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籽粒含水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籽粒,含水量,玉米,自交系,性状,果穗,特性。
籽粒含水量论文文献综述
邓杰,孙丽芳,王霞,于洋,侯立龙[1](2019)在《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5份国外玉米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进行分析。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轴重、穗粗及百粒重均对籽粒含水量影响较大,与籽粒含水量关系最密切的均是轴重,但是穗粗和百粒重与籽粒含水量密切关系位次有变化。相关分析中,轴重、百粒重及穗粗与收获籽粒含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行粒数、穗长与籽粒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张采波,余庭跃,文守云,张玮[2](2019)在《成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成熟期籽粒低含水量玉米杂交组合,以15个玉米自交系组配的54个杂交玉米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组合的苞叶层数,苞叶、穗柄、籽粒、穗轴含水量及穗长、穗粗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层数、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极显着正相关,与穗长和行粒数显着正相关,与出籽率和容重显着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层数、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穗长、行粒数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与出籽率和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穗长>苞叶层数>行粒数>容重>出籽率。在育种策略上应选择苞叶层数较少,苞叶、穗轴含水量较低,出籽率、容重较高的材料加以改良,组配籽粒低含水量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8期)
孙琦,孟昭东,马小燕,王明金,李文兰[3](2019)在《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数量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实现机械收获的重要性状。要选育适合机收的低收获期含水量玉米杂交种,首先需明确玉米收获期含水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选用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的自交系5003和含水量低的自交系PH6WC为亲本,配制PH6WC×5003的F_1、F_2、B_1、B_2四个世代群体,利用便携式籽粒水分测定仪对亲本和4个世代的所有单株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是由两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中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微效基因中存在加性和显性效应,均以显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F_2、B_1、B_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8.60%、59.32%、51.61%,远高于多基因的(6.44%、24.41%、33.81%),说明控制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遗传基础以主基因为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露露,张磊,崔敏,邓德祥,刘欢欢[4](2019)在《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籽粒含水量与玉米机械化收获密切相关。定位玉米成熟后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位点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宜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选育和克隆相关基因具有指导意义。利用RA×M53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2个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玉米成熟后籽粒含水量以及与籽粒含水量相关的果穗苞叶数、苞叶长等性状,利用已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5个相关的QTL,LOD值为2.52~6.71,其中,位于第1、6、9号染色体上的qGm1-1、qGm6-1、qBl9-1、qGm9-1在2个环境下均稳定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许海涛,渠占奇,王友华,许波,赵素琴[5](2019)在《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夏玉米授粉15 d之前千粒质量增长缓慢,授粉25 d之后籽粒灌浆积累逐渐加快,授粉30 d籽粒灌浆积累速度最快,随后逐渐降低.拔节前单株干物质的累积比较缓慢,低于对照T4(传统耕翻),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始单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加快并且高于对照,质量增加比与单株干物质的累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期株高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拔节始株高渐渐追上并超过对照.产量性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的提高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T1(立茬免耕)、T2(立茬秸秆覆盖免耕)、T3(灭茬秸秆覆盖免耕)产量比对照T4分别增产10.55%、12.24%、7.48%.苗期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但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发展对土壤的抑蒸作用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续创业,朱晓惠,张铠鹏[6](2019)在《陇东旱塬区玉米籽粒含水量与机械粒收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陇东旱塬区选择27个玉米品种进行机械粒收,调查玉米含水量、破籽率、杂质率、机械损失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粒收的平均破籽率为7.18%,在陇东旱塬区大多数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符合实现机械粒收的基本要求。平均杂质率0.58%,达标率为100%。机收损失率平均为4.00%,符合玉米机械粒收要求。通过粒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只有破籽率与籽粒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着回归关系,其余的均不显着。破籽率高仍然是影响目前当地玉米籽粒粒收质量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贾晓艳,朱云峰,金菲菲,陈景堂[7](2018)在《玉米自交系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收籽粒已成为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是限制品种是否适合机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69份不同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电子水分测定仪测定法和烘干法2种方法测定1点2年间的成熟期籽粒含水量,构建了2种方法的标准曲线y=0.749 x+10.56,R2=0.568,2种方法的相关性较小;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籽粒成熟期含水量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对不同杂种优势群进行分析表明:NSS,国内瑞德分别与其他4个类群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塘四平头,SS与二环系之间差异不显着,与其他2个类群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筛选出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稳定且低于25%的自交系有HM 1、PH 6982、PH 6WC、农系4596、农系4603。(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8年10期)
蒋蓬春,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8](2018)在《测墒补灌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选用主推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3个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W1)或80%(W2),研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后7、14 d和21 d,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为W1﹥W2﹥W0;开花后14、21 d和28 d,W1处理旗叶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着高于W0和W2处理。(2)W1和W2处理籽粒灌浆速率于开花后7、14 d和21 d无显着差异,花后28、35 d为W1﹥W2。(3)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测墒补灌方法,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70%是小麦节水高产的最佳灌水处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宋俊乔,卢道文,张莹莹,李永江,董文恒[9](2018)在《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籽粒破碎率是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籽粒含水量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以郑单958、先玉335、华美1号等8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机械脱粒方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和籽粒破碎率,并对2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了籽粒破碎率≤5%的籽粒含水量区间预测。结果表明:对于整体材料而言,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r=0.871),回归分析方程为y=0.128x2-5.551x+63.564(R2=0.879),籽粒含水量为18.1%~25.2%时大部分材料可以达到机收籽粒破碎率≤5%的国家标准。还对8个材料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籽粒含水量区间预测,结果显示,郑单958和联创808不适宜机收籽粒,迪卡517是本试验所涉及材料中最早可以进行机收籽粒的品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倪鹏尊[10](2018)在《沈农B1×PH4CV玉米双亲群体家系苞叶性状及其与籽粒含水量和产量的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在全球叁大谷物之中,总产量和平均单产量都位于世界首位。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都位于世界第二位。玉米籽粒含水量是影响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玉米籽粒含水量也是决定玉米机械化收获以及储藏、运输和深加工等环节的重要因素。玉米苞叶性状对籽粒含水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玉米的苞叶是着生在穗柄节上由叶鞘转化而成的变态叶。通过苞叶的光合作用为果穗运输碳水化合物,从而贡献果穗的最终产量;合理的苞叶的形态结构如苞叶未覆盖长度和苞叶长、苞叶宽、苞叶层数,可以直接影响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量。因此,苞叶的形态建成与果穗的发育及玉米籽粒含水量和机械化收割密切相关。但是,截止至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于调控玉米苞叶建成的关键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还没有相应报道。本研究首先构建两个群体,群体1为自交系群体,该群体由沈农B1和PH4CV为亲本构建的BC2S6群体;群体2为测交种群体,该群体由BC2S6与沈农B1构建的测交群体。本研究以这两个群体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最佳无偏线性预测值(BLUP)分析、广义遗传力分析等方法对收获期玉米苞叶长(HL)、宽(HW)、层数(HN)和苞叶未覆盖长度(HT)、产量(Y)、籽粒含水量(W)的表型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自交系群体的测交后代中,研究所设的性状均与最终籽粒含水量的显着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2)本研究中的RIL群体和测交后代苞叶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较小,容易定位到主效基因。(3)自交系RIL群体的各个性状及测交后的杂交种表型值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除自交系中的苞叶覆盖性状外,分布呈正态分布,稳定性较好,适合进一步研究遗传结构和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以上结果可作为未来苞叶性状的QTL作图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全基因组选择的表型基础。(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籽粒含水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选育成熟期籽粒低含水量玉米杂交组合,以15个玉米自交系组配的54个杂交玉米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组合的苞叶层数,苞叶、穗柄、籽粒、穗轴含水量及穗长、穗粗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层数、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极显着正相关,与穗长和行粒数显着正相关,与出籽率和容重显着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层数、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穗长、行粒数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与出籽率和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穗长>苞叶层数>行粒数>容重>出籽率。在育种策略上应选择苞叶层数较少,苞叶、穗轴含水量较低,出籽率、容重较高的材料加以改良,组配籽粒低含水量宜机收的玉米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籽粒含水量论文参考文献
[1].邓杰,孙丽芳,王霞,于洋,侯立龙.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关联分析[J].种子.2019
[2].张采波,余庭跃,文守云,张玮.成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种子.2019
[3].孙琦,孟昭东,马小燕,王明金,李文兰.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数量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李露露,张磊,崔敏,邓德祥,刘欢欢.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性状QTL定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许海涛,渠占奇,王友华,许波,赵素琴.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续创业,朱晓惠,张铠鹏.陇东旱塬区玉米籽粒含水量与机械粒收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9
[7].贾晓艳,朱云峰,金菲菲,陈景堂.玉米自交系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分析[J].种子.2018
[8].蒋蓬春,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测墒补灌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
[9].宋俊乔,卢道文,张莹莹,李永江,董文恒.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8
[10].倪鹏尊.沈农B1×PH4CV玉米双亲群体家系苞叶性状及其与籽粒含水量和产量的表型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8