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定性,汽车,稳态,四轮,策略,闭环,神经网络。
汽车操纵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兰凤崇,李诗成,陈吉清,刘照麟[1](2019)在《考虑操纵稳定性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综合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在局部轨迹规划上对车辆操纵稳定性考虑不足、对车辆模型过度简化和缺少对车辆舒适性客观评价的问题,建立了考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车辆叁自由度模型,模拟自动驾驶汽车换道场景,根据输入车轮转角得到输出的换道轨迹,运算得到车辆换道行驶参数化方程和行驶轨迹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对行驶轨迹特征进行识别,得到自动驾驶汽车换道持续时间和横向偏移距离所对应的车轮转角变化关系.在不同换道车速下,根据不同换道持续时间和横向偏移距离,输入车轮转角得到换道优化轨迹簇和操纵稳定性参数.在只考虑行驶效率和安全的常规轨迹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轨迹综合优化目标函数,考虑表征车辆换道过程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横摆、侧倾、侧向)加速度变化率均值,提出一种基于行驶效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轨迹综合优化方法.对轨迹综合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换道行驶轨迹,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常规轨迹优化方法且舒适性、操纵稳定性改善达20%以上.(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邓召文,章广昊,张书乾,余思家[2](2019)在《EPS系统汽车操纵稳定性人-车闭环联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入研究EPS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EPS数学模型,结合查表法设计了最优助力特性曲线;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PID控制模型、EPS仿真模型和补偿驾驶员模型;联合CarSim整车模型、EPS电动助力转向模型和驾驶员模型,搭建人-车闭环控制动力学系统,研究不同年龄段驾驶员反应时间、相同年龄段驾驶员不同行驶速度分别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驾驶员反应时间越短,汽车所表现出的操纵稳定性越好,相同年龄段驾驶员行车速度越高,汽车所表现出的操纵稳定性越差。(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19年05期)
吴贺举[3](2019)在《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操纵稳定性是农用汽车驾驶安全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主要分析了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叁大要素,并对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两种评价方法展开了详细、深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10期)
苗文兴,刘秋影,梁延召,武杰[4](2019)在《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回转试验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有限的试验条件下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更充分的评估,提高汽车底盘开发质量,该文就汽车稳态回转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国家标准、ISO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并探讨了各指标的工程意义。通过对不同车型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指出了各指标的一般设计范围,对底盘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9年09期)
习慈羊,王达希,杜静[5](2019)在《四轮独驱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进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的结构布置与传统车辆有很大差别,传统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已不适合电动汽车,加上相比于其它单电机或双电机驱动,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能使得车辆在具有极佳机动性的情况下同时具有优异的操纵稳定性。介绍四轮独驱电动汽车(4WID-EV)操纵稳定性的各种控制策略及其相关研究,指出4WID-EV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为:集成化、模块化、成本低化、可自适应变化。(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4期)
吕林,王吉忠,尘帅[6](2019)在《基于ADAMS的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样机技术可有效加快汽车产品开发周期,节约性能试验成本。基于Adams/Car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按照汽车行业标准GB/T6323-2014进行稳态回转和转向盘角阶跃仿真试验,并依据国标QC/T480—1999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某国产电动汽车做出操纵稳定性评价。计算求得稳态回转综合评分为91.94,转向盘角阶跃评分为84,均满足国标要求。分析得知,该车具有一定的不足转向特性和良好的瞬态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4期)
梁燕[7](2019)在《基于弹性驱动反馈调节的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操纵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操纵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性驱动反馈调节的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操纵稳定性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分布在传感网络中的传感器,采集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物理参数,以采集参数为约束模型,构建汽车四轮转向的力平衡方程。然后在力平衡环境中,对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的运动空间进行联合规划识别,构建四轮转向的运动状态模型。最后采用运动状态模型调节汽车四轮转向的刚体独立性,修正力学参数,获取四轮转向运动控制输出惯性力矩,结合模糊搜索方法进行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的多模式驱动力学稳定性调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进行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操纵的稳定性较好,转向的操纵误差修正能力较强,整体更具有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郭卫卫[8](2019)在《汽车悬架性能优化与操纵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悬架设计优化中,悬架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关系着车辆的行驶安全。悬架设计想要满足汽车对稳定性、转向轻便、行驶安全等的需求,在悬架设计中,应重视车轮的外倾角与前束角,注重主销后倾角与内倾角,对悬架性能进行优化,以此保障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提高汽车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1期)
孙鹏[9](2019)在《4WID/S电动汽车线控转向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能源资源日渐短缺、生态失衡加快,开发新能源驱动技术是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电动汽车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必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市场地位,而研发基于线控的四轮独立驱动/转向(4WID/S)技术将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课题着眼于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以提升驾驶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为目标,从车轮转角分配和转向电机执行控制两个层面出发,研究了4WID/S电动汽车线控转向(SBW)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探究转向多电机协调控制机理,并构建4WID/S实验样车,为线控转向后续发展拓展了新的控制思路。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对线控转向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线控转向稳定性控制和转向电机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调研,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设计4WID/S电动汽车线控转向架构,采用降阶建模思想,建立整车动力学和转向电机数学模型,并联合Simulink/CarSim搭建整车仿真模型,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2)分析汽车转向特性,为提升车辆机动性和操纵稳定性,确定了变角传动比控制方案,为解决目前角传动比不能适应全速范围的需求,联合定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增益,提出一种变权重系数分割车速区间以确定理想变角传动比控制方法;并设计双反馈主动转向控制器,对转向盘转角输入信号动态修正,输出精确合理转向信号,进一步优化驾驶性能;在联合仿真中置不同工况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3)研究4WID/S电动汽车不同运动模式下转向分配原则,采用两相混合步进电机作为转向执行电机,针对电机存在失步和堵转的问题,设计细分驱动和速度控制曲线优化其运行性能;并分析多电机协调控制机理,设计了基于非线性速度控制曲线的转向多电机协调控制策略,在确保执行精度同时提升响应速度;最后,基于线控转向的功能设定,完成对各子模块的硬软件设计,并对本文所提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李运洪,朱永强[10](2019)在《基于转向中心前后位置控制的多轴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多轴汽车高速行驶转向操纵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了五轴全轮转向汽车的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50-130(km/h)车速范围内,进行了基于D值(汽车转向中心与第1轴的距离)的两种转向试验对比分析:固定D值(Fixed D value,FD)和可变D值的角阶跃输入响应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D值的横摆角速度PID控制策略(PID-D)能显着改善多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车速为100km/h时,在横摆角速度稳态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超调量降低0.08%,收敛时间降低20.4%;质心侧向加速度稳态值降低0.14%;质心侧偏角稳态值降低17.8%,更接近零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汽车操纵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深入研究EPS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EPS数学模型,结合查表法设计了最优助力特性曲线;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PID控制模型、EPS仿真模型和补偿驾驶员模型;联合CarSim整车模型、EPS电动助力转向模型和驾驶员模型,搭建人-车闭环控制动力学系统,研究不同年龄段驾驶员反应时间、相同年龄段驾驶员不同行驶速度分别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驾驶员反应时间越短,汽车所表现出的操纵稳定性越好,相同年龄段驾驶员行车速度越高,汽车所表现出的操纵稳定性越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兰凤崇,李诗成,陈吉清,刘照麟.考虑操纵稳定性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综合优化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邓召文,章广昊,张书乾,余思家.EPS系统汽车操纵稳定性人-车闭环联合仿真[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9
[3].吴贺举.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4].苗文兴,刘秋影,梁延召,武杰.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回转试验及评价[J].汽车工程师.2019
[5].习慈羊,王达希,杜静.四轮独驱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进展概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9
[6].吕林,王吉忠,尘帅.基于ADAMS的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梁燕.基于弹性驱动反馈调节的混合动力汽车四轮转向操纵稳定性[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8].郭卫卫.汽车悬架性能优化与操纵稳定性分析[J].时代汽车.2019
[9].孙鹏.4WID/S电动汽车线控转向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李运洪,朱永强.基于转向中心前后位置控制的多轴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