 和 MH×M Ⅱ-110 的 PMCMⅠ 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是:3.82Ⅰ+13.05Ⅱ+2.31Ⅲ+2.79Ⅳ、6.52Ⅰ+13.04Ⅱ+2.24Ⅲ+2.17Ⅳ、4.37 Ⅰ+9.97 Ⅱ+3.19Ⅲ+3.53Ⅳ、4.05 Ⅰ+15.54Ⅱ+2.12Ⅲ+1.63Ⅳ、2.71 Ⅰ+13.85 Ⅱ+2.35Ⅲ+2.64Ⅳ、8.44 Ⅰ+7.08Ⅱ+5.92Ⅲ+1.91Ⅳ、5.20 Ⅰ+8.61 Ⅱ+6.76Ⅲ+1.33Ⅳ和 1.13 Ⅰ+11.69Ⅱ+1.04Ⅱ+5.09Ⅳ。3.MH×M Ⅱ-01为中早熟型株系,其余均为中熟型株系。各株系的薯形有明显差异,块茎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4.各杂种株系的单株结薯数在4.29~6.57个之间。单株产量变幅为978~1150g,均显着超过双亲。单株平均薯重变幅为185.25~235.43g,商品薯率变幅为80.0%~92.0%。5.各株系块茎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MH×M Ⅱ-98和MH×M Ⅱ-23为全粉加工型株系,MH×M Ⅱ-77和MH×M Ⅱ-45为高蛋白株系,MH×M Ⅱ-23为高花青素含量株系。6.利用筛选出的10对SRAP适宜引物,对10个材料扩增得到152个多态性位点条带,多态性为78.76%。试验建立了能区分10个供试材料的SRAP指纹图。7.各株系及亲本的遗传距离(GD)在0.290~0.640之间。用0.40作基准,将供试材料划分成5类:株系MH×MⅡ-01、MH×M Ⅱ-98和母本'MH'为一类;株系MH×MⅡ-39、MH×MⅡ-56、MH×MⅡ-110 和父本 'MⅡ' 为一类;株系 MH×M Ⅱ-23、MH×MⅡ-45 和 MH×MⅡ-77 分别为一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宗礼,张乐元,柏勇,杨洋,韩爱琴[4](2019)在《晋南1号枣树花药培养再生株系的染色体型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染色体作为基因的载体,具有物种特异性,对研究物种分类、演化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晋南1号枣树花药培养得到的第6代试管苗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制片、辅助显微观察分析,研究了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该株系试管枣苗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含有1个染色体组,属小染色体;其染色体组型公式为n=1X=12=9m+3sm,属2B型。在理论上为该枣树花药培养再生株系的快繁与育种利用提供了遗传种质依据;同时,提供了枣树染色体组分析的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昭杨,庞军玲,韩梅,冷鹏飞,赵军[5](2019)在《转基因ABP9玉米株系的耐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为分析转基因ABP9玉米的耐盐性,并进一步研究玉米耐盐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对转基因ABP9玉米植株进行PCR、Southern blot和qRT-PCR分析鉴定;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对转ABP9基因玉米及非转基因对照进行NaCl胁迫处理,分析二者在幼苗期的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转入的ABP9以单拷贝整合到基因组中,且能较高表达。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玉米幼苗NaCl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Fv/Fm、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盐胁迫后恢复过程中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着提高;而其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显着降低。转录组测序和qRT-PCR分析显示,一系列盐胁迫应答基因在转基因玉米植株中上调表达。转入ABP9的增强表达提高了转基因玉米的耐盐能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楚[6](2019)在《转BpCCR、BpGH3.5白桦优良株系选择及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速生、高抗、材质材性优良的林木良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科研工作者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继开展白桦抗逆品种及速生品种的创制。研究团队先前获得了一批转BpCCR基因的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白桦株系、转BpGH3.5基因的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白桦株系,并已经进入中间试验环节,在多地营建了转基因中间试验林。在转基因株系经过多个世代后,开展导入的目标基因遗传稳定性分析、转基因株系生长特性比较、多地点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研究是基因工程育种的重要环节。故此,本研究以7年生转BpCCR、BpGH3.5白桦为材料,开展对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生长性状的测定,同时进行3个试验地点的生长稳定性分析,选出优良转基因株系,为后续的环境释放试验奠定基础,结果如下:(1)PCR检测表明,转BpCCR、BpGH3.5白桦的外源目标基因均为阳性。qRT-PCR分析显示,BpCCR基因不但在转正义链株系中上调表达,而且在转反义链株系中也呈上调表达;BpGH3.5基因在转正义链株系中上调表达,在转反义链株系中表达量显着下调。(2)转BpCCR正、反义链白桦株系木质素含量均增加,其中10个转反义链株系的Klason木质素和总木质素含量均值较WT株系分别提高了 7.46%和7.05%,木质素含量最高的FCR11株系较WT株系分别提高了 12.26%和11.81%;转基因株系木材密度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无明显规律。转正义链白桦的木纤维宽明显变小,5个株系均值较WT株系小了 8.82%;而转反义链白桦株系的木纤维长受到明显抑制,有11个株系与WT株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其均值较WT低12.12%。(3)内源游离IAA含量测定显示,转BpGH3.5正义链株系的IAA含量低于或显着低于WT株系,5个转反义链株系均显着高于WT株系,其IAA含量均值高于WT株系的 52.26%。(4)AMMI模型分析表明,FC29、FG12株系综合评价最好,既能同时适应3个试验地点,又能获得高的树高生长量。其中FC29树高较群体均值高8.67%,遗传增益为4.58%;FG12树高较群体均值高9.49%,遗传增益为3.78%。上述株系为后续转BpCCR、BpGH3.5白桦的环境释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石江鹏,张春芬,邓舒,侯丽媛,肖蓉[7](2019)在《丹霞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形态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丹霞苹果花药培养获得来自不同花粉粒的纯合基因型株系,这些纯合基因型株系的叶片形态特征、根系形态特征等具有差异性,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株系对苹果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苹果花药培养试管苗与供体试管苗相比更加脆弱,在移栽过程中不容易存活。因此,探究丹霞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移栽条件是进行新种质选育的关键性一步。以8个丹霞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为材料,通过观察分析根系生长特性、叶片形态特征,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株系,同时筛选再生株系的移栽条件。结果表明,丹霞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根长、根数、叶长度、叶宽度、叶柄长度、叶缘、叶色等表现出明显差异,DH3-3,DH3-4,DH3-8株系的根系生长状态,叶宽度、叶长度、叶柄长度显着优于其他株系;丹霞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直接移栽的植株生长状态良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郭月,王明玖,刘嘉伟,周莹[8](2018)在《蒙农叁叶草1号、白叁叶及2个杂种F1代株系的光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蒙农叁叶草1号、白叁叶及2个杂种后代F1代株系进行了光合测定,对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其中,蒙农叁叶草1号为杂交母本,属于高加索叁叶草的育成品种(Ta);白叁叶为杂交父本(Tr),2个杂种F1代株系分别是多叶型(A1)和叁叶型(A2)。使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模拟光响应参数,用于比较每个参数的拟合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确定供试材料的光合特性。拟合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模拟的各供试材料光合参数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度较好。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在0~400μmol·m~(-2)·s~(-1)范围内时,PAR的增加使得光合速率(Pn)上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满足时,Pn的唯一影响因素是PAR的高低。在供试材料中,A1有最强的光合能力,A2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处于Tr和Ta之间,弱于Ta而强于Tr。其余3种模型不能有效地处理光抑制条件下植物的光响应问题。其中,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的饱和光强比实际测量值低;指数函数模型是运用假设值所对应的光合强度为饱和光强的方法来计算得到的光补偿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不能求解饱和光照强度。(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8年05期)
崔桂娟,亢灵涛,刘伟,袁洪燕,谢秋涛[9](2019)在《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叁味辣椒株系的品质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叁味辣椒株系熟果的品质指标包括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果腔大小、色度(L*值、a*值、b*值)、物性指标(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胶着性)、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氨基酸态氮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述18项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出3种辣椒排名依次为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叁味辣椒。聚类分析将辣椒的品质指标分为2类。其中,硬度单独聚为一类,而其余17项指标聚为一类。通过18项指标综合分析来看,博辣天剑朝天椒株系综合品质较好,其果肉厚度、硬度、咀嚼性、弹性等方面要优于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叁味辣椒。从整体来看,博辣天剑朝天椒可作为较理想的加工型辣椒株系进行推广和研究。(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杨清华,傅旭军,金杭霞,郁晓敏,朱丹华[10](2018)在《鲜食大豆对SMV株系SC9的抗性遗传及等位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9是浙江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利用对该株系表现抗病的鲜食大豆材料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浙鲜豆4号、南农1138-2、11W68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法进行鉴定,分析鲜食大豆抗病品种对株系SC9的抗性遗传及等位性。结果表明: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杂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2群体表现3抗∶1感的分离比例,F2∶3家系表现1抗∶2分离∶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4份抗源材料对SC9的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开心绿宝石×辽02-M03的F2群体和F2∶3家系全部表现抗病,表明开心绿宝石与辽02-M03对SC9的抗性基因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而抗抗组合闽豆5号×辽02-M03的F2群体表现15抗∶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闽豆5号与辽02-M03对SC9的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株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illiams 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 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株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子戌,张伟,王帅,赵洪锟,刘晓冬.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SMV3号株系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J].大豆科学.2019
[2].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3].李景伟.马铃薯优良杂种株系分子细胞学与主要性状比较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陈宗礼,张乐元,柏勇,杨洋,韩爱琴.晋南1号枣树花药培养再生株系的染色体型组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9
[5].张昭杨,庞军玲,韩梅,冷鹏飞,赵军.转基因ABP9玉米株系的耐盐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9
[6].王楚.转BpCCR、BpGH3.5白桦优良株系选择及适应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
[7].石江鹏,张春芬,邓舒,侯丽媛,肖蓉.丹霞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形态学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8].郭月,王明玖,刘嘉伟,周莹.蒙农叁叶草1号、白叁叶及2个杂种F1代株系的光合特性分析[J].草学.2018
[9].崔桂娟,亢灵涛,刘伟,袁洪燕,谢秋涛.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叁味辣椒株系的品质分析及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19
[10].杨清华,傅旭军,金杭霞,郁晓敏,朱丹华.鲜食大豆对SMV株系SC9的抗性遗传及等位性分析[J].大豆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